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東省法規處

廣東省法規處

發布時間: 2021-02-03 16:02:20

A. 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人事)室
起草重要文稿;負責機關文電、督辦、會務、機要、檔案、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府公開等日常工作和行政事務;指導監督直屬單位財務工作;負責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離退休人員服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少數民族幹部和全省性宗教團體負責人的選拔推薦、培養和教育工作。
(二)政策法規
負責擬訂、起草有關地方性政策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起草有關規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組織開展民族宗教問題的調查研究;按有關規定,承辦民族宗教政策問題的文章、材料、書刊及音像製品的審閱和審核工作;承辦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負責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及本系統普法工作。
(三)民族工作一處
承辦民族自治縣、民族鄉民族工作和農村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提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參與制訂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協調民族自治縣、民族鄉重大慶典活動;參與少數民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工作。
(四)民族工作二處
承辦城市民族工作,協調處理城市民族關系,提出城市民族工作相關政策建議;承辦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和涉及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有關管理工作;參與發展民族貿易和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生產的有關工作;指導少數民族社團開展活動。
(五) 宗教工作一處
負責佛教、道教事務管理工作,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指導佛教、道教團體、院校和活動場所依法依章開展活動,聯系佛教、道教人士及信眾,並做好相關工作;指導市、縣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佛教、道教事務進行管理。
(六) 宗教工作二處
承辦天主教、基督教事務管理工作,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指導天主教、基督教團體、院校、活動場所依法依章開展活動,聯系天主教、基督教人士及信眾,並做好相關工作;指導市、縣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天主教、基督教事務進行管理。
(七) 宗教工作三處
承辦伊斯蘭教和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以及民間信仰事務管理工作,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指導伊斯蘭教團體、活動場所和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依法依章開展活動,聯系伊斯蘭教人士、民間信仰人士及信眾,並做好相關工作;指導市、縣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及民間信仰事務進行管理。
(八)機關黨委辦公室(紀檢組、監察室)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紀檢、監察及黨群等工作。

B.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設14個內設機構: 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是具有統戰性、咨詢性、榮譽性的工作機構,正廳級。主要職責: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承辦參事、館員的遴選事務,支持參事、館員參加愛國統一戰線工作;組織參事圍繞省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性法規草案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真實情況,提出意見建議,積極參政議政;組織館員撰寫和整理文史資料,進行文史研究和詩書畫創作等活動;承擔港澳台特聘館員的組織聯絡工作,開展與其他國家(地區)政府咨詢機構的交流和合作;承辦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參事室交辦的其他事項。
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設4個內設機構:
1.辦公室(與交流合作處合署)。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財務、保衛等工作;負責起草重要文稿;開展與其他國家(地區)政府咨詢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2.參事業務處。
組織參事圍繞省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性法規草案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真實情況,提出意見建議,積極參政議政;承辦參事室刊物的編輯管理工作;組織參事列席有關會議和開展統戰聯誼活動。
3.文史業務處。
組織館員撰寫和整理文史資料,開展文史研究和詩書畫創作等活動;承辦文史館學術書籍和刊物的編輯管理工作;組織館員列席有關會議和開展統戰聯誼活動。
4.人事處(與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承辦參事、館員的遴選事務,承擔港澳台特聘館員的組織聯絡工作;負責機關人事管理、黨群、紀檢監察、計劃生育和參事、館員、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
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機關行政編制32名。其中:主任(館長)1名、副主任(副館長)2名,正處級領導職數6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7名。
後勤服務人員數10名。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和海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組織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組織、指導、協調、檢查、監督各地各部門反走私聯合行動和綜合治理;組織查處跨地區跨部門走私販私及有關海防案件;組織協調有關執法部門處理暴力抗拒緝私、阻撓緝私及海防突發事件;組織對非設關地重點地區反走私巡防督查;收集、分析、研判有關走私、反走私的情報資料;指導海防管理、控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承擔省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省海防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省人民政府打擊走私綜合治理辦公室機關行政編制30名。其中:主任1名(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任)、副主任2名。
後勤服務人員數5名。 省港澳流動漁民工作辦公室,正處級。主要職責:負責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部門就港澳流動漁民管理工作建立直接聯系機制;協調涉及港澳流動漁民工作的事務;指導港澳流動漁民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必要的服務;指導市、縣港澳流動漁民工作;負責管理省港澳流動漁民接待站;承辦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省港澳流動漁民工作辦公室行政編制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

