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亲情
A. 民法典对满18周岁生病的公民,父亲不管,应受啥约束
民法典颁布后,各个年龄段法律权利义务对照表来了!附50个热点问题解答!
这里是内蒙
06-17 15:23
订阅
(来源:内蒙古政法)
《民法典》实施后,法律年龄随之改变,当我们从一个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龄的计时器,我们的故事就计时开始了。其实,法律也和年龄一样,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0岁以下
胎儿还不能称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认可其为“胎儿”。尽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义。
《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另外,为体现对“胎儿”特别保护,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孕妇不适用死刑和治安拘留。
0-1岁
0-1岁——父亲不能随便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1周岁以内,婴儿的父亲不得向母亲提出离婚,但母亲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父亲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6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岁以下的小孩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为了婴儿的利益,哺乳自己不满一岁的婴儿的妇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适用治安拘留。
6-7岁
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由此看来,六岁是一个人开始行使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法定起点时间。
另外,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的规定:“学龄前儿童在道路上行走,须有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据此,未满六岁的幼儿,尚不能单独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8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规定,8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把未成年人分成两个阶段:8岁前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2岁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满12岁的人可以合法地骑自行车、三轮车上路了。也就是说,年龄未满12岁的小孩在道路上骑车是违法的,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希望家长要负起监护责任,不要让未满12岁的孩子骑车出行。
因此,未满12周岁,共享单车可不要随便骑哦!
14-16岁
14岁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很危险的年龄。因为从这一岁数开始,人们将可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行政法、刑法上的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14—16岁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岁也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刑法规定,十四岁以下的女性儿童为幼女,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无论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奸淫幼女犯罪,应当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同时无论男女,只要是未满十四岁均可成为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和拐卖儿童罪的对象。由于刑法只规定了拐骗儿童罪、拐卖儿童罪和拐卖妇女罪,所以,拐骗十四岁以上的人或者拐卖十四岁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16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询问不满16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16-18岁
这个年龄段具有与14—16具有几乎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
因为从这一年龄开始,人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可另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满十六周岁,可以驾驶电动车自行车或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行驶。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8岁
到了18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包括担任警察、律师、公务员),办理公司、企业。于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20-22岁
根据《民法典》1047条规定,从20岁开始,女性获得了结婚的权利能力。在婚姻领域,男性比女性要迟两年到22岁才获得结婚的权利能力。未达法定婚龄,无论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者,无论是还举办过婚礼,或者通过弄虚作假骗取了结婚登记,均不能获得合法婚姻的效力。同时国家鼓励晚婚,超过法定结婚年龄2年后结婚的属晚婚。
23岁
如果你事先已从法学院校及其他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相应的学历,并通过司法资格考试,你可能被任命为法官或者检察官。当然你还必须同时具备其他条件,如具有中国国籍、拥护中国宪法、身体健康等(见《检察官法》和《法官法》规定)。
25岁
《公证法》规定,凡具备一定条件,并年满25岁——65岁的公民可以担任公证员。
45岁
如果你有志报国、为全国人民效力,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通过法定的程序, 此时,你有资格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宪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55-60岁
除非另有规定,女性公务员到了这个年龄,就该退休了(《公务员法》规定)。而男性公务员可以比女性多干五年。
另外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60岁以上的为老年人,在我们的社会温暖的大家庭中,应该得到特别优待和尊敬,因为尊敬他们,就是尊敬我们自己,任何人都会老。对老年人各地制定了许多优待措施,如规定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地铁,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公园应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等。
60-75岁
这个年龄若发生交通事故致残或死亡,残疾赔偿金及死亡赔偿金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60岁以后命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法律规定的)
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75岁以上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致残或死亡的,相应的赔偿金按5年计算。
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年满70岁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
死亡
财产被继承
去世以后,生前的财产若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将按照《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既没有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也没有第二顺位的继承人,财产被宣告为无主财产后,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特别注意:在2020年12月31日前侄子、外甥等均不是法定继承人!!!
(不过!《民法典》实施后,侄子、外甥均可代位继承!!!)
