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怎么学
⑴ 2020年法考刑法要怎么复习
1、刑法的考试特点
刑法总则理论抽象、难懂;
分则罪名繁多、庞杂;
分值高,但拿高分难。
2、考试难点
刑法总则基本内容:罪刑法定、不作为、因果关系、正当防卫、故意过失认定、认识错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预备未遂中止、共犯、罪数、自首立功、缓刑假释、累犯以及总则量刑情节和处罚原则。
分则重点内容是侵犯财产类犯罪、侵犯人身类犯罪、贪污贿赂罪等。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是刑法的重要考点之一。
3、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前期打好基础,每天抽出2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框架。比如知道刑法总则、刑法分论的相关内容。这个阶段不要求理解,主要是对相关考点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二阶段:进入正式学习阶段,对相关考点进行细致的了解学习,前期了解的考点进行熟悉慢慢掌握。对于不了解的考点咨询相关老师或者其他考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备考,有很多基础较差的考生多会复习3轮以上。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就是记笔记,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记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第三阶段:历年试题阶段,2018年之后已经不再公布历年试题,考生可以根据2018年以前的试题进行学习,前期可不计较正确率,但要学会理解历年试题所考察的知识点。
第四阶段:这时候对相关考点考情已经有所了解,考生可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将原来的笔记、错题进行整理总结,看自己还有哪些易错、掌握不熟练的考点再认真的学习学习。有问题可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最后进行模拟练习,要学会合理控制答题时间。
⑵ 复习司法考试刑法的方法
司法考试的刑法复习其实很简单的,你要记住这只是一门考试,不是法理的讨论,所版以千万别去看那些大部头权的刑法专著之类,以前有一些的人在网上说要看出题人张明楷写的书---那纯粹是误人子弟、浪费时间。假如您真是一点刑法基础没有找本常见的教材看一遍也就足够了。
现在开始复习我推荐至少看三轮,第一轮看众合的教材,这一遍主要是搞懂一些基本问题,对刑法总论分论有整体印象。有疑问的地方不用钻牛角尖,可以用个本子记录下来;第二轮去网上下韩友谊的系统强化班,把资料打印出来,一边听一遍记效果会比较好。老韩讲的非常通俗又非常精准,基本上没有那一年考试超出过他讲的范围。这个时候法条和教材都只是参考资料,主要看老韩的东西。第三轮就是冲刺班的课程,这个网上也有下载的,同样要把资料打印出来。
我研究生读的是刑法,司考也过了,如果说对司考刑法复习还有一点点体会,那就是千万别钻牛角尖,一般考生搞清楚法定符合说和具体符合说是啥就足够了,没必要去知道出题人是主张行为无价值还是结果无价值,毕竟司考只是一门资格考试而不是研讨会。
⑶ 2012司法考试 刑法怎么复习
刘凤科关于备战2012司考之刑法复习方法(部分)
司法考试,是一种应试型的考试,考生学习的目的与教师授课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无限接近并把握命题的思想与规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借助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运用各种复习材料。
就刑法的复习来说,可供利用的复习资料有三个,即历年真题、基础理论讲义与法条。充分、有效地利用上述三个材料,是我们复习好刑法的基本保证。
一、合理利用历年真题
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重视历年真题的研究,只把历年真题作为检测自己复习效果的试金石,从而习惯性地把真题放到每年考试之前的一个月进行自我测验。这种对真题的利用极不充分,根本没有发挥出真题的价值。如果做真题只关注是否做对、是否记住了真题的答案,哪怕做了100次,也是没有效果的。
历年真题是集中体现命题思想和规律的材料,是考生复习当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同时,历年真题也是检验讲义、辅导书的观点是否适合司法考试的标准。从考生开始准备复习参加司法考试,到最终走上考场,整个复习过程都要运用历年真题,所以真题的利用时循环进行的,任何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真题,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考生研究真题的效果也不一样,
通过对真题的研究,考生应该尽量达到以下几个层次:
(一)熟悉考题,把握命题考点
通过对真题的研究,熟悉命题中常考点、必考点,熟悉命题的基本特点和模式,例如把握具体考点的命题方向、视角,熟悉哪些知识点可能相互结合命题。
(二)做对真题,牢记正确答案
就刑法的真题而言,答案应以官方公布的为准,尤其是2006年之后的考题,官方公布的答案没有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官方答案,如果对官方答案提出异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的理论不能解释真题而已。
(三)解剖真题,理解命题思路
研究真题,不要在意自己是否选对了答案。做错了,多想想自己为什么做错,之所以犯错,原因是什么,以便下次针对同一问题,再也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当然,做对了,也不是就放任不管,而是要多想想,这个题的考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命题。换言之,无论对错,都必须知道为什么。
