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说司法独立

说司法独立

发布时间: 2022-01-15 01:56:22

『壹』 司法独立的定义

司法独立的涵义
司法独立常用在两种意义上。一是结构意义,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专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它是属一种“国家权力的结构原则”;二是程序意义,在司法过程中保障法官司法,维护程序正当性和结果正确性,也称为“技术性的司法规则。”
概括地说,
司法独立就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依据法律事实,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

『贰』 司法独立和审判独立的区别在哪里

一、概念和含义不同。审判独立,是指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法官,依据法律独立地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涉,也就是说,法官应根据自己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地作出裁判,不受任何限制、影响、诱导、压力或威胁。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从宪法的高度规定了人民法院的地位和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明确了独立审判是法官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
“司法独立”是西方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又称“司法权独立”,是指“司法权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出来,在赋予独立的国家机构场合,进行权力分立”。这个定义是有特定含义的。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新法律学辞典》里,概括了西方法学界关于“司法独立”的特定含义:(1)独立行使司法权,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2)司法权完全独立,不受立法权、行政权的任何干预和束缚;(3)法律上司法不受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总统)和任何政党的监督和管理;(4)司法权行使时,不受其他任何事物和形势的牵制和影响;(5)在审判案件中审判权完全独立,不受任何人指挥和命令的拘束;(6)保障法官独立性,按照宪法法的规定,“所有的法官依据良心办案”,为维护司法权的独立,承认对法官特别强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这六个方面,完整涵盖了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要点。

二、性质和内容不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同西方国家司法制度核心的“司法独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概念具有专属性特征。就是说,“司法独立”只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专属性直接决定了对其解释的排他性,就是除了西方国家固有的解释,其他解释都是不能成立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司法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我国不存在司法独立,我们的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在我国,如果实行西方国家那样的司法体制,就必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如果实现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就要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的。我国与西方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政体和国体,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国的司法制度,必须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体现在司法之中;必须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种能够保障人民实际上而不是形式上当家作主的政体和制度,必须体现在司法之中。一些人把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即“一府两院”作为政体看待,是不正确的。“一府两院”不是政体本身,而是在政体制度下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符合中国实际,是新型的政体形式。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一府两院”呢,他们没有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搞西方的“司法独立”,必然使司法体制独立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性质之外,独立于人民管理司法的宪法要求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司法独立”,只有改变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从而改变整个上层建筑才能做到。

第二,如果实行西方国家“独立行使司法权,只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就要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有些人提出,党管司法“是造成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的根源”,应当实行“党法分开”。为此,有人要求“取消政法委员会”。我们知道,各级政法委员会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障,对于贯彻党的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公检法部门职能、统一指挥政法战线的工作步伐、团结广大法律工作者和保卫国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取消政法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完全取消共产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有人主张的西方“司法独立”中关于“不受其他国家机关(包括总统)和任何政党的监督和管理”,正是针对共产党的领导的。
有些人为了实现“司法中立”,主张废除审判人员和检察人员由党组织提名考核、同级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批准、人大任命的原则。同时,他们反对法官的党派性,主张法官不能是共产党党员,“司法改革”就是要“党员退党”。这实际上就是否定“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也是否定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

第三,如果实现西方国家“司法权完全独立,不受立法权和行政权的任何干预和束缚”,就要把我国的司法权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完全分割、对立起来,并使司法优位于立法和行政。
司法从来都是与立法和行政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揭示过司法与立法的关系,司法是司所立之法,离开立法,何谈司法?资本主义立法的阶级偏私,决定了司法的阶级偏私。因此,在剥削和压迫制度下,司法的公平正义是不存在的。那种强调“立法机关对审判的监督通过立法来监督”的观点,是不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本身依据宪法规定的权限,有权对司法、审判直接进行监督,司法权不能独立于立法权而孤立存在。在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是法的形式之一,具有法律性质和效力。行政法规是各级法院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可见司法权也不能独立于行政权而孤立存在。
从法律角度说,我国法院的司法解释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也不得与行政法规相抵触。显然,司法解释不能优位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从国家机构角度说,立法机关优位于司法机关,全国人大优位于最高法院。这是不能更改的。西方国家的“司法优位”,集中表现为“司法权优越”,就是承认法院具有法律审查权,这种审查权,是所谓“防止议会通过立法解释改变宪法规定的含义”,以“对抗立法权的专断”。在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人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西方国家法院院长可以当代总统、代议长。这种情况不符合我国宪法精神,不能容许在新中国出现。

