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輸血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輸血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發布時間: 2021-01-31 21:57:24

Ⅰ 輸血文書管理制度

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輸血技術的不斷提高,而臨床用血由過去的單一模式(輸全血)發展到現在的多種模式(輸成分血),以及由輸血引起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多[1],把輸血醫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醫院血庫僅充當配發血的角色是遠遠不夠的。1999年1月實施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必須設立輸血科」。輸血科作為新興的、涉及多科學的綜合性科室,成為了醫院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為貫徹《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我院於1999年6月成立輸血科,是佛山地區首個成立輸血科的醫院,近幾年我院各科室的醫學業務發展迅速,輸血科為配合臨床也不斷發展建設起來。總結我院輸血科成立以來的管理經驗,參考相關文獻報道,由以下幾點體會寫出來以供交流。

1對內做好思想教育,完善科室管理[3]

1.1加強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注重人員素質培訓

輸血科成立初期,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而近幾年隨著醫院各大手術的增加,特別增加了肝移植等大型高難度的手術,ICU的擴建,使輸血科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壓力增大,針對這個問題,科室實行了以下措施:通過各種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思想不斷提高,大家都養成了愛崗敬業的精神;每個星期進行一次業務學習,鞏固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每年派工作人員外出進修或參加全國性會議,拓展視野,接收最新的醫學信息,及時更新專業知識結構,使我院輸血科水平向全國先進的醫療水平看齊;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質量意識關,強化工作人員對安全輸血的思想意識。

1.2輸血科的規章制度,確保輸血安全

完善的規章制度的保證,所以健全輸血科的規章制度是保證安全輸血的必要措施。通過參考其他醫院輸血科的工作,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院輸血科建立了各項制度。交班制度;每次交班都做好記錄並簽名,交代清楚每項細節,以免有錯漏;崗位制度:每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分工清楚,責任到位;每項試驗實行雙簽名制度:一個是操作者,一個是審核者(值班除外);實行三查三對制度:查對姓名、查對住院號、查對科室病床;臨床預約用血實行負責醫生簽名及輸血科負責人簽名制度等等,保證不放過一個錯漏,及時改正任何缺失,保證輸血安全。

1.3加強輸血科的規模建設[4]

我院過去的血庫只負責配血發血,隨著各項新技術的開展和成分輸血的發展,加強輸血科的規模建設也勢在必行,如今我院輸血科有配血室、發血室、貯血室、實驗室、過濾室、自身獻血室,並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專業的管理人員,還引起了先進的血庫專用電腦管理系統,使輸血科的管理更科學更方便,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主觀因素失誤。

1.4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滿足臨床不斷發展規律的要求

醫學事業不斷發展,而醫院的設施配備也不斷增加,輸血科作為一個與臨床有著密切關系的科室,也必須不斷發展才能配合臨床要求。我院輸血科於1999年在佛山地區首次推行凝聚胺配血法,有效地避免了由於不完全抗體引起的輸血反應;開展了自身輸血,既降低患者輸入異體血引起的輸血反應的幾率,也減少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近幾年血液內科實行幹細胞移植,為進一步減少患者的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輸血科開展了血液的白細胞濾除,並向全院各種推廣;還開展了ABO溶血的孕婦產檢和卡式微柱凝膠血型鑒定等項目,並發表多篇文章對新開展的項目進行探討和臨床驗證。

2對外做好溝通工作

2.1做好與臨床醫務人員的溝通工作

輸血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常常開展新實驗項目,而部分臨床醫務人員的觀念仍未更新,對於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意義和實施方法,輸血科要做好充分的解釋和宣傳工作:印發宣傳單或小冊子到臨床各科室;在醫院網上發布通告;或者請專家學者來講課,推廣新技術新項目。
2.2做好與血站的溝通工作

與中心血站開展全方位的業務交流,共同做好臨床輸血工作,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把臨床用血的不同需求報告中心血站,工作中注意每個環節,避免由於溝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損失。

2.3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

對於患者關於輸血方面的咨詢,輸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並准備製作板報向廣大患者宣傳輸血知識;對於門診患者的用血,不能即時供應時,也要向患者解釋並留下聯絡方式,在准備妥後第一時間通知患者。