另外,你若不想让辛辛苦苦挣来财产死后变成儿子、儿媳妇或女儿、女婿的共有财产,你也得立遗嘱,明确所有财产只归儿子或女儿个人所有,否则继承后即变为共有财产啦!!!
延伸阅读:《叮~~《民法典》从出生到身故50个问答》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从人的出生到身故,进行了全面规定,“全时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民法典》都会为你提供保障。
1. 问: 胎儿尚未出生,父亲因车祸不幸身亡,胎儿是否有权继承父亲的遗产?
答: 胎儿有继承权。《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 问:小刚尚年幼,家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谁来照顾他?
答: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3. 小刘7岁时,将父亲送给他的一块手表卖给了二手商店,其父母能要求退回吗?
答: 父母可以要求退回。《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4. 13岁的小刚在妈妈网购时偶尔看到付款密码,他用妈妈的手机看直播,一时冲动私自给主播打赏8万元,妈妈事后发现,能追回打赏吗?
答: 要求退回打赏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5. 小花遭父亲虐待,父亲被法院撤销监护权后,有义务继续付抚养费吗?
答: 有。《民法典》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B. 民法典有规定叔叔要照顾侄子吗
一般来说,侄子的抚养义务由他的父亲履行,如果他父亲不履行,叔叔可以帮助小孩去起诉,
然后法律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抚养的义务,但是没有要求对他的儿子也进行抚养,所以说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C. 民法典父母立遗嘱所有财产都归我,我的残疾弟弟和不孝妹妹是否可以分割父母财
如果父母立的遗嘱经过公证,并且有见证人,财产都归你,应该归你。并且你有支配该财产的权利,可以给残疾弟弟一定财产帮助他度过生活难关。供参考。
D. 民法典对老人不养育孙子,孙女有何规定
祖父母没有扶养孙子女的义务,不过处于亲情,如果是儿子儿媳都去世,祖父母为不能看着未成年的孙子女不管不问!
E. 新民法典关于父母房产分了一套给儿子另一个儿子不同意怎么办
只要是父母共有的房产,他们一致同意给谁就可以给谁,他们有完全的支配权。他人无权干涉。只是为了不使家庭内部产生矛盾,父母应该多做另一个儿子的思想工作,说明为什么这样更好。
F. 《民法典》没规定女婿有赡养岳父母的义务,那女儿嫁出去的家庭该怎么办
以前农村人都说养儿防老,因为生女儿都会嫁出去,如果是嫁得远的话,那更是几年都回不来一次,谁还会管你养老的事情呢。所以说农村人都喜欢生儿女,为了养老生几个女儿后还是想继续生下去。
一般也就是一些传统思想的农村才还会是只有儿子才可以养老的观念了,尤其是那些彩礼钱很严重的地方。不过在一些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很多父母都开明了,反正生儿生女都一样,难道生女儿就没有养老了是吗。首先还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吧,教育好了自然会孝敬你,不然就算养几个儿子也是没用的,教育不好一个都不养老。
G. 没尽义务连叔都不叫的侄民法典为什么让它们继承财产
按照民法典这规定,有继承遗产资格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就是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应该是自己的亲属包括自己的侄子和侄女,外甥,外甥女。如果不想让他们继承遗产,可以。写遗嘱,明确遗产继承人。供参考。
H. 《民法总则》颁行,对家庭关系有哪些重大影响
这位知友,《民法总则》刚刚颁布。因为它修改了现行《民法通则》、《继承法》等法律的一些重要规定,对家事关系、家庭生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家里8岁以上不满10岁的孩子,地位变了
1.独立跟外人打交道时,效力地位提升了
按旧规定,不到10岁的孩子,除了拿红包这样净得好处的事,其他民事行为都是没有资格实施的。换句话说,他把自己的文具、玩具什么的,送给好朋友,法律上一律作无效处理。
按新规定,8岁以上,就不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了,而是可以实施跟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再送个玩具给其他小朋友,法律上是有效的;8岁以上不满10岁的孩子,实施的超出自己年龄、智力的民事行为,也从以前的一律无效,变成效力待定(监护人追认后有效)。
2.父母离异的孩子,在归哪方直接抚养问题上应该更有发言权了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要求,离婚时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离婚以后,一方要求变更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关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且子女愿随其生活,应予支持。这里面,作为关键分界点的10周岁,就来源于《民法通则》关于限制行为能力起始年龄的规定。《民法总则》(新法)出台之后,这一年龄应该相应地调整为8周岁。也就是说,往后的婚姻家庭案件,对离异夫妻的子女直接抚养权归属问题,8周岁以上的孩子意见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当然,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及类推适用监护人的确定规则,确定离异夫妻无民事行为能力子女的直接抚养权归属,也应当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是,相比之下,8周岁以上的孩子被法律确定为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所以对自己由哪方父母直接抚养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3.对送去上学的孩子,父母的责任更重了
按旧规定,8岁以上不满10岁的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在学校受伤了,推定学校有过错——得承担责任;学校要说自己没错、不承担责任,得拿出证据证明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但是按新规定,8岁以上不满10岁的孩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了,如果在学校受伤,父母原则上只能自己承担后果,想让学校承担责任的话,需要证明学校有过错。
二、胎儿的地位更加清晰了