第四,如果实现西方国家“保障法官独立性,按照宪法法的规定,‘所有的法官依据良心办案’,为维护司法权的独立,承认对法官特别强的地位保障和身份保障”,就要把“法官身份”突出到不适当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法院的暴力职能,要求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西方法学认为,“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法官不服从任何权威”,法官的职权高于一切,“拒绝政治、道德渗入”。为保障法官的特殊身份,就要维护其职位特殊性:(1)实行职位终身制或任职年限不受公务员那样的限制;(2)享有特殊待遇,实行高薪制;(3)要求法官非政治化、非政党化,对政治取中立立场;(4)法官具有“造法”职能;(5)有职务豁免权,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解职、审级等调动,无法定事由和弹劾程序,不被逮捕或起诉。这样的特殊身份和职业特权,使法官优位于政府官员,凌驾于人民大众之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的对立和利害的分化,造就了资本的良心就是法官的良心。“司法独立”本身意味着法官不可能按良心办案,可他们却欺骗说,只有“司法独立”才能保证法官按良心办案。

『叁』 什么是司法独立的含义

司法独立,是由西方权力分立学说衍生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机构独立、权力独立、预算独立、法官独立等层次。在不同国家和政体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的国家将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并列,并赋予法院(通常是最高法院)违宪审查的权力;有的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并要求其他政府机构尊重司法机关的独立,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司法裁判;有的国家则从法官的问责程序、豁免条件、人身保障、任期时限、薪酬待遇等方面,对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给予必要保障。司法独立是确保法院公正审理案件的制度保障,但并没有统一或单一的制度模式。例如,有的国家并没有赋予法院违宪审查权,而是由国会或专门的宪法委员会行使相关权力,但并不能因此就判定该国法院是不独立的。
现实中,一些人将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学说与司法独立绑定,认为不以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为前提的司法制度就谈不上独立,这是一种将司法独立教条化、机械化、极端化的错误观点。中国宪法和法律中并没有“司法独立”这一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我国宪法关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

