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刑法内容
① 夏朝的军队和刑法分别是什么
夏朝军队:《左传.哀公元年》记伍子胥之言说:夏少康逃亡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内.这里将容田、众并提,并将之与军事概念“旅”相联系,反映了夏代实行的是临时征召的民战,兵民合一.夏朝的军队装备有用铜制作的兵器以及铠甲,受夏王直接指挥.
夏朝刑法:据对《尚书∷洪范》的研究,可以确定为死、墨、劓、膑、宫和幽闭6种,其中宫与幽闭是根据适用对象性别不同而方法有别,实为一类.可见从夏朝起,中国已建立了一套以肉刑、死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即五刑制度.这套刑法制度基本上为殷、周两代袭用,并对后世的刑法制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夏朝还修筑了监狱,称“夏台”或“钩台”.
②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禹刑
夏朝的法律,古文献中称之为“禹刑”,由于缺乏原始史料,我们很难详细了解夏朝的具体法律制度,只能从一些古书上的记载进行分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汉书·刑法志》记载:“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作肉刑。”‘这里所说的“德哀”和“乱政”,可以理解为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以及坚持氏族旧传统的集团反对阶级秩序的斗争。)禹刑,不一定指禹时制定的刑法,也不是指一部成文法典,而是泛指夏朝的法律和刑罚,以禹为名表不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禹的怀念和尊敬。至于典籍中所说“夏刑三千条”、“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等等,有些虽然是后人的附会,但是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夏刑的规模。关于“禹刑”的具体内容,我们无法确切认定,我们只能通过片断的记载,来分析当时的法律状况。
夏朝的法律,大多属于代代相传的习惯法。原始社会的习俗,经过统治阶级的精心选择,或予淘汰,或改造为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习惯法。只有在奴隶制国家的支持下,才有可能赋予氏族社会的某些习惯以法律的性质。从夏朝法律的整体上看,夏王的命令也是重要的法律形式。
(二)主要罪名
《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凡“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这是说夏朝已经有了强盗罪、贪污罪和杀人罪的罪名,根据夏代皋陶的刑法,凡属上述三者均处死刑。
“不孝”罪也是夏朝一项重要的罪名。由于夏朝是早期奴隶制国家,氏族血缘关系还有很强的约束力,所以严惩不孝罪。特别是因为提倡孝道,是治理人民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后来的统治者没有不重视的。
夏朝《政典》里有一条“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的规定,即要求官吏执行任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命令或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官吏职务犯罪的最早记载。
除此之外还有“不用命”、“不恭命”等罪名,即不遵守王命。
(三)刑罚原则
夏朝随着统治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刑罚原则。“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就是一条被后世传诵的刑事政策原则。辜是罪,经是常法,也就是说宁肯不依常法审案,也不能错杀无罪的人。这条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刑法原则,由于审慎用刑而又不拘泥于条文,曾为后世所传颂。
③ 夏商时期刑法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夏朝初步确立了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商朝以刑罚严酷著称,除五刑外还规定了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杀手段。
④ 中国法制史问答题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法律的历史起源; (二)中国法律名称的历史演变;(三 )西周时期,礼和专刑都作为法而存属在并适用者,请问二者孰重孰轻?(四)商朝司法制度的特点;(五)从夏朝的法律制度看法律与原始氏族社会习惯的不同。(六)为什么说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在中国法制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七)秦代的法律制度;(八)两汉春秋决狱制之法源性质;(九)旧律体制下的道德人伦主义及刑罚思想;(十)春秋决狱与中国传统法制之发展。
⑤ 夏朝都有什么刑罚
“夏刑”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主要有五刑和孥戮。五刑包括:杀,即处死;宫,毁掉生殖功能;膑,截去膝盖骨;劓,割掉鼻子;墨,将面部刺黑。戮为杀死,孥为子女。孥戮即将犯罪者与其子女一起处死,是后世“族诛”的开端。
⑥ 商代刑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基金基金
商朝法律指导原则是以神权为主要指导原则。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神权法盛行的王朝,商王以神的名义实施法律,法律活动主要是占卜。
商朝主要法律是《汤刑》。
商朝的刑罚种类:除五刑外,还有断手、活埋、沉水、火焚、炮烙等。刑罚种类多且极为残酷。
商朝国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进步,司法制度已具雏形。主要司法结构是内、外服制度。
商王宣称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间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过血缘关系、身份继承,将祖先神的崇拜演变为维护其统治的主要方式,既违背王命,不仅获罪于天,而且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统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商王的权威进一步加强外,商朝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以“内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确定。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为“内服”;与商部落联盟、听从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区为“外服”,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部落,其首领被商王封为诸侯、伯,有很大的独立性。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也是如此,“内服”地区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则由诸侯实施司法统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级贵族以世袭的方式担任。
⑦ 夏朝法制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下沉,发质的你这边的发质的那种也不是特别不错,特别好用的这种情况。
⑧ 夏朝法制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夏朝法制史的主要内容:
夏朝神权政治法律观的内容。
法律的起源。
夏朝法律与原始社会习惯有哪些不同。
夏朝法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夏朝的监狱。
夏朝著名的《禹刑》、《甘誓》的相关内容。
⑨ 夏朝制定了哪些刑法
到夏王朝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了《禹刑》,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禹刑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但是并非由禹所作,大概事启以后制定的,可能是为追念其先祖而名为“禹刑”。禹刑是因有“乱政”而作,语出《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所 谓乱政实际上是指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这种乱政在禹时是不大可能出现的。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汉代以后的典籍说夏朝的刑条很多,东汉郑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经有了“五刑”。
一、关于《禹刑》的由来
《禹刑》仅见于《左传》昭公六年。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提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一般认为,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是后人为纪念夏的 先祖禹而命名的 ,是后人追述的。所谓乱政实际上是指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这种乱政在禹时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二、《禹刑》的性质、内容
一般认为,《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但文献中又有零星的记载。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昏、墨、贼、杀”。这是晋国叔向在答复韩宣子有关邢侯与雍子“争田”一案处理情况时,所征引的法律条文。
语出:“《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
叔向认为,晋国《刑书》中“昏、墨、贼、杀”的规定最早是皋陶所至,后来夏代的法律沿袭。据叔向解释,“昏”:自己做个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汉代以后的典籍说夏朝的刑条很多,东汉郑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经有了“五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