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废止的司法解释

废止的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1-10 21:52:35

❶ 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一批行政诉讼司法解释有哪些

记者25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法近日公布《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十二批)的决定》,废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药品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答复》等15件有关行政诉讼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最高法专门首次针对行政审判有关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进行清理。清理工作恪守合
法、及时和审慎原则,立足审判实际,对那些超越法律规定范围、违背立法宗旨或者立法原意,法律已经修改而司法解释尚未作出调整,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
求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明确予以废止;对那些符合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仍有指导意义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决定保留继续适用,以明确裁判
依据,统一裁判尺度。

社会在发展,法律也要与时俱进。

❷ 最高法废止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有哪些

已有十一批啦,这个你可以按这个名称搜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十一批)的决定

❸ 法律废止,司法解释是否废止

这个当然是废止了啊,司法解释本身就是来解释该发条的啊,如果该法条也没了,这个解释当然也就失去了源头了啊.无源之水

❹ 请问法律名词"废止"的司法解释

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或者说法律终止生效。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回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明示答的废止,即在新法或者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法律的废止有以下几种情况:
(1)法律本身规定了有效期限,期限结束,该法即自动终止;
(2)法律为某一特定情况而制定,一旦该情况消失,即应废除该法;
(3)以新法取代旧法。

❺ 法律修改之后,原来的司法解释是否废止

不废止,司法解释和法律的制定机关是不同的,法律修改了司法解释并不必然废止,得等以后的司法解释

❻ 被废止的司法解释

按照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在该法实施后处理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版法案件,还是应权当适用于1986年4月1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审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而不应适用1999年6月5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原因:旧法的废止不是指一律不能用,而是指对新法生效后的事情不能适用,对新法生效后,但发生在此之前的事情,仍然可以适用旧法。

❼ 民法典废止法律的司法解释还有效吗

已经有新的解释
民法典实施后,最高法院已经废止116个,修改111个,你可以登录新法速递网站产询一下

❽ 1996年12月16日颁布的司法解释是否已经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自1996年12月16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本身并没有废除,但2011年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11条明确规定: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附: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1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三条 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

(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谅解的;

(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第五条 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一)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二)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三)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实施前款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第六条 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八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条 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被害人;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

第十条 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

(二)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

(三)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的;

(四)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第十一条 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❾ 废止的司法解释

宣布在法律上不再生效;取消;大都说得是新条例的颁布,覆盖或者作废原来的条例!

热点内容
新婚姻法见面礼 发布:2025-10-11 02:46:00 浏览:403
普法法治信仰 发布:2025-10-11 02:40:23 浏览:405
审美与道德 发布:2025-10-11 02:30:17 浏览:37
法律硕士可以去高校当老师吗 发布:2025-10-11 02:28:36 浏览:379
刑法19条 发布:2025-10-11 02:14:14 浏览:759
经济法有必要听网课吗 发布:2025-10-11 01:58:54 浏览:795
法律援助离婚和好 发布:2025-10-11 01:52:30 浏览:8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 发布:2025-10-11 01:43:30 浏览:211
陕西法治片 发布:2025-10-11 01:41:20 浏览:51
公司不按劳动法给产假怎么办 发布:2025-10-11 01:35:16 浏览: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