(四)举一反三,掌握关联考点
我们复习历年真题,是为了应对当年的考试,如何在过去的考题与将要进行的考试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就是我们复习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在准确理解真题的考点之后,还要多想想,与该题考点直接、间接相关联的知识点还有什么。因为将来在针对同一个考点进行命题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命题者会选择另外的视角或者换个说法、换个命题进行考核。
举一例:
甲乙上山去打猎,在一茅屋旁的草丛中,见有动静,以为是兔子,于是一起开枪,不料将在此玩耍的小孩打死。在小孩身上,只有一个弹孔,甲、乙所使用的枪支、弹药型号完全一样,无法区别到底是谁所为。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2008年延考试卷二第6题•D)
A.甲、乙分别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
C.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D.甲、乙不构成犯罪
本题考点与思考路径如下:
第一,故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分。甲、乙没有认识到人的存在(“以为是兔子”),所以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甲、乙两人的行为发生在山上茅草屋旁边(“在一茅屋的草丛中”),行为人应该认识到有人的存在,所以不成立意外事件,而是过失行为。即本题中甲、乙两人的行为都是过失行为。
第二,过失犯罪的相关理论。过失实行行为只有导致实际的侵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过失行为属于侵害犯),即必须证明其过失行为与实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就是指的共同故意犯罪,过失行为之间不可能成立共犯,所以对甲、乙两人的行为应该分别认定,相应地,也就不能适用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即本题需要论证究竟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第三,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本题中能够证明一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是却不能证明究竟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那么,根据疑罪从无、疑罪从轻的原则,甲、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如果认定任何一人或者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证据的证明力都达不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存在冤枉无辜的可能性。
因此,本题的结论就是:甲、乙两人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在法律上不存在因果关系,不成立犯罪。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注意以下关联考点:
1.如果甲、乙两人都射中了被害人心脏等致命部位,即两人的行为都能独立导致被害人死亡,则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即二重的因果关系)。甲、乙两人则分别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2.如果甲、乙两人合作,共同过失行为(即一个过失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两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两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过失犯罪(注意:不是共同犯罪,也不需要认定为共同过失犯罪,按照各自的行为分别定罪处罚)
3.如果甲、乙两人发现草丛中猎物旁边还有小孩,仍然开枪,结果导致小孩死亡的:
(1)在甲、乙两人存在共同故意的情形,无论谁导致了结果发生,无论能否查清谁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两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共犯(间接故意)。
(2)在甲、乙没有共同故意的情形,如果查清由其中一人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分别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与未遂;如果两人行为竞合在一起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二重的因果关系),两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如果无法证明是谁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能证明由一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由于存在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两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4.如果甲、乙的行为导致重伤结果,具体情形与结论参照上述原则。只是要注意,在同时故意伤害的情形下,如果导致一个轻伤,能证明由一人行为导致,但不能证明具体是谁导致,则甲、乙无罪(故意伤害轻伤的未遂不受处罚)。
