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的司法解释
⑴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能不能也算是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不是司法解释版:
1、若是最高检颁权布司法解释的话,一定会有“高检发释字[XXXX]X号”的编号,而最高法颁布的司法解释,一定会有“法释[XXXX]X号”的编号。找本司法解释汇编一看就知道了。
2、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颁布实施了《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追诉标准》)。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
3、《追诉标准》是依法规范经济犯罪追诉活动的重要文件。修订刑法增加规定了大量的新罪名,其中,许多罪名是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经济犯罪,《追诉标准》是在总结各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有关经济犯罪的受理、立案、批捕、起诉等各种追诉活动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广泛征求了各地意见,并经多次修改而制定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受理、立案,检察机关应当依照此规定批捕、起诉,这对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办案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加强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调与配合,搞好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批捕、起诉工作的衔接,形成打击合力。
⑵ 最高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废止了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并未废止。
可以登录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1998/04/id/30861.shtml进行查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对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问题中的对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等问题作出详细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于1998年4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4月29日起施行。
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五条
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内私刻单位容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⑷ 经济犯罪案件中已经支付的利息应在犯罪本金中扣减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