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FCA
㈠ 嘉盛集团:英属开曼群岛监管系全新服务
近日有媒体宣称嘉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客户的默认开户监管现均已从英国FCA(GCUK2)变成了开曼群岛(CIMA)监管,给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对待。针对此传闻,嘉盛集团表示嘉盛并没有从英国转离。而是在现有FCA监管的FOREX.com嘉盛英国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由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监管的全新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服务。FCA监管下的FOREX.com嘉盛英国业务将照常运营,客户可挑选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来满足不同需要。
不存在转移行为
全新的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服务,为特定区域的中文及英语市场客户而设 (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定义的表3上的国家,包括中国以及其它16个非欧盟国家)。嘉盛在FCA监管下的FOREX.com嘉盛英国业务将照常运营。嘉盛英国和嘉盛全球市场将一起继续为中文市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优质交易体验和安全保障。
另外,嘉盛预期FCA和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二(MIFID II)将要在未来两年(2017—2018)年所带来的变化,已为今天和未来做好了准备。嘉盛已准确地预测到并预先准备了FCA将要实施的杠杆变化,也对于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的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二(MIFID II)做好了充分的事前准备。嘉盛的目的是要确保向中文客户提供最具相关性、地域性的服务,以让客户可以继续在具备资金隔离的保障和保证金弹性的情况下,为他们的资产组合引入更多额外的投资选择。
嘉盛全球市场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于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注册及受其监管,一直是母公司嘉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嘉盛全球市场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并受监管的公司均受到严格监管,并在各自司法监管区都维持良好状态。嘉盛在各个的监管区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期望新服务可以在强大监管结构和客户资金保护下为客户提供更独特的服务,以适应本土市场。
不再受FCA监管系谣言
现有FCA监管的FOREX.com嘉盛英国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由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监管的全新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服务。FCA监管下的嘉盛英国业务依旧照常运营,并将和嘉盛全球市场一起继续为中文市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优质交易体验和安全保障。客户可挑选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
如果客户选择在FCA监管的FOREX.com嘉盛英国服务下开户,他们将继续享有FSCS最高5万英镑的赔偿保障。
事实上,无论是嘉盛英国公司,还是嘉盛全球市场公司,嘉盛集团及旗下子公司都拥有全球流动性计划,帮助客户应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加上嘉盛不间断地监控所有持有客户资产的对手方的信誉,以确认客户资产得到保护。相比单一依赖保险保障客户资产免受负面冲击,这些操施其实重要得多。最后,嘉盛集团的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可于嘉盛集团官网上投资者关系的一栏上找到。就这层额外透明度,嘉盛必须拥有严格的企业监管、财务披露和强制内部控制流程。
开曼群岛监管到底是什么
嘉盛全球市场持有英属开曼群岛证券投资商业法正式全执照。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CIMA)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运营了近20年,是英属开曼群岛的主要金融服务监管机构。CIMA负责银行、金融服务企业、合作营建社区、信托机构、保险公司管理、公司服务、投资基金及证券服务行业的注册、许可及监督。全球50家顶级银行中的40家在CIMA注册。CIMA具备严格的监管架构,并要求外汇交易商持有英属开曼群岛证券投资商业法正式执照,并执行和FCA要求相同的客户资金完全隔离规范。
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提供完善明确的监管环境,并专注于客户资产保护:
1.极度严格的反洗钱制度
2.严格的客户资金保护条例
3.严格的净资产规定
4.严格的企业管理要求
5.严格的监控和可疑报告要求
6.为风险敞口增加而设的风险支持资本金
在客户资金保障的执行上,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 (CIMA)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有众多相同之处:
Ø1.客户资产账户实行严格的法定抬头要求,确保资金存放在客户名下
Ø2.定期对客户资金账户进行每日清算及对账
Ø3.以书面形式或协议确保经纪商作为受托人持有客户资金,银行无权对此类账户的任何资金与经纪商的任何其他账户进行合并,或行使任何留置权,或就持牌方所欠的任何债务对客户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进行扣押或反诉。
Ø4.禁止以任何目的为理由,挪用客户隔离资金或利用客户资金作为公司自有资金
未来更严格的投资保障
虽然一些监管机构可能有资金隔离要求,但条件各有不同,更有一些监管机构可能允许豁免。和FCA一样,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是世界上完全不允许任何资金隔离豁免的监管机构之一。
作为一家持有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证券投资商业法正式全执照的公司,嘉盛全球市场严格遵守在任何时候均通过隔离的客户银行账户来接收和存放客户资金。嘉盛全球市场不能将公司自有资金与任何客户的资金混合,并被要求至少每天对资金做正式核算,显示在特别指定、隔离的客户银行账户中存有足够的客户资金,以承担其对所有客户的责任,从而确保所有客户资产充分隔离。
