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将如何影响的生活
1. 《民法典(草案)》出台,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后,如今《民法典》正式制作成功,并成功通过决议,即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说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网络全书至今已经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着《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和《侵权责任法》9部法律全部废止,那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来抛砖引玉地讲一下。
2. 民法典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0是伟大一年,这伟大是每个普通医务人员铸就的,是每个坚守抗疫前线的基层工作者谱写的,也是每个遵从支持抗疫政策的我们成就的,过去一年我们以始于困苦,终于伟大。
而新的一年,我们则以民法典开始,这则是另一种伟大了,这话又是从哪儿说起呢?比如说居住权,比如说保护虚拟财产,又比如见义勇为免责
许多内容虽然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但不是所有内容都能立刻被我们感知,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格权相关变化将直接改变生活。
尽管#民法典人格权编处处都是创新点#,我们仍需摘其核心来评析:
1.独立成编,保护更加全面。
我们不能将民法典简单看作几个法律的汇总,他对于民事活动的保护更加系统全面,过去散见于不同法律的人格权,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篇章,这是过去不曾有的。
2.保护隐私,免受外界侵扰。
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爆炸,企业想要的越来越多,当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app开始要他们不需要的信息时,弱势的我们只能认了,民法典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进一步保护,将会给那些大公司提出更多更规范的要求。
3.精神损害,将进一步更新
人格权被侵犯所带来的损害很难评估,固有的法律规定也不够全面,人格权编独立成编后,将会推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那时对人的保护将更全面。
3. 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民法典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0民法典调整了很多法案对以前不足之处提高了很多法案依据更能保护老百姓权益
4. 走近民法典,民法典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66年的时间,经过了多少次的挫折,经过了几代人的期盼,民法典终于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我国第1部民法典,它象征着一个新征程,它象征着一个新生活,它象征着我们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民法典就这样用一种非常低调的姿态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不明白美英法典的重要性,也不了解民法典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很可能因为民法典的出台而得到的一些更对我们有利的东西。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电梯房广告的费用,停车场收取的费用,以及小区共有财产所有设施的收入,都是归全体业主所有,我们应该为这一条民法典点赞,这真的会影响我们每一个所在小区业主的生活,并且是好的影响是让我们能够更有底气的说出我是小区的业主,这个小区的一切都与我有关系,也都与所有业主有关系,而不是再去听那些物业的。
5. 民法典正式施行,它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民法典的施行,大家可得注意了!2020是糟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疫情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好在,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尽管现在的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得到了缓解,只不过我们还不能松懈,在外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口罩,经常开窗通风,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6. 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民法典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这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我们可以类比法国的《拿破仑法典》。凡是跟「法典」二字扯上关系的,都是非常经典,会被广为流传的。
在一个法治国家里,如果宪法是限制公权力的铁锁链,民法就是保护私权利的金钟罩。人首先要活着,之后才是发展教育等权利。而民法典就是保障公民活着的最基本的法律。所以在法治国家里,民法典的意义不亚于宪法,甚至高于宪法。
在《民法典》还未出台之前,我们通过各行各业相关的法律去了解作为公民的权利。而《民法典》的出台意味着后续我们所有的公民权利,都将集中到《民法典》中,这对于普法教育非常有推进作用。
对于没有接受过法学、法律教育的普通人来说,想搞清楚这些法律都是什么玩意太难了。今年两会之后,以上诸法全部废止,只保留一部《民法典》。老百姓只需要认一部法,这更适合当今国民的认知水平。
与我有何关系?
《民法典》虽说是九部法律的合集,但是对它们进行了一些修正,使其更加适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树义简单梳理了对我们有影响的几个发条,跟大家聊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见义勇为免责
扶老奶奶过马路反被讹,这成为了社会调侃的一个段子了。在《民法典》的第一百八十四条也将自愿救助免责纳入了法律体系中,这样救助他人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 的, 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高空抛物可追偿
民法典第1254条首先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高空抛物事件的受害者,往往因找不到抛物人而难以维权。之前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规定,对于找不到抛物人的情形,全楼业主共同承担赔偿。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 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 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而今,刚出台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进一步规定了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新增了 「建筑物使用人在赔偿后可追偿」 的条款,并明确了物管机构需履行防范义务、公安等机关负有调查义务等。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 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 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 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 查清责任人。
小孩游戏充钱无效
《民法典(草案)》明确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给游戏充值大额金钱,在法律上相当于与游戏服务提供商签订了服务合同,这需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通俗说,未成年人充值是无效的。假使限制行为能力人超越了他的认知范畴,其监护人就行使相应法定监护职责,可对这份合同进行撤销。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追认; 但是, 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房屋增加居住权
在《民法典》草案的第二编(物权)第三分编(用益物权)第十四章中居住了居住权。其相关条文如下:
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 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 使用的用益物权, 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条 设立居住权, 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 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 住宅的位置; (三) 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 居住权期间; (五) 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 居住权无偿设立, 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除外。 设立居住权的, 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 居住权 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六十九条 居住权不得转让、 继承。 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 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条 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 居住权消灭。 居住权消灭的, 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百七十一条 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 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
简单地说,就是居住权人享有居住在这个房屋的权利。所以对于二手房买卖,需要查询该房屋是否有设定居住权,否则买了房子住不了也是很麻烦的。
小区广告收入归业主
很多小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楼内大厅、电梯里都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但小区物业接广告并未经过业主同意。小区电梯广告一年能收入多少钱?钱都去哪儿了?这基本成了一笔糊涂账。
而《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明确规定该部分收益归业主共有。
第二百八十二条 建设单位、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 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 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 属于 业主共有。
禁止高利贷
之前的法律中对于民间借款可能没有详细的说明,而在此次的《民法典》中做了一些说明。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 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 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 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 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 交易习惯、 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自然人之间借款的, 视为没有利息。
可以看到条文中明确规定借款利率不能超过国家规定,而这个规定是多少,要看具体的规定。而为了避免故意抬高利息而不约定,那么就视为没有利息,避免了太多纠纷。
整治霸座、霸铺?
民法典草案中,强化了客运合同的内容,同时从立法层面规制和约束「霸座」行为。「霸座」的旅客额外支付费用,增加违法成本,对于「霸座」者制度和心理威慑。为客运公司合法处理霸座行为、拒绝运输等解决了法律与制度的后顾之忧。
第八百一十五条 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 班次和座位号乘坐。 旅客无票乘坐、 超程乘坐、 越级乘坐或者持失效客票乘坐的, 应当补交票款, 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 旅客不支付票款的, 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实名制客运合同的旅客丢失客票的, 可以请求承运人挂失补办, 承运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