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在法規領域

在法規領域

發布時間: 2021-02-28 01:31:07

Ⅰ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的領域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不同的法律當然管理不同的地域。

Ⅱ 法律領域

你好,由於今天不在,沒有看到你的求助,抱歉。
【關於你的問題】
(1)依據現有的證專據和情況屬,建議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2)如果你提出合理理由懷疑它是假的,用人單位有義務證明其真實性;
(3)關於公資,你可以實際收到的工資為證據,如工資條、工資卡記錄,工友證言等等;

Ⅲ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時以外,都適用本法。這里的「領域」包括

朋友你好,我是一名法官,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是在中國領土范圍之內版的,包括A的范圍。我國權的疆域是有界線的,界線以外的就不是中國的領土了。能多給我點分嗎,分對我來說很重要的。謝謝你了。不知回答你是否滿意,再見朋友。

Ⅳ 公民常涉及的法律領域

這是所謂「民生法律」部門。
在所有法律部門中,有的法律部門,一般公民接觸回比較少,如刑法(包括刑事訴訟法答)、行政法(包括復議、訴訟法等)、商法(如公司法)、知識產權法、涉外法等。
但是這也是相對而言,有的公民對某個部門法(或「子部門法」、或某部法律)接觸比較多。有的法律沒有實際接觸,也要適當了解,如刑法中的部分條文規定(如殺人罪、故意傷害罪、侵犯住宅罪等常見犯罪條文)。行政法中,有一部分規定,如身份證辦理、戶籍管理等,雖然不是經常接觸,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要涉及。

公民經常涉及的法律,主要是生活、勞動方面,如民法中的婚姻法、繼承法、債權法(民間借貸)、勞動法、房地產法等。據基層法院人員說,多數案件是離婚、債務。在城市,勞動糾紛比較多。
其次,部分公民搞個體經營,會較多涉及經營類法律。產品質量法、消費權益保障法等對於買賣雙方都比較常用。

Ⅳ 當前法律領域存在的問題

當前法律普及不到位,就算學法律的,在司法工作的,也不能說通曉全部版法律,更不用權說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遇到法律問題求路無門,捍衛不到自己的自身利益。
我國的《勞動法》層層關卡,一旦遇到此問題,沒有專業人士從旁指導,自認倒霉;就算有,也是用錢砸出來的血路。體現不出法律的有效性,太多法存在BUG,《勞動合同法》頒布了那麼久,全國實施的單位有沒10%啊!我覺得不是有法不依,而是有法未實施。表面上掛個名,出事了擋一擋。尤其是那些面向基層的法律法規,五花八門。法律全,而監管不到位。基層四字概括,人情辦事。
各地規章條文雖說是根據當地所訂,但有關老百姓利益的,相差太大,真是一個地方一部法。相鄰的兩個城市,耕地補貼、住房補貼等,用於百姓的財政相差過倍,誰叫一方屬省級城市管轄,就是高人一等。
我國除了根本法之外,《憲法》,其他的法雖實施未普及;雖頒布未全面實施;雖有卻只掛個名,百姓根本沒聽過。有法不依是常事,有法必依是人情。越到基層法越亂,一個地方一部法。

Ⅵ 在調節領域方面法律比思想道德的調節范圍更廣泛這句話對嗎

是的。思想道德素質人們的思想意識狀態按社會規范的要求所達到的水準。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和態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為社會主義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礎和價值目標;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6)在法規領域擴展閱讀: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則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

Ⅶ 在道德和法律的領域中,哪些方面需要誠信建設

誠信是道德的基礎,也是法律的基礎,所以,兩個領域中都需要誠信建設。如果法律不誠信,則道德建設再多也沒有用。我國傳統思想中存在陽謀和兵不厭詐的內容,總將人群分為敵我兩部分,這是不利於誠信建設的。世界信用組織【WCO】,將誠信解釋為善,進而解釋為:不損害他人的正當權益,或者:積極維護、增進他人的正當權益。這更說明:誠信是所有領域的基礎,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以誠信為基礎,否則,這項事業不可能長久。下面是世界信用組織【WCO】關於誠信的定義:
2.1 誠信,是指廣義的信用,它是一種處理各類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它要求人們善意地處理各類社會關系、積極遵守人類普適價值原則。以下行為屬於誠信行為:
(1)善意地遵守法律、法規。(指善意地行使法定權利、善意地使用法定權力、善意地履行法定義務。)
(2)善意地披露重要事實。
(3)善意地達成契約。(指善意地約定義務、善意地約定權利、善意地約定權力。)
(4)善意地遵守契約。(指善意地行使約定權利、善意地使用約定權力、善意地履行約定義務)
(5)對於不合法、無效的契約,積極採取措施。(如對於因重大誤解或對方欺詐、脅迫而達成的契約,應當積極採取措施。)
(6)對於自己的違法行為、違約行為,積極採取補救措施。
(7)承認他人的正當權利、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合理請求、合理訴求。
(8)善意對待他人的合理信賴或合理信任。
(9)其它善意行為或符合人類普適價值原則的行為。
2.2 本規則所稱重要事實,是指對利害關系人的正當權益有重要影響的事實。
本規則所稱契約,是指以書面或其它形式訂立的合同、協議、聲明、承諾等相應文件。
本規則所稱補救措施,是指對過失或不當行為採取的改正措施,一般包括積極賠償損失、積極改正、積極尋求受侵害人諒解等行為,它表明行為人的良知與善意。
本規則所稱法定權利,是指法律賦予的自由作為或利益。
本規則所稱法定權力,是指法律賦予的可以使用的[給予或奪取他人權利]的力量。
本規則所稱法定義務,也稱法定責任、法定職責,是指法律規定的應當作為或禁止作為。
本規則所稱約定權利,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自由作為或利益。
本規則所稱約定權力,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可以使用的[給予或奪取他人權利]的力量。
本規則所稱約定義務,也稱約定責任、約定職責,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應當作為或禁止作為。
本規則所稱善、善良,是指不損害他人的正當權益,或者:積極維護、增進他人的正當權益。本規則所稱善舉、善行,是指善良的行為、行動、舉措。本規則所稱善意,是指主觀上追求善良、主觀上想從事善行的意願、意圖、意識。
本規則所稱正當權益,是指一個人或單位或地區擁有的符合[人類普適價值]的權益,該權益無論是否被[某一空間和時間的法律及/或風俗習慣]支持或反對。
本規則所稱人類普適價值原則,是指人類不分時間、空間、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普遍適用的價值原則,如:人的基本權利至上原則、人的發展機會均等原則、獎善懲惡與獎功罰過原則、誠信原則、[利益分配與爭端處理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等。

Ⅷ 行政許可行為在建設法規領域中的體現是什麼

企業的失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行政許可的限制。

熱點內容
美國有婚姻法嗎 發布:2025-08-31 00:42:31 瀏覽:738
和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正確的 發布:2025-08-31 00:41:53 瀏覽:300
中國出口法規 發布:2025-08-31 00:37:20 瀏覽:300
法律知識小課堂有感 發布:2025-08-31 00:35:45 瀏覽:103
法律援助有用沒有 發布:2025-08-31 00:34:59 瀏覽:185
刑法第九十四條 發布:2025-08-31 00:26:15 瀏覽:973
經濟法以社會本位為基本原則之一 發布:2025-08-31 00:22:13 瀏覽:677
重大艾滋病感染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31 00:07:47 瀏覽:637
我國依法治國的標準是 發布:2025-08-31 00:05:31 瀏覽:593
林鋒律師 發布:2025-08-30 23:57:16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