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的原则
1.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1.罪刑法定原则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就不能定罪处罚。2.平等适用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3.罪责罚相适应原则。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犯多重的罪就应承受多重的刑事责任。
2. 刑法有哪些原则
刑法有三大原则,分别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内则。
1、罪刑容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不得定罪处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排斥习惯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类推解释、禁止绝对的不定期刑、刑法的规定要适当和明确性原则。
2、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法律依据: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法律依据: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
3. 请问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罪刑法定原则。也就是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平等适用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
第一, 罪行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1)法律主义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明确性。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第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一、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含义与思想基础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1、平等适用刑法是保障人民自由的要求。
2、平等适用刑法是保护法益和保障自由的要求
3、平等适用刑法是刑法本身的要求。
4、平等适用刑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具体体现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内容是:
1、平等保护法益;
2、平等地认定犯罪;
3、平等地裁量刑罚;
4、平等地执行刑罚。
第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行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5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1)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2)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3)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三、罪行相适应原则的表现特点罪行相适应原则在制刑、量刑、行刑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
5.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6.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以下是《刑来法》的三个基本原则源。
《刑法》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第四条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刑法》第五条 【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7.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2:刑法的原则如下:
A: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通常用一句话概括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内容就是刑法第3条的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B: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C: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D:罪责自负原则---是指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连累无辜。
E: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8.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则
我国1997年及2012年修订的刑法典规定了四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1、罪行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行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行法定原则决定了刑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并派出了习惯法的做法;禁止类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适用刑罚。
2、罪行相适应原则
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该条规定体现了罪行相适应的原则,其含义是指犯罪的轻重与所受的刑罚相称,轻罪轻判,重罪重判。
3、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该条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含义是指任何人没有地位、职务、出身等因素的区别,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权。
4、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我国《刑法》第五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民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
(8)刑法的的原则扩展阅读:
罪刑法定原则从字面意义上看,“正当法律程序”,似乎仅仅涉及程序方面的问题,即在刑事案件中遵守某些程序或者禁止适用其他的一些程序。
实际上它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即从实质上限制政府的权力。在刑事诉讼中,正当程序这种实质性限制,不仅要求在实体刑法中的犯罪行为,从内容到形式上加以明确规定,而且要求立法机关在宣布某种行为是犯罪时,要具有适当的和明确的限制。
如果某种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的严重程度,立法机关就不能通过法律程序将其认定为犯罪,使之犯罪化。甚至在存在某种危害的情况下,有的法院也常常以特定的理由。
即缺乏刑事犯罪的传统构成要件为由,而宣布某项刑事法律违宪,以此体现正当法律程序对刑事立法的实质性限制。
9.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始终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根本性准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具体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最新相适应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10.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定罪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2、适用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四条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六条 【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第七条 【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