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省司法监督

省司法监督

发布时间: 2022-02-17 02:55:04

⑴ 请问司法监督的词条应该是什么啊

司法监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监督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二是司法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一、更新监督理念

司法公正所体现的是以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证据为依据,从程序到实体上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制约。这就决定我们在实施司法监督中,不能用一般的公正的理念来衡量司法公正,而应以宪法、法律、法理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更新司法监督的理念。

1、宏观监督理念。就是要确立着眼全局抓大事的宏观监督理念。宪法和法律把人大对司法的监督规定为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保证宪法和法律正确有效的实施,也是强调要注重宏观监督。就地方人大对司法的宏观监督而言,应着眼于确保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人大决议的遵守和执行,抓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领域带倾向性的问题,从源头、方向、根本上实施监督。这是总揽全局的宏观思维。

2、依法监督的理念。司法监督权是与私权相对应的一种公权。私权只要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就可行使,而公权的行使则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得随意行使。依法纠错是指对于违反程序法或实体法,确属应当纠正的错案依法纠正。但不能不分错误的性质、原因、责任一概而论。这样做,有利于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权大于法的封建官本位思想。

3、维护司法权威的理念。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强制性、终局性。这是司法权区别于别的纠纷解决机制的一大特征。建立能够维护法的诚信和法的权威的司法体制,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首要目的。树立这一理念,就要求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权时,要依法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要求人民法院务必严肃、公正司法,严防执法违法、司法不公。

4、不代行司法权的理念。司法权的行使是通过办理具体案件而实现的、司法监督对影响重大的案件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党委、人大不宜对个案处理定调子。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混淆了党政领导、监督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监督主体、权力的特殊性,一些司法人员就可能因此而不敢秉公办案,就可能保护了一方当事人的权利,而损害另一方面的合法权利。

二、健全监督立法

健全监督立法是完善司法监督的法律保证。制定统一的监督法非常必要,且时机、条件渐趋成熟。

从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力及方式而言,应当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公民)等监督主体的权利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如共产党的领导与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司法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司法机关必须坚持的一大基本原则。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主要是:1、领导立法机关制定良法,使司法有法可依;2、向人大推荐司法机关的重要干部,为公正司法提供组织保障;3、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责成司法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严肃查处司法领域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4、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督促各类监督主体克服监督缺陷,规范、完善、加强对司法的监督,确保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公诉案件的起诉和抗诉权力,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应当遵循民事私权行使的特点和规律,强调当事人主义,把国家干预严格限定在只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身保护的范围之内。对其他民事案件,为保护当事人的平等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节约诉讼资源,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不宜行使抗诉权。在审判监督方面,应着重规范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的特征,决定上级法院与下级法院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与监督的关系。

三、规范监督机制

规范监督机制是完善司法监督的实践保障。

1、规范监督途径。现在信访途径多,党委、人大和司法机关内部都有处理申诉信访的部门,应统一归口到本机关内设的一个部门登记处理(包括审查、交办、督查)。建议党委、政法委的这种监督统一归口到其信记办处理;人大的监督以及人大代表批评、建议、质询等宜统一归口到人大内设的一个委员会处理。以尽可能避免案件交办督办上的冲突和重复。

2、规范监督方式。民主党派对司法的监督,宜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这个组织渠道,对司法机关提意见或批评来实施监督。舆论对司法的监督,是新闻媒体以发表意见、建议或批评等方式来表达公众对司法的监督意愿。作为监督主体的机关、组织在实施集体监督时,不宜轻易对个案作出具体的结论性的处理意见。

同时,法院内部也应正确处理好自觉接受监督与加强内部监督的关系。法院对各种监督主体对司法的监督,要认真负责地研究,从司法监督的宏观长远上着眼,各级司法机关内部,应把功夫下在健全强化提高司法队伍素质、严防和遏制办关系案、金钱案、枉法裁判、司法不公的长效机制上。特别是在刑事审判方面,应突出在严防办错案、严防放纵犯罪、严防伤及无辜等“三个严防”上狠下功夫。