因此资金将不能用作公司运营资本。这与今天FCA的监管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嘉盛全球市场与其存放客户资金的银行合作方被要求执行正式的信用证,以向任何第三方确认所存资金,仅仅就是为了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客户的利益。
另外,作为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风险管理程序的一部分,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每天会对所有持客户隔离资产的对手方做风险评估。FOREX.com嘉盛全球市场至力于仅和顶级金融机构建立银行业务关系,并选择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作为客户资产的托管方。所有客户的隔离资产将存放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客户隔离账户中。
作为一家资金充沛并于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嘉盛集团(NYSE: GCAP)必须达到的企业监管、财务报告和披露的最高水准。嘉盛集团从2005年开始提供中文服务至今,是中文服务商中存在最久的交易商之一。在过去11年中,嘉盛在客户心目中已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全球性交易商。嘉盛集团的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可于嘉盛集团官网上投资者关系的一栏上找到。就这层额外透明度,嘉盛必须拥有严格的企业监管、财务披露和强制内部控制流程。
㈡ 预期违约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提单的性质;风险与费用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划分
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肯定地拒绝履行合同或以其自身行为或客观事实预示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一种违约行为。它是英美法独有的制度。预期违约在传统英美法体系中形成了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两种形态。
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他将在履行期限到来时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履行合同。
构成明示预期违约,应具备如下条件:
1.合同必须合法有效。如果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合同不具备这一要件,就不能产生当事人双方所期望的后果,也无所谓“违约”问题。
2.明示预期违约的提出必须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到合同履行期届至前这段时间内。
3.明示预期违约必须明确肯定地向对方提出违约的表示。明确的意思表示,表明预期违约方的预期违约意图是明确的,而不是含糊不清的。如果他仅仅表示缺乏支付能力、经济困难或不情愿履行,不构成明示预期违约。肯定的意思表示表明这种表示是最终的表示。
4.必须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预期违约方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既可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5.明示预期违约无正当理由。这里所指的无正当理由指的是预期违约方没有免责事由,而不是指预期违约方有过错。
笔者认为,一般来讲,下列理由属于正当理由①:
(1)债务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如债权人已构成违约等;
(2)合同具有无效的因素,债务人要求宣告合同无效;
(3)债务人因合同具有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原因而享有撤销权;
(4)合同关系自始不存在或条件不成就,如一方误认为合同已成立,实际上因为双方尚未达成协议,因而不成立;
(5)债务人享有抗辩权,如享有先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债务人能够履行,无正当理由预期明确表示拒不履行的情况,学者们一致认为属于明示预期违约的调整范围;但是对于无正当理由,但却预期明确表示履行不能的情况,是否属于明示预期违约的范围,却不无争议。笔者认为,导致预期不能履行的原因很多,如果其理由是正当的,如因不可抗力、重大误解、欺诈等原因所致,那么此种预期不能履行没有正当的理由,也就是说预期违约方无免责事由,债权人的权益受到非法损害,此种预期不能履行就属于明示预期违约的范畴,以便于对债权人提供充分的法律救济。有的学者认为,预期违约须以违约方主观上有过错为其构成要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的,因为在一些合同关系中,债务人主观上虽没有过错,但仍应负违约责任,即无过错责任。所谓无过错责任是仅依债务未完全、准确得到履行这一事实,不考虑债务人实际上有无主观过错,即可责成债务人赔偿债务不履行所造成的损失的制度。
所谓默示预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将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不提供必要的履行担保。一般认为,默示预期违约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合同必须合法有效。
(2)一方当事人的预见必须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另一方当事人履行期届满前这段时间内。
(3)预见的内容必须是对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
(4)一方当事人的预见必须是合理的。
关于合理的标准,美国《统一商法典》和《合同公约》规定得不尽相同。《统一商法典》第2—609条规定:“有合理的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约”。所提出的理由是否合理“应根据商业标准来确定”。这是一条弹性比较大的条款,是美国几百年来市场经济、商业交易规则以及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结果。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商业交易规则还没有很好确立,信用制度才刚萌芽,在此情况下,如照抄英美法“合理理由”标准,在我国必然行不通。《公约》第71条规定:“①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a)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或(b)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②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发运,他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③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其下义务提供充分的保证,则其必须继续履行义务。”笔者认为,《合同公约》的规定是可行的,这是因为其规定了三个客观标准。虽然标准的判断人是债权人,难免掺杂其主观成份,但这里用了“显然”、“严重”等限定词来限制当事人的主观成分,且如果债务人及时提供充分的履约保证,债权人仍应恢复履约,所以《合同公约》的规定充分考虑了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具有可操作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对方没有明确表示其将来不会或不能履行。