C. 廣東省教育廳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設18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財務、資產管理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保密、信訪、新聞宣傳、政務公開等工作;指導高校檔案、保密工作;指導高校擬訂語言文字規劃和實施辦法;指導推廣普通話工作,管理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指導學校和社會文字規范工作;承擔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指導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及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和試點工作;研究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教育系統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承辦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承擔民辦教育的統籌管理、綜合協調有關工作。
(三)發展規劃處。
擬訂全省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規劃並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布局調整以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工作;組織審核高等學校和有關省屬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設立、撤銷、更名、調整;會同有關部門審核並組織實施高等學校的年度招生計劃;承辦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的校外機構的備案工作;承擔全省教育事業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及發布工作。
(四)基建財務處。
指導和監督學校的基本建設和財務管理工作;承擔教育經費投入和執行情況的監督、統計工作;承擔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教育項目的立項和財務管理工作。
(五)基礎教育處。
承擔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管理工作,指導基礎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工作(含西藏班、新疆班的管理);指導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學制、課程建設和教學計劃等工作;組織審定基礎教育教材、教學用書及資料。
(六)高中與中職教育處。
承擔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協調工作;指導成人技術文化教育、社區教育、職工教育和農民文化技術教育工作;指導高中階段學校的學制改革、專業、課程、教材建設和學籍管理工作;承擔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統籌協調工作;指導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高中階段教育辦學水平評估工作;指導社會文化教育工作。
(七)高等教育處。
承擔高等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指導高校專業、課程建設和改革;指導高等教育評估工作;承擔高校學生學籍的宏觀管理和學歷證書管理工作;擬訂指導性的教學文件;指導高校教學實驗和實習、教育技術、教材建設、圖書情報和文獻保障等工作。
(八)思想政治教育處。
指導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指導學校的宣傳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指導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工作;參與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和計劃。
(九)安全保衛處。
指導學校安全保衛、政治保衛、綜合治理和維護穩定工作;承擔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學校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工作;協調學校重大安全與穩定事件處置及有關專項整治工作;指導學校安全教育和學生預防違法犯罪工作;承擔教育系統反邪教防範控制、宣傳教育和教育轉化等工作。
(十)科研處(與研究生教育處〈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合署)。
規劃、指導和協調教育系統的科研工作;組織實施科研項目及科研創新平台建設;指導產學研結合與相關科技產業工作;開展科技信息交流及科研統計工作;指導高校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承擔全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統籌管理工作;組織擬訂全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規劃;承擔「211工程」、「985工程」及高校重點學科的實施和協調工作;承擔省學位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十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
指導學校的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工作;承擔全省性大中小學及學生的體育競賽、藝術比賽組織管理工作;指導大中小學校開展體育、藝術教育交流活動和學生軍訓等工作;指導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和國防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教研;指導大、中、小學體協工作,參與開展相關專業師資培訓工作。
(十二)師資管理處。
統籌、規劃、指導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承擔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培養的統籌協調工作,參與指導師范教育工作;指導師德建設工作;指導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和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指導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組織並指導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
(十三)交流合作處(港澳台事務辦公室)。
開展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承擔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有關工作;承擔來粵留學的協調、管理工作。
(十四)幹部處。
指導高校領導幹部隊伍建設工作;擬訂高校領導幹部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高校黨委、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工作;指導高校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承擔對高校領導幹部的考察、考核工作並提出調整、任免建議;指導高校校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工作;負責組織高校幹部培訓工作。
(十五)組織處。
指導高校黨建工作;擬訂高校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指導高校黨員教育管理與發展工作;指導民辦高校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承擔高校黨內統計和黨費管理工作;指導高校統戰工作。
(十六)人事處(與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勞動工資等工作;指導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指導教育行政管理幹部培訓工作;協調教育人才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黨群工作。
(十七)離退休人員服務處。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
(十八)教育督導室(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
擬訂教育督導與評估的規章制度和指標體系;檢查全省貫徹執行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情況;督導檢查各地及有關職能部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督導檢查全省「兩基」鞏固提高以及教育現代化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督導檢查全省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校教育工作;承擔教育執法相關工作;承辦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具體工作。