按照旧规定,胎儿本身不是民事主体,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赠与。只是在遗产分割时,《继承法》规定要给胎儿保留继承份额(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留的份额再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新法(《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说,通过赠与合同把财产无偿送给胎儿、订立遗嘱把遗产留给胎儿,在法律上统统予以保护。当然,如果胎儿没能正常出生,那也就没有保护的必要了。
三、监护事项,需要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旧规定中,一旦成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就只能等着别人来替自己做决定了。但事实上,即便是无行为能力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相当的能力判断自己想要什么。
新法(《民法总则》)对这一点予以了较大篇幅的改动。
第一,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三,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 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 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四,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独立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四、关于监护资格撤销,规定更明确、具体了
1.监护资格被撤销,不影响继续承担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
监护和扶养是两个并行的制度。监护资格被撤销,不意味着扶养义务也被取消。这次立法中对此予以了明确表述。
2.父母或成年子女的监护资格被撤销后,恢复监护资格有具体说法了
监护人有下面这些严重不当行为的,会被撤销监护资格: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怠于履行监护职责, 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 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有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在以往的规定中,监护资格失去后的恢复问题一直没有明确。新法(《民法总则》)对此予以了明确,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除对被监护人实施故意犯罪的外,确有悔改情形的,经其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视情况恢复其监护人资格,人民法院指定的新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监护关系同时终止。
五、成年人担心自己日后失能的,可以预先选好监护人
成年人一旦因为疾病、年老,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必然面临监护问题。所以在完全正常时,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安排监护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安排。这对那些家庭关系复杂或者亲情疏离或者没有近亲属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在以往,只有老年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可以事先为自己委托监护人,并且对指定形式缺乏规定。
这次通过的《民法总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其中的变化主要是,一来,把可以指定监护的主体,从老年人扩充到全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二来,明确规定委托的方式为书面。
六、游戏装备等,也要进行离婚财产分割或被继承了
Q币、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在法律中一直缺乏明确定位。这次《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部分进行了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虽然并没明确说婚内虚拟财产是否要进行离婚分割或被继承,但作为具有直接经济利益的民事权利,答案不言自明。
七、家事领域的维权,诉讼时效放宽了
1.一般问题,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旧规定中,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新法把这一期间改为3年。
2.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 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3.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 因下列家事障碍, 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诉讼时效暂停计算:
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 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第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通过家庭暴力等方式控制。
4.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I. 民法典称不尽孝者少分或不分遗产,你支持此规定吗
支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老人心理也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财产分给对自己不好的人。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守住道德的底线,现在民法典出此规定也算是让老人处理遗产有法可依了。而且这条法规出台,能解决很多现存的社会问题。
民法典中此法规的出台,算是切实地走进寻常百姓的家里,了解了民生疾苦。但是亲情是人世间最存粹的情感,每个人应自发地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而不是靠法律约束。而只有把传统中那种孝道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才能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