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汽車品牌管理政策法規

汽車品牌管理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06 16:06:44

『壹』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章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范汽車品牌銷售行為,促進汽車市場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汽車品牌銷售,是指汽車供應商或經其授權的汽車品牌經銷商,使用統一的店鋪名稱、標識、商標等從事汽車經營活動的行為。
汽車供應商是指為汽車品牌經銷商提供汽車資源的企業,包括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總經銷商。
汽車品牌經銷商是指經汽車供應商授權、按汽車品牌銷售方式從事汽車銷售和服務活動的企業。
汽車總經銷商是指經境內外汽車生產企業授權、在境內建立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路,從事汽車分銷活動的企業。
第四條境內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自產汽車的,應當建立完善的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體系,提高營銷和服務水平。
第五條汽車供應商應當制定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路規劃(以下簡稱網路規劃)。網路規劃包括:經營預測、網點布局方案、網路建設進度及建店、軟體和硬體、售後服務標准等。
第六條同一汽車品牌的網路規劃一般由一家境內企業制定和實施。境內汽車生產企業可直接制定和實施網路規劃,也可授權境內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路規劃;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路規劃。
第七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工作,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汽車品牌銷售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分別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轄區內汽車品牌銷售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經銷商的設立
汽車總經銷商應當符合條件
第八條汽車總經銷商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具備企業法人資格;
二 獲得汽車生產企業的書面授權,獨自擁有對特定品牌汽車進行分銷的權利;
三 具備專業化汽車營銷能力。主要包括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促銷、網路建設及其指導,產品服務和技術培訓與咨詢、配件供應及物流管理。
外商投資設立汽車總經銷商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管理的有關規定。
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符合條件
第九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具備企業法人資格;
二 獲得汽車供應商品牌汽車銷售授權;
三 使用的店鋪名稱、標識及商標與汽車供應商授權的相一致;
四 具有與經營范圍和規模相適應的場地、設施和專業技術人員;
五 新開設店鋪符合所在地城市發展及城市商業發展的有關規定。
外商投資設立汽車品牌經銷商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管理的有關規定。
辦理程序
第十條申請設立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應當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 汽車總經銷商申請人將符合第八條規定的相關材料報送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 汽車供應商將符合第九條規定的汽車品牌經銷商申請人的相關材料報送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三 外商投資設立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的申請人分別將符合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和外商投資管理有關規定的相關材料,報送擬設立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所在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對報送材料進行初審後,自收到全部申請材料1個月以內上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合資中方有國家計劃單列企業集團的,可直接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自收到全部申請材料3個月內會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出是否予以批準的決定,對予以批準的,向申請人頒發或換發《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不予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外商並購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及已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增加汽車品牌銷售經營范圍的,按前款程序辦理。
備案
第十一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委託汽車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委員會對申請設立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的資質條件進行評估,評估意見作為審批、備案的參考。
第十二條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查驗有關證明材料,符合條件的,予以備案。
第十三條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申請人應當持予以備案文件或《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的經營范圍核定為「品牌汽車銷售」。
第十四條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涉及經營品牌變更的,應當按第十條、第十三條規定的程序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五條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連鎖經營應當取得汽車供應商授權,並按第十條、第十三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設立從事汽車品牌銷售活動的非法人分支機構,應當持汽車供應商對其授權和同意設立的書面材料,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外商投資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設立非法人分支機構,應當按第十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十六條2006年12月11日以前,同一境外投資者在境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活動且累計開設店鋪超過30家以上的,出資比例不得超過49%。
