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承包
Ⅰ 民法典承包合同是否可以随时解除
《民法典》规定的承包合同是不可以随时解除的。解除合同只可以通过协议解除或法定解除或约定解除。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合同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Ⅱ 民法典中没有合同承包关系的情形有哪些
(1)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承包方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6条第1项的规定,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这就是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本内容。(2)发包方非法变更、解除合同。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认真履行,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变更、解除合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和第27条的规定,家庭承包的,在承包期内,非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并经过法定程序,发包方不得收回和调整承包地,这是该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核心内容。同时发包方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3)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条件下,以市场的方式配置农用地资源,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是在尊重农民的意愿的基础上,由承包方自愿进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0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第34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承包方在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时,除以转让方式流转须经发包方同意外,其他流转的方式,发包方一律无权干涉。(4)发包方未依合同约定交付承包标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应依合同约定的时间或条件将标的物交付给承包方经营使用,否则,即构成违约。
Ⅲ 民法通则关于承包荒山到期财产赔偿问题适用哪一条
民法通则并没有关于承包荒山到期财产赔偿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于承包合同到期的问题,当事人可以依法协商确定,如果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依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解决纠纷。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Ⅳ 民法典承包合同需要具备哪些内容
《民法典》规定承包合同需要具备的内容应该有:承包合同的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承包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承包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承包合同的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Ⅳ 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规定
土地承包权可以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Ⅵ 民法通则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范围
民法通则(现已被民法典替代)的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定义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经营,以户的形式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特殊民事主体。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三百三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Ⅶ 民法典耕地的承包期是多少年
耕地承包期限是30年《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二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规定的承包期限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继续承包。
Ⅷ 民法通则第八十条中的承包双方指的是国家与经营户吗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回我们国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答家和集体所有,其他一切组织和个人只享有土地使用权。你上述所说的抵押、买卖等行为,针对的对象是土地的所有权和特定是土地使用权。至于说你理解的蔬菜、花卉等用地的出租,当然是国家许可的,因为它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的。
比如说,什么样情况下不允许出租、买卖呢?就是原来是集体的耕地,在未经划拨等程序的情况,你将集体的耕地使用权变更是企业商业用地或者作为商品房用地,就是违法的,因为这一行为改变了土地使用权性质!
Ⅸ 民法承包合同中的发包方是什么意思
首先,关于善意取得散见于民法通则,且仅适用于动产的善意取得,诸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89条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关于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由于没有法律规定适用,所以不适用,原则上的依据就是《物权法》,但要找具体法律条文,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该制度,故找不到相关条文。
最后,关于不动产的取得,根据物权法规定,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以村委会作为发包方的发包记录、登记档案、承包合同等为依据。
所以,有关问题属于法理问题,没有具体条文。
Ⅹ 民法典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三百三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第三百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