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替代责任

刑法替代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12 00:04:13

刑法第20条第三款是什么

刑法第20条第三款是: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参考《刑法》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

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1)刑法替代责任扩展阅读:

法规定,刑事责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强制性。

刑事责任是一种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应,是一种强制犯罪人向国家承担的法律责任

2,严厉性。

刑事责任是一种性质最为严重、否定评价最为强烈、制裁后果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3,专属性。

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的个人和单位承担,具有专属性,不可转嫁,不能替代。

4,准据性。

刑事责任是犯罪案情事实的综合反映,也是刑法规范的现实化。刑事责任为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提供根据和衡量标准。刑事责任一经确定,犯罪人和被害人均不能自行变更,也不容许“私了”。

② 刑法原则的其他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司法活动中应当遵专循属的准则。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条文规定
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③ 侵权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犯罪行为与民法侵权行为的区别与界限

侵权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构成要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须违法行为的存在,基本上都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都重视对因果关系的考察。并且构成要件的内容都是由法律做明确的规定,也即在涉及到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多为禁止性规范,在侵权法上体现为不能过多地限制人的行为自由,防止动辄得咎,而对于刑法则体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基本原则。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一)侵权民事责任以发生实际损害为必要构成要件,刑事责任构成要件则未必以其为构成要件。

侵权民事责任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损害—补救关系,遵循“无损害就无赔偿”的原则,因此实际损害的发生是侵权责任成立的必备要件。以损害为构成要件之一,是由侵权责任的功能决定的。侵权责任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受害人进行补偿,以损害赔偿为承担责任的主要方式。而刑事责任的构成则不一定要求有损害结果的发生。

刑事责任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在于预防和教育,确定刑事责任的基础是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或者说行为的实际损害后果不是判断是否成立刑事责任这个层次上需要且必须考虑的因素。今天刑法的任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这样的目标上—即解除社会敌人的武器,以使他停止对社会的侵害

(二)对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

刑事责任的成立及大小受行为意志状态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影响,而侵权责任的成立在特定情形下是不问主观意志状态的,其责任范围一般也不受主观恶性大小的影响。

就责任的成立而言,过错是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重要因素。而刑事责任的本质在于自由意志行为人的反伦理道德性或反统治关系性之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因此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只能是这个自由意志行为。这个自由意志行为已不是法律调整之外的单纯自然举动或动作,而是主客观相统一。因而刑事责任构成要件必须要求行为人有过错,并且刑事立法对过错的规定远比侵权法关于过错的要求要严格得多,刑法条文明确界定了故意、过失的概念。在侵权法中,无论行为人是因故意还是因过失,只要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都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在刑法中,过失行为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时候才构成犯罪,行为人才能承担刑事责任。

侵权责任范围大小的判定标准是行为人对他人实际造成了多大的损害,有多少损害就承担多大的损害赔偿责任,侵权人赔偿责任的范围是由实际损害来确定的。而刑事责任则不然,其范围受行为人意志状态和主观恶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故意比过失的主观恶性大,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更重。

二者的区别仍然来源于功能上的不同。侵权法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在对损害的补救上,填补漏洞是关键,而刑法的目的在于矫治犯罪,保护社会免受同一罪犯的再次侵害,因此必须具体地探究每个罪犯的犯罪动机、犯罪时的心理状态,以确定相应的责任以及具体承担责任的方式,达到防止累犯和再犯。

(三)责任能力标准的区别

侵权责任能力,根据加害人(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有精神障碍的人)实际的年龄、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行为时的客观环境等种种具体情形来判断加害人是否具有这种足以使其承担责任的识别能力。即使行为人为未成年人,但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足以认为他具有这种识别能力,仍然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并且,即使行为人无识别能力,但是该行为人有自己的财产,根据民法公平的原则,往往也会让该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则有严格的法定标准,而且这个标准是形式上的标准,以年龄来划分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作为例外的是,对精神病人和其他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确定依医学标准和心理标准来具体确定。也就是说,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更抽象更形式化。一个智力、精神发育都很健全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了按照刑法规定限制责任能力人应负刑事责任能力以外的犯罪行为,即使在事实上他具有相关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仍不承担刑事责任。

(四)自己责任的严格性不同

责任自负原则无论是在民事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得到了贯彻,但是在刑法领域显然更强调个人责任,得到了完全、严格地执行。在侵权法上,自己责任是最基本的,但是在特殊侵权领域中,自己责任也许会大打折扣。如在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情形下,往往是由监护人承担责任。而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是一种严格的、绝对的个人责任,只能由犯罪分子个人来承担,具有不可替代性。

④ 像连带责任,替代责任,有限无线责任,一般都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对吧那刑事法律责任一般承担什么责任呢

一、你所述的“责任”,其实是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而不是指责任本身。
二、相对应的,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就是自行承担。只有这一种方式!
至于刑罚的种类,我国刑法规定有主刑和附加型两类。其中主刑有以下五种:
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附加刑有以下三种: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针对外国人,还有驱逐出境。

⑤ 请问可以代替别人坐牢吗

如果已经判刑,不可以代替别人坐牢;即使只是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你去自首,公安局也要经过侦查破案后才能确定真正实施犯罪的人,而不是简单的你说是你做的就确定你朋友没有实施行为。而且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也会审查犯罪事实、证据等。并且如果你向司法机关冒充犯罪的人或者实施让司法机关误认为你是犯罪的人的行为协助别人逃跑的话,他不仅得不到法律的宽大处理,你也可能会被认定为包庇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刑法替代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第一百七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⑥ 我家人被打了 可打人者找别人来代替 这样在法律上是不是双方都有责任包括打人者和代替者 而

你好,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还有你说找人顶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所以说后果是很严重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党内行政警告可以代替刑事处分吗

具体区别如下:区别一:警告对象不同。行政警告处分针对的是公务员,而党内警告处分针对的是党员。区别二:受到的处罚不同。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

⑧ 替代别人做了法人,会坐牢吗

替代别人做了法人,在单位犯罪时,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可能被判处刑罚,但是判处刑罚也不一定时坐牢的,其次单位犯罪主要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也就是说虽然是做了法人,但是没有犯罪,也不会坐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从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涉嫌犯罪时会被判处刑罚,但是只是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为法人很可能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因此,也可能不被判处刑罚,即便时判处刑罚也不一定会是坐牢, 还可能是处罚金,缓刑之类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

热点内容
开展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 发布:2025-07-29 10:54:52 浏览:201
审判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9 10:52:06 浏览:834
2015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卷四 发布:2025-07-29 10:46:24 浏览:679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发布:2025-07-29 10:30:41 浏览:979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29 10:30:39 浏览:343
思想道德治理 发布:2025-07-29 10:30:08 浏览:676
婚姻法大学论文 发布:2025-07-29 10:24:52 浏览:630
村民理事会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9 10:23:40 浏览:6
商法营利性的体现 发布:2025-07-29 10:23:37 浏览:631
天津律师刘铭 发布:2025-07-29 10:22:12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