D. 廣東省發改委有幾個處

廣東省發改委內設機構:辦公室、人事處(與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版)、政策法規處、權規劃處、國民經濟綜合處、經濟體制改革處、投資與重點項目處、創新發展處、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區域經濟處、農村經濟處、產業發展處、服務業發展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處、社會發展處、財金發展處、價格綜合與收費管理處、價格管理處、對口支援一處、對口支援二處、信用建設協調處、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處、省綜合交通建設管理辦公室、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秘書處(與廣東省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含綜合辦、規劃辦,設在省發展改革委)。

E. 廣東省統計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統計局設13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財務處)。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管理機關行政財務和國有資產;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政府統計部門的中央下撥和省級統計信息事務經費;負責統計系統由財政撥款的基本建設投資工作;承擔統計系統財務收支內部審計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指導全省統計改革、法規制度和地方統計業務建設;組織統計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和監督檢查工作;依法查處統計違法案件;承辦涉外調查機構資格認定和涉外社會調查項目審批工作,監督管理涉外調查活動;辦理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其他法律性事務;組織實施國家各類統計制度和統計年報;依法審批或備案省有關部門、各地統計調查項目;組織協調統計基層業務基礎建設。
(三)綜合統計處。
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統計監測、預測和綜合分析研究,提出宏觀調控咨詢建議;管理和提供經濟社會綜合性統計數據,管理綜合統計資料庫;負責統計數據發布和統計新聞宣傳;承擔重要經濟分析課題;指導綜合統計工作。
(四)國民經濟核算處(與服務業統計處合署)。
組織實施全省及地級以上市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核算全省及地級以上市生產總值,組織全省投入產出調查,編制全省投入產出表、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部分)、資產負債表和國民經濟賬戶;開展全省綜合經濟與資源環境核算;整理和提供國民經濟核算資料,開展分析研究;監督管理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組織實施服務業統計制度;收集和綜合整理相關服務業統計數據,負責第三產業中相關服務業的統計調查;組織建立服務業統計信息共享和發布制度。
(五)工業交通統計處。
組織實施工業、交通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統計數據;綜合整理和提供郵政業統計數據;對有關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檢查和評估;組織指導有關專業統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六)能源統計處。
組織實施能源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統計數據;組織實施對全省及各地主要耗能行業節能和重點耗能企業能源使用、節約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狀況的統計監;配合節能主管部門開展節能目標考核;對有關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檢查和評估;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處。
組織實施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房地產業的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綜合整理和提供地質勘查、房屋、公用事業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等統計數據;對相關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檢查和評估;組織指導有關專業統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八)貿易外經統計處。
組織實施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商品市場運行狀況的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綜合整理和提供外貿、外資、對外經濟合作及旅遊業等統計數據;對有關統計數據質量進行檢查評估;組織指導有關專業統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九)人口和就業統計處。
組織實施人口普查、人口抽樣調查、勞動力調查和工資的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對人口、勞動力和工資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組織指導有關專業統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十)社會和科技統計處。
組織實施科技、社會發展基本情況、環境基本狀況的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負責省級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統計監測和全省社會發展水平評估;綜合整理和提供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統計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十一)農村社會經濟統計處。
組織實施全省農業普查、農林牧漁業、農村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關調查的統計數據;組織實施市縣農民收入調查;對有關統計數據進行檢查和評估;組織指導有關專業統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十二)人事處。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勞動工資等工作;承辦協助管理地級以上市統計局正、副局長的有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管理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職務評聘工作。
(十三)監察室(與紀檢組、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監察、紀檢、黨群工作。