二、法条利用:加重情节是出题点,与其他犯罪的关联点是直接命题点
(一)直接针对法条表述进行考核时最近几年命题的趋势
例如,刑法第60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得到,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2009年试卷二第9题)关于没收财产,下列那一项选项是正确的?其中D选项为“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之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根据刑法第60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经债权人主动请求,人民法院应予偿还。如果债权人没有主动请求,人民法院没有义务主动提出以没收的财产偿还。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2010年卷二第56题)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其中C选项为“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根据刑法第60条规定,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的债务,仅限于没收财产之前犯罪分子所负正当债务,而赌债属于不正当债务,不属于应予偿还的范围。
(二)加重情形(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是现在的命题要点
加重情形本身在法条中可能又被认定为气他犯罪,所以是否成立加重情形,与罪数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例如《刑法》第328条第1条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上述法条第(四)项加重情形就涉及盗窃罪、故意毁损文物罪、过失毁损文物罪与盗掘古墓葬罪的加重情形的区分问题。举例如下:
甲盗掘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墓葬,窃取大量珍贵文物,并将部分文物偷偷运往境外出售牟利。司法机关发现后,甲为毁灭罪证将剩余珍贵文物损毁。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试卷二第63题•ABD)
A.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论处
B.损毁文物是为自己毁灭证据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论处
C.盗窃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D.盗掘古墓葬罪的成立不以盗窃文物为前提,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根据《刑法》第32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造成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中的珍贵文物等损坏的,成立盗掘古文物遗址、古墓葬罪的加重情形。但在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后,故意毁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中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行为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后,将其中的文物非法据为己有的(盗窃珍贵文物的),仍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论处,不再认定盗窃罪。
三、刑法理论:新旧理论在司法考试中的妥协
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因为犯罪构成要素基本一致,但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不一样,即体系化不一样,这导致认识思路和判断顺序存在差别。这主要属于方法之争,绝大多数的结论仍然一致。但是方法之间在科学性、合理性、效率性、便捷性上存在区别。司法考试命题不会针对不同犯罪论本身进行考核。
(一) 掌握不同学说
有的考点,需要考生掌握不同的学说,掌握不同学说得出的不同结论。
例如,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分歧,要求考生理解两种不同学说及其结论。
再如,因果关系错误的事前故意的情形,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试举一例:
赵某杀害钱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
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块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2010年卷四刑法案例分析题)
本案属于典型的事前故意的情形。
刑法理论上对这种情况有四种处理意见,其中第四种观点合理。
观点一,行为人的第一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第二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犯,有人主张成立数罪。但这种观点存在疑问:因为行为人以杀人的故意杀害了所要杀害的人,却成立杀人未遂,违反了社会的一般观点。
观点二,如果在实施第二行为之际,对于死亡持未必的故意(或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施第二行为之际,相信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但这种观点也存在疑问:因为行为的客观事实完全相同,只因行为人是否误信结果发生,来决定是否将行为人分割为两个行为,缺乏理由。
