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印度高溫法規

印度高溫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28 02:16:20

1. 棉花的國內檢驗標准和出口標準是什麼樣的。如果出口需要什麼手續嗎

這個要從棉花的分類和品級來入手回答了。棉花(COTTON)
1.概述:
棉花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也是國防、醫葯、化學工業的原料,棉花在棉紡織品和外貿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市場上曾一度被譽為「白金」。
我國的棉花貿易有進口也有出口對國際市場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進出口棉花屬於法定檢驗檢疫商品。
2.用途:
工業用布、各種棉布和針織品
 傳動帶、電線外皮線
棉紗 { 各種車輛、飛機輪胎簾子線
縫紉線、各種棉線、繩
棉 {
纖 絮棉、醫葯用棉
維 人造琥珀、人造象牙等
棉{

可紡12支紗(絨衣、葯用紗布)
棉 頭道絨{ 高級紙(鈔票)、軍用圖、郵票、濾紙等
短{
線 炸葯
二、三道絨{ 纖維素→人造纖維
不碎玻璃、高級塑料、照相軟片
化學漿料(羧甲基纖維素)
3.主要產棉國家:
世界上現有產棉國家60多個,與我國有著貿易往來的就有40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墨西哥、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獨聯體國家以及西非、南非等一些國家。
4.類別、類型及品種:
棉花由於品種的不同,氣候的影響,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其他原因的影響,在外觀形態上、品質上形成不同的類別和類型。
(1)類別:
根據棉花的種類和棉纖維長短、粗細,可分為細絨棉、長絨棉、粗絨棉三大類。
①細絨棉:指陸地棉各品系棉花,纖維輕鬆柔軟,色清白、潔白或乳白,精亮即有絲光,纖維彈性較大,細而長,一般長度在25mm以上,細度在4700—6400公支之間。
②長絨棉:是指海島棉各品系和海陸棉雜交棉,色白、乳白或淡黃色,品質優良,纖維細,強力很大,彈性較小,長度一般在33mm以上,細度一般在6500—8500公支之間。
③粗絨棉:是指中棉即亞洲棉,或草棉即非洲棉各品系棉花,色乳白或呆白,富有彈力,少絲光,纖維粗硬多捲曲,彈性大,長度一般在20mm左右,細度一般在3200—4200公支之間。
(2)類型:
①按棉花的色澤分:
a.白棉:正常成熟的棉花,不管棉花色澤是白色、乳白色或淡黃色都稱為白棉。
b.黃棉:在生長晚期,棉鈴經霜襲擊而枯死,棉殼上的色素染到棉纖維上,使加工後的棉花顏色發黃,稱黃棉或霜黃棉。
c.灰棉:棉花在生長期間,由於雨水多、日照少、溫度低,使棉纖維受到影響,而成灰色,稱為灰棉。
②按籽棉的加工分:
a.皮輥棉:用皮輥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稱為皮輥棉。
b.鋸齒棉:用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稱為鋸齒棉。
(3)品種:
我國目前棉花主要品種的分布
近年來,我國的棉花品種優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棉區先後已進行了6次大面積的品種更換和更新(見表6—4—1),使棉花產量和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表6-4-1我國棉花目前主要推廣品種
棉區 品種類型 品種名稱
長江
流域
棉區 夏播早熟品種 中棉10、14,遼棉9號,鄂545,淮80—2—1
常規品種 泗棉2號,鄂荊1號、92,鄂沙28,浙棉48,波棉2號
抗病品種 86—1,鹽棉48,湘棉10,川73—27,川414
雜交棉 川雜3號、4號
黃河
流域
棉區 常規品種 魯棉5號、6號,冀棉6號、8號、9號、10號、11號、12號,豫棉1號,蘇棉2號 ,徐州514,中521,38系
抗病品種 中棉12,冀棉7號、14號,陝1155,晉棉7號
低酚棉 中棉13,豫棉2號
北部特早熟棉區 早熟品種(抗病) 遼棉7號、8號,晉棉6號

新疆
棉區
早熟陸地棉 新陸早1號、2號
中熟陸地棉 軍棉1號、大鈴棉、新陸中2號
早熟海島棉 軍海1號、新海3號、4號、6號
中熟海島棉 新海2號、5號
美國種植的棉花品種近50餘種,其主要品種有10種:岱字棉、斯字棉、愛字棉、蘭字棉、佩字棉、柯字棉、德字棉、鄧思棉、坦科棉、吉斯愛棉。
5.質量指標:
(1)進出口棉花是根據貿易合同規定的指標進行檢驗,質量指標一般有品級、長度、強力、細度、成熟度、水分、雜質等。
(2)我國棉花質量指標:
品級:根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澤特徵、軋工質量分為七級,即一至七級,三級為標准級,七級以下為級外棉。七個等級既有實物標准又有文字標准GB1103—1999,作為棉花的檢驗定級依據,見表6—4—2。長度:棉花纖維長度以2mm為計算單位,分為:
25mm,包括24.01~26.00mm;
27mm,包括26.01~28.00mm;
29mm,包括28.01~30.00mm;
31mm,包括31mm以上。 長度不足25mm,按25mm計算,長於31mm,按31mm計算。
五級棉花長於27mm的,按27mm計算, 六、七級均按25mm計算。
表6-4-2參考指標
級別 成熟系數(不低於) 斷裂比強度(CN/tex)(不低於) 軋工質量
皮輥棉 鋸齒棉
黃根率%(不大於) 毛頭率%(不大於) 疵點率/100g(不大於) 毛頭率%(不大於) 不孕籽含棉率%
一級 1.6 20 0.3 0.4 1000 0.4 20-30
二級 1.5 19 0.3 0.4 1200 0.4 20-30
三級 1.4 19 0.5 0.6 1500 0.6 20-30
四級 1.2 18 0.5 0.6 2000 0.6 20-30
五級 1.0 18 0.5 0.6 3000 0.6 20-30
註:疵點包括,索絲、棉結、不孕籽、破籽及帶纖維籽屑五種。
水分:棉花回潮率標准為8.5%,實際含水率不足或超過標准時,實行扣補。最高限度為10.5%,超過最高限度應攤曬整理。
雜質:含雜率標准,皮輥棉為3%;鋸齒棉為2.5%,實際含雜率不足或超過標准時,實行扣補。
皮棉中的雜質,包括非纖維性雜物和不孕籽、棉籽、籽棉、破籽、籽屑上的棉纖維、軟籽皮、棉結、黃根、僵瓣、鈴片、碎片葉及蟲屎等。棉花中還可能混入一些雜草、麻繩頭、破包皮布、毛發、鉛絲、鐵釘及小工具等特殊的雜質。
6.棉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能:
(1)水的作用:
棉纖維雖然具有大量的親水羥基,但不溶於水,僅能有限度的膨化,膨化後橫截面積增長可達40~45%,但長度僅增長1~2%,長時間的高溫濕空氣作用,會使纖維素氧化。
(2)酸的作用:
棉纖維耐鹼不耐酸,無機酸如硫酸、鹽酸、硝酸,對棉纖維有腐蝕作用,在熱的稀酸和冷的濃酸中纖維溶解,有機酸如甲酸作用較弱。酸對棉纖維的作用隨著溫度、濃度、時間的不同而改變。
(3)鹼的作用:
在常溫下,用9%以下的鹼溶液處理棉纖維時,不發生變化,當濃度高於10%,纖維開始膨化,直徑增大,縱向收縮,如果濃度提高到17~18%,處理0.5~1.5min後,即引起纖維 橫 向膨化,使纖維變形能力增加。如果在膨化同時,纖維給以外力拉伸,則由於纖維形態改變,纖維表面的光澤度增加,使纖維呈現絲一般的光澤。在較高的溫度下用濃鹼處理棉纖維, 空氣中的氧使纖維素氧化,而引起聚合度下降,分子鍵產生斷裂,纖維素分解。棉纖維經鹼處理後生成鹼纖維素。
(4)熱、光對棉纖維的損傷:
熱對棉纖維的作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熱裂解溫度以上的熱裂解,主要表現為干餾,例如在 270—350℃棉纖維的分解產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乙酸以及少量乙烯、甲烷等氣體,而剩留下來的多數是碳。另一種是熱裂解溫度以下的熱作用,如果伴隨有化學反應的,稱為熱穩定性,纖維素分子破壞而脆損。如果單是熱的作用,稱為耐熱性,只是增加了纖維素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互相作用的力減弱,強度會暫時降低,但當溫度降低後,強度基本上又能恢復。
光對棉纖維長期照射能引起棉纖維損傷,其原因一方面是波長越短的光,能量越大,它能使纖維素大分子上甙鍵較不穩定,大分子易斷裂,使纖維強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光和氧氣、水 分引起纖維的光氧化作用。
(5)微生物對棉纖維的影響:
在潮濕情況下,微生物極易生長繁殖,分泌出纖維素酶和酸,從而使纖維發霉變質,變色。因此棉花應貯存在乾燥的地方。棉花在高溫度下,存有大量的青黴素菌,對棉花來說更重要 的是放線菌等微生物。青黴素菌是綠色或蘭色的細菌,使棉花產生陰暗色。
(6)有機溶劑的作用
棉纖維不溶於一般溶劑,如乙醇、乙醚、苯、丙酮、汽汕、四氯乙烯等,但這些溶劑可溶解纖維中的共生物質。纖維在苯,凡士林汕中膨化最小,利用這一原理可以測定棉纖維比重。
7.棉花的化學成分:
棉纖維的化學組成主要是纖維素,它占乾燥纖維重量的94%左右。其餘成分稱為纖維素伴生物。(見表6—4—3)
表6-4-3棉纖維的化學成分
纖維素 多縮戊糖 含氮物 蠟質、脂肪 水溶物 灰 分
93.87% 1.52% 0.87% 0.63% 3.30% 1.12%