F.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設21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宣傳、督辦、機關財務和資產管理等工作。 (二)綜合處。 綜合分析工業、信息化領域運行和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有關意見建議;起草重要文稿。 (三)財務處。 負責機關並指導直屬單位的財務預算決算、基本建設和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工作;負責歸口的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和經費的總體計劃、實施管理、績效評價、內部審計等工作。 (四)法規處。 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組織協調落實本部門執法責任制工作;組織推進本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及職能轉變相關工作。 (五)運行監測處。 監測分析工業、信息化領域運行態勢,編制並發布相關信息,做好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提出工業、信息化領域近期主要經濟預測指標;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牽頭負責企業有關信息統計、分析、報告等工作。 (六)規劃與產業政策處。 織擬訂工業、信息化領域相關發展規劃、產業政策並執行;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及管理創新的政策建議;修訂並組織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布局一體化規劃;承擔工業領域淘汰落後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相關工作;牽頭負責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工作。 (七)產業發展處(省稀土辦公室)。 組織實施原材料工業、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承擔全省稀土管理的統籌協調;承擔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相關工作;協調煙草工業生產和專營管理;研究工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 (八)技術改造投資處。 組織編制實施工業、信息化領域企業重點技術改造投資計劃,組織實施國家有關重點技術改造投資計劃;審核、上報和辦理需經國家和省審批、核准、備案的相關領域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提出促進相關領域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政策措施;指導相關領域技術改造項目設備招標工作;參與工業、信息化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核、上報工作。 (九)技術創新與質量處。 指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編制和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相關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以及重大科技專項;推動完善企業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用聯合和創新成果產業化;指導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和標准化工作;指導工業領域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負責省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的有關工作。 (十)節能與循環經濟處。 負責全社會節能工作,牽頭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節約、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和促進清潔生產的專項規劃及政策措施;組織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技改項目節能評估;牽頭協調以節能降耗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工作;組織實施節能監察和考核,推動循環經濟系統工程建設;組織協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十一)電力能源處(與重要物資協調處合署)。 編制和實施近期電力生產和供應調控、配置方案;協調處理電力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提出電、熱價格政策意見,參與電價整頓、調整、改革工作;組織擬訂農村電氣化發展規劃;組織協調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運輸,保障經濟安全運行和重要物資供應;承擔相關領域應急管理、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和春節旅客運輸的牽頭工作;組織協調油品和煤炭等重要物資的調控、供應和配置方案,依法審核油品經營資格,監督管理煤炭經營工作。 (十二)工業園區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產業轉移總體規劃和政策措施、產業轉移工業園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承擔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和提質發展、擴能增效工作,指導推進工業園區合理布局、工業進園和產業集聚發展;研究協調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政策建議;承擔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認定、調整及相關目標考核評價工作。 (十三)生產服務業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信息化領域生產服務業發展規劃和計劃,組織推進工業、信息化領域生產服務業發展;推進生產服務業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動有關生產服務業模式創新;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推動工業、信息化領域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促進供應鏈管理技術推廣應用,協同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 (十四)電子信息與軟體服務業處。 指導電子信息產品製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有關問題;組織協調有關重大工程項目所需配套裝備、元器件、儀器和軟體的國產化,促進電子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擬訂並組織實施軟體、系統集成和信息技術服務的規范和標准;推動軟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軟體服務外包;指導、協調信息安全技術開發。 (十五)信息化推進處。 統籌協調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工作;研究編制信息化專項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工作;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推進信息消費發展;協調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協助推進國家及省重點信息化工程;研究制定信息化應用促進政策;承擔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十六)無線電管理處(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 承擔無線電頻率的規劃、分配與指配工作;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台(站);協調處理軍地間無線電管理相關事宜;承擔無線電監測、檢測及干擾查處工作,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組織實施信息網路設施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協調通信管線、站點、公共通信網規劃;推進面向社會服務的信息網路的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 (十七)軍工處。 承擔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對國家下達的國防科技工業高新工程、專項計劃和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實施進行組織協調、督促檢查並提供保障服務;組織管理國防科技工業保密工作,監督指導國防科技工業的國家安全工作;實施國家有關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軍民通用標准體系建設等軍民結合發展規劃,擬訂相關政策並組織實施,推進相關體制改革。 (十八)民用爆炸物品監管處。 擬訂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承擔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安全的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民用爆炸物品建設項目驗收、科技項目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管;承擔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環節的運行監測分析工作;綜合指導工業、信息化領域加強安全生產。 (十九)人事處(與機關黨委辦公室、離退休人員服務處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培訓、工資福利、黨群、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 (二十)省中小企業局(與省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合署)。 貫徹實施國家有關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提出促進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綜合協調有關部門搞好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管理、服務;指導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改革與創新,推進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服務體系建設;指導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工作;指導中小微企業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指導城鎮集體企業經營管理工作。 (二十一)省大數據管理局。 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大數據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引導和推動大數據研究和應用工作;組織制定大數據收集、管理、開放、應用等標准規范;推動形成全社會大數據形成機制的建立和開發應用;承擔企業情況綜合工作,負責企業數據收集和存儲;組織編制電子政務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組織協調省級重大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組織協調網上辦事大廳等電子政務一站式服務建設;負責統籌政務信息網路系統、政務數據中心的建設、管理;統籌協調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承擔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應急協調和數字認證相關工作。