观点三,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故意,只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但这种观点同样存在疑问:这一学说有歪曲事实的嫌疑。
观点四,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体,视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处理,只要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在相当的因果关系之内,就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在这种场合,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即仍应肯定第一行为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欲实现的结果完全一致,故应以故意犯罪既遂论处。
(二) 新旧理论的取舍
1.传统理论中不可能考到的学说。
如果传统理论中的某中学说,在学界受到了主流观点的强烈批判,对该观点现在不可能进行命题。例如,如果某一行为在客观上绝对不可能侵犯法益,传统理论可能认为成立未遂,但该观点受到主流理论学术理论的批判,该观点现在就不可能出现在命题中了(当前观点认为不成立犯罪)。
2.新旧理论都认可的理论,考试角度特殊。
如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认定,按照传统理论的观点,既要求客观上存在牵连关系,还要求主观上也具有牵连关系,否则不成立牵连犯。例如,一年前甲为了狩猎盗窃枪支,一年后为了抢劫银行实用该枪支,不成立牵连犯;但是,如果乙为了杀人而盗窃枪支,进而杀人的,则成立牵连犯。
而司法考试采取了不同的观点,即成立牵连关系,不仅要求在客观上、主观上能认定牵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还必须具有通常性:从经验法则上判断,具有牵连关系的两个行为具有极高的并发性,即主张类型性的牵连关系,否则不成立牵连犯。例如,非法入侵住宅杀人的,成立牵连犯;但非法盗窃枪支后杀人的,不认定为牵连犯(虽然枪支经常用于杀人,但盗窃枪支并不是杀人的通常手段)。再如,伪造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可以认定为牵连犯;但盗窃军车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应认定为牵连犯。
3.可能考核的新理论。
对于今年出现的一些刑法新理论,如果在学界被广泛的认同,也会进入司法考试的命题范围。毕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对法律做出符合社会的理解。社会在前进,理解在进步。例如,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原理替代传统的完全犯罪共同理论,就是刑法理论发展的体现。
总之,为应对司法考试而进行的复习,并非一个机械的记忆或者“背书”的过程,需要考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会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这是最好的注解,也是法律职业的必备素质。
⑷ 司法考试刑法的学习方法……
可以。有一个提醒:一定要实用最新的资料,因为司法考试考点及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变化中,现在复习的话可以使用去年的,再往前的就不要用了。预祝复习顺利!有不明白的随时问我。
⑸ 司法考试刑法怎么高效复习
首先,刑法(民法也如此)固然具有上述特点,但没必要所有的内容都复习,“眉毛胡子一起抓”。毕竟必考、常考的考点就那么多。比如很多考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复习刑法分则第七章和第十章,但这两章在司法考试中几乎不考,考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根本没有效率,更谈不上效果,得不偿失。
其次,刑法每年都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每年都会通过一些新的司法(立法)解释或刑法修正案,每年考察的分则罪名也可能会有所调整,而这一切都要等司法考试大纲出来之后才能见分晓。过早地复习,极有可能“误入歧途”:不考的东西还在看,看的东西很多都不考,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再次,与其他科目一样,刑法也存在着困扰众多考生的“遗忘规律”这一问题。复习得过早,到后面可能已经全忘光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最后,过早地开始复习,“战线”拉得太长,容易“疲劳”,最终导致“冲刺无力”。据我多年的观察,很多复习的比较早的考生,到了7月和8月这个最关键的冲刺阶段,往往会遭遇“听什么都懂,看什么都会,但就是什么题都做不对”的境地。须知,司考备战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长跑”,切忌“前紧后松”。独角兽老师曾说过,司法考试的复习计划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我那时候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联系了独角兽司考网校,老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十分符合我的学习方案,在老师们的指点下学习,学得更快,理解更深,效果不错,助我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大家不妨也去试试看吧!
