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4要件

民法4要件

发布时间: 2022-02-20 22:36:07

1. 刑法四要件 是哪一些 .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刑法四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的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3、犯罪的客观方面

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4、犯罪客体

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1)民法4要件扩展阅读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大显著特点:

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具广泛性。刑法的调整对象不限于某一类社会关系;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的侵犯,均归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其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其他部门法也具有强制性,对于违法行为而言,它们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

刑法则充当“第二道防线”,它是针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已转化成为犯罪行为,从而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适用最为严厉的制裁方法——刑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作保障,其他部门法往往难以顺利地得到贯彻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网络—刑法

2. 构成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

构成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3、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

(2)民法4要件扩展阅读:

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7、赔礼道歉;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案例:

有媒体报道,大部分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金额偏低,“赢了官司,丢了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要破解这一尴尬局面,就应该从市场价值的角度估算知识产权案赔偿数额,同时对恶意侵权和反复侵权者,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产权,赔偿则是知识产权侵权中承担责任的主要形式。但是赔偿原则和赔偿金额计算方式的不同,所能到达保护知识产权和惩戒侵权的效果就大不一样。现行的“补偿性赔偿”之所以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实际损失额难以计算,二是损失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难以证明,三是知识产权被侵权人的损失往往是长期的,即使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后,仍然继续存在损害。因此亟须确立“惩罚性赔偿”原则,大幅度提高赔偿额度,以达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目的。

3. 民法典无因管理四个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只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为他人管理事务、二是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最后就是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只构成此要件那么就已经构成无因管理,对于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造成损失的,那么利益人就需要适当的赔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管理事务不符合受益人真实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实意思违反法律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4. 民法上构成侵权的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吗其中的损害结果必须是实际已经造成损害的结果吗

一般侵权行为,是四个要件。特殊侵权,三个要件。
损害后果,应是实际发生的损害。
刑法上,不叫侵权。虽然在侵害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与民事侵权类似,但程度上严重得多。相关罪名太多,无法一一对比。而在要件上,区别也明显。
以故意伤害罪为例,构成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被伤害者有权要求民事赔偿,毫无疑问,加害人的行为当然符合民事侵权要件:行为违法、主观过错、损害后果、行为与后果直接存在因果关系。

5. 民事行为有效性需具备的四个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和第56条的规定,具体包括行为人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前三者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第四个则是其形式要件。

一、行为人合格

它指的是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否相应,则要以民事法律对公民、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规定为标准来衡量。它对于公民来讲,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各种民事法律行为均为合格,限制民事行为人则在法律允许其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范围内,进行与其年龄、智力或者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就是合格的,而具体到法人,则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在法律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即为行为人合格。至于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其他组织,则必须是具有法律承认的资格和在其他所属法人授权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始为合格。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一是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二是出于行为人的自愿。只有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保证其所实施民事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符合行为人预期的目的,合于其切身利益,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行为人的外在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志不一致,则为意思表示不真实,不为法律所确认和保护。

三、行为内容合法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具体到实际生活中,行为内容合法首先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任意性规范不一致时则不属于违法,因为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协商确定,其次,行为内容合法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为,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是对民事立法的重要补充。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这是衡量民事行为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四、行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也就是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所采用形式的合法性因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而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56条的规定,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6. 民事责任构成的要件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指构成法律责任所必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即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负民事责任的标准。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归责原则的系统阐述。确定行为人任何一个具体的行为是否构成责任行为,都需要利用构成要件的理念,分析加害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对受害人造成损害、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加害人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1、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分类 (1)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指适用过错责任的责任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四个要件。 (2)特殊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指适用于各类特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此类构成要件多由法律加以特别规定。如环境污染责任、交通事故责任等。 2、关于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的理论或学说 (1)三要件说。认为应包括过错、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2)四要件说。认为应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过错。 (3)五要件说。认为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侵害权利、故意或过失造成损害、因果关系,其中因果关系又分为责任成立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王泽鉴) (4)六要件说。认为包括:归责性之意态、违法性之行为以及因果律。其中归责性之意态包括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和过错,违法性之行为包括行为的违法性和权利遭受侵犯,因果律包括因果关系和损害事实。(史尚宽) (5)七要件说。胡长清认为,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类要件。其中主观要件包括意思能力和过错;客观要件包括自己的行为、权利的侵害、损害的发生、因果关系和违法。黄立教授认为应包括:加害行为、行为违法、故意或过失、责任能力、损害的发生、所受损害须为他人权利、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绝大部分学者及司法实践均采取的是采纳的四要件说。 3、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 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 。 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 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作为的违法行为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法律 一种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 法律要求行为人在某种情况下,有做出某种行为的义务,必须履行,负有这种义务的人没有履行 (2 )损害事实的存在‘。 只有在民事违法行为引起了损害后果的情况下,行为人才负民事责任 。包括财产方面的损害和非财产方面的损害 (3)违法行为与违法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客观现象之间的一种本质必然的联系。 (4)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错。 过错是指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分为过失和故意两种。 民法中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一般不因系那个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不同,但以下情况中,行为人的过错大小,又是确定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A混合过错 不履行合同或民事损害是由当事人双方过错所引起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或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B共同过错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违法行为,并都有过错的情形 应承担连带责任 C受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只损害后果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所引起的,加害人的民事责任便可减轻或免除。

7. 民法典规定名誉侵权行为构成四要件是什么

民法典认定名誉侵权行为的四要件:
1、行为人确有名誉损害,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事实;
2、行为人名誉损害行为违法,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具有鲜明指向性;
3、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明显字眼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损害他人名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8. 民事诉讼法律要件有哪些

民事抄法律行为的成立袭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一般要件是所有法律行为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质要件,才能使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

该要件即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对意思表示的要求下:

(一)该意思表示中必须含有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即必须有效果意思;

(二)行为人的内在意思必须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并足以为外界所识别。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特别要件是指法律对某些法律行为的特别要求,不是所有的法律行为皆有的要件。主要有:

(一)在有因行为,原因欠缺法律行为不成立,原因就成了特别要件;

(二)在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物之交付就是特殊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在交付完成前不成立。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表意人必须受意思表示的约束,不得擅自变更和撤回。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就是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须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和基础。已成立的民事行为,不一定发生法律效力

9. 民法典名誉侵权行为构成四要件是哪些

名誉权侵权四要件包括:
1、客观存在的侵权行为,即必须在客观上造成受害者社会评价降低;
2、行为具有违法性,如因合法行为造成损害,则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如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