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水路貨物運輸法規

水路貨物運輸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31 18:17:50

『壹』 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的第三章 托 運

第十八條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或作業委託人應了解、掌握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的規定,並按有關法規和港口管理機構的規定,向港務(航)監督機構辦理申報並分別同承運人和起運、到達港港口經營人簽訂運輸、作業合同。
第十九條辦理危險貨物運輸、裝卸時,托運人、作業委託人應向承運人、港口經營人提交以下有關單證和資料:
(一)危險貨物運輸聲明或放射性物品運輸聲明;
(二)危險貨物包裝檢驗證明書或壓力容器檢驗合格證書或放射性物品包裝件輻射水平檢查證明書(格式四);
(三)集裝箱裝運危險貨物,應提交有效的集裝箱裝箱證明書(格式五);
(四)托運民用爆炸品應提交所在地縣、市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核發的爆炸物品運輸證;
(五)除提交上述(一)~(四)款的有關單證外,對可能危及運輸和裝卸安全或需要特殊說明的貨物還要提交有關資料。
第二十條運輸危險貨物應使用紅色運單;港口作業應使用紅色作業委託單。
第二十一條托運本規則未列名的危險貨物,托運前托運人應向起運港港口管理機構和港務(航)監督機構提交經交通部認可的部門出具的危險貨物鑒定表(格式六),由港口管理機構會同港務(航)監督機構確定裝卸、運輸條件,經交通部批准後,按本規則相應類別中未另列名項辦理。
第二十二條托運裝過有毒氣體、易燃氣體的空鋼瓶,按原裝危險貨物條件辦理。
托運裝過液體危險貨物、毒害品(包括有毒害品副標志的貨物)、有機過氧化物、放射性物品的空容器,如符合下列條件,並在運單和作業委託單中註明原裝危險貨物的品名、編號和空容器清潔無害字樣,可按普通貨物辦理:
(一)經倒凈、洗清、消毒(毒害品),並持有技術檢驗部門出具的檢驗證明書,證明:空容器清潔無害。
(二)盛裝過放射性物品的空容器,其表面清潔無污染,或按可接近非固定污染程度?β或γ?發射體低於4Bq/cm^2、?α?發射體低於0.4Bq/cm^2,並持有衛生防疫部門出具的放射性物品空容器檢查證明書(格式七)。
托運裝過其它危險貨物的空容器,經倒凈、洗清,並在運單中和作業委託單中註明原裝危險貨物的品名和編號和空容器,清潔無害字樣,可按普通貨物辦理。
第二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貨物,可按普通貨物條件運輸:
(一)成套設備中的部分配件或部分材料屬於危險貨物(只限不能單獨包裝),托運人確認在運輸中不致發生危險,經起運港港口管理機構和港務(航)監督機構認可後,並在運單和作業委託單中註明不作危險貨物字樣。
(二)危險貨物品名索引中注有*符號的貨物,其包裝、標志符合規定,且每個包裝件不超過10千克,其中每一小包件內貨物凈重不超過0.5千克,並由托運人在運單和作業委託單中註明小包裝化學品字樣;但每批托運貨物總凈重不得超過100千克,並按本章的有關規定辦理申報或提交有關單證。
第二十四條性質相抵觸或消防方法不同的危險貨物應分票托運。
第二十五條個人托運危險貨物,還須持本人身份證件辦理托運手續。

『貳』 水路運輸運到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水路運輸到達抄期限都是由承運人與委託人協商確定,沒有具體的規定和標准,這與貨物的多少,貨物的性質,貨物的到達目的地是否是航運中心港口,貨物的運輸方式,港口的繁忙程度,都有很大關系,一般都是每個航線每種貨物每批次多少有一個慣例時間。例如,南非理查茲貝港到中國曹妃甸港,20萬噸礦石20天左右。

