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惩罚罪犯
A. 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国家惩罚罪犯有没有限制作用
有具体条文严格按照刑法具体条文,在无法条可循或显失公平下,可以用基本原则。其实主要是立法作用为主
B. 刑法依靠什么手段惩罚罪犯,
来刑罚。
刑法用明确的条自文规定,确定刑事犯罪罪名以及量刑,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达到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C. 我想知道刑法除了惩罚罪犯从而一定程度上威慑有可能犯罪的人员,能真正保护公民安全吗
你好,以下是我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一次写了一堆,按错了键,给delete了)
首先,我国刑法中惩罚犯罪不是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特殊预防(对犯罪分子进行制裁,使其还可以回到社会中来)与一般预防(对有可能犯罪但未犯罪的人群起到威慑作用,以及对一般大众进行教育作用和法制宣传,还有就是抚慰受害人及其家属的。促进社会公平。减少不安定因素。)
然后,如何防范犯罪事件发生,这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就你而言,我认为主要是要平时多留个心眼,别给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比如盗窃),而从身边的人的角度来说,为人处世应当给他人留个台阶,俗说做事不能做绝了。很多犯罪是走投无路,被逼的。
最后,在突发紧急受害过程中保护自己以及想保护的人。这里需要对法律有一点了解,比如说不要一概认为杀人就是犯罪,要知道是有正当防卫的。比如对于正在进行杀人,强奸的行为,即使杀害行凶的人也不是犯罪。这是法律赋予我们自我保护的权利。
D. 刑法对于打击各类犯罪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刑法有助于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稳,准,无情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宪法”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的刑事法律,以保护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人反对任何非法侵犯的原则立场。
(4)刑法惩罚罪犯扩展阅读:
刑法的功能
1、规范(规制)功能秩序维持功能
指刑法通过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表明国家对这种行为否定的价值判断,要求人们不要实施这种行为,并对实施这种行为者给予刑事处罚。而一般公民慑于刑罚的威力,也会按刑法的规定规制自己的行为,不去触犯刑法,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维护。
2、法益保护功能
指国家通过将侵害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通过要求人们不要犯罪和对发生的犯罪行为予以刑罚惩罚来遏制犯罪,以来保护国家、社会、公民的正当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权保障功能
刑法的规定限制了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中的行为——要依法办事,不得滥捕滥判,从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刑罚权滥用侵害。西方有些学者称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E. 犯本罪犯有期徒刑是否是什么刑罚处罚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是刑罚。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F. 刑法依靠什么手段惩罚罪犯,预防犯罪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刑法的三个基本范畴。这三者的关系是:犯罪决定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决定刑罚。换句话说,没有实施犯罪,就不负刑事责任,从而也不受刑罚处罚。所以刑法依靠的是刑罚和刑事责任来惩罚和预防犯罪。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G.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罪犯还是预防犯罪
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犯罪的,惩罚的目的也在于杀鸡给猴看,让人不敢再犯,最终还是为了预防犯罪。
H. “徒流”是古代刑法,是如何惩罚罪犯的
这一个词需要拆分解释,“徒”为剥夺犯人的政治权利以及自由,强制犯人劳役,《唐律疏议》的《名例》篇解释说:“徒者,奴也。”即劳役。根据犯人所犯事情的轻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最轻的为一年,以半年逐渐递增,一年半,两年,两年半,最重者三年。
在历代统治者的认知里,徒流这样的刑法是对犯人最温和的处罚,即不伤害性命,也不像宫刑对身体造成永久伤害,仅仅是受一些苦,就像《大清律例·名例律上》中所述“不忍刑杀,流之远方”。虽然徒流之刑惩罚相对来说较轻,但是一旦实施,对于强调家族主义的古人来说远离了故土也着实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也会对受刑者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所以它占据了封建制五刑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