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介相關勞動法
『壹』 江蘇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勞動者就業,維護勞動力市場秩序,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實現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和合理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求職擇業、招用人員、職業介紹等勞動力市場活動的,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勞動力市場運行應當遵循平等競爭、雙向選擇、公開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培育和發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力市場的主管部門,負責勞動力市場的組織指導和管理監督。第六條工商、財政、物價、稅務、公安、建設等行政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服務工作。第二章求職擇業第七條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不因民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第八條凡年滿16周歲、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可以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勞動力交流洽談會或者直接向用人單位(含個體工商戶,下同)求職等合法渠道求職擇業。第九條求職者到職業介紹機構辦理求職登記手續或者通過其他合法渠道求職擇業的,應當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提供相應有效證件和材料,並如實介紹本人的有關情況。
從事技術工種或者特殊工種的求職者,還應當持有相應的有效資格證書。第十條勞動者求職擇業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和職業介紹機構如實提供與其擇業有關的情況。第十一條在職人員轉換用人單位的,應當依法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擅自離職。第十二條境外人員來本省求職擇業,本省勞動者出境求職擇業的,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三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求職擇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章招用人員第十四條用人單位依法享有招用人員的自主權。
用人單位應當遵循面向社會、公開招收、擇優錄用的原則招用人員,自主確定招用人員的數量、條件和方式,自願選擇職業介紹機構或者人才流動等中介服務機構。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可以通過下列途徑:
(一)通過職業介紹機構;
(二)參加勞動力交流洽談會;
(三)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刊播招用信息;
(四)利用勞動力供需信息網路;
(五)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途徑。第十六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公布招用人員簡章。招用人員簡章包括用人單位的性質、地址,招用人數、工種、條件,用工形式、工作期限、勞動報酬、福利待遇和勞動保護等基本情況。
公布招用人員簡章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發布招用人員廣告的,必須符合國家廣告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十七條用人單位向職業介紹機構進行招用人員登記時,應當提供單位介紹信、營業執照(副本)、招用人員簡章和經辦人身份證件。第十八條城鎮用人單位招用外地或者農村勞動者,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用人單位招用境外人員,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向求職者收取報名費、登記費、資料費或者變相收取其他費用;不得向被錄用人員收取保證金、押金等;不得扣押被錄用人員的身份證件。第二十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在被招用人員第一個工作日前與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並自訂立勞動合同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書面報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公民招用家庭服務人員的,當事人之間可以書面或者口頭協議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與被錄用人員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試用期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勞動合同試用期的規定。
被錄用人員在試用期間未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不得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自錄用人員之日起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為被錄用人員辦理社會保險。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供虛假用人信息;
(二)招用無合法身份證件的人員;
(三)招用人員從事違法活動;
(四)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