G. 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設11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黨委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督辦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保密、財務、行政後勤管理服務等工作;承擔委黨委的日常工作;指導所監管企業信息化建設。
(二)綜合法規處(與董事會工作處合署)。
研究總結國有資產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起草有關重要文稿;承擔相關的宣傳和新聞工作;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及規范性文件;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指導所監管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審核所監管國有獨資公司章程;承辦機關法律事務;聯系和指導所監管企業董事會建設工作;對需要國有股東決定的事項或派出董事的報告事項提出意見。
(三)規劃發展處。
研究提出省屬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政策建議,牽頭擬訂省屬國有資產中長期發展戰略和實施計劃;指導和審核所監管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並督促落實;聯系所監管企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工作;提出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政策、措施;承擔對所監管企業重大投資決策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工作。
(四)考核與統計評價處。
完善所監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對所監管企業負責人進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辦法;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核所監管企業的經營業績;研究提出所監管企業重大資產損失責任追究的意見和措施;提出國有企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根據有關規定,承擔調控所監管企業工資分配總體水平的工作;提出所監管企業負責人的薪酬和激勵制度並組織實施;指導所監管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企業年金工作;按照有關規定,規范所監管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和職工福利保障;承擔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統計、運行情況分析和預測工作。
(五)產權管理處。
研究提出完善國有產權管理的意見;承擔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登記、劃轉、處置及產權糾紛調處等工作;依法承擔國有股權管理的相關工作;承擔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的核准和備案工作,監督、規范國有產權交易;承擔所監管企業清產核資和資產損失核銷工作。
(六)資本運營管理處。
研究擬訂所監管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方案並指導落實;擬訂所監管企業資本運營的政策措施,指導所監管企業資本運營工作;研究提出所監管企業深化改革的政策和建議,指導所監管企業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富餘人員分流等工作,協調解決企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指導所監管企業管理現代化工作。
(七)財務管理處。
根據有關規定,編制所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建議草案;指導所監管企業加強資產經營預算和財務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和評價所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審核所監管企業財務預決算;審核所監管企業資本金變動及發債方案;組織所監管企業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及產權轉讓收益。
(八)審計與監事會工作局。
組織開展所監管企業專項財務審計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對所監管企業班子成員及有關人員進行審計監督和經濟責任審計;按照有關規定對所監管的二級企業領導人員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配合查處損害、侵犯國有資產權益的行為和國有資產流失案件;承辦向所監管企業派出監事會的工作,承擔監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九)企業事務管理處。
負責機關和指導所監管企業應急管理、賑災、扶貧等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所監管企業的信訪工作;指導督查所監管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指導所監管企業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十)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人事處)。
根據有關規定,承擔對所監管企業領導人員的考察工作並提出任免建議;考察推薦董事、監事及獨立董事人選;探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評價和選任方式;擬訂向省屬國有控股和參股公司派出國有股權代表的方案;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離退休人員服務等工作。
(十一)黨群工作處(與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根據有關規定,負責機關和指導所監管企業黨的建設工作;負責機關和協調指導所監管企業的工會、青年、婦女工作;指導所監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指導所監管企業的統戰工作和知識分子工作。

