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是什么刑法
❶ 笞杖徒流死分别是什么意思
1.笞,用竹,木板等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或者大腿,清朝时刑具改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是最轻的刑罚。
2.杖,是次轻的刑种。用粗荆条拧成的刑具(荆条或者木板),抽打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古代,笞刑最轻,死刑最重,流刑比徒刑重,这五种刑法被记录在《名例律》中。
❷ 封建制五刑包括哪些
封建制五刑包括笞、杖、徒、流、死。
一、封建制五刑是什么
五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具体指的是:笞(鞭打)、杖(棍棒打)、徒(放逐)、流(流放)、死(死刑)。这些刑法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五刑,也有人称之为“五科”。
三、具体实施方式
1、笞:用竹、木、皮等制成的长棍子或细条子,若干次顺次抽打在被罚人的臀部或背部,不可打断骨头、流血和死亡。
2、杖:用最重者长八尺、粗三寸之木杖,往罪犯的臀部猛击数百甚至上千下。
3、徒:放逐到一个偏远地方,禁止回归家乡,非常残酷。
4、流:将罪犯送往边疆放逐或外地流放,没有枷锁,轻重罪犯分别输人力强度高的重劳和重劳工作。
5、死:处死刑,分为各种残忍的方式,如斩首、赐自缢等。
四、影响
1、封建制五刑利于统治阶级加强管辖和维护自身地位,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五刑时期容易出现冤枉错案等问题,一些人就曾因为或许是无心之过而受到重刑惩罚甚至误判而死。
2、五刑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极具刑讼性质的反动制度,中国学界对其一直持批评态度,呼吁应当反思人权,改革司法制度。
❸ “死、流、徒、鞭、杖”五刑形成于北齐还是北魏
既不是北齐,也不是北魏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
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缇萦上书而被废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五刑两个阶段
以汉为界,“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辟。 “ 墨”是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 劓”是 割掉鼻子。“ 剕”是 断足,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此刑。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 宫”是剥夺犯人生育能力:对男犯施行阉割;对女犯则用暴力打击其腹部,使其子宫脱垂,不能生育。“辟” 即死刑,其名称和执行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斩、焚、踣、黥、轘、辜等。
可以看出,上古的五刑都是残害肢体的刑罚,它反映出蒙昧时期刑罚的野蛮。秦亡汉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以墨、劓、剕(刖)、宫、辟为主的旧五刑也逐渐为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所代替。
奴隶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复原的。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为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
封建制五刑
笞,用小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清朝时刑具改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徒,强制犯人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
流,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
死,隋唐之后,死刑一般为两种:绞和斩。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上古五刑与中古五刑差异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法制进入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刑制改革是向中古时期“五刑”的最后冲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中的刑种和刑等,是从这时进入法典并逐渐规范化的。
其改革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正式废除了宫刑。从此,在中国古代,宫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形成了五种刑种。经过魏晋南北朝各律的不断改进,《北齐律》最终形成了接近“五刑”的五个刑种,它们是:死、流、耐、鞭、杖刑。实际上,与中古时期的“五刑”已十分接近。
第三,规定了刑等。上古时期的“五刑”只有刑种,没有刑等。而魏晋南北朝的刑制改革中,不仅出现了刑等,而且逐渐规范,并在律中作了明文规定。
(3)流是什么刑法扩展阅读
现代五刑
(1)管制: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司法行政部门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犯罪人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2)拘役: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犯罪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的可以延长到25年。
(4)无期徒刑: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5)死刑: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一般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死刑分为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被判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人如果在二年考验期内有故意犯罪的行为或以前隐匿的犯罪行为被发现,则执行死刑,否则减为无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现,则减为有期徒刑20年。
无期徒刑和死刑只能由中级或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可以由所有的人民法院判处。判处死刑的案件,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复核后方可执行。
附加刑:
(1)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下列四项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即3个月以上2年以下。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2)罚金: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具体数额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结合考虑犯罪人缴纳罚金的能力进行裁量。
(3)没收财产: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判决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犯罪人所处主刑的轻重;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其人身危险性大小。 只能没收罪犯的个人财产,其亲属的财产不得一并没收。
(4)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的刑罚方法。可单独或并处,并处时需待罪犯的其它刑罚执行完毕后,即押送其驱逐出境或押送该犯罪的外国公民所在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押送回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古五刑
❹ 刑法规定流产妇女多久收监
一、刑法规定流产妇女多久收监
1、暂时监外执行期间流产后,是否要继续服刑,或什么时候要继续服刑,视当事人实际情况确定。当事人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人流后病愈)后,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五条
【监外执行】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二、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1、两者适用的条件不同。缓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没有再犯危险的犯罪分子;监外执行适用于存在重大疾病或者怀孕、哺乳等情况的犯罪分子;
2、两者的后果不同。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法不再执行;暂予监外执行本身就是在执行刑罚,差别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
❺ 宋刑罚里的仗、笞、徒、流具体是什么
参照的是《明史·刑法志一》,明朝刑罚有五种: 一是笞刑,就是鞭笞,用版鞭打 二是仗刑,比如权庭仗,用棍子打。 三是徒刑,和现代意思一样,就是监禁。 四是流刑,流放到边远贫瘠之地。 五是死刑,分为绞和斩 五刑之外还有凌迟和嵥死(应该是石字旁,可是那个字我找不到),就是千刀万剐和肢解…… 非常恐怖!而明朝大部分的刑罚沿用宋代的刑罚。
❻ “徒流”是古代刑法,“徒”和“流”分别指什么
刑法是自古自来统治者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刑法不仅可以震慑人心,也可以规范行为。
刑法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国家运转的伴生工具,适当的刑法可以约束罪恶的诞生,也可以规范国人的行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是有良好的积极作用。而过量的刑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当不满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国家的稳定造成破坏甚至颠覆国家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