8.檢驗:
進出口棉花都屬於法定檢驗檢疫的商品,不論是進口或出口均須經檢驗檢疫部門檢驗,進口棉花不經檢驗檢疫不準銷售和使用,出口棉花,未經檢驗檢疫合格 的不準出口。
進出口棉花的主要檢驗依據是貿易合同,一般貿易合同均規定有抽樣比例、品質規格、標准或成交樣品、回潮率、含雜率、強力、細度、重量、體積、回皮數量以及索賠期限等,這些 都是在檢驗中嚴格執行的。
(1)抽樣
棉花抽樣是棉花檢驗工作的首道工序,極為重要,因為進出口棉花是大宗商品,不可能全部進行拆包檢驗,所以檢驗棉花時,一般是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的一定數量的 樣品代表全批貨物的情況。
進口棉花抽樣以前,先了解到貨的分嘜情況,掌握到貨數量、標記、合同號等。檢查實際嘜 頭是否與單證相符。抽樣工作是在棉包過重後,立即按規定的組號,包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抽取數量一般按到貨包數10%,抽取每隻樣品重量約500g。小包抽樣按5%比例抽取。
出口棉花抽樣前要對數量、標記、批號等與實際堆存的棉花及庫存明細單逐一進行核對,相 符後進行抽樣。抽樣數量按5%(鐵機大包按10%抽取),每批抽樣不得少於3包,每隻樣品重量不少於300g,水分、雜質樣品不少於50g,細度、強力試樣在品級樣品中抽取,每隻樣品重量約30g。
抽樣要在完整的棉包正面中部,打開包上的鐵腰(鐵絲),割開包皮布,將表面棉花剝開約40 cm寬,在10—15cm深處抽取整塊品質樣品,然後在棉包深處抽取水分樣品,並立即裝入密封的容器內,註明合同號、批號、包號等。
(2)檢驗方法:
進出口棉花的檢驗項目是根據貿易合同的規定和要求,按照WM3003—87《進口棉花檢驗規程》和WM3004—87《出口棉花檢驗規程》進行檢驗。
進口棉花檢驗除憑樣成交的按樣品檢驗外,一般按國際通用標准進行檢驗,即美國陸地棉標准見表(6—4—4)。
表6-4-4美國陸地棉各類型品級符號一覽表
棉花名稱 白棉 白棉加號 淡點污棉 點污棉
類型 1 0 2 3
英文名稱 White Plus Lt.Sp Spotted

等內
序號 1
2
3
4
5
6
7 G、M
S、M
M
S、L、M
L、M
S、G、O
G、O -
-
*M、P
*S、L、M、P
*L、M、P
*S、G、O、P
*G、O、P *G、M、L、S
*S、M、L、S
*M、L、S
*S、L、M、L、S
*L、M、L、S
*S、G、O、L、S
- *G、M、S
S、M、S
M、S
S、L、M、S
L、M、S
S、G、O、S

等外 8
* Bellow
G、O -
*Bellow
S、G、O、L、S *Bellow
S、G、O、S
合計 8 5 7 7
棉花名稱 淡黃染棉 黃染棉 淡灰棉 灰棉
類型 4 5 6 7
英文名稱 Tinged Yellow.s Lt.Gray Gray

等內
序號 1
2
3
4
5
6
7 -
*S、M、T
M、T
S、L、M、T
L、M、T
-
- -
*S、M、Y、S
*M、Y、S
-
-
-
- *G、M、L、G
*S、M、L、G
*M、L、G
*S、L、M、L、G
-
-
- *G、M、G
S、M、G
*M、G
*S、L、M、G
-
-
-
等外 8 *Bellow
L、M、T *Bellow
M、Y、S - *Bellow
S、L、M、G
合計 5 3 4 5

