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后司法调查
1. 醉驾开庭后让司法所调查正常吗
委托司法所调查是因为根据你的案件情形,可能判处缓刑,而非实刑。
2. 简易开庭后法院委托司法局的人到家调查 是不是跟判缓刑有关连急急急
是。属于适用缓刑前社会调查。即调查是否符合缓刑条件,内容主要是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工作生活情况,家里人是否愿意在缓刑期间配合监管、适用缓刑是否对社区有不良影响等。
3. 法院打电话让我去司法局做调查 是不是做完调查就没有其他了就等开庭了 我记得好像要叫村里干部去签名
依去吧!该怎么办司法所会告诉你,村干部签名侣事司法负责人一定会告诉你的,系问网友们都不知行情。
4. 如果先开庭再司法局调查评估是不是程序走错了
肯定应该先开展调查评估后开庭审判,调查评估意见结果是法院判决的依据之一,不回过法院一向答牛B惯了,他们只把司法局的调查评估当作一种形式,不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公正司法的观念还有待提升。
5. 法院开庭之后司法局去被告人家调查是怎么回事
对于可能判处缓刑的人进行庭前调查
6.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法院是在庭审之前还是之后执行取证
1、法院必须在开庭审理案件之前去调查取证。
2、虽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候去调查取证,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的规定,所有证据都必须在庭审时出示。如果开庭后去调查取证,调查取证获得的证据还得再次开庭举证、质证,既浪费司法资源,还给当事人造成诉累。所以,司法实践中,法院都是在开庭前调查取证。
3、调查取证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 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7. 取保候审期间司法局办庭审前司法调查是什么意思
对有可能判处缓刑的,法院会向被告人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司法行政部门发出委托调查函,进行审前社会调查,审前社会调查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家庭状况、悔罪表现、矫正条件等。具体办法由各省司法厅的矫正办负责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7)开庭后司法调查扩展阅读:
开庭前,为了保证案件审理顺利进行,当事人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证据分析。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分析,为庭审对证据发表意见做好准备。
2、确认开庭时间、地点。人民法院在开庭3 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告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当事人收到开庭通知后应签收送达回执,并妥善保管开庭通知,开庭通知是进入法庭参加庭审的凭证之一。
3、出庭准备。开庭时,诉讼参加人应向法庭提供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出庭函等,书记员查明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诉讼参加人的身份、代理人的代理权限等。
8. 法院开庭调查后,等多久才有审判结果
法院开庭之后知道结果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但是,我国民诉法、刑诉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回对案件的审理答期限都作出了规定。
比如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
一般的来说,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比如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诉、刑事抗诉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二十日。
9. 法院开庭前是不是都要往所在地司法局发调查是什么调查
1.法院向司法局发调查表,是针对可以宣告缓刑的犯罪嫌疑人的,如果当地司法局版同意社区矫正权,宣告缓刑就没有问题了。
2.只有在法院认为能够可能判处缓刑的情况下,才会发出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就是要调查你是否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
3.一般平时表现较好,偶犯、初犯,确实有悔过表现,被害人原谅,司法所又愿意接收的话,法院会判处缓刑。
(9)开庭后司法调查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
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10. 法院已经开庭 司法局的调查报告也已经到法院 法院什么时候会下判决书
只要法院判决书写明是判的缓刑,如果被羁押就会从缓刑执行开始日期被释放。司法版局的社会调查评估意权见函只是法院判决的依据之一,法院可以采信也可以不采信,有无调查函或调查函结果是否同意纳入社区矫正并不是法院宣判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