与过早地开始复习刑法这一做法相反,有一些考生心存侥幸,认为刑法可以凭突击“搞定”,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拿下刑法”这一想法的考生大有人在。这其实是另外一种极端的做法。客观地讲,就整个司法考试来说,任何科目都不是单单靠突击就可以“搞定”的,这种不踏实、投机取巧的想法和做法,一定要杜绝。推荐大家每天看一看独角兽独家2016出版的司考地图,它用思维导图方式涵盖了15个部门法,涵盖了司法考试核心考点,我把它挂在墙上,每天临睡前都瞅一瞅,忘记哪个考点时,立刻去司考地图上视察。
⑹ 在司法考试中怎样学习刑法
建议看刘凤科的视频和书籍……如果你看不进去的,及时换其他老师
⑺ 你知道司法考试如何复习刑法得到高分吗
刑法有抄着非常精妙的体袭系构建,在司法考试复习中,我们应尽量掌握两阶层的理论,两阶层理论确实对于分析问题有帮助。对于共同犯罪、财产犯罪、因果关系、正当防卫、不作为犯罪等问题,这些内容对于刑法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尽量学会老师所教授的分析方法,重新建构我们的体系。对于分则第三章和第六章尤其是第六章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普通罪名(关于那些是一般罪名那些是重点罪名,官方大纲上会有标注,老师书上也会注明),不用太在意,那些罪名这么多年很少考到。
刑法卷四现在会考察学说争议,就是对于一个问题,理论界有几种学说,每个都要求答出来。其实,对于这种问题,不要太担心,每年考到的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点,比如偶然防卫、事前故意、死者占有等。在复习过程中,对于重点问题掌握学说争议就可以了。
⑻ 怎么自学司法考试
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复习心得,相互借鉴见,好好准备。
这里是复习的详细内容,包括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时期所用的资料:
一、预热准备阶段(2011年3月---6月)
这个阶段是自己一开始接触司考的阶段,很散,时间持续的很长,但效率很低,真正在看的可能也没多少日子。这个阶段我是买了众合的司考《专题讲座》我当时买的时候2011版的还没出,我就买了套2010版的(也就是针对07届复习用的)。买的是盗版(以下没有特殊说明,买的资料均为盗版。因为盗版跟正版除了价格感觉差别真的不大)。我是年后2月才买的,那时盗版也涨价了,好像是75元一套,有个室友是在年前买的48包邮。因为之前大一大二基础不是很扎实,所以最初看这套的时候会感觉很累,一天能看个30页真的已经是极限了,而且也不是天天看,一天基本上是9点左右到图书馆看到下午4点多,中间还要上课,看两天休息一天这样子,所以一个月一本都看不完。最后到了6月,总共是看完了《民法》《刑法》《民诉和刑诉》《三国》,不过在这个阶段看完这些并没有明显的效果,看完的基本都忘了(据了解这是普遍现象),但是我觉得这个阶段看这些主要是形成一个对司考的观念认识吧。因此,到时候如果09届的看这个时感到很累都记不住,千万别浮躁,因为大家都一样,这个阶段别把自己弄的很累,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因为大量的精力还是集中花在七八月吧。
因为看完都记不住,所以当时我在看专题讲座的时候还配套有做题目,万国的《单元强化自测》这套我是用图书馆的,是2010版的,觉得这套的好处就是题量不大,当天的任务可以当天完成。很多专题讲座没有讲到的东西都会有做到,基本就是专题讲座看了哪几个单元的,这个再做一遍。我个人觉得,司考是看得多不如做的多,所以做题训练真的很重要。这套练习我也是没全做完的,基本就做了民法刑法三国和商法吧。
二、系统复习阶段(211年7月----8月)
这两个月真的非常关键,必须百分百投入,建议不报班的同学结伴在学校一起复习,在家单独复习肯定不会太自觉的。这段时间,基本是早上八点看到晚上九点,再后来会稍微提早点看然后稍微延迟点时间回寝室,这个作息时间也因人而异吧。无论先前你的专题讲座看了多少,都扔在一边吧,这个阶段还是以听录音看讲义为主。
1、第一轮复习(7月13日---7月31)
我是起步迟了,建议大家从7月1日就可以开始了,之后九月的做题时间会更充裕点吧。在这个阶段你要准备的就是各科录音、MP3、一套练习题和法条。我买的是《司考白皮书》25元一套(题量非常大,其中包含了历年真题和大量的错题。如果你碰到很多令你费解的题目就别深究了,八成是白皮书错了,但是大题量的训练对听完录音的巩固效果真的非常好)。法条用的是飞跃的《法律法规汇编》这本是我唯一的一本正版,99元,别人送的,法规很全面,找法条也挺容易的。身边很多人在用《指南针法条》的,具体不是很清楚那本质量如何。这个阶段很机械,基本是白天听录音(8点到17点),晚饭后开始做题。
民法(7月13日--17日)民法我听的是众合的李建伟和蒋学跃的组合,他们每人各讲民法一半的内容,大概总共40个音频,每个音频40分钟左右,其实就跟上40节课差不多吧。网上下载的录音包里会有一份PDF格式的讲义,基本就是他们讲的内容,边听变看讲义就OK了,我当时找了计量那边的一家打印店,1毛一张打印的,所有的讲义资料打印了大概一百多块左右(包括之后的第二轮复习),现在打印店好像都不给1毛打印了,你们就组团打一份复印几份,那样也不会太贵的。 我基本就是白天听8--10个录音,然后晚上做相应的题目。但是别妄想把所有题目都做完,时间到了也就别做了,因为白皮书题量真是太大了(之后会有段时间专门做题的,那时可以集中做白皮书剩余的题目)。千万按着自己计划的时间完成录音!计划五天就五天
民诉(7月18--20日)民诉第一轮听的是众合郑其斌的,听的时候觉得不错,但是一旦运用到做题上,就觉得简直是个垃圾,所以你们可以咨询下别人还有谁的民诉讲的不错。诉讼法很机械,没有民法刑法的理论性强,可能更需要记忆。我之后再复习民诉是用众合向高甲(这人是讲刑诉的)的一份民诉记忆表格,效果不错。关注他的微博就能找到这份表格。
刑法(7月21--25日)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总则我听的是众合袁登明的,分则是听万国韩友谊的,之后在第二轮复习里发现我的选择挺正确的。袁登明的总则讲的规规矩矩的,很好理解,韩友谊的分则讲的不是一般的好(但是韩友谊讲课废话很多,各种知识面都扩充了,他的录音多是多了点,但耐心地听下去,提醒一下,万国的录音是一个半小时一个的,众合是四十分钟左右。)之后在八月我听过韩友谊的总则,讲的听不懂(下文会讲到),所以还是建议总则听袁登明的,至于袁登明的分则怎么样我不是很清楚。
刑诉(7月26日--27日)众合的向高甲,讲义是表格式的,很好背,讲的也很好!