注:美棉實物標准共15盒,計為白棉7盒,點污棉5盒,淡黃染棉3盒,其餘為29個文字級,G、MSp及S、M、Tg無實物標准規入文字級,文字級符號前加*。
9.包裝儲運:
(1)進口棉花包裝:進口棉花的包裝一般用麻布、聚丙烯編織布或白布、紗布等包裹,鐵腰或鐵絲捆繞,均為鐵機包。包形有長方包、短方包、長條包和短條包等。打包合同要求為每噸不得超過110立方英尺。
(2)出口棉花包裝:出口棉花的包裝根據國家標准規定,打包時不同等級、類型的棉花要嚴格分別成包,不得混淆,棉包的包裝必須完整、嚴密,勿使棉花外露,以防止沾污和損失。棉包的重量要求一致,規格要統一,一般重量為80~90kg(木機包),190~210kg(鐵機包),打包密度鋸齒棉350kg/m3,皮輥棉為380kg/m3。棉包的包裝物料為新白布或紗布鐵絲捆繞。
(3)儲運:根據棉花的吸濕性能好,易燃,不能受污染的特點,在儲運中注意以下幾點。
①棉花的儲運條件要乾燥通風,苫墊條件要好,防止棉花受潮,水濕造成霉變。
②棉花的裝運要嚴防用煤車、油車、硫磺車和漏水、漏油的船隻裝運,以防造成污染、水殘、油殘棉花,影響使用。
③棉花的貯存要遠離易燃物品和火源以及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防火設備要齊全。

出口需要的手續必須在中國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申請,你可以在官網上查詢,非常簡單。具體可以問我

2. 印度為什麼落後

兩國後來都選擇過計劃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總體上,印度在60年前的起點略高於中國,因為中國在1949年之前,連續經歷了百年戰亂。而印度則相對穩定,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該國近代史上的最大沖突,造成了數十萬人死亡,千萬人流離失所。印度的種族、宗教、語言、民族等問題要比中國復雜。20世紀40年代末,兩國的人均收入(印度略高)、預期壽命、識字率等主要發展水平的指標都比較接近。但兩國屬於完全不同的文明,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最後兩國發展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不少學者認為,印度政治制度的落後才導致了印度全面落後於中國。首先,它無力真正廢除種姓制度。由於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無所不在,使得印度社會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會之一,人從一出生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其次,印度的政治體制無力推動婦女的真正解放,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印度獨立都60多年了,但印度基本上還是一個父權社會,婦女的地位遠遠低於男子。農村的情況就更為嚴重了。婦女的文盲率遠遠高於男人,就業率則遠遠低於男人。印度傳統中,婦女出嫁要向男方支付昂貴的嫁妝,雖然當年甘地主張男女平等,但印度從來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婦女解放運動,每年因嫁妝不足而被活活燒死的婦女成千上萬。時至今日,包辦婚姻、童婚等現象仍然廣泛存在。婦女地位低下,嚴重阻礙了印度婦女智慧和能力的發揮。
第三,它也無力推動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本人當年曾希望推動土地改革,但他所依賴的國大黨代表的是控制印度土地資源的高種姓大地主階層,這個階層又左右了國大黨龐大的農村票源。尼赫魯最後也只能妥協,把土地改革這個問題交給了邦一級的政府和議會,而邦議會歷來都是大地主階層的囊中之物,這也使土地改革更加難以展開。
第四,它解決不了腐敗問題。西方政治理論一般認為靠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西方制度的國家腐敗問題仍然非常嚴重,印度就是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印度學生對我說:「和印度政府部門打交道,很像去印度教廟宇拜神,你要學會做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復雜的動作,懂得什麼時候要跪下、什麼時候要趴下、什麼時候要躺下、什麼時候要念經。申請一個護照出國要經過十幾個人,排幾天的隊。最後大家都想辦法花錢去買通關系,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
為什麼印度採用多黨競爭制度,腐敗卻有增無減呢?原因很簡單:在一個經濟文化教育落後的國家,政客用錢直接買票或間接買票(例如收買黑社會,然後控制票源)如家常便飯。孟買貧民窟里黑社會可以呼風喚雨,使貧民窟成為一大批腐敗政客的穩定票倉。黑社會還與政客勾結,從事毒品買賣,不僅收買了很多政府官員和非政府組織,而且可以控制選票,這個情況是印度政治體制中難以治癒的「癌症」。

3. 下圖是印度不同季節季風活動圖,讀圖後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

(1)1;大陸;海洋;東北。
(2)7;海洋;大陸;西南。
(3)熱帶季風;全年高溫,旱雨兩季明顯。
(4)西南。
(5)旱;10;次年5;雨;6;9。

4. 氣候分類有那些標准、方法

氣候分類是將全球氣候按某種標准劃分為若干類型的過程。屬同一類型的氣候,其氣候要素均符合同一

規定的范圍。氣候分類方案因目的或學科而又不同的劃分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
①理論分類法(亦稱成因分類法)。其著眼點是根據形成氣候的因子來劃分,如以氣團為基礎的阿里索夫(蘇聯學者)發。
②實驗分類法(亦稱經驗分類法),如以植物分布為基礎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為基礎的緯度反類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發量與滲流量三者平衡)為基礎的水分分類法。
全球氣候基本類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氣候(又稱熱帶雨林氣候)、新風濕潤氣候(又稱副熱帶濕潤氣候或溫帶濕潤氣候)、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副極地大陸氣候和冰原氣候等。

