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缅甸刑法制度

缅甸刑法制度

发布时间: 2021-12-19 11:39:33

1. ,是不是所有国家的刑罚中,都有死刑制度呢

死刑是一个广泛争论的话题,废除还是保留争论了两个世纪。世界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到2003年已经达到110个国家左右。废除死刑的思想源自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两百多年来一直交锋,产生了几次大规模废除死刑运动。
第一次是19世纪末,第二次是二战结束之后,需要指出的是,两次浪潮中,废除死刑的过程中出现了历次反复。 通过联合国和大赦国际的努力,联合国成员国中废除死刑的国家首次超过了保留死刑的国家。

但是废除死刑的国家情形不同:
第一、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约76个,通过宪法和法律明确宣告废除死刑,或者在所有的刑法规范中没有规定死刑的刑种,多数集中在欧洲大
陆,如法国、德国、荷兰、卢森堡,部分集中在拉美,如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乌拉圭(拉美从历史的渊源上,文化与欧洲很接近,所以紧随欧洲废除死刑,但往往可以不经法律程序执行死刑);
第二、对普通刑事犯罪废除死刑,但是对叛国罪、军事罪、海盗罪保留死刑,约15个,如意大利、以色列;
第三、属于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这些国家法律上有死刑条款,但是在过去连续10年内没有执行过一例死刑或者没有被判处死刑,如土耳其(奥贾兰试图建立库尔德人国家,成立军事法庭,最高法庭判处死刑,向欧洲最高法院上诉,现在未执行死刑。
土耳其自视为欧洲人。冷战期间被纳入北约,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但是之后申请的东欧国家都被允许加入了。在美国的压力下,欧盟同意在今年讨论这个问题。爱尔兰对于东欧国家的反对也使得这一过程十分漫长。
欧盟之所以反对土耳其加入,实质的原因是宗教。印度本来要达到废除死刑的状态,可是今年出了问题。 )
保留死刑的国家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可见死刑远远没有达到废除死刑的时机。
大赦国际非常乐观,但是这种结论是过分乐观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没有这种基础。如欧洲大陆民众要求恢复死刑的声浪十分高涨,在废除死刑后,恶性案件急剧上升,如连环杀手大量出现。 另外,有些国家,没有经过全民公决投票,因此民众在感情上并不支持死刑,如法国,67%的人支持保留死刑。
在今天,这两种观点还将继续争论。
全世界目前共有20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由于两种观点还有继续争论,所以适用死刑的国家在不断增减之中。

2. 刑罚制度的附加刑

附加刑:又称从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的特点是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4种附加刑:
(一)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二)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三)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四)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
附加刑着重掌握: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就罚金刑作了有关解释,极为重要。
1.罚金刑适用的根据和数额:
(1)根据: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
(2)数额: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1000元。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500元。
2.数个罚金刑的数额计算:依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分别判处罚金的,应当实行并罚,将所判处的罚金数额相加,执行总和数额。
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但并处没收全部财产的,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3.可以单处罚金刑的情况——非常重要: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
(1)偶犯或者初犯;
(2)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3)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
(4)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的;
(5)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6)全部追赃并有悔罪表现的;
(7)其他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
4.罚金刑的执行:刑法第53条规定的“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主要是指:
(1)因遭受火灾、水灾、地震等灾祸而丧失财产;
(2)罪犯因重病、伤残等而丧失劳动能力;(3)或者需要罪犯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
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5.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1.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有3种情况:
(1)根据主刑确定: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根据犯罪性质确定: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常见的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放火之类的犯罪。此外,严重的盗窃罪和伤害罪也可以附加适用。严重的盗窃通常是指重大盗窃,严重的伤害通常指重伤以上的伤害。
2.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起算。这个起算从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假释的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但是有一句话要记住: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适用于主刑执行期间,这意味着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宣告刑期与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甲被判了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这3年的附加刑从10年刑满释放或假释之日起计算,执行3年。所以实际剥夺政治权利时间应该等于宣告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加上主刑实际执行的时间。
赔偿经济损失与赔偿损失的区别。这是一个概念上的区别,赔偿经济损失指的是对被告人判刑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情况,情况叫做赔偿经济损失。简言之,是“又罚又赔”。如果对犯罪人定罪但不判刑,比如说,免于刑事处罚,而以非刑罚方法结案的,用的是“赔偿损失”称呼,对被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简言之,是“只赔不罚”。虽然说“赔偿经济损失”和“赔偿损失”都是对被害人进行赔偿,但是它适用的场合不一样。赔偿经济损失适用的场合是对犯罪人判了刑,这个时候赔的叫赔偿经济损失;而赔偿损失是定了罪,但是对犯罪人判刑了没有啊?没有判刑,仅仅要求他赔偿损失,这个叫赔偿损失。这种说法上的区别,应该知道。

