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法律法規練習題
❶ 跪求有關新聞必須真實報道的法律法規
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關於印發《關於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新出政專發〔2011〕14號)
《屬規定》共分為五條,分別從新聞記者采訪的基本規范、新聞機構管理的基本職責、虛假報道的處理規則和法律責任追究等四個方面對防止虛假報道做出規定。《規定》要求,記者必須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核發的新聞記者證采訪;必須堅持實地采訪,不得依據未經核實的社會傳聞等非第一手材料編發新聞;開展批評性報道至少要有兩個以上不同的新聞來源,並在認真核實後保存各方相關證據,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客觀、准確。針對目前媒體未經核實使用網路信息編寫報道造成嚴重虛假新聞等問題,《規定》要求,「新聞機構要嚴格使用社會自由來稿和互聯網信息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經核實的網路信息和手機信息,不得直接採用未經核實的社會自由來稿」。
《規定》還明確要求,新聞機構須建立健全虛假失實報道的糾錯和更正制度,完善虛假失實報道的責任追究制度。凡經調查核實認定報道存在虛假或者失實的,新聞機構應當在本媒體上及時發表更正,消除影響。
❷ 新聞法規的考試內容
一新聞侵權的復原因:制⒈習慣性思維造成對公民人格權的傷害。⒉因法律知識的缺陷而導致好心辦壞事,無意之中侵害了公民的隱私。⒊主觀上有故意侵害的意圖。⒋新聞作風不塌實,采訪不深入,或者偏聽偏信導致對公民人格權的侵害。二侵權行為:指行為人由於過錯傷害他人而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三新聞侵權的構成:⒈新聞作品已經發表。⒉新聞作品有違法性。⒊新聞作品有可指認的對象。⒋新聞每體和新聞作者的過錯。四新聞侵權訴訟中的抗辯事由:⒈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⒉公正評論。⒊權威的消息來源。⒋公眾人物和公共興趣。⒌合理使用。⒍受害人同意。五名譽權:煮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名譽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六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⒈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侵害行為。⒉指向特定的受害人。⒊損害事實的存在。⒋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七隱私權:指公民享有的不願公開的個人生活秘密和個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權利。八新聞侵害隱私權的構成要件:⒈新聞侵害隱私權行為的存在。⒉受害人可以被指認。⒊導致了損害結果的出現。⒋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
❸ 新聞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抄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些是核心的,《憲法》《刑法》裡面也有相關規定,還有其他的例如《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等,可以到中國法律法規庫裡面找一下。
具體的新聞法律目前還沒有。對於新聞工作者主要以新聞出版署指定的規章為主。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出版管理條例》《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等。
❹ 找20個法律選擇題~~~~~~越有法律含量越好。。。。。說得好再加100分!!!!
法律知識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1. 王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刑罰執行2年後,因確有悔改表現,某縣人民法院審核裁定縮短為5年有期徒刑,這是對王某()。
A. 從輕處罰 B. 減輕處罰 C. 減刑 D. 改判
正確答案是:C
2. 某甲與乙有仇,欲尋機報復。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前往。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某甲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為構成()。
A. 犯罪預備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正確答案是:C
3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可以作為特殊的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
A. 國家 B. 公民、法人
C. 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D. 外國人、無國籍人
正確答案是:A
4. 《著作權法》規定,演繹權屬於()。
A. 修改權 B. 發表權 C. 保護作品完整權 D. 著作財產權
正確答案是:D
5. 法的共同本質( )
A.. 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 B. 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C. 法是領導者個人意志的表現 D. 法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
正確答案是:A
6. 法律淵源實質上是按照一定的標准對法進行的分類,根據法律淵源的含義,我們可以把法律分為()
A. 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
B.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
C. 憲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 憲法、法律、行政法、條例等
正確答案是:B
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議事的原則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級服從上級 C. 民主協商 D. 言論負責.