將各地區不同的氣候,按其主要特徵歸納成為若干類型。根據氣候的不同類型,按一定的指標將全球(或某一范圍)劃分為若干區域,稱為氣候區劃。氣候分類的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成因分類和經驗分類兩種。
成因分類也稱理論上的氣候分類。它著眼於古希臘的學者根據太陽高度角,以回歸線(南、北緯2327)和極圈(南、北緯6633)為基線,將全球劃成為熱帶、溫帶和寒帶。這是最早的成因氣候分類。1936~1949年..阿利索夫提出以盛行為主,以海陸位置為輔的氣候分類。他認為:氣團性質是在太陽輻射、特徵和海陸性質的特定條件下,熱量和水分等物理量經過交換和輸送等過程後的綜合結果,最能客觀地反映氣候狀況。他根據盛行氣團的季節分布狀況,將南北兩個半球各分成赤道帶、副赤道帶、熱帶、副熱帶、溫帶、副北極帶(副南極帶)和北極帶(南極帶)等七個氣候帶;又根據海陸位置的差異,將每個氣候帶分成若干不同的氣候型,如大陸型、海洋型、大陸東岸型和大陸西岸型等。
經驗分類或者稱為實驗氣候分類。它根據自然地理因素(如植物群落、土壤和水文等)的空間分布狀況,對照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徵以及它們的不同組合,將全球氣候歸納成為不同的類型。流傳廣泛的,就是這種分類法的典型。索恩思韋特氣候分類是經過實驗途徑得出的又一個典型。C.W.索恩思韋特長期從事氣候條件對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工作,他於1931年選擇不僅反映熱量高低,而且反映水分供應多寡狀況的可能蒸散為指標提出了氣候分類方案,並於1948和1955年兩度修改此方案。但由於他的分類繁雜,流行不廣,這個分類主要應用於生物學和農藝學。 成因分類和經驗分類所得出的結果是互相對應的。..布德科就以這種對應關系進行了氣候分類他從研究氣候形成的理論出發,於1948年制定出了自然植物景觀同熱量和水分這兩個主要氣候要素相對應的組合圖,即布德科氣候分類(見圖[氣候與植被關系示意圖])。圖上縱坐標以年輻射差額值(Q)表示熱量,橫坐標以乾燥指數[584-01]
表示水分狀況(P為年降水量,L為蒸發潛熱)。 除了以上兩種分類法之外,由於農業、工業、建築、交通運輸、能源供應、醫療保健和軍事等方面對氣候的需要不同,還可以制定各種應用氣候區劃的分類指標(見)。 氣候分類正隨著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斷地向前發展。
氣候分類法
根據各地氣候特徵,按其相似和差異情況,劃分成各種氣候類型。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熱量、水分、風力、風向,也有根據天氣型進行劃分的。氣候分類法很多。從最早的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一直到十九世紀以後的蘇潘、柯本、阿里索夫、斯查勒等都提出過氣候的分類法。我國氣候學專家竺可楨、塗長望、盧鋈等對我國氣候提出過分類法。氣候分類可供進行經濟規劃、特別是農業生產規劃時作參考。
柯本氣候分類法
德國氣候學家柯本以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要素為基礎,參照自然植被的分布,在1918年提出了把全球氣候分成:A.熱帶多雨帶,B.乾燥帶,C.暖溫帶,D.冷溫帶,E極地帶五個氣候型和若干個氣候副型,這種分類法稱為柯本分類法。在柯本分類中 A、 C、 D、 E帶為濕潤氣候,B為乾旱帶。柯本分類法的優點是系統分明,各氣候類型有明確的溫度或雨量的界限,便於應用。其缺點是只用年平均降水量與年平均溫度的經驗公式來計算乾燥指標,並以此來劃分乾燥帶的方法是不完善的。另外,柯本分類忽視了高地氣溫、降水的垂直變化與水平緯度地帶性的差異。也就是忽視了氣候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問題。
斯查勒氣候分類法
斯查勒認為天氣是氣候的基礎,而天氣的特徵、變化又受氣團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活動的影響,因此,他根據不同性質氣團的源地分布及鋒的位置,將全球氣候分成低緯度氣候帶、中緯度氣候帶和高緯度氣候帶。在這三個帶下又分成12個不同的氣候類型。斯查勒氣候分類法的優點是重視氣候的形成因素,因此有人認為是「極有效的動力氣候分類法。但其不足之處是對季風氣候不夠重視。
貝爾格氣候分類法
即蘇聯的地理學家貝爾格所制訂的氣候分類。蘇聯景觀學說的創始人Л.С.貝爾格是把地理景觀作為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第一個人。1925年他從地理觀點出發,將陸地分為兩類:低地和高地(海拔1000米以上)。對低地氣候,以自然景觀為主要標志,以月平均氣溫為指標,劃分出11種氣候型(帶)。以地理景觀帶作為氣候分類的基礎,提出氣候地理分類法。在山地氣候中除利用11種氣候型外,在雪線以上高山地區增加永凍氣候。
影響因素
指影響氣候狀態。決定各地氣候物理條件的因素。這種物理條件主要是指決定地球上各地位置的地理諸要素,如緯度、高度、海陸分布、相對海陸的位置、地形等等。此外,海流、穩定性的高、低氣壓的位置、盛行風也可作為氣候因素。氣候是常年變化的,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和物理條件,有時候也叫作氣候因素。在這時候,黃道傾斜,大氣的組成,地殼變動,水陸分布,海流等也構成氣候因素。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就是一個地區形成過程。
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赤道輻合帶、瓦克環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全年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因此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其中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型又可劃分為3個亞型。
赤道多雨氣候
分布於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內,寬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爾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與大洋洲間的從蘇門答臘島到伊里安島一帶。這里全年正午太陽高度都很大,因此長夏無冬,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一般小於3℃,日較差可達6~12℃。由於全年皆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風力微弱,以輻合上升氣流為主,多雷陣雨,因此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這與赤道輻合帶位置的變動有關。
熱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正當迎風海岸,全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8~25℃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由於東風(信風)帶來濕熱的海洋氣團,所以除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外,還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較集中,無明顯變化。
熱帶干濕季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間。這里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小時,位於信風帶下,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是為乾季。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大時,赤道輻合帶移來,有潮濕的輻合上升氣流,是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個月為乾季。濕季中蒸散量小於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變率很大。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6~18℃以上,乾季之末,雨季之前,氣溫最高,是為熱季。
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緯度10°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如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沿海等地。這里熱帶季風發達,一年中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時,降水稀少。而當赤道氣團控制時,降水豐沛,又有大量的熱帶氣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 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較差在3~10℃左右,春秋極短。
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副熱帶及信風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約以回歸線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大致在緯度15°~25°間。因乾旱程度和氣候特徵不同,可分為熱帶乾旱氣候(5a)、熱帶(西岸)多霧乾旱氣候(5b)和熱帶半乾旱氣候(5c)三個亞型。5a,5c是熱帶大陸氣團的源地,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有極端最高氣溫。5a終年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因此降水量極少。5c位於5a的外緣,大半年時間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乾燥少雨,在太陽高度大的季節,赤道低壓槽移來,有對流雨,因此出現一短暫的雨季。5b位於熱帶大陸西岸,有冷洋流經過,終年受海洋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影響,多霧而少雨,降水量極小,但氣溫較涼,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
中緯度氣候
這里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互角逐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該地帶一年中輻射能收支差額的變化比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15~18℃以下,有4~12個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間。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變化都很顯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大陸面積較大,受海陸的熱力對比和高聳龐大地形的影響,使得本帶氣候更加錯綜復雜。本帶共分8個氣候型。
副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熱帶乾旱氣候向高緯度的一側,約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它是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和信風帶背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乾旱6a與半乾旱6b兩亞型。 6a副熱帶乾旱氣候具有少雲、少雨、日照強和夏季氣溫特高等特徵。但涼季氣溫比5a型低,氣溫年較差較5a型大,達20℃以上。涼季有少量氣旋雨,土壤蓄水量略大於5a型。6b副熱帶半乾旱氣候位於6a區外緣。夏季氣溫比6a型低,冬季降水量比6a型稍多。
副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亞歐大陸東岸,約以30°N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5°左右。這里是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交綏角逐的地帶,夏秋季節又受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因此夏熱濕、冬溫干,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左右,氣溫年較差約在15~25℃左右。降水量在750~1000mm以上。夏雨較集中,無明顯乾季。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澳大利亞氣候分類圖
副熱帶濕潤氣候
分布於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副熱帶東岸,約為南北緯20°~35°。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夏季受海洋高壓西緣流來的潮濕海洋氣團的控制。由於所處大陸面積小,未形成季風氣候。冬夏溫差比季風區小,降水的季節分配比季風區均勻。
副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分布於副熱帶大陸西岸30°~40°之間的地帶。這里受副熱帶高壓季節移動的影響,在夏季正位於副高中心范圍之內或在其東緣,氣流是下沉的,因此乾燥少雨,日照強烈。冬季副高移向較低緯度,這里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帶來大量降水。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左右。冬季氣溫比較暖和,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10℃左右。因夏溫不同,分為兩個亞型。9a涼夏型,貼近冷洋流海岸,夏季涼爽多霧,少雨,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9b暖夏型,離海岸較遠,夏季乾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冬季溫和濕潤,氣溫年較差稍大。
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約40°~60°的地帶。這里終年盛行西風,受溫帶海洋氣團控制,沿岸有暖洋流經過。冬暖夏涼,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下,氣溫年較差小,約在6~14℃左右。全年濕潤有雨,冬季較多。年降水量750~1000mm左右,迎風山地可達2000mm以上。
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東岸約35°~55°的地帶。這里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盛行東南風,溫暖濕潤,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南北溫差小。氣溫年較差比較大,全年降水量集中於夏季,降水分布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陸減少。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顯著,冬季寒潮爆發時,氣溫在24小時內可下降10餘攝氏度甚至20餘攝氏度。
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分布在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北美100°W以東的溫帶的地區。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而寒冷,有少量氣旋性降水。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的侵入,降水量較多,但不像季風區那樣高度集中。這里季節鮮明,天氣變化劇烈。
溫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分布在35°~50°N的亞洲和北美洲大陸中心部分。由於距離海洋較遠或受山地屏障,受不到海洋氣團的影響,終年都在大陸氣團的控制下,因此氣候乾燥,夏熱冬寒,氣溫年較差很大。因乾旱程度不同可分為溫帶乾旱氣候(13a)和溫帶半乾旱氣候(13b)兩個亞型。
高緯度氣候
高緯度氣候帶盛行極地氣團和冰洋氣團。冰洋鋒上有氣旋活動。這里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為負值,所以氣溫低,無真正的夏季。空氣中水汽含量少,降水量小,但蒸發弱,年可能蒸散量小於52.5cm。本帶可分為三個氣候型。
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7個月的積雪覆蓋,積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凍結現象嚴重。由於暖季溫度適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適宜針葉林生長。
極地苔原氣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於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於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已很明顯。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40℃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間氣溫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鋒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內陸地區尚不足200 mm,大都為干雪,暖季為雨或濕雪。由於風速大,常形成雪霧,能見度不佳,地面積雪面積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蘚、地衣及小灌木等,構成了苔原景觀。
極地冰原氣候
分布在格陵蘭、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全年嚴寒,各月平均氣溫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氣溫。一年中有長時期的極晝、極夜現象。全年降水量小於250 mm,皆為干雪,不會融化,長期累積形成很厚的冰原。長年大風,寒風夾雪,能見度惡劣。
高地氣候
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於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為一大類而沒有包括在低地分類系統內。 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這種垂直地帶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緯度和區域氣候條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徵如下:
(1)山地垂直氣候帶的分異因所在地的緯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異在低緯山地,山麓為赤道或熱帶氣候,隨著海拔的增加,地表熱量和水分條件逐漸變化,垂直氣候帶依次發生。這種變化類似於低地隨緯度的增加而發生的變化。如果山地的緯度較高,氣候垂直帶的分異就減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較小,氣候垂直帶的分異也就較小。 (2)山地垂直氣候帶具有所在地大氣候類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從山麓到山頂都具有全年季節變化不明顯的特徵。珠穆朗瑪峰和長白山都具有季風氣候特色。
(3)濕潤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主要以熱量條件為垂直差異的決定因素 而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山地垂直氣候的分異,與熱量和濕潤狀況都有密切關系。這種地區的乾燥度都是山麓大,隨著海拔的增高,乾燥度逐漸減小。
(4)同一山地還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顯隱等局地條件不同,氣候的垂直變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帶、山谷冷湖即為一例。山地氣候確有「十里不同天」之變。
(5)山地的垂直氣候帶與隨緯度而異的水平氣候帶在成因和特徵上都有所不同。