(6)被要求提供履约保证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间内提供充分的保证。
这里所说的“保证”,指的广义上的保证,不一定必须是物保或人保,只要是足以使债权人消除对债务人有可能违约的疑虑的任何保证,都是充分保证。一项保证是否充分应由债权人自己决定,即使他人认为该保证是不充分的,但债权人认为已经充分,则应认为已经足够,法律不应多加干预。如果债务人提供的保证,在一般人看来已经足够,而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债务人应有权予以拒绝。履约保证应在合理的期限内以书面方式做出。对于这个合理的期限,笔者认为,由法律规定一个最长期限是比较可行的,它有助于减少纷争,促使争议尽快解决。
(7)默示预期违约方主观上有过错。
这一构成要件显示了默示预期违约的局限性,它把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与责任的构成要件混同,即默示预期违约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它们所讲的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实际上是承担默示预期违约责任的要件,这种落实默示预期违约责任的方法属于一步到位式的,它把两种复杂的问题搅在一起,不利于分清和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把不应承担责任的情形排除出了默示预期违约的范围,这样,在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无过错但在将来确实不能或不会履约的场合,另一方当事人就不能采用默示预期违约规则以求救济,这显然是不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只能听任对他不利的情形的发展,而不能在履行期届至前从合同关系中摆脱出来,以减轻损失,所以以主观过错为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是有违效益原则的。笔者认为,不应将主观过错作为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应分两步走,首先确定是否构成默示预期违约,其次才为是否构成责任。判断默示预期违约所依据的只能是客观情况,即客观上是否有不能或不会履行合同的可能,至于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能涉及是否承担责任及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这种认识有利于辩明问题,同时也合乎效益原则。
==================================
提单的性质
1.提单是承运人接收货物或货物装船的收据
2.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成立的证明
3.提单是承运人保证凭以交付货物和可以转让的物权凭证
提单除上述的性质与作用外,在业务联系、费用结算、对外索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
我国外商投资的形式 :
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
============================================
保护投资的国际公约。是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试图缔结的,旨在建立一整套多国间的保护国际投资的法则、机构、制度。主要包括:
1.《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简称《1965年华盛顿公约》,是目前国际上仅有的解决外国投资者与投资所在国之间产生的投资争议的国际公约。根据公约的规定,在华盛顿设立了"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
2.《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是继《1965年华盛顿公约》后世界上第二个正式生效的有关保护国际投资的多边公约,公约设立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为外国私人投资提供政治风险担保。
㈢ 陆运保险和海运保险的区别
海运一般适用进出口货运条款,陆运一般为国内公路运输,两者基本可理解为不同的概念
海运一般有海运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保险责任范围由小到大,还可附加提货不着附加险
陆运一般就是国内水陆路运输险,分基本险和综合险,可附加盗抢,保险责任相对简单
㈣ 关于外贸中的FCR 要包含什么内容
FCR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FIATA)给其组织内部国际货运代理人推荐使用的单据,从其字面含义看,该单据仅是货运代理人收到货物后出具的收据而不是运输单证,但根据FIATA出具的FCR样本和FCR的使用情况,货运代理人均在FCR正面显著位置记载:“我们基于不可撤消的指示将货物置于收货人控制之下或交予收货人。”在FCR仅记载“将货物置于收货人控制之下”时,货运代理人和收货人之间属委托合同法律关系,货运代理人根据收货人的指示为收货人收集货物、进行拼箱、租船订舱等,此时FCR仅具有货物收据的功能,不是海上货物运输单证。目前,许多国际超市买家如Wal-Mart、K-Mart等,多采用这种方式。
但当FCR记载“将货物交予收货人”,即货运代理人承诺按照FCR记载的运输要求“运送”货物至目的地时,则货运代理人实际上处于无船承运人的法律地位,其签发的FCR应视为运输单证,系运输合同的证明,受我国海商法的调整,应属于“提单以外的单证”。我国海商法第八十条规定:承运人签发提单以外的单证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承运人接收该单证中所列货物的初步证据。
常见情形:买家于出口地采购数量大,或者有代理商代理采购,或者有分公司直接下单采购的时候,货物集中运送,除可以节省运送时间外,又能够节省运费,因此代理商或者分公司往往指示出口商或者供应商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由承运人预先向船公司包下若干货柜,而后由承运人负责装柜,待货物运抵卸货港或目的地时,再由承运人负责领柜或分送至不同地区的收货人,如此将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