第三章 供應商規范
第十七條汽車供應商應當為授權的汽車品牌經銷商提供汽車資源及汽車生產企業自有的服務商標,實施網路規劃。
第十八條汽車供應商應當加強品牌銷售和服務網路的管理,規范銷售和售後服務,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其授權和取消授權的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企業名單。對未經汽車品牌銷售授權或不具備經營條件的企業,不得提供汽車資源。
第十九條汽車供應商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汽車質量保證和服務承諾,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車型,並採取積極措施在合理期限內保證配件供應。
汽車供應商不得供應和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第二十條汽車供應商應當合理布局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點。汽車品牌銷售和與其配套的配件供應、售後服務網點相距不得超過150公里。
第二十一條汽車供應商應當與汽車品牌經銷商簽訂授權經營合同。授權經營合同應當公平、公正,不得有對汽車品牌經銷商的歧視性條款。
第二十二條除授權合同另有約定, 汽車供應商在對汽車品牌經銷商授權銷售區域內不得向用戶直接銷售汽車。
第二十三條汽車供應商應當根據汽車品牌經銷商的服務功能向其提供相應的營銷、宣傳、售後服務、技術服務等業務培訓及必要的技術支持。
第二十四條汽車供應商不得干預汽車品牌經銷商在授權經營合同之外的施工、設備購置及經營活動,不得強行規定經銷數量及進行品牌搭售。
第四章 品牌經銷商規范
第二十五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
第二十六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嚴格遵守與汽車供應商的授權經營合同,使用汽車供應商提供的汽車生產企業自有的服務商標,維護汽車供應商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所經營品牌汽車的銷售和服務水平。
第二十七條汽車品牌經銷商必須在經營場所的突出位置設置汽車供應商授權使用的店鋪名稱、標識、商標等,並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非授權品牌汽車的經營。
第二十八條除非經授權汽車供應商許可,汽車品牌經銷商只能將授權品牌汽車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
第二十九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明示汽車質量保證及售後服務內容,按汽車供應商授權經營合同的約定和服務規范要求,提供相應的售後服務,並接受消費者監督。
第三十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明示所經營品牌汽車的價格和各項收費標准, 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實行明碼標價。
第三十一條汽車品牌經銷商不得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
第三十二條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建立銷售業務、用戶檔案等信息管理系統,准確、及時地反映本區域銷售動態、用戶要求和其他相關信息。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監督
第三十三條境內汽車生產企業轉讓銷售環節的權益給其它法人機構的,除按規定報商務部批准外,需報請原項目審批單位核准。
第三十四條建立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備案制度。凡符合設立條件並取得營業執照的汽車總經銷商,應當自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2個月內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凡符合設立條件並取得營業執照的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自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2個月內向所在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汽車品牌經銷商有關備案情況定期報送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
第三十五條汽車供應商應當將授權汽車品牌經銷商使用的店鋪名稱、標識、商標等有關材料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進口汽車品牌使用的中文簽注名稱應當與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備案的相一致。
第三十六條2005年10月1日之前,汽車供應商應當對在本辦法實施之前設立的汽車銷售企業進行確認,並將確認的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名單及品牌授權、企業登記情況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經確認的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其經營范圍核定為「品牌汽車銷售」。
管理,處罰辦法
未經確認的汽車銷售企業申請從事汽車品牌銷售活動的,應當按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三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三十七條對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暫停汽車供應商新設品牌銷售網點的審核。
對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查處。
第三十八條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按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三十六條規定,辦理完手續的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名單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商務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汽車交易行為、汽車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和汽車供應商、品牌經銷商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條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商務主管部門建立汽車供應商、品牌經銷商信用檔案,及時公布違規企業名單。
第四十一條汽車行業協會要制定行業規范,加強引導和監督,做好行業自律工作。
第四十二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汽車行業協會組織的專家委員會有關評估工作的監督管理,對專家委員會評估工作中的違規行為要嚴厲查處。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自施行之日起適用於乘用車;自2006年12月1日起,適用於除專用作業車以外的所有汽車。
第四十四條本辦法所稱「汽車」、「乘用車」、「專用作業車」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 3730.1-2001)定義的車輛。
第四十五條汽車行業協會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組成及汽車總經銷商、品牌經銷商資質條件評估實施細則由汽車行業協會制定,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貳』 我國汽車產品質量監督與管理的法規有哪些