按資源分類:
氣候資源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綜合資源。它的各組成部分按不同角度,可有不同分類方法。
山地垂直氣候植被分布圖
(1)要素分類:一部分氣候要素含有重要資源量,按要素分類是氣候資源最基本的分類方法。
植物光合作用
太陽能資源。如太陽輻射中含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生理輻射量,也是太陽能熱水器和日光電池所需的能源。 熱量資源。即以空氣溫度所代表的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熱能。在農業生產中常以大於0℃或10℃的每日溫度(℃)之積,或稱積溫,作為熱量資源的代表值。
降水資源。
為陸地一切水資源的唯一來源。弄清降水資源及其潛力可以提高水資源量在降水量中的比例,更充分地開發可能獲得的自然降水的潛力。
風能。
即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力。可以利用作為動力或發電的能源。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材料。這在過去農業生產中並未作為資源量計算。現代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在溫室中二氧化碳缺乏天然補給量時,這一要素才被作為資源而予以重視。
(2)行業分類:人類社會有很多行業,各個行業對氣候都有不同要求。氣候資源的行業分類實質上就是一種
植物光合作用
應用分類系統。一般說來,在露天作業的行業對氣候最敏感,也對氣候資源的意義認識最早,最為關心。其中有農、林、牧、漁、鹽、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在室內活動的行業,也因其產品質量同溫度、濕度、空氣清潔度有密切關系,同時又依靠交通運輸獲得原材料、燃料及運出產品,也需要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和避免不利條件,不得不重視氣候資源和災害。
在一個行業內部,也因項目不同而對氣候資源有不同的需求。農業中的小麥、水稻及其它作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氣候資源要求。在醫療中,不同的疾病的醫治都有各不相同的最佳氣候條件。其它各行業的情況也是一樣。正是因為行業內部在氣候資源的要求上很不一致,使得行業氣候資源分類具有多層次性。
氣候資源還可以從其它角度進行分類。雖然一定的氣候資源分類有其特有的目的性,但是這些分類系統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特別是要素分類法與行業分類法之間的互補性更為明顯。

5. 有關環保法律的知識

小論文《我看環保》(例文)
環境問題不僅是個生活質量問題,更是一個直接影響人尖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提出論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環保雖如此重要,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和法規,可是在社會上仍有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去破壞環境,有的救災屢禁不止。這就要求我們採取措施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依法規范人們的行為。(分析論點)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議:(解決論點)
首先,應在學生中普及環保教育,開設環保科目,並規定為必修課。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對環保作出貢獻。如規定每個學生一年必須種一棵樹等,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明白:對於環保,自己也有一份責任,自己也應該出一份力。
其次,國家有關部門應不定期對各個單位進行突擊檢查,對那些違反有關環保方面的法律和法規的單位實施重罰,並對其進行思想教育。這樣才能從污染源上加以控制、治理。
再次,對在環保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應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獎勵。這樣能更有效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這對於全民參加環保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最後,國家應撥款建一些環保設施,如建一些污水處理站,保證流入江海湖泊的水的質量;採取「垃圾分類回收」措施,並在行動之前加以宣傳,以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
環保問題的確應該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每個人都應該思考,自己應該為環保做點什麼。願人人都為環保出一份力,讓美好的環境永遠伴隨著我們!(聯系實際,表明觀點)
評價:本文側重解決環境問題,特點是將分析問題結合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

作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必須行動。意識到那種無節制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環境惡化的根源,我們必須選擇有利於環境的生活方式來善待地球:

一、 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二、 綠色消費,環保選購

三、……

……

中國在未來的世紀中能否強大富有,在很大程度的上,取決於整個民族能否建立起環境意識,取決於你、我、他,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保護環境,匹夫有責,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一起來保護環境吧!