3臨床輸血糾紛的防範措施

[3]做好以下幾點:嚴格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操作;掌握患者的臨床資料,了解病患的輸血適應證;要求臨床醫師具體填寫好用血申請單;輸血前要求患者進行相關傳染病的檢測;要求臨床醫護人員填寫反應回報卡,掌握輸血反應的第―手資料,並做輸血反應的相關實驗;加強臨床醫務人員及輸血科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Ⅱ 臨床輸血質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臨床輸血質量管理制度及流程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規定分別如下:

1、制度

①第三條 臨床醫師和輸血醫技人員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包括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等;

②第四條 二級以上醫院應設置獨立的輸血科(血庫),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貯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

2、流程

①第二十九條 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准確無誤方可輸血;

②第三十條 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2)輸血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擴展閱讀

臨床輸血質量管理的注意事項

1、臨床輸血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必將對患者的救治效果、醫院的醫療質量、提高輸血工作者自身醫療水平、避免醫療事故及減少醫療糾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這樣一來,建立健全臨床輸血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2、對於臨床輸血來說,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它不僅是質量的理論,而且其本身內在思想、概念和一整套管理技術更應該成為輸血事業發展的帶動性力量。因此嚴格執行輸血制度,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才能全面確保輸血的安全。

Ⅲ 求輸血安全制度和輸血規范制度是什麼急!!

安全輸血制度
1、認真執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
規范》。接受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的專業技術指導和監督。
2、負責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並按計劃領取所需全血、成分血。
3、做好各血液成分的運輸、貯存和質量觀察。
4、在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
進行檢查。
5、在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對臨床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
行檢查。
6、認真執行各項標准操作規程,保證輸血安全。
7、認真做好輸血前免疫學檢查和消毒隔離工作,嚴防輸血感染
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8、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做好臨床輸血會診。
9、指導臨床合理、科學用血,推廣成分輸血。
10、宣傳和推廣輸血新技術,如成分輸血、自身輸血、治療性血

液成分單采和置換術、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11、負責輸血醫學的科研與教學。

12、保存臨床輸血有關資料。

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指導醫療機構科學、合理用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血液資源必須加以保護、合理應用,避免浪費,杜絕不必要的輸血。
第三條臨床醫師和輸血醫技人員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包括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等。
第四條二級以上醫院應設置獨立的輸血科(血庫),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貯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
第二章輸血申請
第五條申請輸血應由經治醫師逐項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由主治醫師核准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於預定輸血日期前送交輸血科(血庫)備血。
第六條決定輸血治療前,經治醫師應向患者或其家屬說明輸同種異體血的不良反應和經血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並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輸血治療同意書》入病歷。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應報醫院職能部門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並記人病歷。
第七條術前自身貯血由輸血科(血庫)負責采血和貯血,經治醫師負責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手術室內的自身輸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術野自身血回輸及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醫療技術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
第八條親友互助獻血由經治醫師等對患者家屬進行動員,在輸血科(血庫)填寫登記表,到血站或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采血點(室)無償獻血,由血站進行血液的初、復檢,並負責調配合格血液。
第九條患者治療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漿置換等,由經治醫師申請,輸血科(血庫)或有關科室參加制定治療方案並負責實施,由輸血科(血庫)和經治醫師負責患者治療過程的監護。
第十條對於Rh(D)陰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應採用自身輸血、同型輸血或配合型輸血。
第十一條新生兒溶血病如需要換血療法的,由經治醫師申請,經主治醫師核准,並經患兒家屬或監護人簽字同意,由血站和醫院輸血科(血庫)提供適合的血液,換血由經治醫師和輸血科(血庫)人員共同實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樣採集與送檢
第十二條確定輸血後,醫護人員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們急診、床號、血型和診斷,採集血樣。
第十三條由醫護人員或專門人員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交輸血科(血庫),雙方進行逐項核對。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四條受血者配血試驗的血標本必須是輸血前3天之內的。
第十五條輸血科(血庫)要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並常規檢查患者Rh(D)血型(急診搶救患者緊急輸血時Rh(D)檢查可除外),正確無誤時可進行交叉配血。
第十六條凡輸注全血、濃縮紅細胞、紅細胞是液、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濃縮白細胞、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等患者,應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應ABO血型同型輸往。
第十七條凡遇有下列情況必須按《全國;閑床檢驗操作規程》有關規定作抗體篩選試驗:交叉配血不合時;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需要接收多次輸血者。
第十八條兩人值班時,交叉配血試驗由兩人互相核對;一人值班時,操作完畢後自己復核,並填寫配血試驗結果。
第五章血液入庫、核對、貯存
第十盤?/SPAN>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核對驗收內容包括:運輸條件、物理外觀、血袋封閉及包裝是否合格,標簽填寫是否清楚齊全(供血機構名稱及其許可證號、供血者姓名或條型碼編號和血型、血液品種、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期及時間、血袋編號/條形碼,儲存條件)等。
第二十條輸血科(血庫)要認真做好血液出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有關資料需保存十年。
第二十一條按A、B、O、AB血型將全血、血液成分分別貯存於血庫專用冰箱不同層內或不同專用冰箱內,並有明顯的標識。
第二十二條保存溫度和保存期如下:

Ⅳ 護理安全輸血管理制度ppt

一、首來診負責制度

二、三級源醫師查房制度

三、分級護理制度

四、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五、會診制度

六、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七、手術前討論制度

八、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九、查對制度(醫囑,服葯、注射、輸液,輸血,手術病人查對制度)

十、病案管理制度

十一、交接班制度

十二、開展新技術、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

十三、會診轉診制度

十四、臨床輸血管理制度

十五、手術分級制度

十六、談話告知制度

十七、業務院長查房制度

十八、考勤考績制度

十九、技術比武、競賽制度

二十、醫療質量科室周末總結制度

Ⅳ 輸血管理制度的名詞解釋

輸血是指將血液通過靜脈輸注給病人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輸血管理制度 解釋:
(1)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准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門急診、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3)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儲血。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葯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並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6)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入;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於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並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 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並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並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

Ⅵ 求臨床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

輸血管理制度
(1)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准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門急診、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3)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儲血。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葯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並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6)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入;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於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並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 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並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並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

Ⅶ 輸血反應處理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和流程

給你個全面的
輸血反應反饋和不良反應調查處理與報告管理制度
一、輸血不良反應的分類與預防
輸血不良反應是指病人輸注血液或血液製品的過程中或者輸血後,出現的任何輸血前不能預期的、用原來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和體症。
一)紅細胞相關的輸血反應
1.分類 可分為免疫性的輸血反應和非免疫性的輸血反應。
2.預防
2.1輸血前進行嚴格的血型鑒定、不完全抗體篩選和交叉配血試驗,並保證檢驗結果無誤。
2.2必須保證臨床血液的質量,防止人為造成血液的體外破壞。
2.3輸血科與臨床輸血護士應該進行嚴格的核對、避免人為差錯。
2.4臨床輸血護士應當嚴格遵守輸血有關規定,嚴密觀察受血者輸血後的反應並做相應記錄,做好應對溶血性輸血反應的搶救措施。
二)白細胞相關的輸血反應
1.分類 白細胞相關的輸血反應主要包括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和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等。
2.預防
2.1非溶血發熱反應的預防:選用洗滌紅細胞或去除白細胞血液進行輸注,如果輸注的是白細胞或血小板製品應當進行HLA抗體檢測。
2.2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預防:用一定劑量的γ射線如出一60Co、137Ce或直線加速器X射線對獻血員提供的血液進行照射,以滅活其中有免疫增殖活性的淋巴細胞。
