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总则论述题

刑法总则论述题

发布时间: 2021-12-15 10:09:25

① 论述题刑法的总论和分论之间的关系

刑法总论规定基本的东西 分论具体确定各个罪名的犯罪构成及量刑

② 论述我国的刑罚体系。 论述题

(一)体系完整、结构严谨
我国刑罚由主刑与附加刑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主刑与附加刑分别包括若干刑种,各个刑种所造成的剥夺性
痛苦内容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犯罪、不同犯罪人的状况,对各种犯罪给予有效、合适的制裁。主刑与附加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避免了单一刑种的局限性。刑罚体系中的各种刑罚方法全部由轻到重排列,主次分明,轻重衔接,结构严谨。如拘役与有期徒刑是不同刑种,但期限却相互衔接。
刑罚体系由轻重不一的刑种组成,主刑与附加刑都有轻有重。如主刑中最轻的管制只是限制犯罪人的一定自由,最重的死刑则是剥夺生命。这使得刑罚体系有宽有严,宽严相济。确立这种刑罚体系,目标是通过贯串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收到预防犯罪的实效。因为犯罪现象极为复杂、危害轻重不一,故刑罚种类必须有轻有重;刑罚目的是预防犯罪,单纯的重刑与单纯的轻刑都不利于预防犯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纯的重刑与单纯的轻刑,不适应社会的平均价值观念,不能为国民所接受,其结果必将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三)内容合理、方法人道
我国刑罚体系的内容具有合理性:整个刑罚体系的内容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的需要;各个刑罚都包含惩罚与教育改造的机制;一些刑种的内容(如管制)体现了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同犯罪作斗争的方针;以自由刑为中心、同时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这反映了世界立法趋势;刑种由轻到重的排列也符合刑罚的发展方向。我国刑罚方法具有社会主义人道性:任何刑罚方法都能使犯罪分子感受相当的剥夺性痛苦,但又不以造成剧烈痛苦为目的;任何刑种都不包含侮辱人格、损害尊严、摧残肉体、折磨精神、牵连亲属的内容;除死刑立即执行以外,刑罚内容都在于促使犯罪人弃恶从善,改过自新。

③ 刑法总论 论述题怎么答

基本注意事项:字数符合要求,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推理严谨,法言法语内。
注意结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容。
忌:空白,潦草,没有结构。

当然必须建立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如实在不会,在形式上也要符合上述要求。起码看起来态度是认真的。

考试前多看历年考题,不要贪多,看一个吃透一个,多做练习。

④ 刑法论述题有哪些是常考的

一. 论述犯罪的基本制特征
二.论述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三.论述犯罪故意
四.论述犯罪既遂
五.论述犯罪未遂
六.论述犯罪中止
七.论述继续犯
八.论述想象竞合犯
九.论述结果加重犯
十.论述连续犯

⑤ 刑法总则主观题怎么破

从刑法总论当中选取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考察,比如:死刑的限制、犯罪既内遂的认定、主犯的认定等等。论容述题要求大家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对某一块理论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千万不能离散地、孤立地去死记硬背个别的知识点,强调一个理论面的把握,而不是一个知识点的背诵。

答题时,先回答概念,再回答特征、要件、制度价值意义等(论述题需要适当扩展,可采取举例或解释说明的语言进行扩展),最后要指明该制度(概念)的意义。

⑥ 刑法学论述题周某如何定性,为什么

刑法的功能是指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 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行为规制功能 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功能。其具体内容为,刑法将一定的 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的功能);同时命令人们做出不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内心意思决定(决定的功能)。 2.法益保护功能 指刑法具有保护法益不受犯罪侵害与威胁的功能。犯罪是侵害或威胁法益的行为,刑法禁止和惩罚犯罪,是为了并保护着法益。 3.自由保障功能 指刑法具有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功能。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他就不受刑罚处罚,这便限制了国家对刑罚权的发动;对犯罪人也只能根据刑法的规定给予处罚,不得超出刑法规定的范围科处刑罚,这便保障犯罪人免受不恰当的刑罚处罚。因此,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如何认识和处理三种功能尤其是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世界范围的刑法学者长期探索和争论的问题。因为法益保护功能主要依靠刑罚的宣示与适用来实现;自由保障功能则主要依赖限制刑罚的适用而实现。换言之,刑罚的适用,与保护法益成正比,与自由保障成反比。如何既最大限度地保护法益,又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由,就成为难题。刑法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它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由于刑法的空间效力涉及到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从而也就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协调国际关系的问题,各国刑法都十分重视空间效力的规定,并且在解决空间效力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些重要原则。从各国刑法规定和理论主张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则:(1)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这一原则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的。(2)属人原则,即以犯罪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而不论犯罪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反之,外国人犯罪,即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亦不适用本国刑法。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本国公民应保证对本国法律的忠诚和服从的基础上的。(3)保护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国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否本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保护原则的实质是国家运用刑法手段使本国国家和公民利益免受外来侵害。(4)普遍原则,即以保护各国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上述各原则孤立地看,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现代世界各国刑法多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我国刑法也是如此。