沙塵暴,再次敲響了警鍾

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的大洪水,近幾年的沙塵暴,我國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正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甚至影響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

沙塵暴告訴我們,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威脅人類健康,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我們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積極保護環境,才能保證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的必然選擇,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

沙塵暴告訴我們,一定要依法保護環境。目前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保護環境有法可依。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為此,一方面,我們應加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特別是在森林、草原地區加強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的貫徹。我國環保法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如堅持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誰開發誰保護等,應貫徹執行。另一方面,要依法追究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

今年的沙塵暴已經過去,今後它是否會越過了黃河,掠過長江,覆蓋華南,蔓延全中國呢?這並非杞人憂天,但願我們警鍾長鳴。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可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現在雖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最後,請同學們牢牢記住:小鹿是我們的夥伴,喜鵲是我們的朋友,森林是我們的兄弟,草原是我們的姐妹,海洋是我們的父母,江河是我們的祖先,讓我們愛他們,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

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
我們對環境做了些什麼?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環保意識淡薄,就是沒有環保意識,有的還在自覺不自覺地破壞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連幼林也難以倖免;一些企業在建廠時就沒有環保意識,把河流變成了他們的排污池;一些廠礦排污嚴重超標,他們與環保部門「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場所或馬路上,有些人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車駕駛員,出了車門就不再有環保意識,把車廂里的垃圾往馬路上掃;有些清潔工為圖方便,把路面垃圾掃進下水道里;一些街頭飯館,剩飯剩菜連同污水倒得馬路遍地都是……這一幕幕,確實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憂慮。如果我們不讓這些人加強環保意識,不去制止他們破壞環境的行為,上個世紀末葉墨西哥城嚴重大氣污染導致許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劇,將會在我們身邊重演。
環境與人類唇齒相依。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類愛護環境,環境施惠於人的過程。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採取幾項措施,新聞單位廣為宣傳,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使我們的每一位公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全民投身環境保護工作。也只有這樣,環境才會報答我們。就像一位著名的環保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愛護地球像愛護我們自己,地球也將奉獻給我們她所有的一切。」

6. 關於酸雨

①什麼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什麼是酸雨?

簡單地說,酸雨就是酸性的雨。什麼是酸? 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鹼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鹼味較大,它們是鹼。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鹼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一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值。於是,純水的pH值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鹼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於7;當它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飽和時,略呈酸性,pH值為5.65。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於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於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彌漫的霧,pH值小於5.65時叫酸霧。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的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業生產、民用生活燃燒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雲內成雨過程」,即水氣凝結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結核上,發生液相氧化反應,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經過「雲下沖刷過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並吸附、沖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後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國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②什麼是PH值?

PH值
pH是拉丁語「Pons hydrogenii」一詞的縮寫(Pons=壓強、壓力hydrogenium=氫),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通常pH值是一個介於0和14之間的數,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酸性,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鹼性,當pH=7的時候,溶液呈中性.

pH值的計算中[H+]指的是溶液中氫離子的活度(有時也被寫為[H3O+],水合氫離子活度),單位為摩爾/升,在稀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約等於氫離子的濃度,可以用氫離子濃度來進行近似計算。

在標准溫度和壓力下,pH=7的水溶液(如:純水)為中性,這是因為水在標准溫度和壓力下自然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乘積(水的離子積常數)始終是1×10-14,且兩種離子的濃度都是1×10-7mol/L。pH值小說明H+的濃度大於OH-的濃度,故溶液酸性強,而pH值增大則說明H+的濃度小於OH-的濃度,故溶液鹼性強。所以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強;pH愈大,溶液的鹼性也就愈強。

在非水溶液或非標准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pH=7可能並不代表溶液呈中性,這需要通過計算該溶劑在這種條件下的電離常數來決定pH為中性的值。如373K(100℃)的溫度下,pH=6為中性溶液。

測量

有很多方法來測量溶液的pH值:

在待測溶液中加入pH指示劑,不同的指示劑根據不同的pH值會變化顏色,根據指示劑的研究就可以確定pH值的范圍。滴定時,可以作精確的pH標准。

③酸雨在我國有何分布特點?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0%。

④酸雨有何危害?
酸雨的危害

硫和氮是營養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礦物質,供植物吸收。如酸度過高,pH值降到5.6以下時,就會產生嚴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也會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還可使湖泊、河流酸化,並溶解土壤和水體底泥中的重金屬進入水中,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跡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可能危及人體健康。

⑤怎樣防控酸雨?
治理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7. 台風的名字是怎麼規定的

據專家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台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里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台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台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台風自行取名。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凡是活躍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台風(熱帶風暴),從去年起一律使用亞太14個國家(地區)共同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稱,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台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台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台風查特安是美國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台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種花的名字。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台風。

專家們說,早在18世紀,澳大利亞氣象學家突發奇想,開始用女性名給台風起名,作為一種榮譽或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這一做法在歐美各國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個颶風被命名為「哈里」,因為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美國總統哈里斯·杜魯門正在那裡視察;不久,又一更瘋狂的颶風掃盪了佛羅里達,人們便把她尊稱為總統夫人「貝斯」。某年台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台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台風取名的運動風起雲涌,信件和呼聲幾乎淹沒了報界和天氣局。盡管如此,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仍堅持這一做法,許多國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賽西爾颶風,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風。

8. 環保資料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碳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回答者: zyl777 - 魔法學徒 一級 4-5 21:26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麼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為了使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下發的《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要》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開發區中學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融入到師生們的心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學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家庭中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一)學校領導重視環保工作,建立健全環境教育組織,把環境教育列為學校的重要議事內容。
學校成立了環境教育委員會,由校長主抓環境教育工作,負責工作計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總務主任負責校園環境的保護和綠化美化工作;政教處主任負責專題教育;教務處主任負責課堂教學滲透;團委書記負責環境保護宣傳;環保輔導員負責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和資料檔案。環境教育委員會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環境教育計劃和活動主題,組織師生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幾年來,學校環保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受到了省市區各級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
(二)、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學校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在地理、生物、化學、物理、語文、政治、健康教育課等各個學科教學中,將知識的講解與環保意識有機結合,寓教於學,寓教於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學校還成立了環保活動課外小組,開展了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從更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滲透,充分發揮活動課在環保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學校深入開展環境教育教學研究,在校內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環境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學校領導、教師幾年來共撰寫環保論文30多篇,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

(三)、注重「綠色」宣傳

目前,環境教育的當務之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為使學生盡快具備「綠色」意識,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盡快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學校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圖書館、閱覽室每年都訂閱大量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報刊,學校的電教中心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錄象資料,每個班的計算機里都裝有環境保護的資料軟體,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另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團委將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經常組織各年級之間開展以環保知識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通過評比促使讓「綠色」走進班級;「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並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並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

