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在这部七编,84章,1260条的民法典中,处处彰显着对“人”的深层次关切。可以说,民法典中的每个条款都是民本情怀的生动映照,字里行间都书写着“接地气”的关怀,是一部彰显“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格平等是关键。民法典的编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弘扬人的主体地位,“平等”与“保护”贯穿法典始终。在体例上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体现了“先人后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单列了人格权编,广泛确认公民享有的各项人格权。在此基础上,民法典明确“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权编则明确界定隐私以及侵犯隐私权的不法行为,规定个人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等,构成了规范国家权力、保护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依据,为民事主体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民法典,守护“人民的利益”。编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相信随着民法典的诞生和实施,必定更好地守护每一个公民利益,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⑵ 民法典影响我们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堪称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在体例上共建立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7编,尤其强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可参考的法律条例。民法典告诉我们有哪些自由,又应当受到哪些限制,让我们在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时能更好地协调与他人的利益。
二、民法典意味着什么?
1
意味着民法之重要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实施的婚姻法,民法典又以新中国第一部法典的身份降生,足见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民法以平等、自由、公平、诚信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主体制度、权利制度、行为制度和责任制度,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确立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2
意味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新阶段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民法典继往开来,既继承了世界源远流长的民法传统、博大精深的民法理论,又吸收了中国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的实践积淀和学术养分,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留有余地;既回应中国的问题,也为世界民法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踏上了新征程
法治是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出台,使得我国民事立法在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公平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快速提高了我国民事立法质量,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民法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民法典的编纂全面总结了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
⑶ 《民法典(草案)》出台,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后,如今《民法典》正式制作成功,并成功通过决议,即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说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网络全书至今已经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着《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9部法律全部废止,那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来抛砖引玉地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