1、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2、《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3、《3C認證管理》
4、《國版家環保權型式核准》
5、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6、交通事故賠償新標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8、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10、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11、車用壓燃式、氣體燃料點燃式發動機與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叄』 請問大家與汽車公司有關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呢

針對民用改裝車復的規定是,已制領牌照汽車進行改裝時,應向登記車管所申報,其改裝技術報告經車管所審查同意後,方可進行改裝。改裝完畢後,經車管所檢驗合格,辦理改裝變更手續。

各地對改裝車限制的統一口徑是,「改裝車存在安全隱患。」然而,不同的地方政府,對安全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以至於有的地區對汽車改裝要求寬松,有的則採取緊縮政策。

改裝原則:不影響安全

采訪中記者發現,車管所相關負責人態度明確,只要是不影響駕駛安全的改裝都不被禁止,年檢都能夠通過。郁曉文主任說,這樣的說法是有依據的。省交警大隊在2003年《關於落實〈公安交通管理十七項便民利民措施實施細則〉中有關車輛管理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不違反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前提下,允許機動車所有人出於裝飾目的,在小型越野客車加裝前後保險桿,側身大包圍,車頂行李架,照明燈,在小轎車加裝車尾饒流板。辦理加裝上述裝置的車輛注冊登記時,對其車輛外廓尺寸參數仍按公告標准參數錄入,辦理車輛定期檢驗時,亦按未加裝的原有外廓尺寸予以檢核。郁主任解釋,這個規定明確指出了在不違反安全駕駛的前提下,汽車進行部分改裝依然視為合格,可以順利通過年檢。

『肆』 關於汽車法律法規!

我國關於汽車的法律法規,從大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法律
1、《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台的關於指導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的權威行政法令。
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於2007年與2011年兩次修訂。本法分總則、車輛和駕駛人、道路通行條件、道路通行規定、交通事故處理、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124條。
3、《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為規范機動車維修經營活動,維護機動車維修市場秩序,保護機動車維修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機動車運行安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促進機動車維修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4、《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是為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5、《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為了規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保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而制定。

『伍』 汽車車牌子法律規定

購買二手車可保留原抄車號牌
想買襲二手車又擔心失去原車號牌的朋友,新的號牌管理改革實施後將不再有這個困擾。舊車轉讓或報廢後,原車主再行購買新車或者二手車都可以使用原號牌號碼,當然也可以申請使用新的號牌號碼。新規定更好地促進了二手車的交易發展。原車主在一年內沒有申請使用的,該號牌將重新進入選號池,向社會公開發放。
使用原機動車超過一年即可保留號牌
新的號牌管理改革還放寬了使用原車號牌的時限,將使用原機動車超過三年可以保留該車號牌,調整為使用一年後即可申請保留;同時,保留原號的申請時限也放寬了,由自原車轉讓或報廢後6個月內提出,調整為一年內可以提出,為車主爭取到更多的調劑時間。
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已經實施了限購限行政策,而在此環境下車牌照的選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此次新辦法的推出擴大了號牌選擇和保留的靈活性,無疑對於一直不能用「老車牌號」的二手車的市場流通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陸』 汽車製造法律法規

汽車製造的法律法規有以下有關法律:
1、《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2、《3C認證管理》
3、《國家環保型式核准》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

『柒』 我國有哪些關於汽車的法律法規

我國關於汽車的法律法規,從大方向來看,主要有以下法律
1、《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台的關於指導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的權威行政法令。
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於2007年與2011年兩次修訂。本法分總則、車輛和駕駛人、道路通行條件、道路通行規定、交通事故處理、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124條。
3、《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為規范機動車維修經營活動,維護機動車維修市場秩序,保護機動車維修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機動車運行安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促進機動車維修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4、《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是為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5、《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為了規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保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而制定。

