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標准化管理條例

標准化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8 01:38:39

『壹』 企業標准化管理辦法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企業標准化是企業科學管理的基礎。為了加強企業標准化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標准化法》和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企業標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的法律、法規,實施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制定和實施企業標准,並對標準的實施進行檢查。
第三條企業標準是對企業范圍內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標准。企業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
第四條企業的標准化工作,應當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和計劃。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的簡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標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三章 標準的制定
第四章 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以下簡稱《標准化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下列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標准:
(一)工業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或者安全、衛生要求 ;
(二)工業產品的設計、生產、試驗、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使用的方法或者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生要求;
(三)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
(四)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五)有關工業生產、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制圖方法、互換配合要求;
(六)農業(含林業、牧業、漁業,下同)產品(含種子、種苗、種畜、種禽,下同)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以及生產技術、管理技術的要求;
(七)信息、能源、資源、交通運輸的技術要求。
第三條
國家有計劃地發展標准化事業。標准化工作應當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四條
國家鼓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准。 第五條
標准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准、組織實施標准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
第六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貫徹國家有關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
(二)組織制定全國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組織制定國家標准;
(四)指導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協調和處理有關標准化工作問題;
(五)組織實施標准;
(六)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統一管理全國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八)統一負責對有關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業務聯系。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在本部門、本行業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承擔國家下達的草擬國家標準的任務,組織制定行業標准,
(四)指導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
(五)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准;
(六)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經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分工管理本行業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第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在本行政區域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地方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組織制定地方標准;
(四)指導本行政區域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協調和處理有關標准化工作問題;
(五)在本行政區域組織實施標准;
(六)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和本部門、本行業、本行政區域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承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的草擬地方標準的任務;
(四)在本行政區域內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准;
(五)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
市、縣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分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一條
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下列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國家標准(含標准樣品的製作):
(一)互換配合、通用技術語言要求;
(二)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技術要求;
(三)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術要求;
(四)通用基礎件的技術要求;
(五)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
(六)通用的管理技術要求;
(七)工程建設的重要技術要求;
(八)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產品的技術要求。
第十二條
國家標准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
工程建設、葯品、食品衛生、獸葯、環境保護的國家標准,分別由國務院工程建設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草擬、審批;其編號、發布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沒有國家標准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行業標准(含標准樣品的製作)。制定行業標準的項目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四條
行業標准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並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行業標准在相應的國家標准實施後,自行廢止。
第十五條
對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准。制定地方標準的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六條 地方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並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法律對地方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
地方標准在相應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實施後,自行廢止。
第十七條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相應的企業標准,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標准由企業組織制定(農業企業標准制定辦法另定),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備案。
對已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要求的企業標准,在企業內部適用。
第十八條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和推薦性標准。
下列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
(一)葯品標准,食品衛生標准,獸葯標准;