『叄』 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的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第一部分 水路包裝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1996年11月4日交通部令1996年第10號發布)
目錄
第一版章總則
第二章包裝和標志權
第三章托運
第四章承運
第五章裝卸
第六章儲存和交付
第七章消防和泄漏處理
第八章附則
附件一各類危險貨物引言和明細表(略)
附件二危險貨物標志(略)
附件三包裝型號、方法、規格和性能試驗(略)
附件四積載和隔離
附件五可移動罐櫃
附件六適用於中型散裝容器裝運的貨物及要求
附件七危險性優先順序表
格式一危險貨物運輸聲明
格式二放射性物品運輸聲明
格式三危險貨物包裝檢驗證明書
格式四放射性物品包裝件輻射水平檢查證明書
格式五集裝箱裝箱證明書
格式六危險貨物鑒定表
格式七放射性物品空容器檢查證明書
附錄一船舶裝運危險貨物應急措施(略)
附錄二危險貨物事故醫療急救指南(略)

『肆』 《水規》的廢除是否意味著水路貨物運輸中不再有實際承運人的概念

/Show_Document.jsp?Big_ID=75&Small_ID=466&ID=2289

『伍』 水路貨物運輸綜合保險條款

本險都可以單獨投保,如: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基本險、綜合險,海洋運輸版貨物保險平安險權、水漬險、一切險,航空運輸險,航空運輸一切險等等。還有根據貨物的特性承保的專門險也可以單獨投保,海洋運輸冷藏貨物保險等。貨物運輸過程中涉及的基本保險可以單獨投保。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基本保險有:平安險、水漬險、一切險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基本保險有:運輸險、運輸一切險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基本保險有:基本險、綜合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的保險標的范圍

第一條凡在國內江、河、湖泊和沿海經水路運輸的貨物均可為本保險之標的。
第二條下內列貨物非經投保人與保險容人特別約定,並在保險單(憑證)上載明,不在保險標的范圍以內:金銀、珠寶、鑽石、玉器、首飾、古幣、古玩、古書、古畫、郵票、藝術品、稀有金屬等珍貴財物。
第三條下列貨物不在保險標的范圍以內:蔬菜、水果、活牲畜、禽魚類和其它動物。
第四條本保險分為基本險和綜合險,保險人按保險單註明的承保險別分別承擔保險責任。

『柒』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中規定的笨重長大件貨物的標準是什麼

一級大型物件是指達到下列標准之一者; 4、二級大型物件是指達到下列標准之一者、寬度大回於4.答5米(含4.5米)小於5.5米一類大件貨物就是超長運輸、高度在5米及以上、長度大於20米(含20米)小於30米、高度大於3米(含3米)小於3.8米、寬度大於3.5米(含3.5米)小於4.5米; 3。 四; 4、重量大於20噸(含20噸)小於100噸。 二、重量大於200噸(含200噸)小於300噸;一: 1、寬度在6米及以上; 2: 1、高度大於4.4米(含4.4米)小於5米、高度大於3.8米(含3.8米)小於4.4米: 1; 為大件貨物或叫大件運輸; 2。 三:長度在14米以上或寬度在3.5米以上或高度在3米以上的貨物、長度在40米及以上、長度大於30米(含30米)小於40米、四級大型物件是指達到下列標准之一者,按其長; 2; 4; 3: 1、重量在300噸及以上、長度大於14米(含14米)小於2...

『捌』 水路貨物運輸重大事故認定標准

海上貨運事故一般有碰撞、擱淺、進水、沉沒、傾覆、船體損壞、火災、爆炸回、主機損壞、貨物損壞、船員傷答亡、海洋污染等。 事故一般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5種。 事故標准主要以船的噸位或功率造成的損失大小進行劃分。