H.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國土資源廳設15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與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政務公開和計劃生育等工作;承擔綜合組織協調、重大課題調研和起草重要文稿等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組織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審核廳內規范性文件;組織、指導國土資源聽證,承擔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組織辦理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行政賠償工作;統籌協調本系統依法行政和普法工作。
(三)規劃處。
編制實施國土、土地利用、礦產資源等綜合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承擔與國土資源相關規劃的審查、審核工作,對建設項目用地進行土地規劃審核和預審;承擔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提出全省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
(四)財務處(審計室)。
組織擬訂財務管理辦法和相關規章制度;負責編制和執行部門預決算;承擔財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內部審計,財政撥付資金安排和監督管理,國家和省規定的國土資源專項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徵收及使用管理工作。
(五)耕地保護處。
承擔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調整和保護工作;擬訂有關耕地保護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方面的政策規定;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專項規劃和計劃;承擔耕地補充方案審核、新增耕地監督檢查、補充耕地指標管理和耕地佔補平衡年度考核等工作。
(六)土地利用管理處。
擬訂節約集約用地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儲備、供應、流轉等政策並監督指導實施;擬訂地價政策,監督管理土地市場秩序,指導土地定級、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制定與公布;承擔建設用地報批工作;協助做好征地補償標准裁決工作。
(七)地籍管理處(省人民政府調處土地糾紛辦公室)。
擬訂地籍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承擔土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和變更調查工作,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及統計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土地確權工作,調處重大土地權屬糾紛。
(八)礦產資源管理處。
監督管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承擔采礦權審批、礦山儲量動態、重要礦區和特定礦種保護性開采、采礦權市場的監管工作;負責調處重大采礦權權屬糾紛;承擔壓覆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九)地質勘查處。
組織編制地質勘查規劃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承擔探礦權審批工作;監督管理探礦權市場,管理地質勘查資質,調處重大地質勘查糾紛;指導地質勘查行業相關工作。
(十)地質環境處。
組織、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承擔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監督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保護地的管理工作;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組織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飲用天然礦泉水注冊登記和年審工作。
(十一)基礎測繪處。
擬訂地理信息數據共享規則;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測繪發展規劃和公共技術標准,編制基礎測繪年度計劃;管理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籍測繪和測繪成果;監督管理測繪基準和測量標志;審核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承擔航空攝影和財政資金測繪項目審核工作。
(十二)測繪管理處。
監督管理測繪市場,承擔測繪資質資格和地圖審核管理工作,調處測繪糾紛;負責測繪標准化、注冊測繪師、測繪作業證管理工作;承擔外國組織、個人來粵從事測繪活動的管理工作。
(十三)科技教育處。
負責編制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國土、地礦、測繪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審工作;負責國土資源宣傳和指令性業務培訓、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及對外合作與交流工作。
(十四)人事處(與離退休人員服務處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和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承擔下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領導幹部雙重管理主管方的工作。
(十五)執法監察局。
負責土地、礦產資源、測繪行政執法監察和信訪工作;承擔違反土地、礦產資源和測繪管理法律、法規案件的查處工作,辦理信訪案件;監督檢查全省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工作。

