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新婚姻法见面礼

新婚姻法见面礼

发布时间: 2025-10-11 02:46:00

㈠ 新婚姻法中关于见面礼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1.男女朋友分手后,赠与的贵重礼物和大额的金钱是否可以要求返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主要在于认定其所给付的礼物的性质,是否属于赠与。《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或见面时双方父母的金钱和物品的给付,属于赠与合同,赠与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受赠方成为赠与物的所有权人,一般不予返还。

2.在结婚前,有的地方要求女方到男方家里“认亲”,取得男方亲戚朋友的认可,按照传统习俗会男方亲戚会给一些“改口费”“认亲费”,然后大家在一起就会开始商量什么时候结婚这样的事,但也不是马上就要结婚。像这些亲戚给的钱,从婚姻法角度,即便到时候没有结婚,女方也是不用还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百五十九条 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㈡ 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婚约彩礼的规定

为倡导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进一步规范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审理,统一全市法院裁判标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公正审理此类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裁判指引。
第一条 彩礼的性质
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一方或其家庭成员给付另一方的礼金及贵重财物。
第二条 彩礼的范围
彩礼包括但不限于见面礼、聘礼、上车礼、下车礼、改口费及价值3000元以上的首饰、电器、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贵重财物。
第三条 特殊情形
(一)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为表达感情、出于自愿所给付的易损耗的日常用品,赠送的价值较小的物品,请客花费、逢年过节等人情往来的消费性支出,一般应认定为赠与行为;给付人要求返还的,不予支持。
(二)男女双方在交往期间,一方向另一方转账或以现金方式给付的有特殊意义数额的金钱,一般应认定为赠与行为,给付人要求返还的,不予支持;给付金钱单次超过3000元或累计超过30000元的,给付人要求返还的,应予支持。

(三)一方以结婚为目的,向另一方支付的购房款、购车款为其婚前个人财产,一方要求返还的,应予支持。

第四条 诉讼主体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订立婚约的当事人为未成年人的,婚约当事人与其监护人作为共同诉讼主体;

(二)给付彩礼一方的婚约当事人虽已成年,但与其父母共同生活,并用家庭财产给付彩礼的,婚约当事人与其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

(三)接受彩礼一方的婚约当事人虽已成年,但与其父母共同生活,或将所接受的彩礼交付给父母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可根据原告的选择将婚约当事人和其父母作为共同被告。

婚约当事人的父母不得单独作为诉讼主体。

第五条返还的标准

彩礼返还数额应当结合彩礼的数额、男女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有无子女、过错程度、当地风俗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综合认定,符合下列情形的,参照下述标准适用: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未共同生活的,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彩礼款应全额返还;但超过六个月且因给付彩礼方提出解除婚约的,返还不超过彩礼款总额的90%;

(二)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离婚时,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彩礼款应全额返还;若因给付彩礼方原因导致离婚,可酌情返还,返还不超过彩礼款总额的70%;

(三)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已共同生活的,共同生活超过一年或已生育子女,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不予支持;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共同生活不足半年,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按照10万元的标准,返还比例为该款的50%-70%;共同生活超过半年但不足一年的,返还比例为该款的30%-50%;对彩礼款总额超出10万元的部分,应全额返还;

(四)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因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离婚时,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双方共同生活时间不足三个月,返还彩礼款总额的50%-70%;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超过三个月不足一年,返还彩礼款总额的30%-50%;双方共同生活超过一年,彩礼款一般不予返还。

第六条生活困难的认定

生活困难是指给付彩礼的一方婚前举债给付、婚后无经济来源偿还债务,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财产给付,婚后无固定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确定“生活困难”需根据给付彩礼的数额、给付人的生活来源、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结合当事人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并根据当地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证明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第七条彩礼返还的形式

彩礼(现金、存款除外)的返还,以返还原物为原则,但双方同意折价返还的除外;因不可抗力导致物的损坏、灭失或因自然损耗、物价降低等因素导致物品价值减少的,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不予支持。

返还彩礼时不计算利息。

第八条举证责任分配

彩礼的返还,由主张返还一方对彩礼的数额、给付形式、给付时间等承担举证责任。

彩礼用于双方共同生活的,由返还彩礼方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推定为未用于共同生活。