三国(7月28日--29日)众合的杨帆(女),讲的真的很不错,声音也好听,虽然讲的很简略,但是一听完做题,基本上她讲的内容可以涵盖白皮书题目上的知识点,而且国际私法有块很蛋疼的内容,被她讲了之后就超级简单了,(之后第二轮有听段庆喜的三国,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商经法(7月30日--8月3日)张海峡,不属于哪个机构,很多机构都有请他,公司法讲的很不错。这里提一下经济法的内容,分值不是很多,但是内容很杂很分散很晕,尤其是是银行监管的那种法,而且每年都不会重复考,这个就先把录音的内容给掌握了吧。
行政法(8月4日--5日)众合的林鸿潮,我在最初的预热阶段里看过半天的行政法专题讲座,看得几乎眼泪要挂来了,完全不懂,然后就没看过。建议还是直接听林鸿潮的录音吧,能轻松很多。但是光听录音完全不够,因为听完录音你做题的时候就会有发现,很多都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这个就在做题的时候好好补充吧。
第一轮时间分配上大致如此,中间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休息一天的,所以我真正第一轮结束应该是10号左右吧。再第一轮复习里宪法、法理、法制史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我是完全没有涉及的,包括在最开始的预热阶段也从没看过,因为时间安排上可能真的不够,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从7月1日放假的时候就开始。
2、第二轮复习(8月10日---18日)
这个时间各大教育机构分分推出法条串讲班(辅导班一般分为系统强化、法条串讲和冲刺、押题阶段),法条串讲其实就是第一轮的缩减,老师讲课更加突出重点。我在这段时间没有急着去听法条串讲的录音,而是先开始为期一周的做题训练。之前我有说,白皮书的题量很大,光靠晚上三个小时根本不可能把白天听的内容都做完的。所以这一周就主要是集中做白皮书。
我先会把每个法的讲义都过一遍,比如我这两天要做民法练习,一开始就先把民法讲义和听录音做下的笔记过一遍,这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因为之前听完第一轮录音,其实很多东西已经忘了,过一遍讲义再做题效果会好点)。时间安排上基本是民法2天,民诉1天,刑法2天,刑诉1天,三国1天,商经真的很难,要做完一本很困难,我是没做完的,基本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劳动法、保险法的题给做了,什么环保、证券、监管、税法我都没力气做下去。
之前有些题是在第一轮做过的,我会把答案盖了再做一遍,之前第一轮就有做错做上记号的,这一次看到就更注意了。
3、第三轮复习(8月19日--8月29日)
其实这轮就是听很多辅导机构所谓的法条串讲阶段的录音。这个阶段的录音基本会比第一轮的少一半,内容更简略,但是如果是同个老师的话,第一轮和法条串讲的内容不会有差。听这个阶段的录音主要是为了巩固记忆。但是这一阶段我开始复习之前从没看的法制史啊宪法之类的。
民法(2天),众合李建伟,内容跟第一轮几乎一样,还是只有讲了民法一半的内容。因为民法的理论在第一轮掌握的比较透彻还有做题基本都正确,之后其实还有2天的音频我就没有听(因为我时间安排上真来不及了)。
民诉(1天),众合徐继军,总共12个音频,讲的是非常好,而且他的口音真的非常好听,非常系统,比郑其斌讲的有条理很多。
刑法(2天),万国韩友谊,这次总分则都是他的,分则内容跟之前第一轮差不多,就是有些次要的罪名他不说了,总则讲的很学术化,好是好,但是对做题用处不大,不过听听还是会有点好处的吧,毕竟袁登明在总则里有好几处说错了,我就是通过听韩友谊的总则做对比,然后在查了其他资料才发现的。
刑诉(1天),众合向高甲,讲的内容跟第一轮一模一样,讲义也是一模一样,所以刑诉法条串讲的讲义不用再打印了。我没有都听完,一天能听多少是多少了,因为通过前面两轮,诉讼法掌握的还可以,而且诉讼法还是靠自己背的比较好。
商经(1天半)众合李小龙,慷慨激昂,跟张海峡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听过张海峡的再这轮听李小龙的,商经会通很多很多的。
三国(1天半)众合段庆喜,讲的比杨帆全面,但个人觉得他讲的东西我做题都用不上,听他的只是为了给杨帆没讲的做个补充。至于有些被他讲的很复杂的东西,直接跳过,按着杨帆的来就OK了。
法理宪法法制史(1天)众合王锴,法理还是要听一听的,理论性很强,宪法听了一个小时人就差不多挂了,所以建议宪法法制史就别听了,要听就听下最开始的一个音频有关于怎么学习和分值比例之类的,然后就每天抽点时间背下吧。我当时是从8月30日开始,每天晚上15分钟背法制史的。宪法之后是抽出一天的时间把扔在一边的专题讲座给翻了一遍。
知识产权(半天)众合曹新川,这个好像是第一轮里没有专门知识产权的,但是有10分吧。7个音频,10分绝对搞定。一听完他讲的知识产权,什么著作商标专利法就全懂了,所以这个我是强烈建议要听的!