I.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內設機構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內設機構:26個
(一)辦公室(與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財務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安全、保密、政務公開、信息、人力資源戶頭管理、信訪等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二)政策研究處(與宣傳處合署)
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研究、綜合調研工作,提出促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的政策建議;起草重要文稿;協調專家咨詢工作;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宣傳等工作。
(三)法制處
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制宣傳工作;承辦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四)綜合規劃處
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落實;承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綜合管理工作,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人員社會化管理政策;承擔省直機關、事業單位財政統發工資人員的審核工作;承擔有關信息規劃工作;承擔統計管理、數據發布等工作;承擔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統計與綜合分析工作;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有關科技項目和國際援貸項目的管理工作。
(五)財務處
參與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金(基金)預決算;編制部門經費預決算並管理相關專項經費;組織預算執行情況的績效評價工作;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六)就業促進處
擬訂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參與擬訂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並組織實施相關工作;擬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入境就業管理政策;承擔外企就業服務機構設立初審工作。
(七)人力資源市場處
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擬訂國(境)外、省外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進入廣東省的管理政策;擬訂人力資源中介機構資質標准;擬訂人力資源市場從業人員資格標准;指導和監督對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的管理;擬訂有關人員調配政策,承辦國家特殊需要人員的調配工作;指導和監督有關人員調配工作,按規定承辦省直和中央駐穗企事業單位及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設立人力資源戶頭單位調配人員和接收大中專畢業生事宜。
(八)軍官轉業安置處
(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承擔軍隊轉業幹部安置計劃的編制下達工作;承擔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擬訂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承擔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擔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九)調解仲裁管理處
(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
統籌擬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的實施規范;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管理調解員、仲裁員,組織仲裁庭審工作;指導、監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承擔省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和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十)繼續教育處(與職業能力建設處合署)
承擔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綜合管理工作,指導、協調和管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培訓工作;指導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施教機構的認定工作;承擔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工作;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規劃和政策;擬訂職業技能分類、職業技能地方標准;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
(十一)技工教育管理處
擬訂技工學校的發展規劃、管理規則及相關政策並實施指導;擬訂技工學校的教材建設規劃和評估認定製度以及有關專項資金使用辦法,指導技能競賽、師資隊伍建設;承擔技工學校(廣州、深圳除外)辦學資格審核、設立審批相關工作;綜合管理和指導技工學校招生、畢業生推薦就業等工作。
(十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
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政策;承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事宜;組織實施和指導管理專業技術資格和執業資格考試制度以及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擬訂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定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高評委設置、調整和評審結果確認工作;承擔博士後管理工作;承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規劃和培養工作,承擔組織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綜合管理工作和廣東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推薦遴選工作;擬訂國(境)外機構在廣東省招聘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管理政策。
(十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承辦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崗位聘用及備案事宜;擬訂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政策;承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獎懲有關工作;承擔省直和中央駐穗事業單位招收聘用制幹部相關工作。
(十四)農民工工作處
擬訂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承擔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十五)勞動關系處
擬訂勞動關系調整政策、制度建設、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實施規范;指導勞動關系處理工作;審核指定的省屬和中央駐粵企業關閉、破產、改制等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指導和協調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承擔企業相關人員工資水平調查的統籌協調與組織實施;綜合協調外商投資企業的勞動工資政策;審核省屬和中央駐粵企業的工資總額和主要負責人的工資標准;指導勞動標准制定工作;擬訂禁止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
(十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處