(二)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標准,勞動安全、衛生標准,運輸安全標准;
(三)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准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准;
(四)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環境質量標准;
(五)重要的通用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和制圖方法;
(六)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標准;
(七)互換配合標准;
(八)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質量標准。
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目錄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強制性標准以外的標準是推薦性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的地方標准,在本行政區域內是強制性標准。
第十九條 制定標准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的作用。
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部門應當組織由用戶、生產單位、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及有關部門的專家組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標准草擬和參加標准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未組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可以由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負責標准草擬和參加標准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
制定企業標准應當充分聽取使用單位、科學技術研究機構的意見。
第二十條 標准實施後,制定標準的部門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進行復審。標准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五年。
第二十一條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代號、編號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企業標準的代號、編號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二條 標準的出版、發行辦法,由制定標準的部門規定。 第二十三條 從事科研、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強制性標准。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第二十四條 企業生產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企業標准,應當在產品或其說明書、包裝物上標注所執行標準的代號、編號、名稱。
第二十五條 出口產品的技術要求由合同雙方約定。出口產品在國內銷售時,屬於我國強制性標准管理范圍的,必須符合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企業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應當符合標准化要求。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或授權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行業認證機構,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標准實施的監督。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省、自治區、直轄市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標准實施的監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市、縣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檢驗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檢驗機構,對產品是否符合標准進行檢驗和承擔其他標准實施的監督檢驗任務。檢驗機構的設置應當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現有力量。
國家檢驗機構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地方檢驗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
處理有關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的爭議,以本條規定的檢驗機構的檢驗數據為准。
第三十條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和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檢驗機構,負責本行業、本部門的檢驗工作。
第三十一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全體公民均有權檢舉、揭發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 違反《標准化法》和本條例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責令限期改進,並可通報批評或給予責任者行政處分:
(一)企業未按規定製定標准作為組織生產依據的;
(二)企業未按規定要求將產品標准上報備案的;
(三)企業的產品末按規定附有標識或與其標識不符的;
(四)企業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不符合標准化要求的;
(五)科研、設計、生產中違反有關強制性標准規定的。
第三十三條 生產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的,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並沒收產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處以該批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商品的,應當責令其停止銷售,並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沒收違法所得;處以該批商品貨值金額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的,應當封存並沒收該產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處以進口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並可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本條規定的責令停止生產、行政處分,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其他行政處罰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權決定。
第三十四條 生產、銷售、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獲得認證證書的產品不符合認證標准而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銷售,並處以違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認證部門撤銷其認證證書。
第三十六條 產品未經認證或者認證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銷售,處以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並對單位負責人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對沒收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六條規定的處罰不免除由此產生的對他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責任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可以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處理,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九條 標准化工作的監督、檢驗、管理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工作失誤,造成損失的;
(二)偽造、篡改檢驗數據的;
(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索賄受賄的。
第四十條 罰沒收入全部上繳財政。對單位的罰款,一律從其自有資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對責任人的罰款,不得從公款中核銷。 第四十一條 軍用標准化管理條例,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條 工程建設標准化管理規定,由國務院工程建設主管部門依據《標准化法》和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由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叄』 四川省標准化監督管理條例的標准制定

