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体系图
『壹』 民法体系包括哪些
民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是民法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等)、民事权利、民事行为、诉讼时效等基本内容。
二、物权法
物权法是民法体系中关于财产权保护的重要部分。它规定了物权的内容、种类、设立、变动以及保护等规定。物权法确保个人和团体对其财产享有排他性的权利。
三、合同法
合同法是规范民事行为中合同关系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内容。合同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秩序。
四、侵权行为法
侵权行为法是民法体系中关于因侵权行为造成损害进行救济的部分。它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概念、类型、责任构成以及损害赔偿等内容。当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侵权行为法来获得法律救济。
五、婚姻家庭法
婚姻家庭法是民法体系中关于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涉及结婚、离婚、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继承等内容。婚姻家庭法的目的是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六、其他相关法律制度
除了以上主要部分,民法体系还包括其他相关法律制度,如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公司法等。这些法律制度在民法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分别规范了特定领域的法律关系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民法体系涵盖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方面,为民事主体提供了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
『贰』 民法学包括哪些
一、法学理论上的体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专得利、侵属权行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叁』 民法总则手抄报内容
民法总则手抄报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3月18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3、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4、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5、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肆』 民法的基本体系
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我国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2002年分别进行过民法典制定的尝试,前三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搁浅,在2002年启动的民法典第四次编撰工作,采用了分编分章逐步制定的方法,中国目前的民法主干法律如下。
按照民法体系划分:
民法总则编:
《民法通则》(1986)及后来的实施意见
物权编
《物权法》(2007)《担保法》(1995)
债权编
《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释1、2
知识产权编
《著作权法》(1991)《商标法》(1993修正)《专利法》(2008年修订)
家庭关系编
《继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订)《收养法》(1998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