有证据证明彩礼确已用于双方共同生活,一方起诉要求返还彩礼的,对于已在共同生活中花费的部分,不予支持。

共同生活是指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生活的时间,由主张共同生活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一般以举行结婚仪式之日起算。

第九条特别规范

彩礼给付人在婚约、同居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施暴力,导致婚约解除或离婚,对其要求返还彩礼的请求,不予支持。

男女双方未涉及同居生活期间财产分割的,不应定性为同居关系析产纠纷,而应定性为婚约财产纠纷。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若涉及一方婚前个人财产,应一并处理。

第十条其他规定

㈢ 安庆太湖县结婚的习俗是怎样的比如说见面礼、彩礼是多少……

订婚礼金一般给多少:
订婚礼金,包括在订婚彩礼里面的。对于各个地方,对于订婚礼金都有不同的习俗,但也有一些共性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订婚礼金给的金额数字都是比较吉利的;另外,金额的多少不重要,都是表达对爱情婚姻的一种寄托和尊敬。给几个参考,但请量力而行:
8888:发发发发。
9999:长长久久。
10001:万里挑一。
15010:万无一失。
18000:要发。
21000:两愿意。
31800:三家一起发。
48000:四平八稳。
50001:掌上明珠。
150000:万紫千红。
二、订婚礼金什么时候给,该怎么给?
1、一般都是订婚之前给,女方家长是通过男方给礼金的诚意来看待这场婚礼的。若诚意不够,女方会托人把订婚礼金退还;若诚意满满,那女方家长便会开始筹备订婚宴会事宜,并邀请男方来家里,举行订婚仪式。
2、订婚礼金一般都是以现金形式给,最好是有一个简单的包装。订婚礼金的包装要有喜庆的感觉,选择红色,或者带有喜字、烫金龙凤图案等。有些地方还讲礼金放在红木盘里面,然后摆出一些特殊造型,以传达满满的诚意。
三、订婚钱和彩礼钱区别:
1、结婚彩礼,也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应当向女方家下聘礼或给彩礼。
2、订婚礼金,这个根据地方习俗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订婚礼金是属于彩礼当中的一部分,可在订婚是部分给,结婚再给等形式;也有订婚时给礼金后,结婚时就不需要再给彩礼钱了。

3、订婚礼金据说是给女方的,女方可以自行留着;彩礼钱是给女方父母的,以表达养育之恩。订婚礼金或者是彩礼钱基本上多用于买家具、家电、衣服等等,也有将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四、订婚礼金的返还问题:
返还彩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五、订婚礼金的相关知识:
1、我们国家的民族习俗普遍都存在订婚礼金、结婚礼金的现象,这是一种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
2、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对订婚的看法也将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一些变化。但一定要和买卖婚姻相互脱离,国家法律规定是禁止买卖婚姻的。
3、订婚礼金的本质意义是对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而不是在乎金额数量上的大小多少。如果婚姻里面参杂着太多金钱后,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神圣和尊重。所以,订婚彩礼钱一般给多少一定不要过于讲究,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合理就好。
4、在结婚之前也不一定需要给女方家订婚礼金,如果男方能提供房子,一般彩礼就不需要再给了。其实订婚礼金就是一个形式意思,双方坐下确定一下关系,将双方的关系从恋爱关系升级到了未婚、结婚对象的关系。

热点内容
罗江司法局 发布:2025-10-11 06:00:42 浏览:300
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发布:2025-10-11 05:57:52 浏览:325
共同承担债务承诺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11 05:54:01 浏览:203
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线咨询 发布:2025-10-11 05:43:47 浏览:535
新闻报道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11 05:42:30 浏览:655
2014万国系统强化班刑法分则 发布:2025-10-11 05:36:17 浏览:410
医保诈骗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11 05:27:39 浏览:394
法治思维推动人大工作 发布:2025-10-11 05:20:59 浏览:39
行政法律关系的例子 发布:2025-10-11 05:15:42 浏览:983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哪些部门 发布:2025-10-11 05:15:42 浏览: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