『玖』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1987版本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路運輸管理,維護運輸秩序,提高運輸效益,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從事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
水路運輸分為營業性運輸和非營業性運輸。
營業性運輸是指為社會服務,發生費用結算的旅客運輸(含旅遊運輸,下同)和貨物運輸。
非營業性運輸是指為本單位或本身服務,不發生費用結算的運輸。
第四條
交通部主管全國水路運輸事業,各地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水路運輸事業。
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水路運輸管理業務的實際情況,設置航運管理機構。
第五條
水路運輸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實行地區、行業、部門多家經營的方針。保護正當競爭,制止非法經營。
第六條
從事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交通部發布的水路運輸規章
第七條
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准許,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的水路運輸。 營運管理
第八條
設立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以及水路運輸企業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營業性運輸,由交通主管部門根據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和社會運力運量綜合平衡情況審查批准。審批辦法由交通部規定。
對水路運輸行業管理影響較大的非營業性船舶運輸的審批辦法,由交通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規定。
第九條
設立水路運輸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經營范圍相適應的運輸船舶;
(二)有較穩定的客源或貨源;
(三)經營旅客運輸的,應當落實客船沿線停靠港(站)點,並具備相應的服務設施;
(四)有經營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
(五)有與運輸業務相適應的自有流動資金。
第十條
設立水路運輸服務企業,必須具備第九條第四項規定的條件,並擁有與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相適應的自有流動資金。
第十一條
水路運輸企業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營業性運輸,必須具備第九條第一、二、三、五項規定的條件,並有確定的負責人。
第十二條
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的管理水平、運輸能力、客源貨源情況審批其經營范圍。
第十三條
交通主管部門對批准設立的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發給運輸許可證;對批准設立的水路運輸服務企業,發給運輸服務許可證。
第十四條
取得運輸許可證和運輸服務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憑證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營業登記,經核准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第十五條
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停業,應當向交通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停業手續。
第十六條
交通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對水路運輸計劃分級進行綜合平衡。
需要進行綜合平衡的重點物資、聯運物資、外貿物資的運輸計劃,屬於全國性的,由交通部按國家計劃組織綜合平衡;屬於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干線省際間的,由交通部派駐水系的航運管理機構組織綜合平衡;
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內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綜合平衡。
第十七條
經綜合平衡確定的運輸計劃以外的貨源和客源,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可以在批準的經營范圍內自行組織承運。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實行地區或部門封鎖,壟斷客源、貨源。
第十八條
營業性水路貨物運輸的承運方和托運方,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和《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的規定,簽訂運輸合同。
第十九條
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計收運雜費用,並使用交通部規定的運輸票據。
第二十條
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個體(含聯戶,下同) 船舶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
第二十一條
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以及石油、煤炭、冶金、商業、供銷、外貿、林業、電力、化工、水產部門,必須按規定向交通主管部門和統計主管部門提供營業性和非營業性運輸統計表。
第二十二條
水路運輸服務企業不得壟斷貨源,強行代辦服務;不得超出規定的收費標准收取服務費用。
第二十三條
海、河民用港口應當按照國家港口管理規定和計劃安排,向運輸船舶提供港埠設施和業務服務。
船舶進出港口必須遵守港口規章,服從管理。
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同港埠企業之間,可以根據自願原則,按照有關規定簽訂業務代理合同。
第二十四條
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稅金、規費(港務費、船舶停泊費、航道養護費)和運輸管理費;從事非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規費。
規費和運輸管理費的計征辦法由交通部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五條
全民、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體船民經營水路運輸,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向其非法收取或攤派費用。 罰 則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經批准,擅自設立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或者水路運輸企業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擅自從事營業性運輸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3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超越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運費或者服務費的,沒收違反規定收取的部分,並處2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未使用規定的運輸票據進行營業性運輸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者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未按照規定繳納國家規定的規費的,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責令補繳所欠費款外,處欠繳費款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暫扣許可證;
(六)壟斷貨源,強行代辦服務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交通主管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申請復議;對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交通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受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理;
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水路運輸管理人員違反本條例,由交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 附 則
第三十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水路運輸企業,是指專門從事水路營業性運輸的企業。
水路運輸服務企業,是指從事代辦運輸手續、代辦貨物中轉、代為組織貨源的企業,但為多種運輸方式服務的聯運服務企業除外。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不適用於國際航線水路運輸和以排筏作為運輸工具的水路運輸。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公布前已開業的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應當於本條例公布之日起180天內申請補辦審批手續。對不具備開業條件的,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停業或限期整頓;整頓無效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1987年10月1日起施行。