(四) 積極開展主題團會、主題班會,座談會以及環保知識講座等,調動、鞏固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聯系當前的環境問題,學校每年都要組織有關人士進行環保專題講座。通過講座,學生了解到了自己的生存環境狀況,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很多學生都寫了心得體會,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今年5月份,學校在環保知識講座結束之後,政教處緊接著還在全校開展了「做『綠色使者『承諾」活動,即:不亂扔廢物,凈化校園環境;減音降噪,凈化生活環境;不攀枝折花,愛護花草樹木;愛護野生保護動物,不捕不食;杜絕浪費,節約能源;廢物利用,平衡生態;撿臟護綠,還社區一片綠色;傳播綠色理念,追求綠色時尚;播撒綠色,創建綠色學校。全體同學都鄭重的在倡儀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次活動在全校學生中掀起了創建綠色學校的又一次高潮。

(五)、以「環保志願大隊」為依託,根據環境教育計劃和活動主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成為「愛綠」、「護綠」的模範。

學校自成立 「環保志願大隊」以來,由學校團委負責,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今年的「地球日」,學校組織了「迎接地球日,紀念五四運動」的青年志願者大行動,到開發區公園和碧海小區清除白色垃圾,到廣場護理綠地,向路人散發傳單,宣傳環境保護意識,號召人們「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美好家園」;去年的「植樹節」,學校開展了「種下一棵樹苗,奉獻一片愛心」綠色活動,組織全校師生踴躍植樹種草;在第20屆「愛鳥周」到來之際,學校舉辦了以「關注鳥類、珍愛自然、建設綠色家園」為主題的「愛鳥周」科技漫畫大賽,其中的獲獎作品在學校的環保宣傳欄上進行了展覽;在第30個「世界環境日」,學校開展了「環保手抄報」評比和「我愛我的家園」環保徵文大賽,並組織專門評委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評比,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共52人;校團委在每年的「世界水日」都要組織環保志願隊走上社會,對用水情況進行調查,這一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初二環保支隊還建立了垃圾分類的制度,並向其他三個支隊發出倡儀,號召大家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和廢舊電池回收等工作,他們利用業余時間走上街頭組成環境衛生巡視隊,成為維護生存環境的忠誠衛士。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很好的使學生達到了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鍛煉意志和增強環保意識的目的。
(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綠色衛士。
學校注重教育師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保護環境。全校師生盡量做到不使用塗改液;不購買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紙杯盒和餐巾紙;購買飲料盡可能選擇可回收再用的罐裝材料;攜帶自己的購物袋去購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購買「綠色」無磷洗滌劑;節約用水、用電,用水後擰緊水龍頭,教室沒人時及時關燈;愛護綠化設施,不踐踏綠地,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七)心手相連,創建綠色家庭

為全方位奏響綠色環保之歌,學校在全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還開展了「心手相連,創建綠色家庭」活動,把環保宣傳教育推向家庭。。學校鄭重向每一位同學發出倡儀:在家庭中做環保知識的最佳宣傳員、「小喇叭」,積極倡導父母樹立「綠色」理念,帶動父母也加入到環保大軍中來,營造良好的綠色家庭環境。

(八)、加強綠化、美化、凈化工作,營造潔凈、高雅、和諧的校園環境。

為給學生營造一個幽雅和諧、寧靜溫馨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學校在綠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學校全年戴綠、四季有花,根據校園建築的格局,學校還修建了讀書長廊。長廊四周栽種藤蘿,夏秋季節,藤蘿覆蓋整個長廊,一片翠綠。真正收到了層次化、立體化的綠化、美化效果。如今,當你走進開發區中學,你會看見一個花團錦簇、綠草如茵,整潔優美的校園,它與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曠神怡。

如今的校園里,「綠色」正在蓬勃壯大,「綠色」正在熠熠生輝,這「綠色」已常駐校園,常駐師生的心頭。

你自己選一些吧,擇優錄取~~~~嘿嘿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仁愛及物、慈悲為懷

9. 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有關保護環境的方法

環境保護方面主要是個人。
印度和中國差不多,目前都是猛抓工業,環境污染很嚴重。
而美內國日本已經到了後容面一個階段,開始為之前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彌補。
現在世界范圍內的發達國家都把工業基地遷到中國,印度的等發展中國家,原因除了人工便宜外,就是不會污染到自己國家的環境。
澳大利亞是環保做得最好的國家,在澳大利亞高樓不常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限制,每建一幢高樓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審批。除了各大城市的經濟中心區,周圍郊區就連購物中心都是Mall的形式,佔地面積大,但都是2~3層建築。為了就是不影響到生態。