3、规范监督时间。监督主体不应对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出决定或就实体处理发表倾向性的意见,只应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和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后依法实施监督,以保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4、规范启动再审的程序。立案是启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程序的首要环节,必须把好关。党委、人大、新闻舆论、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涉及具体案件的监督,不论是交办、转办或者申诉,都应当统一归口司法机关的立案部门登记,先依法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再审条件的,才能启动再审程序,尽可能避免再审立案过滥、诉讼资源浪费、诉讼恶性循环。

四、提高监督者的素养

当前作为监督主体的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应重视提高政治思想和法律素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处理司法监督问题。特别是一些负责同志,在对待法制统一、司法监督的问题上,要有唯物辩证的思维。

要克服权大于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封建“官本位”意识,树立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监督的“法治”观念。

⑵ 司法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检察机关的监督:1、对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监督
2、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
3、对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审判机关的监督:对下一级法院和专门法院审判工作进行监督

⑶ 人大对行政和司法监督的区别与要求

望采纳,谢谢!
①在监督对象上,层级高的人大机关,对同级“一府两院”监督少,对“一府两院”下属部门执法活动监督多;对政府工作监督少,对“两院”执法活动监督多。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习惯于将“公、检、法”称为执法机关,将它们行使职权叫做执法,而把政府视作例外,直至八十年代,特别是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才逐渐改变这种认识偏见,但其对人大监督产生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②在监督内容上,对重大决策的监督少,对一般性行政、司法行为监督较多。例如,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人大要不要对政府预算外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审查,目前还缺乏明确规定。这就为一些地方和部门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方便,也使“市长基金”、“县长基金”一类的收支帐游离于人大的监督之外。③在监督形式上,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行政的监督和对司法的监督、宏观监督和微观(个案)监督不加区别,习惯于用一个模式、一套方法。④在监督主体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主任会议的监督、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的监督、人大代表的监督甚至个人的监督,往往都混为一谈,统称为人大监督。

⑷ 广东省司法厅对深圳市司法局的监督属于( ) A. 职能监督 B. 主管监督 C. 司法监督 D. 审计监督

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履行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其人、财、物的管理由同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⑸ 省政府为什么不能监督地方司法机关

政府属于政府机关,属于行政部门,而地方司法机关属于司法系统,司法行政分立,防止行政干预司法公正,破坏司法的公平性

⑹ 司法监督与监督司法的区别是什么

司法监督主要是指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指检察院,也包括法院)对各个领域的监督。监督司法主要是指人大,媒体及社会大众对司法机关(主要指法检,广义的司法含公安)的监督。

⑺ 司法监督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监督亦称“司法监督”或“检察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系合法性的监督。

    1.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中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法律监督不包括对立法活动的监督,而只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并且是以监督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为主。

    从法律的有关规定看,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内容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即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国家公务员职务活动中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和公诉,对法律遵守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严重违反法律以至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追诉,对法律适用情况的监督只限于对三大诉讼活动中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以及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是一种专门性的监督。法律监督的专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监督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由人民检察院专门行使,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专门职责。检察机关如果放弃对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就是失职。因而它不同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主体都能进行的一般性监督。二是法律监督的手段是专门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手段是由法律特别规定的。如对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以及对诉讼过程中违反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等,都是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使用的监督手段。

    3.法律监督是一种程序性的监督。法律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规定了一定的程序规则,这些程序规则可能因监督的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对职务犯罪立案侦查有立案侦查的程序,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有提起公诉的程序,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抗诉有提起抗诉的程序,纠正违法有纠正违法的程序。程序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法律监督的效果在于启动追诉程序或者救济程序。

    对于严重违法构成犯罪的,法律监督的功能是启动追诉程序,提请有权审判的法院进行审判;对于构成违法的,法律监督的功能是提请对行为人有管辖权的主体追究责任;对于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或决定,法律监督的功能是提请作出决定的机关启动救济程序以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

    4.法律监督是一种事后性的监督。只有当法律规定的属于法律监督的情形出现以后,检察机关才能启动法律监督程序,实施监督行为。并且,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只有在违法行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检察机关才能启动法律监督程序实施监督。

⑻ 司法监督和执法监督有何区别

司法监督:司法机关是指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司法监督是指充分发挥他们的司法监督作用。
执法监督:拥有执法权力的是指公安等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就是加强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