『捌』 國家汽車製造的相關法律法規

1、車輛生產制企業及產品》公告
2、《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3、《3C認證管理》
4、《國家環保型式核准》
5、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6、交通事故賠償新標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8、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10、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玖』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帶來了什麼

今年是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不久前,全國工商聯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建議對《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進行修改。由民間自發進而有組織地強烈呼籲修改一個已經實施的法規,在我國法規史上還屬罕見。為何一個法規會遭到行業集體質疑,《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到底需不需要修改呢? 《辦法》制定的初衷本為凈化汽車銷售環境,但由於政策導向的失衡,其實施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最明顯的弊端,就是強化了外資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控制,限制了民族汽車經銷資本的發展空間。 單一業態的脆弱 品牌授權銷售,是《辦法》的核心,也成為企業制約經銷商最有力的武器。《辦法》實施後的客觀效果是:汽車企業被政府賦予管理汽車經銷業的權力。是否得到企業授權,決定著車商的生存。廠商之間博弈規則由廠家制定,結果當然永遠對強權一方有利。家電商能根據市場需求獨立決定經營何種品牌,而車商卻只能被迫對廠家「從一而終」。 單一汽車品牌銷售加上極高的資金進入門檻,讓經銷商背負了極大的經營風險,而企業則得以最小成本開拓品牌市場。 《辦法》導向下,降低經營風險、節約資源的多品牌汽車銷售模式被當成異類,汽車專賣店的豪華之風主導了汽車經銷業。《辦法》剛頒布之時,廣大4S店還歡欣鼓舞,以為排斥了汽車超市、汽車連鎖等業態形式就能「吃獨食」了,然而結果卻令4S店萬分沮喪:當豐富的汽車銷售業態形式紛紛凋落之時,汽車4S店的日子反而更加難過。單一的渠道讓經銷商暴露在廠家無時無刻的監督之下,更有利於廠家操控其經濟命脈。 今年以來汽車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而掀起的快速布點浪潮,更加強了專賣店之間的惡性競爭,成為套牢經銷商資金的無底洞。物種單一是生物滅絕的前兆,而銷售業態的單一也威脅著汽車經銷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大的經營風險,讓汽車經銷業的生態鏈條已變得非常脆弱。有的4S店由於資金緊張已退化為2S甚至1S店。 民族汽車經銷商傷了元氣 說眼下中國汽車經銷商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並不為過。在汽車廠家意志下,我國汽車專賣店投資規模遠高於發達國家,全世界最豪華的汽車4S店在中國比比皆是,而經營主動權卻遠低於國際同行及國內家電經銷等行業。眼下能正常贏利的汽車經銷商僅是極小部分,多數不是慘淡經營就是已血本無歸。 據調查,虧損狀態的經銷商占我國經銷商總數的2/3以上。巨額投入加上大面積虧損,不但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也重傷了我國民族汽車經銷資本的元氣。由於取得「授權」成本巨大,《辦法》實施以來我國汽車經銷商的數目已減少1/3,生存下來的經銷商的日子也多是如履薄冰。取得授權-高成本-高依附性,就是眾多汽車經銷商「前赴後繼」、屢屢重蹈的覆轍。 《辦法》使本來應受市場規律調節的廠商關系,變為由廠商主導的廠商關系。在中國汽車行業為跨國公司把持的現狀下,《辦法》更是讓外資輕而易舉地掌握了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導權。當以民族資本為主的汽車經銷商不得不屈從跨國公司的意志之時,中國汽車銷售網路便快速為外資把持,目前中國汽車經銷的產品權、定價權基本都在外資手上。失卻經營主動權,成為中國汽車經銷商心中永遠的痛。 