基本这一轮就是这样,还是遵循第一轮的规则,白天听晚上做题,做的还是白皮书,更具体应该是过一遍,把之前做的题目再看一遍,碰到同类问题不再犯错误。
4、第四轮复习(8月30日--9月15日)
全面模拟阶段,就是开始整套整套地做卷子,我是做题速度算快的,但是对答案答案解析很费时,一般一个白天只能做两卷,晚上再做一卷会很累,所以我晚上基本是看讲义,看之前第一轮的讲义,一科一科地看。
这一轮用到了以下资料:众合《模拟考场》总共有四套题,
众合《红腰带》总共2套,红腰带标榜着什么押题啊什么的,其实都是吹的,因为都是众合出的,所以里面大多数题目都跟上面那套《模拟考场》是一样的,所以个人建议最后押题的套题可以买三校或者万国的,这样题目不会太多重复。
这两套题目的前三卷,我都是完完整整做了而且很仔细的对了答案,当时做这六套的时候,最低的有一卷得过95左右,最高的得过130左右,大多数还是115左右,所以到9月整个心态都比较好。
关于卷四,这段时间网上关于卷四答题技巧会出来,我当时抽出一天时间听了众合邹建章和万国陈璐琼的录音,陈璐琼还有一个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录音,都可以听一下,两个小时左右。还有,卷四一定要平时都看一下,别在最后来突击,我是再第一轮第二轮时候,白皮书的每单元后都有案例分析的题目,我是每道都看的,不是光做选择题就可以的。
关于历年真题,很多人都说历年真题都要做三遍以上,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我就是整套的真题一卷也没做的。因为我们在做白皮书还有模拟考场的时候里面都有真题,在看专题讲座还有录音讲义老师都有讲真题,其实脑子里真题印象已经很深,再做整套的真题也没什么意思,并且法每年都会变,08年的题目可能再我们现在看来就是错的,在那边纠结很久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后面才猛然发现其实是法变了。。。这种都是很浪费时间的。
还有着最后十多天里请每天花时间看宪法法制史,顺带循环地看看经济法的内容。我是在这个阶段偶尔隔天就抽点时间把专题讲座的经济法部分都看了看了背的,什么土地房地产环保每天能看一个专题也好。
关于考前,前两天一定要把白皮书、模拟考场还有之前自己做的题目的错题都仔细看一遍,今年我考试的时候有四五道题目是模拟考场上几乎一样的题目,当时我是做错的,考试时我还是做错的,我现在就后悔如果当时考前一晚我稍微翻下的话可能这分就能得的。
关于背法条,很多人建议最后要抽出一两周的时间背法条,我是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背法条的,因为我到9月时间已经不允许我背法条了,但是我在每轮听录音的时候都是把法条翻在边上,做题目有关于法条解析的时候我也是去看一遍法条的,所以之前就有把背法条的工作做好的。假如自己对法条不熟,建议抽出时间专门弄一轮背法条的,每个法一两天的也很快的。
祝你顺利通过司法考试!
⑼ 司法考试刑法怎么学
我给你一些建议,根据我的经验(我非法律专业的),开始看一下基回础的书,例如三大本答,听一下基础讲座,例如韩友谊、刘凤科、陈永生的讲座都很好,给你点播一下,很多法条就会应用(法条书一本通不错),然后做题最好做历年真题,最近5年的,多次演练、比较,看看出题人的最爱,总之吧刑法不难学,尽管民法常识,但是不易得分,刑法掌握了相对比民法好得分。祝你成功!
⑽ 司法考试正确的学习方法
1,科学安排时间。一般才开始学的时候,以民法和刑法为主;
2,不断重复。回司法考试知识点多内答容复杂,容易忘记,要不断地回顾以前学过的东西,不断重复;
3,讲义、真题和法条结合。关于讲义,要理清思路;做真题的时候,不要纠结于正确率,重在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技巧,做题时学会准确把握分析问题的切入点。
4,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当然也可以适当听一下其它老师的讲解,因为每个老师都有优缺点。当然要有主次,以自己喜欢的老师为主。
5,持之以恒。知识点记不住、做题总是错,都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你每天坚持,时间久了就会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