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夏商刑法五行

夏商刑法五行

发布时间: 2022-01-01 09:35:44

⑴ 夏商西周的酷刑有哪些

1 夏台(又称“均台”)
2 弃灰之法
3 不吉不迪 颠越不恭 暂遇奸宄 巫风
4 炮格
为商末纣王所创之酷刑,即: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火烧热,令罪犯在铜柱上走,坠炭中烧死。这是一种非常残暴的刑罚。
5 劓殄
商代刑罚名称。“劓殄”,即灭绝。如有犯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之罪的,就施以劓殄之刑,就是不仅将其本人处死,而且要将其后代统统处死,即后世的族诛。
6、西周“九刑”
墨、劓、刖、宫、大辟(奴隶制五刑),还有赎、流、鞭、扑/罚丝。

提议楼主简单点看看中国法制史,里面有介绍!

⑵ 夏商法制的五刑

朝代

项目


西周

立法指导思想

1王权神授

2天讨天罚
1王权神授

2天讨天罚
1明德慎罚

2以德配天(敬天 敬宗 保民)

3刑罚世轻世重

法律形式
王命 誓
誓 诰 命
誓 告 命 礼 不公开的刑书

主要律典
《禹刑》
《汤刑》
1《周礼》

2《吕刑》

3《九刑》

4遗训和殷彝

主要罪名
1昏 墨 贼 杀

2不用命

3不孝

4失天时

5淫朋阿比
1乱政

2疑众
1政治性犯罪(违抗王命罪)

2破坏社会秩序 侵犯人身财产(冠攘奸宄)

3渎职(五过:惟官 惟反 惟内 惟货 惟来)

刑罚
五刑

(墨 劓 剕 宫 大辟)
五刑
1圜土之制(徒刑)

2嘉石之制(拘役)

3赎刑

4五刑

刑罚适用原则

1老幼犯罪减免

2区分故意与过失 惯犯与偶犯

3罪疑从轻 罪疑从赦

4宽严适中原则

民事法律内容
土地王有
1土地王有

2一夫一妻

3兄终弟及
1一夫一妻 同姓不婚 父母之命

2六礼

3七出 三不去

3嫡长子继承

中央司法机关
大理
1商王

2大司寇
1周王

2大司寇

地方司法机关




审判制度
天罚神判
1三级(正与史 司寇 商王)

2天罚神判
1五听(辞 色 气 耳 目)

2读鞫 乞鞫

3三刺(讯群臣 讯群吏 讯万民)

⑶ 夏商时期刑法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夏朝初步确立了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商朝以刑罚严酷著称,除五刑外还规定了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杀手段。

⑷ 夏商时期的酷刑有哪些

夏商时期的酷刑有炮烙,车裂,鸩毒等等。
关于炮烙,古史传说和史籍上说是殷纣王所为,也就是说,是发生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年的事。炮烙,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于铜柱上烧死,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
所谓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六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鸩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较人道的方式。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常用于赐死情况。

⑸ 夏商西周的刑法

旧五刑:墨刑(脸上刺字)、劓刑(割鼻子)、刖刑(砍脚)、宫刑(切小鸡鸡)内、大辟(杀头)。这是隋朝容之前一直沿用的旧五刑。在商周时候已经很成熟了。还有比如汤镬(huo四声)(把人煮了)、菹醢(zū hǎi)(把人剁成肉酱)、炮烙、车裂等等。
采纳哦

⑹ 评述夏商奴隶制五刑

你说的夏商奴隶制度是,一个很普遍的努力,社会中常见的制度,它体现了一种压迫的存在。

⑺ 夏商法律刑名 有哪些

夏代的法律制度
1、刑罚制度
(一)昏、墨、贼,杀
据《左传》昭公十四年记晋国叔向引用《夏书》时所言夏的法律是“昏、墨、贼,杀。”昏,意为自己有恶行却去盗取别人的美名;墨,意为贪婪且败坏官纪;贼,意为杀人毫无顾忌。凡犯昏、墨、贼之罪者,《夏书》规定处以死刑。
(二)赎刑
根据后人所写的《吕刑》“序”记,周穆王时因政事荒废,命吕侯依照夏朝的制度,制定“赎刑”。可见赎刑在夏代已经产生。赎刑,即以币或以财抵罪,罪犯若按规定交纳赎金给官府,则可以获得减轻或免除刑罚。《吕刑》中的赎刑是参考了夏代的制度而制定的。
(三)其他
“象刑”制度,即对本族犯罪者仍采用象征性的刑罚加以处置。如:
穿着无领赭衣,表示此人犯有大辟之罪;
穿两只不同颜色的鞋,表示此人犯有刖、剕之罪;
用黑色布巾包头,表示此人犯墨、劓之罪。
据此可以推测“五刑”制度在夏已经形成,主要针对被征服者使用,而象刑则是对犯罪的本族或本氏族成员的一种优恤。
关于量刑的原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夏书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在遇有疑案时,宁愿放纵犯罪,也不能乱杀无辜。
注意的是,夏代法律并不只局限于“刑”。后世文献也追记了夏行政、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令,比如禹时保护环境的禁令,《逸周书·大聚解》记,在夏代,春季禁止到森林中砍伐;夏季禁止下河湖捕捞。