第八條對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而又需要在全省范圍內統一的下列技術要求,可以制定在全省范圍內實施的地方標准(含標准樣品的製作):
(一)工農業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包裝、儲存、運輸使用方法和安全、衛生要求以及檢驗方法;
(二)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
(三)工農業生產、檢驗過程中的安全、衛生要求;
(四)公共服務信息標志的設計、施工、應用和安全、評估要求;
(五)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驗收方法和安全要求;
(六)服務行業的管理、操作規范、安全衛生要求、服務質量和驗收評估;
(七)信息、能源、資源、交通運輸的技術要求;
(八)需要制訂地方標準的其他技術要求。
市(州)、縣(市、區)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及技術進步的需要,在沒有省級地方標準的情況下,可以提出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標准草案,經省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審批後,在該行政區域內發布施行。
制定地方標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鼓勵積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
第九條地方標准包括強制性標准和推薦性標准。強制性地方標準的制定,應當限於保護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動物安全,環境安全,防止欺詐行為等范圍。
第十條四川省的地方標准由省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統一計劃、統一審批、統一編號、統一發布的原則進行管理並按規定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葯品、獸葯標準的制定、審批、編號、發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四川省的地方標准制定的提出、審查、發布的具體程序和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地方標准在相應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實施後即行廢止,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應當制定企業標准,作為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的依據。
制定企業標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准。
第十二條企業制定的企業產品標准,應當在該企業產品標准發布後30日內按規定向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備案。
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收到企業產品標准備案材料後應當進行審核,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企業標准,責令申報備案的企業停止實施,限期改正並重新備案。
第十三條地方標准實施後,其標准制定者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要適時進行復審,地方標准復審周期不超過5年;地方標准復審後,應當按規定重新公布並向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企業標准實施後,其標准制定者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要每3年復審一次;當相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發布或調整後,企業產品標准應當及時進行復審,企業產品標准復審或者修訂後應當重新備案。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的介紹

1990年4月6日國務院第53號令發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本條例由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全文共六章四十四條。
簡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標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三章 標準的制定
第四章 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折疊第一章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以下簡稱《標准化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下列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標准:
(一)工業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或者安全、衛生要求 ;
(二)工業產品的設計、生產、試驗、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使用的方法或者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生要求;
(三)有關環境保護的各項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
(四)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的技術要求和方法;
(五)有關工業生產、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制圖方法、互換配合要求;
(六)農業(含林業、牧業、漁業,下同)產品(含種子、種苗、種畜、種禽,下同)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以及生產技術、管理技術的要求;
(七)信息、能源、資源、交通運輸的技術要求。
第三條
國家有計劃地發展標准化事業。標准化工作應當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四條
國家鼓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准。
折疊第二章
第五條
標准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准、組織實施標准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
第六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貫徹國家有關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
(二)組織制定全國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組織制定國家標准;
(四)指導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協調和處理有關標准化工作問題;
(五)組織實施標准;
(六)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統一管理全國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八)統一負責對有關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業務聯系。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在本部門、本行業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承擔國家下達的草擬國家標準的任務,組織制定行業標准,
(四)指導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
(五)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准;
(六)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經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分工管理本行業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第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在本行政區域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地方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組織制定地方標准;
(四)指導本行政區域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標准化工作,協調和處理有關標准化工作問題;
(五)在本行政區域組織實施標准;
(六)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和本部門、本行業、本行政區域標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並制定實施的具體辦法;
(二)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規劃、計劃;
(三)承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的草擬地方標準的任務;
(四)在本行政區域內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准;
(五)對標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
市、縣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分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折疊第三章
第十一條
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下列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國家標准(含標准樣品的製作):
