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自然人

民法总则自然人

发布时间: 2021-12-17 15:14:24

1. 民法总则自然人具有哪些权利

根据《民法总则》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 民法总则中自然人享有哪些人格权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3. 根据《民法总则》,自然人享有哪些人格权

自然人享来有生命权、源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3)民法总则自然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4. 民法总则为什么将公民改为自然人

梁慧星教授:这是民法的科学性的问题,因为民法中的主体就是自然人。“公民专”是属一种政治上的身份,简单说,就是有这个国家的国籍的人。有了国籍,就有了公民权,公民权就是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资格。同一个人,在参加政治生活的时候他叫公民,在参加民事生活的时候他叫自然人。
我们制定《民法通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立法的观念还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保留了公民的概念。在《民法通则》制定的时候关于叫公民还是叫自然人其实已经有争论,当时没有决定,没有最终解决,就在公民的后面加了个括弧写上自然人。到了后来《合同法》制定的时候就完全是用自然人的概念了,包括这次修改的《民法总则》,也完全采用自然人这一表达。

5. 民法总则规定 自然人享有哪些权利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3、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5、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6、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7、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8、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9、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10、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11、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12、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13、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14、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15、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1)作品;

(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商标;

(4)地理标志;

(5)商业秘密;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植物新品种;

(8)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16、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17、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18、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19、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1、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22、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23、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24、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6.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您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享有人身自由权,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自然人如作为民事主体,享有财产权利、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法条链接:《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九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百一十二条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三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第一百二十四条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第一百二十五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第一百二十六条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7. 民法通则中自然人包括

民法通则中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成年的中国公民、中国领域内的无国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条规定确认了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是我国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

民法上的自然人首先是具有自然生物属性的人,从出生开始就获得了民事主体资格。借助生殖辅助技术出生的人(如“试管婴儿”),也同样属于自然人。同时,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还需要法律的承认。

近代以来的民法,承认自然人为当然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得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7)民法总则自然人扩展阅读:

自然人的分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法律上能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的人。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为有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17条、18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成年人年龄标准既要考虑人不同年龄的身心发育情况,也要考虑社会的接受度等各方面因素。以十八周岁作为成年人年龄标准综合考量了我国国民的生理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为有效法律行为的人。他们不能因其所为法律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一般包括:幼年人;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经法院宣告为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民法总则》第20条、第21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19条、第21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8. 民法总则自然人的规定有哪些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9. 民法总则中自然人不享有哪种权利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对于自然人不享有的权利是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出来,而是通过禁止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来体现出来,比如禁止重婚。

所以,那些权利是自然人不享有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得出结论。

但是,民法总则对于自然人享有的权利是有明确规定的:

1、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2、自然人财产权利、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3、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4、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5、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6、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7、依法享有物权、债权、侵权责任请求权等。

热点内容
新公司法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难点pdf 发布:2025-08-21 15:44:17 浏览:783
工伤保险条例14条具体解释 发布:2025-08-21 15:31:57 浏览:210
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情况 发布:2025-08-21 15:31:52 浏览:408
房地产官司律师 发布:2025-08-21 15:25:09 浏览:691
q群群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15:12:16 浏览:278
民法手工画 发布:2025-08-21 15:12:11 浏览:520
论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1 14:41:33 浏览:332
84年的山林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1 14:35:24 浏览:968
婚姻法培训小结 发布:2025-08-21 14:21:04 浏览:558
民事诉讼法质证分几个阶段 发布:2025-08-21 14:20:10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