『肆』 什么叫司法独立哪个国家有这个情况

司法独立一词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结构意义上,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因此,司法独立是一种"国家权力的结构原则";二是程序意义上,司法独立的意旨是在司法程序中保障法官司法权以维护程序正当性和结果正确性,因此也系"技术性的司法规则"。不过这两种意义联系紧密:前者是后者的保障;而后者,乃前者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由此出发,采用一个较为概括性的概念: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司法机关行使其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为具体界定司法独立,德国学者将独立而不受干涉分为八个方面: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2.独立于上级官署;3.独立于政府;4.独立于议会;5.独立于政党;6.独立于新闻舆论;7.独立于国民时尚与时好;8.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可见,司法独立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司法实体的法律自主性。而对司法独立的确认,主要不是以自足的方式,而是从其存在的环境,即由社会的角度来界定,由此而言,司法独立,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可以用对社会的四点要求来确认,即不侵权、不介入、不施压、不妄评。 所谓不侵权,指不侵犯司法机关的管辖权,即不得任意缩小司法机关的管辖范围。就管辖权问题,联合国大会《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应对所有司法性质的问题享有管辖权,并应拥有权威就某一提交其裁决的问题按照法律是否属于其权力范围作出决定。"这一规定赋予司法机关对司法性质问题的管辖权以及对提交其裁决的问题是否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决定权。这里有待说明的是何谓"司法性质的问题"。司法是国家确认的司法机关对冲突事件适用法律的活动。而"司法性质的问题"可以解释为:存在具有对立性的双方及纠纷(冲突)事实,需要由居间的第三者适用法律规则按照法律程序解决的问题。这里有几个要素,即双方当事人、纠纷事实、居间的第三者、法律规则、法律程序。其中纠纷事实,应当是具体的,能够构成诉讼"案件"的事实。这方面的立法,例如乌拉圭共和国宪法第87条规定,"司法机关对诉讼案件之审理及判决有专属权。总统、各部部长或其他官署,均不得僭越司法权,……如实施上述行为皆为无效。" 不介入,指不能违法进入司法程序干预司法裁决。禁止对司法的任意性介入,是因为争议事件的判定和解决需要合格的法官与适当的程序,非法而任意地进入司法,难免造成程序的扭曲以及实际裁决者的不适格,从而导致理性化司法过程的"流产"。所谓非法介入司法,主要是指"局外人"未经法律授权和正当程序进入司法程序充任法官或充当实际上的法官,此外,非侦查和检察人员未经法律授权僭行具有特定司法意义的侦查和检察权力,也属有损于司法独立的非法介入。在实践中,这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家行政权力的拥有者未经法律授权和正当程序闯入司法程序。如德国法学家沃尔夫甘·许茨所说,"行政侵犯司法,特别是侵犯法官的独立,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问题。"此外,立法机关介入司法侵犯司法独立的情况也应防止。土耳其宪法第132条第2项规定,"对于正审理的案件中司法权的行使,立法机关不得提出讯问,不得辩论,不得发表声明。" 不施压,指禁止对司法官员和官署直接和间接地施加某种压力,以特定和不特定的不利性后果迫使其按照施压者的意思作出司法决定。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即使有终身任职制,我们也是人,我们不可能完全不服从于外部的压力。"因此,司法独立原则严格禁止对法官施压以影响其审理和裁决。通常的压力体现在人身安全、职务升迁、经济保障、个人名誉等方面。这种施压性干预意图使法官屈服于某种担忧甚至恐惧,由此而使其自由意志被剥夺。应当注意,这种压力不限于直接的、明显的压力。例如,一名对司法官具有职务予夺权力的官员对某一正审理的案件提出明确的裁决意见并表示这一意见应当在裁决中体现时,虽然并未明示不照办可能造成对司法官不利的后果,但因其对司法官员的实际支配管理关系,事实上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做法即为对司法独立的侵犯。 不妄评,指在法律裁决作出之前,新闻媒介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官员不得不负责任地作出可能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报道和评论;司法决定作出后,在司法机关不争论的原则之下,新闻媒介和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官员不得随意抨击和评论司法决定。在案件诉讼过程中,新闻媒介固然可以对诉讼作出报道,但却受法律和惯例的限制,如报道刑事案件,新闻媒介只能客观报道,而不得随意给人定罪。而在司法决定作出后的不妄评,主要是考虑到司法机关为保持其客观中立和独立的立场,不得介入社会的派别性政治斗争,因此保持着对攻击不予回答的传统。而对司法决定的随意抨击,其行为实质是损害司法机关的独立性,而且是在言论权不对等的情况下对"沉默的司法"所作的攻击,其效果是破坏这一社会公正的"盾牌"。不过,不妄评不意味着禁止对司法决定进行评价和批评,因为禁止批评同样有悖于司法民主的要求和法治社会的宗旨。不妄评只是要求对已作出的裁决不得进行不负责的、过分的攻击。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 虽然说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号称司法独立,但绝对的司法独立是不存在的,往往都要受到国家行政机关及政党的干涉,只是干涉多少的问题。