『拾』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實施細則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1987年9月22日交通部發布;根據1998年3月6日交通部《關於修改〈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第1次修正;根據2009年6月4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第2次修正)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於從事水路營業性旅客、貨物運輸(含旅遊、渡船運輸,下同)的企業、其他單位和個人;石油、煤炭、冶金、商業(含糧食)、供銷、外貿、林業、電力、化工、水產以及其他對水路運輸行業管理影響較大的部門從事的非營業性運輸。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以及其他通航水域中的旅客、貨物運輸,必須由中國企業、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舶經營。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批准,在中國注冊登記的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下簡稱「三資企業」)或者船舶,不得經營上述水域的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
中國企業、其他單位和個人將運輸船舶租賃給「三資企業」或者租用「三資企業」的船舶經營上述水域的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的,亦應當按前款規定,經交通運輸部批准。
第四條水路運輸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實行地區、行業、部門多家經營的方針。保護正當競爭,制止非法經營。
第五條水路運輸分為營業性運輸和非營業性運輸。
營業性運輸是指為社會服務,發生各種方式運費結算的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包括使用常規運輸票據結算以及將運輸費用計入貨價內的運銷結合、產運銷結合、取送貨制度以及承包工程單位的原材料自運等各種結算方式的運輸業務在內。
非營業性運輸是指為本單位或者本身服務,不發生各種方式運費結算的運輸。
第六條水路運輸企業是指從事水路營業性運輸,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水運企業。
第七條從事水路運輸業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及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水路運輸規章。 第一節開業的審批許可權和條件
第八條開業的審批許可權:
(一)各部門、各單位要求設立水路運輸企業或者以運輸船舶經營沿海、內河省(自治區、直轄市,下同)際運輸的,應當申報交通運輸部批准。其中經營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干線運輸的(專營國際旅客旅遊運輸的除外),申報交通運輸部派駐水系的航務管理局批准;
(二)各部門、各單位要求設立水路運輸企業或者以運輸船舶經營省內地(市)間運輸的,應當申報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批准;經營地(市)內運輸的,應當申報所在地的地(市)交通運輸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批准;
(三)個體(聯戶)船舶經營省際、省內地(市)間運輸的,應當申報所在地的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批准;經營地(市)內運輸的,應當申報所在地的地(市)交通運輸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批准;
(四)「三資企業」要求經營我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的旅客和貨物運輸的,應當申報交通運輸部批准。
第九條設立水路運輸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經營范圍相適應的運輸船舶,並持有船檢部門簽發的有效船舶證書,其駕駛、輪機人員應當持有航政部門簽發的有效職務證書;
(二)在要求經營的范圍內有較穩定的客源或者貨源;
(三)經營客運航線的,應當申報沿線停靠港(站、點),安排落實船舶靠泊、旅客上下所必需的安全服務設施,並取得縣以上航運管理部門的書面證明;
(四)有經營管理的組織機構、場所和負責人,並訂有業務章程;
(五)擁有與運輸業務相適應的自有流動資金。
水路運輸企業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營業性運輸,必須具備上述一、二、三、五項條件,並有確定的負責人。個體(聯戶)船舶還必須具備船舶保險證明。
第二節開業的申報和審批程序
第十條申請籌建水路運輸企業或者訂造船舶從事營業性運輸,應當向規定的審批機關提交「水路運輸企業(船舶)籌建申請書」,並抄報單位所在地和航線到達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從事省際運輸的,抄報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從事地(市)間運輸的,抄報地(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從事縣際運輸的,抄報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下同)。各抄報單位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十天內向審批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審批機關應當根據社會運力運量綜合平衡情況,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二十天內給予批復。
經批准同意籌建水路運輸企業或者訂造運輸船舶後,方可在批準的范圍內進行籌建、訂造船舶。籌建完畢,具備第九條規定的開業條件後,應當再向原審批機關提交「水路運輸企業(船舶)開業申請書」。審批機關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二十天內,對經審核符合條件,決定批準的發給長期或者臨時的「水路運輸許可證」;對不予批準的,給予答復。
