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期末考试题
㈠ 《民法总则》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 )。
【答案】:A、C、D
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A项正确,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项错误,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
C项正确,担保物权,是指他物权或限制物权的一类。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物上设定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D项正确,用益物权,是指以一定范围内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设立的定限物权。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
故正确答案为ACD。
㈡ 民法总则知识总结(2)
民法总则知识总结如下: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权利能力:是所有人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共享的资格,不论行为能力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 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通常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则根据年龄、智力状况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出生和死亡时间的确认及胎儿权利:
- 出生和死亡时间:以官方证明为准,无证据时由户籍登记确定。
- 胎儿权利:在特定法律情况下,如遗产继承、接受赠予和侵权行为中,胎儿视为具有权利能力。但遗产继承中,胎儿出生后情况不同,遗产归属也有所差异。
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 死者的人格利益仍受法律保护,近亲属可通过私益诉讼或公益诉讼来维护死者的合法权益。
监护制度:
- 监护权来源:包括法定监护、遗嘱指定、协议监护等。法定监护人顺序取决于被监护人的年龄和状况;遗嘱监护需父母在担任监护人时订立;协议监护不受法定顺序限制。
- 监护人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履行或侵犯被监护人权益需承担责任。
- 监护资格的撤销与恢复:监护人因严重行为可能丧失监护资格,但有悔改表现时可申请恢复。
宣告失踪和死亡:
- 宣告失踪:仅设立财产代管人,不影响被宣告失踪人的其他法律地位。
- 宣告死亡:会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如婚姻关系的解除、财产继承、民事行为的效力等。若失踪人重新出现,原宣告将被撤销。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各方权益。
㈢ 事业单位考试中关于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有关债的发生原因的考查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中等。这部分知识通常会以案例型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需要深刻理解并记忆。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债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那么,关于这一内容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呢?让我们通过以下几道题目来检验一下你对此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题目展示】(单选)独生子甲常年外出打工,孤身一人在家的甲母突发疾病住院,邻居乙将甲母送到医院,并垫付了住院费。乙与甲之间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
A.合同之债
B.不当得利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侵权行为之债
【答案】C。解析:债,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债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自愿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本题中,邻居乙将甲母送到医院,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且是为了甲母的生命安全,自愿管理的行为,该种情形属于无因管理。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展示】(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情形是:
A.某超市对于进入超市顾客的皮包进行保管
B.在加工合同中,承揽人管理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
C.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在寻找失主的同时对该牛所进行的管理
D.买方无正当理由拒收卖方交付的货物,卖方对该货物进行管理
【答案】C。解析:A选项中,超市对顾客的皮包进行保管,属于保管合同,有约定的义务,不属于无因管理行为。B选项中,承揽人管理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是基于加工合同附随的义务,也不属于无因管理行为。C选项中,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并寻找失主,在此期间的管理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D选项中,按照买卖合同一般规则,货物交付买方之前所有权仍然属于卖方,因此卖方对买方无正当理由拒收卖方交付的货物进行管理的行为,不属于管理他人事务。故本题答案为C。
日照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