3. 刑罚制度的变化有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信奉治乱世用重典的传统原则,加上北方少数民族落后的司法习惯的影响,刑罚制度多采用秦汉旧制,颇为残酷。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各国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在动乱中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不得不对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早期的刑罚制度实行某种带有宽缓倾向的改革,从而推动了隋唐刑罚制度的形成。这段时期刑罚制度的改革措施,基本上确定了封建制五刑的规模。

(一)缩小族刑连坐范围

族刑,秦汉均有夷三族之法。魏国初设,依照汉律将族刑定为魏法,“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犯者“腰斩,家属从坐”,然而“不及祖父母、孙”。晋怀帝永嘉元年,再次“除三族刑”,东晋太宁三年又加以恢复,“惟不及妇人”。北魏初期有族刑的规定,“犯大逆者,亲族男女无长少皆斩”。族诛缘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荣俱宁,一损俱损”的家庭制度在刑罚制度上的表现。因此不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从隋唐直至明清,也从未真正废止过。但是自东汉、北魏以后,凡从坐的妇女,如母妻姊妹等得以免除死刑而没为官奴婢,这对于后世的封建刑罚制度有明显的影响。

(二)进一步废除肉刑

魏晋时,由于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统治集团内部要求恢复肉刑的声浪迭起,因此多次引起关于肉刑的争论。主张恢复肉划者宣称,肉刑是古时历代圣人施行的刑罚,可以化死为生。并且通过“去其为晋之具”的办法,达到“刑一人而戒千万人”的目的。反对恢复向刑的一派,以“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作为理由,认为肉刑“非悦民之道”,恐怕“百姓习俗日久,忽复肉刑,必骇远近”,从而引起更大的反抗。这场争论时断时续,旷日持久,丽恢复肉刑的主张终于没能施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就法定刑罚而言,是沿着进一步废止向刑的方向发展的。

(三)改徙为流刑

秦汉法律中没有流刑,汉以徙(或迁)作为死刑减等之法,多用于对王公大臣的宽免,而且也没有按道里远近分为等差的制度。流刑作为“不忍刑杀,宥之于远”的常用刑,是南北朝以后的事。魏晋时反对恢复肉刑的一派,针对“废肉刑而死者更众”的说法,主张用减死一等之法代替肉刑。这一主张,后来主要是通过确立流刑制度来实现的。

北魏、北齐律,依据“赦死从流”的原则,都已经将流刑列为法定刑。北周的法律,把流刑分为卫、要、荒、镇、蕃五服,以“去皇畿”两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为五等,每等相差五百里,服刑者均加以鞭笞。在此基础上,隋朝开皇元年定律,确定流刑为法定常用刑,成为封建制五刑之一,以后在历代相沿没有太大的变动。

经过上述的刑罚改革,至北齐律,形成了以杖、鞭、徒、流、死五种刑罚为内容的刑罚体系,基本上确定了封建制五刑的制度与规模。隋唐之际即在北齐刑制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以答、杖、徒、流、死为内容的封建制五刑。