(一)互換配合、通用技術語言要求;
(二)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技術要求;
(三)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術要求;
(四)通用基礎件的技術要求;
(五)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
(六)通用的管理技術要求;
(七)工程建設的重要技術要求;
(八)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產品的技術要求。
第十二條
國家標准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
工程建設、葯品、食品衛生、獸葯、環境保護的國家標准,分別由國務院工程建設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草擬、審批;其編號、發布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沒有國家標准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行業標准(含標准樣品的製作)。制定行業標準的項目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四條
行業標准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並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行業標准在相應的國家標准實施後,自行廢止。
第十五條
對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准。制定地方標準的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六條 地方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編號、發布,並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法律對地方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
地方標准在相應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實施後,自行廢止。
第十七條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相應的企業標准,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標准由企業組織制定(農業企業標准制定辦法另定),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備案。
對已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要求的企業標准,在企業內部適用。
第十八條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和推薦性標准。
下列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
(一)葯品標准,食品衛生標准,獸葯標准;
(二)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標准,勞動安全、衛生標准,運輸安全標准;
(三)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准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准;
(四)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環境質量標准;
(五)重要的通用技術術語、符號、代號和制圖方法;
(六)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標准;
(七)互換配合標准;
(八)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質量標准。
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目錄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強制性標准以外的標準是推薦性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的地方標准,在本行政區域內是強制性標准。
第十九條 制定標准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的作用。
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部門應當組織由用戶、生產單位、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及有關部門的專家組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標准草擬和參加標准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未組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可以由標准化技術歸口單位負責標准草擬和參加標准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
制定企業標准應當充分聽取使用單位、科學技術研究機構的意見。
第二十條 標准實施後,制定標準的部門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進行復審。標准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五年。
第二十一條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代號、編號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企業標準的代號、編號辦法,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二條 標準的出版、發行辦法,由制定標準的部門規定。
折疊第四章
第二十三條 從事科研、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強制性標准。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第二十四條 企業生產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企業標准,應當在產品或其說明書、包裝物上標注所執行標準的代號、編號、名稱。
第二十五條 出口產品的技術要求由合同雙方約定。出口產品在國內銷售時,屬於我國強制性標准管理范圍的,必須符合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第二十六條 企業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應當符合標准化要求。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或授權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行業認證機構,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標准實施的監督。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省、自治區、直轄市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標准實施的監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市、縣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標准實施的監督。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檢驗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檢驗機構,對產品是否符合標准進行檢驗和承擔其他標准實施的監督檢驗任務。檢驗機構的設置應當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現有力量。
國家檢驗機構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地方檢驗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
處理有關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的爭議,以本條規定的檢驗機構的檢驗數據為准。
第三十條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和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檢驗機構,負責本行業、本部門的檢驗工作。
第三十一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全體公民均有權檢舉、揭發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行為。
折疊第五章
第三十二條 違反《標准化法》和本條例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責令限期改進,並可通報批評或給予責任者行政處分:
(一)企業未按規定製定標准作為組織生產依據的;
(二)企業未按規定要求將產品標准上報備案的;
(三)企業的產品末按規定附有標識或與其標識不符的;
(四)企業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不符合標准化要求的;
(五)科研、設計、生產中違反有關強制性標准規定的。