第十一條水路運輸企業以外的單位要求以現有船舶從事營業性運輸,應當向規定的審批機關提交「水路運輸企業(船舶)開業申請書」,並抄報船舶所在地和航線到達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各抄報單位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十天內向審批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審批機關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二十天內對經審核符合條件,決定批準的發給長期或者臨時的「水路運輸許可證」;對不予批準的,給予答復。
第十二條個體(聯戶)船舶從事營業性運輸,應當持鄉(鎮)以上人民政府的證明,向規定的審批機關提交「水路運輸企業(船舶)開業申請書」。審批機關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二十天內,對經審核符合條件,決定批準的,發給長期或者臨時「水路運輸許可證」;對不予批準的,給予答復。
第十三條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審批時,應當根據被審批的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的管理水平、運輸能力、客貨源條件以及社會運力和運量總的平衡情況,審批其經營范圍。
對一省的船舶長期(半年以上)要求固定在外省境內營運的,應當徵得外省交通運輸廳(局)的同意後,方可批准。但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除外。
第十四條取得運輸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開業前按照《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持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經核准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營業。
領取營業執照的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持營業執照向原簽發運輸許可證的機關,按照擁有船舶的艘數領取單船長期或者臨時的「船舶營業運輸證」。
第十五條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和長江、珠江、黑龍江航務(運)管理局,應當對批准開業的水路運輸企業、營業性運輸船舶,每半年匯總一次報交通運輸部,其中長江、珠江水系各省批準的,同時抄送所在水系的航務管理局。
第十六條簽發水路運輸許可證、船舶營業運輸證和水路運輸服務許可證,可收取工本費。
第三節增減運力管理
第十七條水運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需要增減運力或者變更經營范圍,應當申報下列機關審批:
(一)交通運輸部直屬企業、業經交通運輸部准許從事國內水運運輸的「三資企業」增加運力或者變更其經營范圍以及其他企業和單位增加省際運輸運力或者變更其省際經營范圍的,由交通運輸部審批。其中屬於長江、黑龍江交通運輸部直屬企業的,由交通運輸部委託其派駐水系的航務管理局審批,但國際旅客旅遊運輸除外;屬於其他內河省際運輸的,由交通運輸部委託各省交通運輸廳(局)在交通運輸部或者交通運輸部委託其派駐水系的航務管理局確定的年度新增運力額度內審批,但「三資企業」和國際旅客旅遊運輸除外;
(二)省內運輸增加運力或者變更經營范圍,按經營范圍分別申報所在省、地(市)的交通運輸廳(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批准。
水路運輸企業、其他單位和個人減少運力,報原審批機關備案。
第十八條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要求增加運力或者變更其經營范圍,應當向規定的審批機關提交「增加運力、變更經營范圍申請書」,並抄報單位所在地和航線到達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各抄報單位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十天內向審批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審批機關應當於接到申請書的次日起二十天內對經審核批準的,核發或者更換「船舶營業運輸證」;對不予批準的,給予答復。
第十九條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航運管理部門和長江、珠江、黑龍江航務(運)管理局,應當對批准增加和變更的運力,每半年匯總一次報交通運輸部,其中長江、珠江水系各省批準的,同時抄送所在水系的航務(運)管理局。
第四節停業管理
第二十條水路運輸企業、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其他單位和個人要求停業,應當向原審批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手續。要求轉戶時,原戶主應當按停業辦理,新戶主應當重新辦理審批和注冊登記手續。 第一節旅客運輸管理
第二十一條經營水路營業性旅客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使用符合客船規范的船舶從事旅客運輸。
「客船」是指載客超過十二人的船舶,不論其是否裝貨均視同「客船」。
第二十二條經營水路營業性旅客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核定的航線、停靠站點從事運輸。開業後,未經批准,不得自行取消航線或者隨意減少班次和停靠港(站、點)。如需取消或者變更時,必須向原審批機關申請批准,從批准之日起一個月後,方可取消或者變更,並由沿線各客運站、點發布公告周知。水路運輸企業根據需要開設臨時性的客運航線,按隸屬關系報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三條對省際間有爭議的客運航線,應當本著共同經營,互惠互利,尊重歷史,兼顧實際需要的精神,由相應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共同協商解決;有分歧時,報請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第二節貨物運輸管理