正確答案是:C
8.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稱為()
A. 愛國統一戰線 B. 社會主義統一戰線
C. 民族統一戰線 D. 廣泛的統一戰線
正確答案是:A
9.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決定的。
A. 行政法關繫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B. 行政管理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
C. 行政法律規范的數量眾多
D. 行政法是基本部門法
正確答案是:B
10. 下列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有()。
A. 人民法院
B. 國務院及各部委員會
C. 各社會團體
D.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正確答案是:B
二、多項選擇題
1. 法的淵源有( )。
A. 程序法 B. 憲法 C. 地方性法規 D. 本國參加的國際條約
正確答案是:B,C,D
2. 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有()。
A. 物,即各種物質資料 B. 非物質財富,或稱智力成果、精神財富
C. 行為 D. 法律事件
正確答案是:A,B,C
3. 我國國家主席( )。
A. 是我國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屬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范疇
B. 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C. 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D. 同全國人大常委會結合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對外代表國家
正確答案是:A,B,C,D
4. 下列是國家機關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 B.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C. 國務院 D.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正確答案是:A,B,C,D
5. 審判監督程序與二審的區別有()。
A. 審理對象不同 B. 期限不同。
C. 審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 提起理由不同
正確答案是:A,B,C,D
6. 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有()。
A. 行政行為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 B. 行政主體不明確
C. 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 D. 行政行為不適當
正確答案是:C,D
7. 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必須具備的條件()。
A. 它必須是實施了危害社會行為的自然人
B. 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自然人
C. 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D. 以上答案都不對
正確答案是:A,B,C
8.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
A. 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B. 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
C.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D. 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正確答案是:A,B,C,D
8.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
A. 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B. 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
C.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D. 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正確答案是:A,B,C,D
10. 民法上保護人身權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A. 停止侵害 B. 賠禮道歉 C. 消除、恢復名譽 D. 賠償損失
正確答案是:A,B,C,D
❺ 新聞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的「一法四條例」包含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為核心的「一法四條例」。
❻ 我國有關新聞傳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傳媒政策與法規》
《傳媒政策與法規》介紹了相關法律專規范的過程中,對於屬在實務操作中可能用到的法律文書、文件等實務操作資料進行了梳理並收錄於附錄中。同時注重案例教學,每一章都由案例導入,並且在每章的思考與練習中都必有一道案例題,從而一方面幫助讀者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另一方面提高其實踐技能。
❼ 關於新聞法規的一些案例
我國著名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家鏞,年逾八十但身體尚好。2005年1月26日,《中華讀書報》刊載文章及照片報道陳家鏞已於2004年8月15日逝世。隨後2005年2月2日《中華讀書報》刊登《致歉聲明》後,《科學中國人》雜志社又在2005年第3期第75頁《2004:隕落的巨星(續)》一文中以文字配發照片報道陳家鏞去世。陳家鏞認為此事完全擾亂了他全家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給自己帶來極大的精神痛苦,為此他以《中華讀書報》和《科學中國人》雜志社兩家媒體為被告分別向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和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並賠償其精神撫慰金5萬元。
備受關注的陳家鏞院士因被誤報逝世狀告《科學中國人》雜志社案,今天一審有了結果。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判決《科學中國人》雜志社向陳家鏞賠償精神撫慰金3萬元,駁回陳家鏞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訴訟請求。
法院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科學中國人》雜志社作為《科學中國人》的出版發行單位負有對文章內容進行審核的義務,其未經審核即刊文報道陳家鏞去世,並配有陳家鏞的照片,該報道嚴重失實,足以造成對陳家鏞人格利益的侵害。
相關鏈接
近年來,媒體及記者頻頻同法院「親密」接觸,北京市海淀法院僅今年上半年就審理了15件新聞侵權案,其中針對「新聞失實」原因提起的侵權訴訟達80%以上。而在這15件案件中,除了兩件被撤訴和調解外,作為被告方的媒體全部敗訴。
名詞解釋
新聞侵權:是指新聞報道主體違反新聞法規和其他法律規范,通過新聞傳播媒介,在新聞采訪、寫作、編輯、發表過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實或過失報道等形式,向公眾傳播內容不當或法律禁止的內容,從而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格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為。
❽ 目前中國有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新聞法律法規
1、中國沒有系統的新聞法部門。2、相關記者法律、法規有《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3、國外的新聞法在國內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