采纳哦

『伍』 如何理解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的原则是什么?司法独立启蒙思想家在反对第七世纪和第十八世纪的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现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之一。它是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理论的衍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各国在宪法和法律中相继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如今,经过世界各国长期司法实践,司法独立已经有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成熟理论,并逐渐跨越国界,形成了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标准。正义是法律的灵魂,司法过程是追求理性的“公平”和“正义”的过程。尽管永恒的公平与正义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它们可以通过整个社会认可的公平与正义标准,并受到整个社会的统治。确定并确认了一个社会认可的机构。该机构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成为公正的中立和裁决者。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独立是公正的必要条件。没有独立性,公正就失去了保证,无法讨论。”司法独立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正义的工具。司法独立,特别是从行政机关独立,本身没有终极价值。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价值。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另一位实现价值法官以公正无私地解决争端。”所谓司法独立是指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及其官员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受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司法独立的具体含义应包括司法权的独立,司法机关及其法官的独立以及司法独立。司法独立的广义和狭义意义,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包括对司法,司法权力和司法机关的理解,更普遍的观点是司法机关是司法机关。机关或法院,司法权是司法权或法院的权力,而正义是审判,所以司法独立就是司法独立。例如,《美国联邦宪法》第1款规定:“美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在任何时候设立的下级法院。”日本宪法第1条规定:“所有司法权均属于最高法院。法律依法设立下级法院。”中国法律理论普遍认为,司法机关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法院或国家司法机关。
一种观点认为,司法机关仅包括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另一观点认为,除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外,还包括司法行政机关,甚至有人认为公安机关也应当属于司法机关。纵观我国高校的所有法律教科书,结合我国的司法制度,笔者认为,依法行使公共管理权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应当属于行政权力范畴。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广义上的司法独立是指司法独立和检察独立。由于司法独立可以最好地代表和反映司法改革的方向和意义,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狭义的司法独立意义上,即司法独立。在结构意义上的司法独立和在程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通常被用在两种意义上。首先是结构性含义,它是指司法机构独立于其他机构,团体和个人的司法独立性,因此司法独立性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性原则”。关于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主张“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更容易理解。尽管我国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更多地侧重于机构的分离和权力的分立,而且缺乏制衡权力的程序。第二是程序上的意义。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保护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司法权,以维持程序的合法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司法独立属于“技术司法规则”。司法独立的两个含义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证;后者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含义和价值。司法独立的含义不仅指前者,也指后者。就是说: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抵抗力是在行使其权力时仅服从法律。侵入性,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意味着司法权的独立性,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司法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法院独立性是司法独立性的系统体现,包括法院与非法院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法院的相互独立性;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式,是司法独立的根本体现。法官不仅独立于其他专业的公民,而且独立于其他法官。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是司法独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子。”法官的独立性意味着“法官既不是自己也不是政府”。
法院的独立性和法官的独立性是相互继承的,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美国法学家亨利·鲁米斯(Henry Loomis)所说:“法官作出决定的那一刻,他受到其他意见或任何形式的外部力量或压力的控制或影响,而该法官已不存在。即使他的决定受到其他意志的轻微影响,他也不是法官。。。法院必须不受胁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响,否则法院将不再是法院。

『陆』 司法独立是什么为什么说司法独立不适用于当今中国

要是人的权力过大,那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就是这样,平民犯错了,要打板子,不过,哪个大臣或者是皇亲国戚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就会说念他有功怎么怎么样的,所以这就是人治的弊端吧,因为人总会有偏袒之心。就算是国家有体系,皇帝还会可以下个圣旨改改。

那现在想改个法,可不简单,要开人民大会啊……

读书的时候学过,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 互相制衡,互相独立,这样使国家有一个更加法制的体系。
如果是司法权力过大, 我觉得国家就会存在安全问题了,一旦权力大了,就不叫司法了,而叫人治,法,是因为有人监督才会成为法,司法权力过大,怎么监督,无权无势怎么和人去相抗衡,现在是提倡法治的年代,法治不像是古代颁了个法令,这就叫法,没有真正的去执行,没有其他机构去监督制衡,行不通,无法落到实处。