第三十三條 生產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的,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並沒收產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處以該批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商品的,應當責令其停止銷售,並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沒收違法所得;處以該批商品貨值金額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的,應當封存並沒收該產品,監督銷毀或作必要技術處理;處以進口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罰款;對有關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並可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本條規定的責令停止生產、行政處分,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其他行政處罰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權決定。
第三十四條 生產、銷售、進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獲得認證證書的產品不符合認證標准而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銷售,並處以違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認證部門撤銷其認證證書。
第三十六條 產品未經認證或者認證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的,由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銷售,處以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並對單位負責人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對沒收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六條規定的處罰不免除由此產生的對他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受到損害的有權要求責任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可以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處理,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九條 標准化工作的監督、檢驗、管理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工作失誤,造成損失的;
(二)偽造、篡改檢驗數據的;
(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索賄受賄的。
第四十條 罰沒收入全部上繳財政。對單位的罰款,一律從其自有資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對責任人的罰款,不得從公款中核銷。
折疊第六章
第四十一條 軍用標准化管理條例,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條 工程建設標准化管理規定,由國務院工程建設主管部門依據《標准化法》和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由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伍』 求 技術標准化管理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管理條例》關於新產品必須進行標准化審查的規定,為加強機電新產品標准化管理,貫徹各類技術標准,提高標准化水平,合理發展產品品種,有利於專業化協作生產,簡化設計、工藝,縮短設計、試制周期,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標准化審查的機電新產品,是指填補空白的產品;在性能、結構、技術指標等方面與老產品有顯著改進和提高的產品。審查范圍是各部門、各行業列入新產品計劃的機械、儀器儀表、電工、電子、電訊、無線電等方面的機電產品。
第三條 從編制新產品設計任務書到設計、試制、鑒定的各個階段,必須充分考慮准化的要求。各生產、建設、科研、設計管理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都要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認真進行標准化審查。

二、新產品設計標准化審查
第四條 新產品設計必須體現國家有關的技術經濟政策,認真貫徹各類技術標准。對於首次設計的產品,應考慮產品的發展趨向,適時地制定出新產品發展系列標准。
第五條 新產品設計人員和工藝人員,必須熟悉有關的國家標准、部(專業)標准和企業標准,在保證新產品主要技術性能的前提下,應最大限度地採用標准件,充分考慮部件、元器件的繼承性。新產品標准化水平的高低,是考核設計人員和工藝人員的設計、工藝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新產品設計方案的討論,必須有標准化專業人員參加。
第六條 編制新產品設計任務書中對標准化必須有明確的要求。審查設計任務書時,必須有同級標准化專業人員參加。在設計之前,產品設計負責人應會同標准化專業人員共同提出《新產品標准化綜合要求》。
第七條 《新產品標准化綜合要求》,是編制《新產品標准化審查報告》的基本依據。其內容主要包括:
1應符合產品系列標准和其他現行技術標準的要求;
2新產品預期達到的標准化系數;
3對材料和元器件標准化的要求;
4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標准化水平的對比,提出新產品的標准化要求;
5預測的標准化經濟效果。
第八條 根據《新產品標准化綜合要求》,結合新產品設計各階段的任務,產品設計人員應會同標准化專業人員共同擬訂各個設計階段的具體標准化工作內容。

第九條 新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標准化審查的主要內容:
1圖樣和技術文件貫徹使用各類標準的正確性;
2圖樣和技術文件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3零部件、元器件和大組件的標准化程度;
4材料標準的貫徹情況。

三、新產品鑒定標准化審查
第十條 新產品鑒定前必須提出《新產品標准化審查報告》。它是對新產品設計過程中貫徹《新產品標准化綜合要求》和設計各階段標准化工作的總結,是評定新產品在標准化方面是否具備正式投產條件的技術依據,也是產品鑒定時必須具備的一個技術文件。
第十一條 新產品樣機鑒定標准化審查報告主要內容:
1新產品的種類、主要用途和生產批量;
2新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質量水平;
3新產品標准化系數;
4新產品預計標准化經濟效果;
5新產品標准草案;
6貫徹各類標准情況,未予貫徹的標準的主要原因;
7對新產品標准化情況的綜合評價;
8標准化審查的結論性意見。
第十二條 新產品小批試制鑒定標准化審查報告主要內容:
1工藝工裝的標准化情況及其繼承性;
2樣機鑒定時標准化方面提出意見的執行情況;
3工藝文件的正確性、完整性和統一性;
4引證主要文獻的目錄;
5工裝標准化系數,經濟效果分析;
6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
7標准化審查的結論性意見。
第十三條 對正式投產的新產品,有的經過樣機鑒定合格後尚需進行小批試制鑒定和標准化審查;有的則只作一次鑒定。對於只作一次鑒定的產品,鑒定的項目應按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的內容進行標准化審查。新產品投產前,必須制定出產品標准,並取得新產品審定合格證,否則生產管理部門不準大批量生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辦理商標注冊。

四、審查形式和職責
第十四條 新產品標准化審查,根據新產品計劃,一般分為國家審查、部門審查、地方審查和基層審查四種形式。
1國家審查的新產品項目,由國家標准總局或委託有關單位參加標准化審查。
2部、委、總局審查的新產品項目,由國務院有關部、委、總局的標准化管理機構或委託下屬有關單位參加標准化審查。
3地方審查的新產品項目,由地方標准局參加或組織標准化審查,或委託廳、局(公司)參加或組織標准化審查。
4基層單位審查的新產品項目,由企業、事業單位的標准化專業人員參與進行標准化審查。但對新產品的鑒定和投產,必須報請有關主管部門並會同同級標准化管理機構進行審批。
第十五條 各級新產品標准化審查項目,必須在各級組織新產品審查單位的工作計劃中具體安排,以保證審查工作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新產品審查時,組織審查的單位應通知同級標准化機構參加。
第十六條 新產品標准化審查中,標准化人員有權拒絕在不符合標准化要求的技術文件和圖樣上簽字。凡未經標准化人員簽字的技術文件和圖樣不能生效。
第十七條 標准化專業人員、產品設計人員和工藝人員,應主動配合、密切協作,認真貫徹標准化的方針和原則,及時解決設計和工藝中的標准化問題,共同搞好新產品中的標准化工作。
第十八條 搞好新產品標准化,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政策。對新產品提出的標准化綜合要求和標准化審查報告,企業、事業單位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對由於不認真貫徹執行而造成重大事故和經濟損失,標准化人員可建議主管生產部門根據情節輕重,對有關人員分別予以批評、處分、經濟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美國有婚姻法嗎 發布:2025-08-31 00:42:31 瀏覽:738
和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正確的 發布:2025-08-31 00:41:53 瀏覽:300
中國出口法規 發布:2025-08-31 00:37:20 瀏覽:300
法律知識小課堂有感 發布:2025-08-31 00:35:45 瀏覽:103
法律援助有用沒有 發布:2025-08-31 00:34:59 瀏覽:185
刑法第九十四條 發布:2025-08-31 00:26:15 瀏覽:973
經濟法以社會本位為基本原則之一 發布:2025-08-31 00:22:13 瀏覽:677
重大艾滋病感染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31 00:07:47 瀏覽:637
我國依法治國的標準是 發布:2025-08-31 00:05:31 瀏覽:593
林鋒律師 發布:2025-08-30 23:57:16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