擬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農村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的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監督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十七)工資福利處
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承擔公務員工資水平調查的統籌協調與組織實施;承擔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統發及離退休費統發和工作人員晉級增資審核工作;承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工作;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崗位等級規范並組織實施;承擔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有關工作。
(十八)養老保險處
統籌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並組織實施;依法擬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基本養老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和基金征繳政策;審核市級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擬訂基本養老金領取條件、企業職工退休、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審批政策性提前退休的有關工作;審核參加省直養老保險統籌單位的特殊工種提前退休、企業年金實施方案。
(十九)失業保險處
擬訂失業保險的基本政策、發展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失業保險費率、基金征繳政策、待遇項目和給付標准;擬訂失業保險基金調劑、使用、管理政策和失業保險調劑金分配計劃;建立失業預警制度,擬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的政策;擬訂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患病、生育、死亡等有關待遇政策。
(二十)醫療保險處
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基本政策、發展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基金管理辦法;組織擬訂基本醫療保險、生育醫療的葯品、診療和醫療服務設施的范圍和支付標准;擬訂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擬訂公費醫療管理政策及其改革方案;承擔省直公費醫療管理工作;指導省直和中央駐穗單位醫療保障管理工作。
(二十一)工傷保險處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
擬訂工傷保險的基本政策、發展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擬訂工傷預防和康復政策;擬訂工傷保險基金調劑(儲備)金政策並提出分配計劃;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康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審定標准和管理政策;組織擬訂勞動能力鑒定相關政策和標准並依法實施;組織實施再次鑒定和省級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二十二)農村社會保險處
擬訂農村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基本政策、發展規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村保險基金管理制度、運營辦法和經辦機構的管理規則;擬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參與指導、監督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的繳納、待遇的支付和基金的運營投資。
(二十三)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處
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和勞動保障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制度、運營政策並組織實施,依法監督檢查;參與擬訂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負責審計、基金要情專報;承擔企業年金基金管理合同備案工作;組織實施社會保險檢查資格認定和組織考核工作;組織查處基金管理使用中出現的重大案件;承擔省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二十四)人事處(與交流合作處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離退休人員服務和計劃生育工作;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對外合作與交流規劃並組織實施;綜合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對外合作與交流項目及涉外業務。
(二十五)公務員辦公室
組織實施公務員分類及職位管理、錄用、考核、獎勵、懲戒、培訓、職務任免與升降、競爭上崗、交流與迴避、辭職辭退、申訴控告和聘任制公務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擬訂公務員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建設和作風能力建設政策;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相關工作;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聘任制公務員管理相關工作;指導協調各地、各部門實施公務員法工作,擬訂省人民政府獎勵表彰制度,審核以省人民政府名義進行的獎勵表彰相關事宜;建立公務員申訴控告制度,完善聘任制公務員人事爭議仲裁製度,保障公務員合法權益;承辦省政府任免工作人員有關事宜;辦理省直行政機關(含垂直管理單位)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錄用、考核、調任、轉任、日常登記和職位設置、非領導職務職數核定等工作;綜合管理公務員培訓工作;指導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的認定工作;具體承擔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培訓的實施工作。
(二十六)勞動監察局
擬訂勞動監察制度、執法規范和標准;依法受理舉報投訴;依法行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權;指導和監督下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監督檢查工作;組織查處有關勞動、人事重大案件,處理有重大影響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J. 廣東省司法廳的領導簡介

現任領導簡介:

廳黨委書記、廳長:陳偉雄

廳黨委副內書記、巡容視員:何銘清

廳黨委副書記、巡視員:王承魁

巡視員:黃武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馬軍港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楊日華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李慶雄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劉芳

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梁 震 。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律師故事 發布:2025-07-22 17:48:05 瀏覽:7
上海非遺條例 發布:2025-07-22 17:47:49 瀏覽:960
樓票抵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2 17:40:32 瀏覽:865
新聞職業道德特點 發布:2025-07-22 17:40:00 瀏覽:581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影響 發布:2025-07-22 17:28:18 瀏覽:599
道德經分段 發布:2025-07-22 17:28:13 瀏覽:437
民事訴訟法檢察院公益訴訟 發布:2025-07-22 17:21:33 瀏覽:29
2014法學大學排名 發布:2025-07-22 17:16:38 瀏覽:588
財務管理和經濟法 發布:2025-07-22 17:16:35 瀏覽:506
南京市水庫保護條例 發布:2025-07-22 17:16:01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