古代皇帝把很多地分给他的许多个儿子,让他们一人一块,但是又怕人起来造反,所以就不给实权,只给名义上的好处。

所以一个国,一个家的权力也要分下来,我管着你,你管着你,谁都不能离了谁,维持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局势。

我自己感觉司法独立有点像君主专制了,呵呵,历史政治早都不太记得了,就是还感兴趣,呵呵,自己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柒』 请问 什么是 司法独立 呢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它性行使,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内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容、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独立理念有三个特点:
一是司法活动过程的排他性,即要求司法活动的进行只受法律和法官良知的影响,而排除其他任何渠道的干扰。
二是所排除的干扰通常具有权力性或政治性,即影响司法独立的干扰一旦发生,则会影响政权的权力结构,造成权力构架的失衡,而人情、关系的影响不属于司法独立的内容。
三是维护独立的自觉性,即干扰司法独立的行为通常只产生政治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因此司法独立原则的遵守更多依赖于有可能干扰司法的人员、机构的自觉性。这也是树立司法独立理念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

『捌』 什么是司法独立哪些国家司法不独立

司法独立主张司法权必须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非经司法机关,非经正当司法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司法独立是衡量社会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司法不独立的社会其制度化程度必然低,因为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程式化的运行容易被任意所打乱。

司法独立存在的制度要求:(1)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法院)统一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干预,公民个人或非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更不能干预。司法系统内部相互独立,即一个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不受另一个司法机关的干预。法院上下级关系只是审级关系,上级法院除依上诉程序、调卷令等有关程序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行为予以监督外,不得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3)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这是指一个法院内部不存在上下级服从关系。法院是法官办案的地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法院里法官最大,用德沃金的话来说就是: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除了法律以外法官不服从任何别的权威。(4)法官保障制度。这是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保障法官无所顾及的捍卫法律。法官的地位及待遇来自法律,不是他的上级。这就包括由法律规定法官的职权,不可削减的待遇及其职位保障。

说的简单点,司法独立就是法律的行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如社会观念、社会状态。司法独立之所以成为衡量社会制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因为司法独立程度高反映程式化的运行不易打乱,再简单点就是国家的政策实施起来自中央到地方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变化,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行政效率。

不能笼统的说哪些国家司法独不独立,只有各地区司法独立程度高低,即使在美国司法也受有时也受影响。

『玖』 司法独立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专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属人的干涉。”从中外学者的基本观点来看,司法独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含义就政治层面而言,司法独立指司法权独立,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第二层含义是法院独立,法院独立是司法权独立的制度表现,包括法院独立于非法院机构和法院之间相互独立;第三层含义是法官独立,既独立于其他职业的公民又须特别强调法官与法官之间的自主性,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态。法官个人独立与法院独立是司法独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法院独立,单个法官无法履行其职责;同样,如果法官不能免于其独立审判可能会带来的种种担心,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审理与判决,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结构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好的结构,组成部分豪无根据,没有组成部分,结构毫无意义

热点内容
1935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7-27 20:07:32 浏览:268
婚姻法取消婚姻怎么保证 发布:2025-07-27 20:02:35 浏览:524
四川大学在职法律硕士 发布:2025-07-27 19:47:53 浏览:567
对章条例 发布:2025-07-27 19:47:45 浏览:200
中午休息时间上班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7-27 19:47:12 浏览:500
依法治国的简报 发布:2025-07-27 19:14:25 浏览:728
万宝法院 发布:2025-07-27 19:12:20 浏览:835
道德与法制2017节目 发布:2025-07-27 18:58:29 浏览:535
水在道德经 发布:2025-07-27 18:57:10 浏览:478
魔法学院联系 发布:2025-07-27 18:55:33 浏览: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