4. 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体制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刑法或宪法中,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步入垄断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旨在保障公民个人自由权利和限制国家刑罚权的罪刑法定原则,越来越不合乎资产阶级的胃口并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其独步西方社会的地位受到责难和动摇。
在十九世纪末一片责难声中,最响亮的就是要求从罪刑法定主义禁止类推的死框框中解放出来的观点。
德国在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后,便废除了类推制度并于1949年重新恢复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前民主德国,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前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从来就没有规定过类推制度而否定罪刑法定原则;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前罗马尼亚和前保加利亚等,也分别在五、六十年代先后取消了类推制度而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不仅如此,罪刑法定原则在二战后,顺应世界刑事立法潮流发展,成为一项国际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其发生时依国家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的法律规定。1954年《国际人权公约》草案第十五条第一项以及1966年联合国《关于公民与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都一再重复了同样的规定。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罪刑法定原则,已经克服了刑事古典学派绝对主义弊端,成为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呈现出一系列显著变化:不仅容忍了保安处分、缓刑、假释以及刑事政策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确立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习惯可以成为刑法的间接法源,刑罚相对确定化,在有利于被告的条件下允许类推解释等。不过,类推解释属于法律解释的一种,与作为法律适用制度的类推制度是大不相同的。尽管如此,这种主张有条件允许类推解释的观点,仍受到了批评:“盖以刑法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在有利时可作类推解释,可启行为人侥幸心理,亦违立法明信之原则,殊无作不同适用之理论依据。此项原则,应无变更之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对刑法明文确立类推制度的做法,却遭到一致反对,这是因为“十八、十九世纪的罪刑法定主义,固已功成引退,十六、十七世纪的擅断主义尤为现代所不取,这是我们于论述罪刑法定主义之发生与发展之后,所愿与执法论法者共同警惕的” 。
也就是说,现代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只是近代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和完善,它使刑法在继续关注保障机能的同时,也对保护机能给予了应有的尊重,避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将刑法某一机能绝对化的倾向。自近代以来,刑法的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已成为刑法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二者不可偏废。因而在现代刑法中,问题已经不再是让哪种机能取代另一种,而是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掌握一个“度”——在刑法的两种机能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中庸”。这是西方刑法理论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这就使人们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刑法机能的认识更趋于全面和合理。
保障机能自从和罪刑法定原则共生以来,毕竟只有不足二百年的生命历程,与具有长达数千年历史的保护机能不可同日而语,仍需要精心呵护和照料。由于“刑罚实际上是双刃器,它通过损害法益来保护法益” ,公民个人自由权利与国家刑罚权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国家刑罚权所保护的社会秩序既然往往被视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自由权利的象征,那么,国家在保护大多数社会成员自由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名义下,将刑罚的利刃很容易地指向公民个人自由权利。因此,罪刑法定原则所倡导的保障机能,在现代社会里不仅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而且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强调,而这恰恰是罪刑法定原则历史价值之所在。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不容否定,在我们今天中国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尤为显得紧迫和必要。

5. 刑法的执行制度是什么

刑法的执行制度是减刑和假释。

1、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

(1)狭义的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2)广义的减刑是指凡受刑事处罚的人,在具备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不仅包括狭义减刑的范围,还涵盖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罚金、缓刑及因主刑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

2、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缅甸刑法制度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减刑和假释的规定如下:

1、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2、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3、第八十二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4、第八十三条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减刑

网络—假释

6. 刑罚制度与社会发展无关

有关,而且关系很大。

7. 宋朝刑罚制度有何变化

1.折杖法

宋朝初年,仍沿用隋唐以来的五刑制度。宋太祖建隆四年(么元963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宋朝的统治,企图改革“五代之苛”,制定了折杖法。