2.3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的預防:對獻血員進行HLA抗體檢測或對獻血員提供的血液進行洗滌處理,減少受血者外源血漿的輸入量,不要進行全血輸注。
三)血小板相關的輸血反應
1.分類 血小板相關的輸血反應主要包括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輸血後紫癜以及血小板輸注無效等。
2.預防
2.1非溶血發熱反應的預防:對患者和獻血者(必要時)血清進行血小板抗體(包括HLA抗體和血小板特異性抗體)檢測或對供、受血者進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試驗,選用合適的血小板進行輸注。或者對供者血小板進行適當處理,如用過濾器除去白細胞,採用紫外線對血小板進行照射處理,採用枸櫞酸或氯喹處理破壞供者血小板的HLA-1類抗原後進行輸注等。
2.2輸血後紫癜的預防:同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預防。
2.3血小板輸注無效:同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的預防。
四)血漿蛋白相關的輸血反應
1.分類 血漿蛋白相關的輸血反應主要表現為蕁麻疹和過敏反應,按免疫反應可分為同種免疫和異種免疫,前者如IgA同種免疫,後者如異性變應原反應(節花粉、異種蛋白、某些葯物等)。
2.預防
2.1選擇無過敏史、無服用或注射任何葯物史的獻血員。
2.2對經產或有輸血或輸液史的獻血者,應檢查血漿內相關抗體,凡抗IgA或HLA抗體陽性者應不予採用。
2.3貯備一定數量的IgA陰性獻血員血液,專供IgA抗體陽性者輸血使用。
2.4使用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對有蕁麻疹和過敏反應史者不要輕易輸用血漿或含血漿的血液製品。
2.5提倡自身輸血。
2.6對已知有輸血過敏史的成年病人,可以在輸血前1小時口服苯海拉明50毫克,開始輸血後再服50毫克。
五)細菌性輸血反應
1.病因 細菌性輸血反應是由於細菌污染血液或血液製品並在其中繁殖,導致受者輸血後發生細菌性敗血病,甚至危及生命。細菌污染血液的途徑主要有:獻血者在獻血時處於菌血症狀態,採集的血液本來就有細菌;在采血時,皮膚的細菌通過采血針進入血袋而使血液污染;輸血袋本身的細菌污染;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的細菌污染等。
2.預防
2.1加強對獻血員的問詢和體檢,剔除可能帶菌的獻血員。
2.2規范采血時的皮膚和空氣消毒。
2.3丟棄采血時最初少量血液。
2.4限制血液的保存時間,確保正確的貯存和運輸溫度,要求血液貯存的溫度為2℃-6℃,血液運輸的溫度不超過10℃。
2.5對血液進行相應的處理,以去除或殺滅血液中的細菌,如去除獻血員血液中白細胞或者用紫外線對血液進行相應處理等。
2.6定期對貯存的血液進行細菌學的隨機抽檢,可疑血液不得輕易提供給臨床輸用,必須先做細菌學檢測。
二、輸血不良反應報告
1、血液臨床輸注過程中應由經治醫師或值班醫生、護士負責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並及時完整填寫臨床輸血反應回報單,且記錄包括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號、科室、所輸血液製品的名稱、獻血員姓名、血液編碼、輸入量、反應症狀、處理方法、結果等,並報輸血科保存。
2、輸血過程如出現輸血不良反應時臨床醫生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檢查、治療、搶救,並通知輸血科及醫務科,查找原因,認真如實填寫臨床輸血反應回報單與輸血不良反應調查處理記錄表。
三、輸血不良反應處理
1、輸血科接到臨床輸血科室反映有輸血不良反應時,輸血科醫師應及時深入臨床科室,協同臨床醫生作好相關處理與記錄,提出輸血指導意見,收回和保存因輸血反應未輸完的血液,並報告科主任,同時向省血液中心報告。
2、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並及時反饋給臨床輸血科室以利臨床醫師對症治療: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於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採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並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3、輸血科應如實記錄並保存臨床輸血不良反應的反饋、調查與處理記錄表,並每月分類統計上報醫務科與供血機構。
4、臨床輸血完畢後,臨床科室應填寫血袋回收登記表,連同回收血袋一並送輸血科,經核對無誤後保存。
5、回收血袋應在2-6℃條件下放置24小時,且臨床輸血無輸血反應的情況下方可按照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進行處置, 由清潔工進行感染性垃圾出科登記,並雙簽後出科交醫院統一處理。

熱點內容
工廠靜電法規 發布:2025-07-18 09:38:09 瀏覽:528
承諾遵守法律法規自我聲明 發布:2025-07-18 09:32:25 瀏覽:231
護士采血刑法 發布:2025-07-18 09:22:16 瀏覽:261
思想道德建設活動記錄 發布:2025-07-18 09:17:27 瀏覽:224
勞動法2017答案4月 發布:2025-07-18 09:05:52 瀏覽:420
員額法官管理 發布:2025-07-18 08:59:54 瀏覽:754
司法部新規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7-18 08:53:46 瀏覽:670
餘姚法院美女 發布:2025-07-18 08:49:37 瀏覽:393
發揮立法的引領作用 發布:2025-07-18 08:47:46 瀏覽:437
人才中介相關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8:27:38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