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怎么影响生活
『壹』 民法典影响我们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堪称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在体例上共建立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7编,尤其强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可参考的法律条例。民法典告诉我们有哪些自由,又应当受到哪些限制,让我们在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时能更好地协调与他人的利益。
二、民法典意味着什么?
1
意味着民法之重要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实施的婚姻法,民法典又以新中国第一部法典的身份降生,足见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民法以平等、自由、公平、诚信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主体制度、权利制度、行为制度和责任制度,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确立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2
意味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新阶段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民法典继往开来,既继承了世界源远流长的民法传统、博大精深的民法理论,又吸收了中国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的实践积淀和学术养分,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留有余地;既回应中国的问题,也为世界民法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踏上了新征程
法治是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出台,使得我国民事立法在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公平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快速提高了我国民事立法质量,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民法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民法典的编纂全面总结了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
『贰』 《民法典(草案)》出台,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后,如今《民法典》正式制作成功,并成功通过决议,即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说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网络全书至今已经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着《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9部法律全部废止,那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来抛砖引玉地讲一下。
『叁』 民法典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0是伟大一年,这伟大是每个普通医务人员铸就的,是每个坚守抗疫前线的基层工作者谱写的,也是每个遵从支持抗疫政策的我们成就的,过去一年我们以始于困苦,终于伟大。
而新的一年,我们则以民法典开始,这则是另一种伟大了,这话又是从哪儿说起呢?比如说居住权,比如说保护虚拟财产,又比如见义勇为免责
许多内容虽然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但不是所有内容都能立刻被我们感知,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格权相关变化将直接改变生活。
尽管#民法典人格权编处处都是创新点#,我们仍需摘其核心来评析:
1.独立成编,保护更加全面。
我们不能将民法典简单看作几个法律的汇总,他对于民事活动的保护更加系统全面,过去散见于不同法律的人格权,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篇章,这是过去不曾有的。
2.保护隐私,免受外界侵扰。
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爆炸,企业想要的越来越多,当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app开始要他们不需要的信息时,弱势的我们只能认了,民法典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进一步保护,将会给那些大公司提出更多更规范的要求。
3.精神损害,将进一步更新
人格权被侵犯所带来的损害很难评估,固有的法律规定也不够全面,人格权编独立成编后,将会推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那时对人的保护将更全面。
『肆』 走近民法典,民法典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66年的时间,经过了多少次的挫折,经过了几代人的期盼,民法典终于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我国第1部民法典,它象征着一个新征程,它象征着一个新生活,它象征着我们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民法典就这样用一种非常低调的姿态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不明白美英法典的重要性,也不了解民法典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很可能因为民法典的出台而得到的一些更对我们有利的东西。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电梯房广告的费用,停车场收取的费用,以及小区共有财产所有设施的收入,都是归全体业主所有,我们应该为这一条民法典点赞,这真的会影响我们每一个所在小区业主的生活,并且是好的影响是让我们能够更有底气的说出我是小区的业主,这个小区的一切都与我有关系,也都与所有业主有关系,而不是再去听那些物业的。
『伍』 民法典正式施行,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民法典的施行,大家可得注意了!2020是糟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疫情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好在,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尽管现在的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得到了缓解,只不过我们还不能松懈,在外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口罩,经常开窗通风,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陆』 民法典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禁止放高利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当前随着超前消费现象的兴起,伴随而来的互联网借贷、高利贷成了一个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目前出台的民法典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超过36%利率的借款法院不予支持。
二、明确电子合同的订立规则
民法典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完善了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规定: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
三、接受不接受格式条款弱势方说了算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合同格式条款以其便利性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许多经营者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通过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
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供求关系不平衡以及消费者对一些行业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如何去选择等因素,由此趁机将不平等的消费条款强加给消费者。
对此,民法典中明确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四、扩大个人信息保护范围
近些年来,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后放在网络平台售卖,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隐患,而宾馆、试衣间、洗浴场所的针孔摄像机偷拍事件也时常发生。民法典增加了相关法律条款: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搜查、进入、窥探、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五、自助行为免责增限定条件
自助行为,即饭店经营者在遇到吃霸王餐的人时,在警察赶到前自行先扣下人或物品。对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的“吃霸王餐”的情况,民法典在自助行为免责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即“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才可以实施自助行为。
六、缺陷产品召回由生产、销售者“埋单”
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缺陷产品召回时产生的费用的责任归属问题。即被侵权人因相关产品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由生产者、销售者承担。
七、明确高空抛物各方责任
针对司法实践中侵权人认定难,导致“一人抛物全楼赔偿”的问题,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才适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的规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发现侵权人的,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此外,建筑物管理人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八、增设了离姻冷静期,进一步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其中不乏轻率离婚、冲动离婚现象。离姻冷静期的设立是让那些对婚姻权利和义务缺乏认识的当事人,有一段冷静思考、妥善选择的时间。同时,民法典对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划分,有了比较大的变动,更有利于保护双方的个人权益。
九、增加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的用益物权
明确规定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居住权的设立,更加突出了房子的居住属性和居住功能,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房住不炒的政策。
同时也为国家下一步解决大量空置房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居住形式的多样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居住权的实施,将来保障性住房、租房市场会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可以选择租房或共有产权等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不一定只有买房这一选项。
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实际上,民法典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事关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法律,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民法典使公民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可以享有各项民事权利。如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以及各项财产权。
民法典诞生于中国社会大转型和数字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对于加快国家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