10. 有關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被高度認同的植樹節,竟然出自19世紀時一位美國出版商的倡議。1872年,斯特林·莫頓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的一次會議上,悲天憫人地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建議得到了積極採納,不久州長親自宣布,從此該州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定為植樹節。
19世紀末期,在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自然界天翻地覆,精華所剩無幾。這時,約翰·繆爾出現了。早在1876年,他就強烈要求聯邦政府採取森林保護政策。1897年美國國會從商業利益出發阻撓森林保護政策,繆爾就通過媒體獲得公眾支持,使議員們改變了主張。繆爾最大的功績在於開創了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在以約翰·繆爾為首的一些人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於1872年通過黃石法案(Yellowstone Act),成立了全球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黃石國家公園,又於1916年成立了全球最早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目前,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著57座國家公園,327處自然和歷史勝地,1.2萬個歷史遺址和其它建築,還有8500座紀念碑和紀念館……美國的自然精華悉數被羅致入「園」。當然,單憑他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張羅這么大的事業的,這個事業是他與另一位代表—西奧多·羅斯福共同完成的。
1903年,繆爾開始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交往。羅斯福認為:「我們建設自己的國家,不是為了一時,而是為了長遠。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極大的繁榮,同時要考慮到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合理運用的基礎上的,以保證未來的更大成功。」基於這種理念,羅斯福在政務之餘與繆爾考察了大峽谷、約塞米蒂等國家公園,並據考察結果開始限制一些開發—例如在大峽谷中建設大壩。為了使這種環保思想在官員中蔚然成風,羅斯福曾在議會演講時特別以中國為例(根據一個考察報告)來說明森林破壞造成的惡果:「中國內地(主要指的是黃河下游地區)森林缺乏,鄉村只有墳墓和廟祠附近有林木,江河的堤岸沒有林木保護,以致洪水經常決堤。山坡都被開墾,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
二戰後,美國真正成為決定全球政治經濟命運的超級大國,其工業化的成果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地球面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例如,農葯DDT和氟利昂空調都是在美國工業的推動下才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這種規模的工業對全球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位名叫蕾切爾·卡遜的女士開始關注工業污染帶來的環境蠕變。1962年,根據她的研究成果,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書動搖了整個美國化工業。卡遜女士發現由於濫施農葯,通過食物鏈積累整個生態系統都在朝著崩潰的方向發展,因此美國鳥語花香的美好環境存在著極大的危機。這種發現盡管起初遭到一些大工業集團的歪曲,但還是漸漸改變了美國化工業巨頭(例如杜邦公司)的發展理念,美國的工業開始有了兩個轉變:一是注重衡量化工產品全方位的效益,注重實施清潔生產;二是逐漸將生產環節轉移到國外。自此,美國的環境才算真正擺脫了工業化的負面影響。
在這個階段,還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作用——丹尼斯·海斯。1969年,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舉辦有關環境問題的講習會。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群眾活動的具體構想,並提議以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在全美開展環保活動。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美國各地約2000萬人參加,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也是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綠色文化主流地位的確立,並促使美國政府加強了環境污染治理:成立了國家環保局,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
自70年代下半葉後,巴西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並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巴西政府加強環保立法。1982年,巴西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孫地區生態保護法。1988年在修改後的新憲法中專門增加了《環境》一章,這在巴西歷史上是第一次。憲法規定了一系列保護生態平衡的法規,並確定了國家政權及公民保護環境的權利和義務等。憲法還規定全國共有3129萬公頃、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三點七的地區為生態保護區。1990年巴西政府又頒布了環境保護的十項原則,使法規更加具體化。 其次,巴西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環保執行機構,以確保有關政策的具體實施。1981年,巴西建立了由聯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組成的「全國環境體系」,負責協調環境保護工作。1989年又建立了巴西環境協會,重點負責亞馬孫地區的環保工作。此外,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等大城市還設有環保局。巴西政府中的環境部負責制定方針政策並領導全國的環保工作。 再次,制定環保計劃,增加環保投資。1986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計劃,規定新車必須安裝尾氣凈化裝置,並規定汽車所用汽油中必須添加百分之二十二的無水酒精,以減少尾氣污染並可節省汽油。1993年,聖保羅州政府實行清除貫穿該市的蒂也特河污染計劃。1994年,里約熱內盧州獲得7·93億美元貸款,用以清除瓜納巴拉海灣的污染。1995年,巴西政府撥款9·5億美元,用於消除破壞臭氧層的計劃。1991年,巴西政府還宣布了1991年到2000年投資1200億美元保護亞馬孫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的龐大計劃。另外,巴西政府在1990年到1995年間共提供環保優惠貸款17·5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向一些鋼鐵、造紙和紙漿等易造成污染的企業提供了1·41億美元優惠環保貸款。巴西政府還用減免部分稅收等措施鼓勵工廠企業增加環保投資,建設廢氣廢水和垃圾處理工廠等。 最後,巴西重視加強環保教育,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對違法者予以懲罰。自80年代開始,巴西中小學就普遍設有環境保護課。今年5月,首都巴西利亞頒布政令,宣布對在市內亂扔垃圾者處以20到80美元的罰款。 經過多年的努力,巴西在環保方面初步取得成績。首先,城市空氣污染狀況明顯好轉。巴西自70年代開始推行全國酒精計劃,用酒精代替汽油做汽車燃料。目前,全國有500萬輛酒精汽車,佔全國汽車總數的三分之一。酒精車尾氣污染很少。現在,除聖保羅市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外,其他城市空氣普遍比較清潔。此外,植樹造林成風,亞馬孫地區毀林情況初步得以控制。現在,巴西基本可做到合理採伐森林,邊採伐,邊栽植。據統計,到1988年為止,全國造林面積已達620萬公頃,近年來進一步擴大。現在,全國紙漿、紙張、纖維原料和冶煉鋼鐵所用木材全部來自人工林。巴西人工林的百分之五十二是生長迅速的桉樹,百分之三十為松柏林。 澳大利亞優美的環境,得益於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澳大利亞政府每年在節能減排方面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開發研究新的技術。在維多利亞州采訪時,維多利亞州能源與資源部長皮特·巴徹勒告訴記者,維多利亞州政府堅決致力於增加利用可再生能源來獲得清潔能源,並實行了市場機制,以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維多利亞州再生能源目標計劃到2016年,可再生能源至少佔總能源的10%。加快風能、太陽能的建設,加強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在新批的建設項目中,新建的發電廠往後推,提高現有發電廠的效率。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為了廣泛吸收全社會的創新智慧,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不僅設立了一個創新發展部,為了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解決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澳大利亞正在積極准備召開一個千人大會。計劃於今年4月份召開的這個千人大會,將在全澳洲挑選1000人參加,集中在一個主題,就是商討澳大利亞的未來和2020年前的發展路徑、規劃方向、規劃目標、規劃方法。
千人大會由陸克文總理聯手知名大學的校長,組成一個10人籌備小組,由這個小組挑選1000名全澳洲最有創見、最有思想、最聰明的人,集中社會各個階層的精英人士,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發展願望,形成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藍圖,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對環境違法者任何人都有權起訴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環境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制定和頒布了「環境保護法」。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聯邦層次,環境保護立法已有50多個,有綜合立法,如《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法》、《國家公園和野生物保育法》、《生態控製法》、《瀕危物種保護法》等;也有專項立法,如《海洋石油污染法》、《墨累河水法》、《大堡礁海洋公園法》等;還有20多個行政法規,如「清潔空氣法規」、「輻射控製法規」等。在州層次,各州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都多達百餘個。
澳大利亞環保法律法規的條款很細,可操作性很強。維多利亞州的「環保收費法規」,條款多達百餘條,從收費的種類、標准、單位、計算公式到最大排污答應量、交費流程、費用減免等,都規定得十分具體。僅垃圾填埋就按照廢物種類和數量列出了16個層次的收費標准,每個層次收取若干個「費單位」。「費單位」的個數,由垃圾填埋成本確定。每個「費單位」的具體金額,由當年物價水平確定。這樣的規定,可操作性很強,避免了執法的隨意性,減少了執法過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亞法律對於嚴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者處罰很嚴厲,對法人可以判處100萬澳元的罰金,對自然人可判處25萬澳元罰金,對直接犯罪人可判處高達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者,任何人都有權起訴,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損害。
澳大利亞環境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重視預防,不是先污染、後治理,而是盡量做到不造成污染。比如對於采礦者,政府不僅要求他們在開礦前要考慮到采礦對周圍動植物和人居環境的影響,還要求開采者要拿出礦山開采後的治理計劃,即廢礦場地的「恢復」方案。包括廢礦填埋後上面是種農作物還是樹木、花草,采礦主必須在開礦前交納「恢復」廢礦的成本。也正因如此,澳大利亞許多昔日滿目瘡痍的廢礦山又都變成了蔥翠青山或如茵的草場。

熱點內容
美國有婚姻法嗎 發布:2025-08-31 00:42:31 瀏覽:738
和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正確的 發布:2025-08-31 00:41:53 瀏覽:300
中國出口法規 發布:2025-08-31 00:37:20 瀏覽:300
法律知識小課堂有感 發布:2025-08-31 00:35:45 瀏覽:103
法律援助有用沒有 發布:2025-08-31 00:34:59 瀏覽:185
刑法第九十四條 發布:2025-08-31 00:26:15 瀏覽:973
經濟法以社會本位為基本原則之一 發布:2025-08-31 00:22:13 瀏覽:677
重大艾滋病感染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31 00:07:47 瀏覽:637
我國依法治國的標準是 發布:2025-08-31 00:05:31 瀏覽:593
林鋒律師 發布:2025-08-30 23:57:16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