⑦ 刑法总论作业提,都是案例,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非常感谢了

A 预备犯
AC
C
ABD
BCD
CD

空间效力是说在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驻外大使馆,使领馆。以及中国的民用和军用飞机,船舶上,都认为我国具有地域管辖权,这是管辖权里的属地管辖,也是空间效力。以及犯罪的预备或者结果或者希望结果的发生地在中国的,也都有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犯罪属于属人管辖,外国人侵害我国公民的。属于保护管辖,但是要求外国人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并且侵害的是我国公民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有管辖权的,这就是空间效力

侵占罪和盗窃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盗窃罪是破坏占有,主动破坏所有人对物的占有,并且是以隐秘的方式实施,先侵犯了所有人的占有权,后侵犯所有权,就是盗窃,如果所有人已经失去对物的占有,犯罪人仅仅侵犯的是所有权,而没有主动的破坏所有人对物的占有,那就是侵占罪,

⑧ 刑法学-简答题2

11.(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12.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包括审判时和羁押时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在审判时和羁押时流产的妇女。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刑法48条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缓刑期间有犯新罪并且是故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判处死刑。
5刑法分则的限制:(1)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规定了死刑(2)在规定死刑的犯罪中,都以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特别严重作为死刑的判决的条件
13.题目有问题吧14.(1)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
(2)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异种罪行
2处罚原则:以自首论(如果是同种罪行,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15. (1) 管制; (2) 拘役; (3) 有期徒刑; (4) 无期徒刑; (5) 死刑。 16.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累犯具有以下特征:
(1)累犯是一种再犯罪的事实
(2)累犯是一种犯罪人的类型
(3)累犯是一种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 17.刑罚体系,是指国家的刑事立法以有利于发挥刑罚的积极功能,实现刑罚目的为指导原则,选择刑种、实行分类并依其轻重程度排成的序列。我国刑罚种类有:

(一)主刑。所谓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于个体犯罪,只能适用一种主刑,不能适用两种以上的主刑。主刑具体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二)附加刑。所谓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称从刑。附加刑的特点是: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具体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

(三)专门针对外国人的驱逐出境。《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驱逐出境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该刑罚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18.1.主观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
2.刑度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或者应当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法的犯罪。这表明前后两罪都是比较严重的犯罪。
3.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法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内。 19.一、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可以和原判刑期时间相等;也可以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有封顶,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一倍;

二、缓刑考验期也不能短于原判刑期,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缓刑的作用;

三、缓刑考验期,说明对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并非免除刑事处罚,是否不执行刑事处罚,取决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的表现,如果表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执行原判决的规定,撤销缓刑,执行刑罚;

四、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20.我也不会。

热点内容
2015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8-21 22:30:37 浏览:583
民法典最新规范 发布:2025-08-21 22:29:39 浏览:75
民法第106 发布:2025-08-21 22:28:47 浏览:288
华政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 发布:2025-08-21 22:28:36 浏览:242
非法学考法律硕士看什么书 发布:2025-08-21 22:27:38 浏览:397
圣母婊道德婊 发布:2025-08-21 22:26:29 浏览:448
昨晚的社会与法视频 发布:2025-08-21 22:03:56 浏览:349
党员选举条例 发布:2025-08-21 22:02:27 浏览:402
提名新法官 发布:2025-08-21 22:02:15 浏览:457
东莞劳动法电话号码 发布:2025-08-21 21:29:54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