第二十四條水路運輸計劃,實行分級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需要進行綜合平衡的重點物資、聯運物資、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運輸計劃,屬於全國性的,由交通運輸部負責按國家計劃組織綜合平衡;屬於長江、珠江、黑龍江干線省際間的,由交通運輸部派駐水系的航務管理局組織綜合平衡;屬於上述水系干線以外省際間的,按有關省商定的辦法組織平衡;屬於省內的,由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組織平衡。
對綜合平衡下達的運輸計劃,負責承運的水路運輸企業、運輸船舶和負責裝卸的港埠企業,必須按照先重點,後一般,先計劃內後計劃外,先到先運的原則安排作業,並與托運人或者其代理人根據《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共同保證完成。
第二十五條水路運輸企業及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在保證完成綜合平衡下達的運輸計劃前提下,可以在批準的經營范圍內,自行組織貨物運輸,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實行地區或者部門封鎖,壟斷貨源。
第三節運價、費收管理
第二十六條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交通運輸部和省交通運輸廳(局)制定的運價規章和費率計收運雜費用。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需要和價格管理許可權,在國家價格管理所允許的范圍內,制訂最高限價和最低保護價。
第二十七條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稅金、規費(船舶港務費、停泊費)。
從事非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規費。
規費的計征辦法,在交通部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統一制定前,暫按現行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不論全民、集體或者個體所有制水運業,依法經營的水路運輸業務,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其非法濫收、重收、攤派各項費用。
第四節運輸票據管理
第二十九條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和個人計收客、貨運輸費用,必須使用交通運輸部和省交通運輸廳(局)規定的運輸票據(貨物運單、貨票和客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其他運輸票據。
第三十條水運運輸票據的格式:水陸聯運貨物,按照全國統一規定的水陸聯運貨物運單、貨票格式;水水聯運及江海乾線和跨省運輸的,按照交通運輸部統一規定的旅客、貨物運輸票據格式;省內運輸的,按照省交通運輸廳(局)統一規定的旅客、貨物運輸票據格式。
渡運的票據格式,由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授權所屬的航運管理部門統一規定。
第三十一條運輸票據是具有運輸合同、計費依據、貨物交接等多功能的票據。除經交通運輸部和省交通運輸廳(局)批準的,財務管理制度較健全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可以按照統一規定的格式印製自用外,其餘一律由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授權所屬的航運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印製、統一發放、統一管理。
印製運輸票據的單位,必須建立票據領用管理制度。所印製的運輸票據應當分類編號,列明數量,報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當地稅務部門備案。
第五節運輸統計管理
第三十二條水路運輸企業必須按隸屬系統向規定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和當地統計部門報送客、貨運輸統計表。
石油、煤炭、冶金、商業(含糧食)、供銷、外貿、林業、電力、化工、水產部門,必須按規定向當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和統計部門報送季度、年度營業性和非營業性客、貨運輸統計表;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其他單位,必須按規定向當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和統計部門報送季度、年度營業性客、貨運輸統計表。
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個人,必須按規定向當地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報送季度、年度營業性客、貨運輸統計表。
第三十三條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應當負責組織督促主管范圍內上述營業性和非營業性運輸統計報表的及時填報,並負責逐級審核、匯總上報。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沿線各省交通運輸廳(局)或者其授權的航運管理部門,應當將匯總報送交通運輸部的客貨運輸統計報表同時抄送交通運輸部派駐水系的航務管理局。
第六節其他管理
第三十四條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個體(聯戶)船舶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辦理船舶保險;從事旅客運輸的,應當辦理旅客意外傷害強制險;從事貨物運輸的,應當積極投保承運貨物運輸險。
第三十五條海、河民用港口應當按照國家港口管理規定和計劃安排,向運輸船舶開放,提供港埠設施和業務服務。船舶進出港區必須遵守港章,服從港口管理部門的管理。
第四章航運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運輸行政管理職責
第三十六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的水路運輸事業,地方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水路運輸事業。
