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司法所
Ⅰ 问:司法所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如何增强交流感
第一,眼神交流。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很坚定的看着考官时内,一方面会展示我们的容自信、稳重,另一方面也会展示我们对岗位的渴望。但是在真正练习中,许多考生却不敢看考官的眼睛。
其实我们在答题过程中,由于和考官相隔一段距离,我们没有必要非要看考官的眼睛,也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在看考官。一是看两个考官中间的位置;二是从考官的头顶到肩膀的区域任意看住一个地方。只需给考官一个错觉,我们的眼神交流就练成了。
第二,手势交流。在备考过程中,部分考生因为小动作过多,于是开始“剑走偏锋”,答题过程“纹丝不动”,这样的极端练习,会让考官觉得我们的过于紧张、过于呆板。因此,适当的手势和动作是可以的,但是也不必提前设计手势,自然大方的在桌面上浮动即可。
第三,表情交流。这种交流是有一些难度的,毕竟考场环境氛围压力较大,考生们会非常紧张,因此这种交流因人而异,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做到。表情交流主要体现在,当说的自己想要强调的内容时可以身体稍作前倾、通过眉毛上扬和瞪大眼睛来分享给考官;当然,也可以在谈到积极内容时自豪一些、微笑一些等等。
Ⅱ 缓刑期间司法所随叫随到,我也去做义工了,但他们说我没主动打电话和主动去报到,会不会有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各地区应该相应的出台了实施细则什么的吧。地区不一样,可能制定的细则有所不同,在办理接收手续时,司法所应该会告知你要遵守的纪律,以及违反规定会受到的处罚。你的情况具体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你应该跟管你的司法所进行询问,一般按照要求做,就不会受到处罚。如果司法所工作人员有违规情况,你可以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或者检察院举报。
以下是北京市的情况,简单的列几项: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
《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司法所组织开展或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四条: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司法所组织开展或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周电话报告、每月到司法所当面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每三个月提交一份矫正小结。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立即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治疗医院的病情复查结果。司法所可与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对其治疗、复查疾病的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八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司法所提出,区县司法局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条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一)被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收容教养的;(二)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的;(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四)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三次以上的,或者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罚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或者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五)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六)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七)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当然,在《实施细则》中还规定了社区矫正人员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不得出境、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区县、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区县等。
各地区也有关于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办法,对违反这些规定还有相应的扣分、警告、记过等处罚标准,累积够撤销缓刑的标准就可以由司法所上报材料给司法局,由你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建议书,最后由法院作出是否撤销缓刑的裁定。
Ⅲ 司法所是做什么的
一、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市(区、县)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
二、工作内容:
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2、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
3、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7、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3)问十司法所扩展阅读:
司法所社区矫正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Ⅳ 我问的是司法所电话
你好你问的确实是司法所的电话。
希望能够帮到你。
Ⅳ 判缓刑,司法所的问题的 懂的来
每个月报道一次是硬性规定,找不到你的行踪或是你不在居住地几个月他们不知情,是要被问责的。如果你能保证不离开居住地,工作人员又好说话,还是可以不用没有一次报道。你能不能在吉林要看当地司法局的政策,这个我不清楚。因为各个地区的做法,实施办法上,有些细节不同。所以检察院怎么检查不清楚。我们这是每年两次,有比较难管的就一起去家里走访。该警告的警告。
Ⅵ 司法所的职责是什么
Ⅶ 服刑完后司法所有过问的权利吗
服刑人员?取保候审期间的?还是别的什么?
司法所问不到的,你可以去当地派出所询问下。不过取保候审期间外出要报备当地派出所的。
Ⅷ 司法所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具体承担着9项工作职能:
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和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纠纷多发的毗邻地区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网络,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开展对调解人员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做好预防矛盾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向本地党政领导、政法部门反映社情民意和民间纠纷情况,协助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经费和调解员补贴。
二、负责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依照有关规定,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考察、考核和管理,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
三、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负责规划、指导、监督本乡镇(街道)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指导辖区内村(居)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广辟安置就业渠道。
五、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承担本乡镇(街道)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组织建立基层法制宣传网络,负责培训法制宣传员队伍;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对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总结经验,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六、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协助本乡镇(街道)政府制定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机制,推进各层次依法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乡镇(街道)政府的政务决策、建章立制和行政执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指导辖区内村(居)委会建章立制,逐步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
七、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民间纠纷处理工作。代表基层政府及时受理调处重大疑难纠纷;及时向基层政府请示汇报对重大疑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的调处情况,对随时可能激化的纠纷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大和恶化。
八、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参与对本地区治安隐患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协助参与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协助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配合、参与各种专项打击统一行动。
九、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司法所植根乡镇、街道,贴近基层,网络健全,组织严密,工作便利,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前沿,人民群众就涉及司法所职责范围的事情,可以到司法所咨询,寻求服务和解决。
Ⅸ 司法所的电话多少
十街司法所电话号码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