商代的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与主要法令
1、主要法律形式
商代法律形式主要有刑书、习惯法、王命等。刑,指刑书,如《汤刑》。主要内容应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命,是商王发布的命令,这些命令大都以帝、祖的名义发布,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外,商族的一些习惯为政权所认可,也具有了法的效力,如“彝”,其意为常法。
2、主要法令
根据后人的追述,商代刑事方面的法令有《汤刑》和《官刑》。《汤刑》或为商代刑罚总称。其应与夏之《禹刑》一脉相承。商代的刑罚及统治者对刑罚的运用较夏代明显地严酷。《官刑》是单行法规,是商汤时惩办犯罪官吏的专门法律。
3、 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名
商代的刑罚初具体系,有些文献记载,夏以前便有了墨、劓、剕、宫、辟“五刑”制度,但无法得到实物验证。商有“五刑”已经不是“传说”,因其有甲骨卜辞的印证,所以是可信的。
(1)墨刑,又称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这种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
(2)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与人的尊严密切相关。因此劓刑较墨刑为重。
(3)非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的手或足的重刑。砍足曰非,砍手曰刖。另外,与砍手足相类似的还有砍去膝盖骨的膑刑。
(4)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对男性为去势,对女性为幽闭。这种宫刑剥夺了受刑人“传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社会被视为是最大的耻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为残酷和最重的刑罚,一般适用于较重的犯罪者。
(5)大辟,是死刑的总称。除常见的斩、戮等死刑方法外,还出现了炮烙、醢、脯等等酷刑。有斩、杀、磔等行刑方式。斩用斧,杀用刀,磔是碎割或分裂肢体的酷刑。
(二)其他
除五刑外,文献中还有其他刑名的记载,比如对在公共道路上丢弃垃圾者施以“断手“之刑。《官刑》中有专门适用于贵族的“罚丝”刑。《史记》中还记载,有将罪犯拘役使其劳作的徒刑。还有适用于本族成员的流(放)刑。
(二)罪名
1.不吉不迪
盘庚迁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行为不善,不按盘庚所说的正道行事,就将抗命者处以死刑,并灭绝其全家。
2.颠越不恭
盘庚迁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狂妄放肆,违法乱纪,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就处以死刑,并灭绝其全家。
3.暂遇奸宄
盘庚迁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诈伪、奸邪、犯法作乱者,处以死刑,灭绝其全家。
4.舍弃穑事
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的夏桀的罪状,意为不务正业,荒废了农事。

⑻ 禹刑 汤刑 九刑等夏商时期的刑罚指哪些

1、《来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源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
《禹刑》作为社会上出现“乱政”亦即矛盾、冲突的产物,它既不是成就于一时的成文法典,也并非由夏禹个人所制定,而是在夏商两代的长期发展中,出于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充的。其基本内容是以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法律性质的习惯法为主。至于以“禹刑”为名,实际上不过是“夏刑”的代称而已。《禹刑》是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变化,逐步修订、扩充而成的。
2、《汤刑》是继夏而起的商朝在开国之初制定的刑法。
《汤刑》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继承和发展。《汤刑》的罪例有三百条,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汤刑》内容的重要部分,实际上是官刑,即《汤刑》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各级官吏。
3、《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全书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袭商朝的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共五刑),又增加了赎、鞭、扑、流等四种刑罚,称以上的九种刑罚为为西周的九刑。

⑼ 夏商周三个时代的刑罚制度和刑罚名称分别是什么

夏商周时期没有成文法典流传下来,所以很多刑罚只能根据后来的史书记内载去找;而且奴隶主贵族常常容随意解释刑罚,所以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刑罚制度。
据说西周时,周穆王时命吕侯制定《吕刑》一书,但今已失传,只在《尚书》中现存一篇,所以史学界不把它当做中国第一部成文法。
据《吕刑》记载,从夏代开始,就有所谓的五刑:墨刑(在脸上刺字)、劓刑(割鼻)、剕刑(断足,又作刖)、宫刑(破坏生殖器)、大辟(死刑的统称,除常见的斩和戮,商朝还增加了让人望而生畏的炮烙、醢和、脯、焚、剖心、刳、剔等刑)
后来西周在继承了五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赎刑(以财物赎罪)、鞭刑、扑刑(杖击)、流放等四种刑罚,称作九刑。事实上,还有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作补充,所以西周刑罚要远比夏商详细和成熟,据说吕刑记载的刑罚多达三千条。

⑽ 夏商的刑法残酷吗

中国最早的刑法,是夏朝制订的《禹刑》和商朝制订的《汤刑》,它们都是以这个朝代的第一位帝王来命名的。

这两部刑法的全文虽然已经失传,但它的有些条文还散见于许多古书中。从这些条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统治者制订刑法的用心和它的严厉程度。

商汤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孝敬父母是维护家庭稳固的基础;只有家庭稳固了,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再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来看,只有孝顺父母的子女,才能敬其他长辈,才能尽忠于君王,报效于国家。因此,“孝”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把“不孝”列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是商汤高瞻远瞩的决策。

传说商汤的刑法中还有这样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在公共场所乱抛垃圾,看起来是小事,但它影响公共卫生,污染市容环境,有时还会引起邻里纠纷,甚至打架斗殴。

商汤有鉴于此,才给“弃灰于公道者”以“断其手”的严重刑罚,惩一儆百,对维护社会公德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条刑法看上去似乎重了一些,但它是有长远的考虑的。由此看来商代较夏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禹刑》和《汤刑》是中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最初的两部刑法。这两部刑法中的不少规定,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热点内容
民法李建伟视频 发布:2025-08-15 14:04:42 浏览:230
陕西劳动法五险一金 发布:2025-08-15 14:02:37 浏览:475
华政行政诉讼法专业 发布:2025-08-15 13:45:41 浏览:824
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责任6 发布:2025-08-15 13:16:33 浏览:371
古代人的立法 发布:2025-08-15 13:11:31 浏览:163
适航管理条例23部 发布:2025-08-15 13:10:43 浏览:392
经济法民主原则 发布:2025-08-15 13:00:40 浏览:159
泰州弘泰律师 发布:2025-08-15 12:48:36 浏览:751
软件公司的法律环境 发布:2025-08-15 12:34:09 浏览:228
阐述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2:29:11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