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信访电话
㈠ 最高院信访申诉和申诉的区别
最高院信访申诉和申诉的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
申诉的主体通常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而信访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目的倾向性不同
申诉除了寻求争议的解决外,还附带或保留有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制裁或处罚侵权者的权利,而信访更多是通过与政府的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
3、对象不同
申诉的对象主要是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而信访的对象可以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等。
4、法律依据不同
申诉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力,而信访是国家行政法规赋予的权利。
5、处理方式不同
申诉通常涉及法律程序的重新审查,而信访则更多是行政性质的沟通和协调。
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和信访的处理流程如下:
1、填表
初次来上访或申诉的人需要到指定窗口领取并填写一张表格,上面要求填写基本信息,包括来访人基本信息、申诉原因、对何裁决不服等。表格需在接待日的特定时间领取,并盖有当天日期。
2、交表
填好表格后,申诉人需到交表窗口提交表格。表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交给法院,下部分由申诉人保管作为回执。法院工作人员会根据表格输入基本信息,并对申诉目的进行分类。
3、排队等叫名
交表后,申诉人可以在接待室的电子显示屏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法院会通过广播通知申诉人进入办公区接受谈话。
4、谈话
被叫到的申诉人需持回执条和身份证件接受法官谈话。谈话前需接受安检,律师在最高法院没有免检特权。法官会询问案件相关情况,并要求申诉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案件和申诉理由。
5、等待审查结果
法院会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材料合格且符合再审条件,法院会考虑立案,并转交给其他合议庭审查。材料不符合要求,法院可能会退回要求补正。
对最高人民法院的信访答复或申诉结果不满意,可以采取措施如下:
1、搜集新证据申请再审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或裁定,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
判决已经生效,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3、通过信访途径反映情况
还可以通过信访途径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信访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与信访,信访人对信访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第二百五十三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㈡ 信访受案范围
法律分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受理信访事项的行政管理机关以及镇(乡)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意见或者不再受理决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批复》[(2005)行立他字第4号]第一条规定,信访工作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授权负责信访工作的专门机构,其依据《信访条例》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承办、协调处理、监督检查、指导信访事项等行为,对信访人不具有强制力,对信访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信访人对信访工作机构依据《信访条例》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或者不履行《信访条例》规定的职责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也就是说,我们跑到政府来信访,只是一个“告状”行为,实际解决纠纷的概率较低,而且,因信访而与政府之间发生的矛盾,比如不服政府信访机构不履行《信访条例》所规定的的职责,也是不能通过将政府告上法庭来解决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
㈢ 最高法院信访申诉中心地址
朝阳区红寺村316号。根据查询网络地图显示,最高法院信访申诉中心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红寺村316号。法院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工作具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和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通过信访渠道,可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信访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复杂或涉及法律争议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法院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法院工作实施监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监督地方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㈣ 人民法院执行申诉信访案件核销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对于受理的信访案件,以及上级法院交办的信访案件,经核查符合下列标准的,可以在执行申诉信访系统中按程序核销。(一)反映的执行案件不存在或查找不到;(二)该申诉信访不应由该法院受理;(三)反映的问题不构成执行申诉信访案件;(四)反映的问题不属实;(五)重复申诉案件;(六)无理访案件;(七)信访终结案件;(八)已化解的案件。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关于办理涉执申诉信访案件办理流程规范》第十五条 交办信访案件的核销申请,经执行法院审核同意后,层报至上级交办法院核查。上级交办法院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核查;对符合核销条件的,在执行申诉信访系统中提请核销;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在执行申诉信访系统中提请继续督办。经本执行部门信访负责人审核同意,提请核销的交办信访案件予以核销;提请继续督办的交办信访案件退回执行法院重新办理。
㈤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基础设施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相关设施和工作要求。根据这一通知,立案信访场所的建设需遵循《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法[2002]260号和建标[2002]229号),确保面积充足且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在布局上,立案场所和信访接待区应分开设置,以体现专业性和舒适度,环境需整洁明亮,营造庄重且方便的氛围。同时,选址需注重标识明确、交通便利,便于群众轻松进出。
在工作方式上,立案信访工作提倡开放办公,如柜台式或窗口式,以确保安全有序的同时,提供便利的服务。场所内会配备休息座椅、饮水设备以及卫生设施,还提供笔墨纸张、复印、打印、电话、传真、网络等必要服务,以满足当事人需求。
为了便于当事人理解和诉讼,法院会提供详尽的诉讼指南、来访须知和风险告知书等资料。一些条件优越的法院还会增设公示屏幕、电子触摸屏和传呼系统,以增强信息透明度。
在信息公开方面,法院会在显眼位置公示服务承诺、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法院及法官的相关信息,以增强公众对司法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最后,为了保障公众安全,立案信访场所会配备必要的安检设备,如手持安检仪、液体检测仪、通道式X光物检仪,以及防爆桶和防火毯等,确保安全有序的环境。
(5)最高人民法院信访电话扩展阅读
法发[200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