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保护犯人

刑法保护犯人

发布时间: 2021-12-18 12:09:46

1. 刑法保护管辖原则

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但是,这种管辖权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这种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当然,要实际行使这方面的管辖权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犯罪人是外国人,犯罪地点又是在国外,如果该犯罪人不能依法引渡,或者没有在我国领域内被抓获,我国就无法对其进行刑事追究。但是,如果刑法对此不加以规定,就等于放弃自己的管辖权。因此,作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在法律上表明我国的立场,这对于保护我国国家利益,保护我国驻外工作人员、考察访问人员、留学生、侨民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

2. 为什么说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试举例说明

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惩罚犯罪是指采用刑罚即刑事制裁的方法,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惩罚犯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保护人民主要是指保护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保护公民的人参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4.保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打个比方,甲抢劫乙的财物,这时,甲就是以非法获得的行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乙属受害人,刑法惩治甲,是因为甲的行为犯了法,惩罚是以教育为主,目的是让甲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而惩罚甲的同时,也为乙谋取了正当权利、合法权利。这就是为什么说刑法是惩治罪犯和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了,这也正是我国国体的精华所在。这里举的是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例子,可以足够说明问题了。

3. 刑法的四个要件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1、犯罪主体,指实际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

犯罪客体指的是受我国刑法保护的对象,也就是说,犯罪人所侵害的对象就是犯罪客体。

5. 如果犯人触犯刑法 关乎被害人利益也可用撤诉保护犯人吗

1、刑事被害人有寻求保护报案的权力,没有撤案的权力(刑事自诉可以撤案)。
2、被害人报案内容有暇疵的,可以向司法机关说明,是否撤案由司法机关依职权决定。
3、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对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决定。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七十九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6. 为什么刑法所保护的关系不等于刑事法律关系

刑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而并非罪刑关系或者刑事法律关系。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刑法的基本内容。从这个角度看,“罪刑关系说”、“刑事法律关系说”所主张的刑法调整对象是“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犯罪人与国家追诉之间的关系”,这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应该看到的是,这些关系是刑法的内容,但并不是刑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正如民法也要解决民事违法行为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但民法的主要调整对象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刑法规定了“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但目的是要通过这些规定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

(6)刑法保护犯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 在犯罪构成中,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

犯罪客体 详细解释参见课本相关的犯罪客体的解释,内容如下: 我国刑法学界大都认为回:犯罪所侵答犯的权益和危害的利益,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关系。 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热点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生是法硕吗 发布:2025-08-21 02:50:31 浏览:570
把员工外派到分公司劳动法 发布:2025-08-21 02:49:36 浏览:487
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探望权 发布:2025-08-21 02:42:37 浏览:403
菲律宾移民法 发布:2025-08-21 02:14:02 浏览:157
国外公司法 发布:2025-08-21 02:12:03 浏览:171
有烟草控制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02:06:46 浏览:843
法学难过 发布:2025-08-21 01:59:28 浏览:208
汽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1 01:59:25 浏览:273
道德9年级 发布:2025-08-21 01:58:07 浏览:130
最高人民法院的级别 发布:2025-08-21 01:58:00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