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區的市制定政府規章
1. 設區的市可以對哪些方面的事頂制定地方性法規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從2015年3月15日起開始施行,按照該法第七十二條 :回
設區的市的答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綜上所述,主要是城鄉建設管理(如城管立法),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
2.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向什麼報送備案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立法源法第八十九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3. 設區的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在效力位階上是何種關系
立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由省人大常委會進行審查。
4. 21. 下列機構中,有權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是( )。
選C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規章,但內容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
5. 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單位
地方復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制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適用2015年3月15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中有關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規定執行),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6. 縣政府做出的規定屬於地方性法規還是政府規章
縣政府做出的規定屬於政府規章。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6)設區的市制定政府規章擴展閱讀: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7. 設區市的地方性法規與省政府規章不一致時,怎樣解決
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主體,是市人大。而省政府規章是省政府,一個是人大立回法而一個是行政立法答。人大制定的法律高於同級個下級人民政府,所以,這種情況下市級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應該由省人大來裁定。還有一個注意就是市政府規章和部門規章是同一位階,效力沖突應該由國務院裁決。
8. 經濟特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有依據
經濟特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設定行政處罰,經濟特區人民代表專大會和人民代表屬大會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條文所列舉的可以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有: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
根據《立法法》63條第4款,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
(1)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搞法律的人都知道,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是兩碼事
9. 請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有什麼區別
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是制定頒布的機關不同。地方性法規是有立法權的地回方國家機關依法制答定與發布,即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
二是權威性和產生的社會效力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要高於政府規章。雙方有沖突的,則適用地方性法規。
(9)設區的市制定政府規章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它們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政府規章是根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准、准則等。
10. 設區的市都有制定法律的權利對嗎
你好!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設區的市制定回的法律文件叫地答方規章,就其法律效力而言遠遠低於法律,且只能在本轄區內使用。制定地方性規章的主體也必須是市人大或者常委會,而且該規章不能那個同憲法、法律相抵觸,抵觸的部分是無效。還要向省級人大常委會和省政府申請報批、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