誰將成為渠道之王 中國汽車服務業履行入世承諾後,外資汽車銷售公司加快了進軍中國汽車銷售業的步伐。《辦法》導向下,沒來得及樹立起自己品牌的中國汽車經銷商,更難有實力與外資較量。 《辦法》實施後大大降低了外資掌控中國汽車銷售渠道的成本,過去被專家質疑的並網銷售已在中國大張旗鼓地全面開花,目前幾乎所有合資汽車品牌店都實行了同一品牌的並網銷售,諸多「血統」模糊的合資車也堂而皇之「歸攏」於洋品牌的光環之下。並網銷售不僅是外資商家節約資金的方式,更是外資水到渠成獲取中國汽車銷售網路的經典妙方。 從上年底開始至今,外資汽車4S店已開始進軍中國市場,通過收購中國汽車銷售網路實現落地生根是其重要運作方式。專家預測,將有眾多民族品牌4S店被低價收購,這是不得已的選擇。《辦法》賦予這種資產轉移以看似神聖的合法性,卻大傷了中國民族汽車經銷資本的元氣。 銷售渠道決定著產品命運,如果哪天直接賣進口車比在中國造車更上算,中國汽車業想當世界工廠可能都不容易了。銷售渠道的失守將危及民族汽車業的產業安全,絕非危言聳聽。 消費者得到實惠了嗎 《辦法》實施後消費者得到實惠了嗎?難說。 其一是汽車市場價格更加混亂。飢餓營銷、加價銷售今年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市場上。關稅下調並沒有讓百姓買到更便宜的進口車,相反今年進口汽車的價格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辦法》強調的「總經銷制度」讓跨國公司壟斷了進口車銷售權。調查顯示,目前進口車的貨源、銷售渠道及定價權已基本掌握在跨國企業手中。 汽車進口權完全被外資掌握,不但對外資獲取中國銷售網路推波助瀾,而且讓中國汽車後市場的利潤更多流入外資腰包。調查顯示,上年進口汽車銷售終端總銷售金額達100億美元左右,其中至少有約25億美元利潤為外資總經銷商獲取。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大量進口汽車經銷商的破產或者退出進口汽車行業。 其二是服務水平沒有得到提升。由於多數汽車經銷商經營成本過高,其服務水平很難提高。汽車投訴目前快速上升,已居所有消費品產品及售後服務質量投訴之首。 今年以來已有多個知名品牌被曝光產品缺陷,多個4S店被指服務欠佳。由於急於收回高昂的投入,4S店的維修服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欺客宰客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目前不少消費者投訴的「皮球」從經銷商踢到汽車企業,結果依然是說理無門。調查顯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消費者保修期一過便不再去4S店,而是去快修店解決問題。亞市經理蘇暉一語中的:在壟斷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被剝奪了由市場競爭帶來的實惠。 從根本上解決凈化市場的問題,最迫切的是健全質量保障的法制監督體系,建立質量事故的鑒定標准體系,而不是讓企業來充當市場管理員。 有媒體稱,中國汽車行業缺少的是政策競爭力。《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政策導向明顯向汽車企業利益傾斜,讓人很難不質疑其公正性。有媒體評論,行政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法制化是當前立法中的最大問題。打破這一現象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立法起草的權力從政府部門剝離,通過公開的程序交由中立的組織與個人進行。

熱點內容
香港國安法條例 發布:2025-07-28 17:24:16 瀏覽:256
財經法規屬於行政處分形式 發布:2025-07-28 17:18:17 瀏覽:803
革命道德人物事跡 發布:2025-07-28 17:16:13 瀏覽:375
大學經濟法作業 發布:2025-07-28 17:08:14 瀏覽:558
餐桌立法 發布:2025-07-28 16:51:07 瀏覽:7
民法總則期末考試題 發布:2025-07-28 16:46:34 瀏覽:726
諸城法治新聞 發布:2025-07-28 16:35:21 瀏覽:688
民事訴訟法六十七 發布:2025-07-28 16:33:13 瀏覽:889
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 發布:2025-07-28 16:32:20 瀏覽:225
工商道德模範 發布:2025-07-28 16:30:02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