交通運輸部在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分別派駐航務(運)管理局,統一負責干線的航運行政管理工作,在業務上指導水系沿線各省的航運管理工作。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水路運輸管理業務繁簡的實際情況,設置各級航運管理機構或者航運管理人員,負責水路運輸行政的管理工作。
沿海以及「三江、兩河」(長江、珠江、淮河、京杭運河)沿線水網地區各省及其所屬的地區(市)、縣、鄉鎮,根據業務需要相應設置各級航運(務)管理機構。其他各省及地區(市)、縣可以在當地各級交通運輸管理機構內設置主管航運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或者設置專人,承辦航運行政管理工作。
各級航運(務)管理機構的人員編制,由各級政府確定。所需經費,從行政費、事業費中開支。
第三十七條各級航運(務)管理機構及航管人員應當認真履行下列各項水路運輸行政管理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水路運輸的方針、政策、法規,負責《條例》及本細則的具體實施;
(二)負責對水路運輸企業、各種運輸船舶開業審批、經營活動的檢查和獎懲;
(三)檢查水路運輸企業、各種運輸船舶對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下達的運輸計劃的執行情況,協調運輸合同執行中發生的問題;
(四)對主管范圍內水路運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定期發布水運情況分析報告,負責督促匯總上報規定的運輸統計報表;
(五)及時匯集和發布水運技術、經濟信息,為水路運輸企業和各種運輸船舶提供咨詢服務,組織培訓水路運輸管理專業人員;
(六)維護運輸秩序,協調各種水運業之間、運輸船舶和港埠企業之間的平衡銜接,處置糾紛;督促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查處重大客、貨運輸事故;組織交流先進運輸經驗,提高水運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條各級航運管理機構及航管人員要加強對水路運輸的監督、檢查。檢查時,應當持有檢查證,佩帶標志。各水路運輸企業、運輸船舶必須接受檢查,出示有關證件,如實答復查問情況。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細則有下列行為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航運管理機構可以分別依照下列各項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經批准,擅自設立水路運輸企業,或者擅自從事營業性運輸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3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款;
持偽造、塗改、租借、非法轉讓、失效等船舶營運證從事營業性運輸的,視為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營業性運輸;
(二)水路運輸企業超越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運費的,沒收違反規定收取的部分,並處2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未使用規定的運輸票據進行營業性運輸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者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未按照規定繳納規費的,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責令補繳所欠費款外,處欠繳費款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暫扣許可證;
(六)壟斷貨源,強行代辦服務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
第四十條當事人對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申請復議;對上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各級航運(務)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當模範遵守法紀,禮貌待人,秉公辦事,如有違反《條例》及本細則規定,侵犯水路運輸企業或者其他從事水路運輸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應當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
第四十二條違反《條例》及本細則的規定,應當受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本細則不適用於國際航線的水路運輸和以排筏作為工具的水路運輸。但各省交通運輸廳(局)可另行制訂省內排筏運輸管理辦法。
水路運輸服務業的管理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服務業管理規定》執行。
第四十四條對水路運輸行業管理影響較大的非營業性運輸船舶的審批辦法,由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規定。
第四十五條本細則的修改、補充及解釋權屬於交通運輸部。
第四十六條各省交通運輸廳(局)可根據《條例》及本細則的規定製訂具體實施辦法,報交通運輸部備案。

熱點內容
債權人代位權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5:19:28 瀏覽:30
道德主義電車 發布:2025-07-18 05:16:28 瀏覽:514
女法官婚戀 發布:2025-07-18 05:16:21 瀏覽:260
民法典第五章民事權利 發布:2025-07-18 05:16:18 瀏覽:231
泰興人民法院直播 發布:2025-07-18 05:12:48 瀏覽:949
中央黨務公開條例 發布:2025-07-18 05:11:26 瀏覽:844
直銷企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8 05:02:58 瀏覽:671
勞動合同法解除範本 發布:2025-07-18 04:48:53 瀏覽:185
道德素質的名言 發布:2025-07-18 04:26:39 瀏覽:114
法治的傳承 發布:2025-07-18 04:17:41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