折杖法是宋朝刑制主要变化之一,其内容是:除死刑外,其他答、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和脊杖。具体的折换办法是:笞杖刑一律折换成臀杖,依原刑等分别杖七下至杖二十下,杖后释放。徒刑折换成脊杖,依原刑等分别杖十三下至二十下,杖后释放。流刑折换成脊杖,依原刑等分别杖十七下至二十下,杖后就地配役一年。其中加役流要脊杖二十,就地配役三年。折杖法的创制是为了使“流罪得免远徒,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折杖法对缓和阶级矛盾曾有一定作用。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予适用,具体执行当中也有流弊,《宋史·刑法志》就曾说:“良民偶有过犯致伤肢体,为终身之辱,而尽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

2.刺配

宋朝刑制主要变化之二,是肉刑的复活与附加刑的广泛应用。宋初,提出了“刺配之法”,于五刑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刑罚。

所谓“刺配”,始于后晋天福(公元936-943)年间,是一种流刑并兼刺面、决杖等附加刑的刑罚。刺配刑的施行,实际上是古代黥刑的复活。宋太祖初定刺配之制,是为了弥补在推行折杖法后,死刑与配役刑之间刑差太大的弊端,作为对死刑的宽贷。太祖之后,刺配刑的适用早就打破了“死罪代命”的局限,日趋广泛。仁亲以后,刺配的诏敕增多。刺配之刑逐渐成为常制。

宋代刺配刑规定详尽,主要适用于杂犯死罪减赎者和强盗、窃盗及一些累犯犯罪。依所犯罪行种类和轻重,刺面的部位和刺的字或记号都有不同,因配役地区远近,刺的深浅也不一样。刺配是刑罚制度上的一种倒退,宋以后,元有刺配,明有刺臀、充军等刑罚,都是直接受到宋朝刑罚制度的影响。

3.凌迟

宋朝制主要变化之三,是“凌迟”刑的出现。宋朝的死刑,依律为绞斩二种,但至仁宗年间却开始施行一种称为“凌迟”的刑罚。

凌迟始于五代的西辽,是一种碎而割之,使刑者极端痛苦,慢慢致人死亡的酷刑。史书中具体叙述了凌迟刑的施行:“凌迟者,其法乃寸而政之,必至体无完肤,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清人沈家本考证说:“凌迟之义,本言山之由渐而高,杀人者欲其死亡徐而不速也”。凌迟刑在仁宗时开始使用,神宗熙宁以后成为常制,广泛用于镇压危害国家统治的反逆大罪。至南宋,凌迟刑已与绞、斩同列于《庆元条法事类》当中,成为法定刑。凌迟刑人律,是统治者的残忍与刑罚严酷的最好例证。

8. 缅甸的死刑一旦判定,为何执行那么快

最高人民法院收到材料,再次对全案进行审查。作出核准的裁定,并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署死刑执行的命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死刑执行命令,逐级送达至执行死刑的法院。在受到死刑执行命令后七日内,由该法院执行死刑。如果该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作出的,死刑立即执行。

9. 贵州男子抢劫48万在缅甸被判死刑,外国人在中国犯罪能被执行死刑吗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Myanmar)。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缅甸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先后经历了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

而其中其中,属地原则解决我国公民和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刑法适用问题。也就是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在中国的领域范围内犯罪都要依照本法之规定处理。刑法第11条又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就是刑法第6条里所说的“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之一。

综上所述,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杀了人,那就直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至于他会不会被判死刑,要看他杀人的具体事实和情节判处。

热点内容
澳门刑事诉讼法证人 发布:2025-08-20 23:15:20 浏览:663
刑法有争议的案例 发布:2025-08-20 23:05:21 浏览:763
法官太赖 发布:2025-08-20 23:05:05 浏览:621
贵州省住广州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5-08-20 22:50:31 浏览:333
国家司法开始 发布:2025-08-20 22:41:20 浏览:809
当当网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0 22:30:56 浏览:779
法律服务所收费登记表模板 发布:2025-08-20 22:17:20 浏览:751
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研究 发布:2025-08-20 22:11:33 浏览:363
招投标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0 22:11:13 浏览:650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发布:2025-08-20 22:08:23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