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公权力

民法公权力

发布时间: 2022-01-11 23:39:15

民法通则保障什么权力

为了保障公民、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㈡ 民法典属于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民法典里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经济活动都在里面得到了保障,像新加入的居住权,个人隐私受保护,遗嘱的确定,离婚时8岁以上孩子有话语权等等都是最新加入的权利。

㈢ 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的转变,对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公权力能否进一步保障民事主体权利

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主体的15种人格权,比民法通则规定的人格权种类明显增多,进一步彰显了民法是中国的权利宣言书的涵义。其中,有三种人格权虽没有明确写上是“权”,但自然人的自由、尊严是自然人人格的本源性的权利,从中可以推导出法律已作规定的权利和没有规定但需为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而必须保护的权利。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实际保护的是个人信息控制权。除此三种,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等权利”,表明立法采用非限定主义,即并非限于总则列举的权利种类。这也表明人格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今后在其他法律中还会出现新的人格权,人格权是民法中不断发展的新生领域。

㈣ 民法总则权利分类是怎样的

您好,民法总则权利分类大致如下: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 依照其规定。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由法律规定。民事主体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 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 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 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 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没有合法根据, 取得不当利益, 造成他人损失的, 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的人返还不当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所享有的专属的和支配的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 可以依法继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有特别保护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 不受干涉。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 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㈤ 民法通则中公民权利有哪些

公民所有的权利,都源于宪法的规定。
主要有:财产权和人身权,这两个方面!
民法通则,也必须要依照宪法的规定进行制定和实施。
具体细节:可以到新华书店买本纸质的民法通则看看,也可在网上搜到。

㈥ 民法总则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

您好,民法总则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3、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5、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6、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9、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10、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11、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12、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13、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1)作品;

(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商标;

(4)地理标志;

(5)商业秘密;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植物新品种;

(8)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14、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15、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16、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17、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8、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㈦ 民法权利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一、法学理论上的体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专、不当得利、侵权属行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㈧ 为什么说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法 具体包括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 之所以说是权利法 因为它具体规定了 主体在法律关系之中享有的权利和所应当承担的义务

㈨ 民法中哪些权利是以通知的方式行使,哪些借助公权力来实现的

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一个是规定你有什么权利,一个是规定你应该怎么保护你的权利。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㈩ 为什么要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

公权力是带有强制性的,是有强力保障的。公权力的行使对象对公权力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如果不加以限定,就会没有节制的使用公权力。公权力就会被滥用。

所以对公权力一定要用法律明确规定哪些是可以行使的。法无明文规定允许的,公权力不得使用。

个人处置自己财产的时候不能违反公序良俗。这就是限制性规定。只要不违反禁止规定,可以随意做。这是因为私权利对自己的东西拥有决定权,对别人只有请求权。

走路遇到前面有人,如果想超过去,只能请求对方让你先过去。而不能强迫命令对方让路。私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行使私权利为前提。

如果两个私权利同时请求对方,咋办?

这种相互请求就要协商。这就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应当协商解决问题。达成一致了就按照协商结果执行。不一致就要诉诸法律解决。

不论是结婚还是离婚,双方都要协商。协商一致就执行,不一致就诉诸法律。

民法是个人私权利的法律。以保护个人为宗旨。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应当保护,促进履行。而不是加以阻挠,设置障碍。

热点内容
承运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9 11:25:41 浏览:447
婚姻法24条全文 发布:2025-07-29 11:17:46 浏览:491
北理工2012法律硕士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29 11:14:24 浏览:512
开展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 发布:2025-07-29 10:54:52 浏览:201
审判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9 10:52:06 浏览:834
2015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卷四 发布:2025-07-29 10:46:24 浏览:679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发布:2025-07-29 10:30:41 浏览:979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29 10:30:39 浏览:343
思想道德治理 发布:2025-07-29 10:30:08 浏览:676
婚姻法大学论文 发布:2025-07-29 10:24:52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