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行政規章
『壹』 簡述行政管理 性質
"行政管理"(又名"政務管理"或"公務管理"),是推行行政令或管理公務的方法、技術、程序和版規范,其目的是為權了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目的,以最佳手段獲取最大效果。即:運用行政學的管理,原則和系統的知識去處理國家行政機關的政務或公務,就叫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1、辦公室的管理
2、信訪工作
3、保密工作
4、接待工作
5、督查工作
6、組織協調
『貳』 簡述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和運行職能
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考察:
一、從政府職責的領域看,版有政治職能、經濟權職能、文化職能、社會職能等;
二、從政府職責所起作用的屬性看,有保衛功能、扶持功能、管理功能、服務功能等。
三、從職能結構的角度,將政府職能區分為政治統治、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平衡四大職能。
四、從管理過程的角度看,政府管理的不同類型的公共事務又有管理功能的相似性,如決策性功能、執行性功能、控制性功能、輔助性功能等。
而行政管理運行職能是指行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即管理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叄』 簡述公文行文規則的基本內容
行文規則是各級機關制發公文、處理行文關系必須遵守的准則。它是根據發文機關的職責許可權及行文單位間的隸屬關系,本著有利於實施領導和管理的原則而確定的。《條例》專門用一章(第四章)對黨的機關公文的行文規則作了規定,提出了5條要求;《辦法》也專門用一章(第四章)對行政機關公文的行文規則作了規定,提出了11條要求。綜合這些規定,機關公文的行文規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行文應當確有必要,注重實效,堅持少而精
這是公文處理基本原則在行文中的具體體現,也是黨政機關行文的總的原則。長期以來,在行文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行文過多、公文過長的問題。上級機關凡事必發文,許多工作都依賴發文,下級則層層轉發,陷於文牘主義。發文者忙於制發文件,收文者窮於應付,到頭來只有敷衍塞責,不了了之。中央對此歷來高度重視,三令五申要革除這種惡習。1958年9月,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會議決定,「目前各省(區)市委工作繁重,中央批發的文件應盡量減少,應該只限於真正需要批發的。各部門送中央批發的文件,內容必須是真正必要下達的,文字應力求簡短。」1959年1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會議再次決定:(1)中央批發的文件,必須是需要中央下決心的問題,各部門的會議文件一律不批。(2)中央批語應力求簡短、明確、扼要。1960年4月,中央再次指示提高會議、文件質量,掃除會議多、文件多的惡習。1994年,溫家寶同志在全國黨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座談會上再次強調,精兵簡政在務實,要下決心精簡文件,可以不發的文件堅決不發。1996年5月頒布的《條例》第十一條規定:「行文應當確有需要,注重實效,堅持少而精。可發可不發的公文不發,可長可短的公文要短。」2000年8月頒布的《辦法》第十三條規定:「行文應當確有必要,注重效用。」2001年9月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下決心精簡會議和文件,改進會風和文風。」另外,中央多次作出規定,要求一般報告、簡報不超過2000字,綜合報告以3000字左右為宜。超過者,要寫出內容提要。以上中央有關規定和領導同志講話,歸結起來,就是發文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實效,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堅持少而精,沒有必要的公文堅決不發。這樣,可以使領導同志從「文山」中解脫出來,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指導工作。
(二)根據不同的行文對象和工作需要,採取不同的行文方式
行文關系不同,行文方式也不同。一般來說,行文關系有三種:一是上下級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二是上下級之間業務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三是同級機關或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的平行關系。與上述行文關系相聯系,根據不同的行文對象和工作需要,可以採取不同的行文方式。
1.上行文
『肆』 簡述行政規章的基本特點
做為獨立法律部門,它有以下特點: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典,而是內由分散與容憲法,法律和法規等法律文件中的規范組成的。
二 實體法與程序法沒有明確的界分,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
三行政訴訟與行政法規之間聯系緊密,不可分割。
『伍』 簡述行政規章的基本特點。
具體參看相關政策指導 公教育全各市都校且各公職類考試培訓都面授中國校培訓您登錄公教育官中國查詢任何公考類問題都給您解答
『陸』 簡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作為公共管理的一種基礎性內涵,與公共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治理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們對於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即它是實證的過程還是規范的研究,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原則,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須周繞這個啄則展開,因為「公共性」這個概念所標示的是最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個行政體系和行政行為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原則。本文在簡要論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內涵的基礎上,聯系我國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提出落實公共性這一核心原則的建議。
就總體而言,作為公共管理的本質內涵,公共性與社會性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階級與國家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公共性與社會性在最廣泛意義上是一致的或領域是重合的;隨著階級與國家的產生,國家成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漸從社會領域中凸顯並獨立出來;而在階級與國家消亡之後,公共性與社會性又再次融為一體。因此,本文所討論的公共性,是指處於從階級與國家產生到消亡這一歷史時期的特定概念。另外,從上述公共性的自然發展過程可以得出,社會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礎,公共性則是社會性的特殊體現;社會性具有量的規定性,公共性則有質的規定性。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公共性將不斷擴張與壯大,最後發展成為社會性。
『柒』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行政應急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行政公開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的精髓,貫穿於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監
督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廢除並指導行政法實施前基本准則。
對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國內外行政法學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的概括和歸納。根據我國的行政法發展狀況,我們認為應當特別強調以下兩項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該原則具體又可分為4項子原則:
(1)法律優先原則。指法律位階高於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2)法律保留原則。指立法法第8條所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又分為絕對保留和相對保留。前者如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授權行政機關做出規定:後者如立法法第8條規定的其他事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授權國務院先制定行政法規。
(3)職權法定原則。指行政機關的任何職權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須依據法律規定,否則不得行使。
(4)責任政府原則。指行政機關和國家公務員違法行政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既包括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被撤銷、變更的責任和行政賠償責任等,也包括國家公務員因違法失職而應承擔的行政處分責任和引咎辭職責任等。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行為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與擴大。自由裁量權指行政機關的自行決定權,即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范圍、種類、幅度等的選擇權。盡管從機關性質上來說,行政機關應當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其行為皆應依法實施:但由於行政事務的復雜性,立法機關不可能通過嚴密的法律規范完全約束行政行為,故不得不在事實上和法律上承認行政機關的一定程度的行為選擇權,即自由裁量權。誠然,為了執行公務的需要,行政裁量權必須存在:但與此同時,由於行政裁量權較少受到法律的約束,因而常常產生濫用的事實或出現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後果。無論行政裁量權的濫用或行政裁量顯失公正,都是對行政法治的破壞。因此,我們既應當承認自由裁量權的作用,又應當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控制。
『捌』 簡述行政法律規范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抄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不是具體的法典,由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一般稱某某法,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而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其效力低於行政法,一般稱某某條例。
『玖』 簡述一下行政管理
行政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在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雖然一個組織的生命線在於業務,但是合理得當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維系一個組織機構正常運轉,高效快速發展的保障。行政管理平時雖然做的都是一些看上去雞毛蒜皮、瑣瑣碎碎的事情,但是每一件事情都關系著企業的某一方面工作的成敗。
作為一個合格的行政管理者,時刻要把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和組織機構聯系起來,也就是要站在組織的立場、總經理的視角來看待問題。這樣,在工作上才有全局觀、前瞻性、細致度。
『拾』 簡述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又名"政務管理"或"公務管理"),是推行行政令或管理公務的方法、技術、程序和規范,其目的是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目的,以最佳手段獲取最大效果。即:運用行政學的管理,原則和系統的知識去處理國家行政機關的政務或公務,就叫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1、辦公室的管理
2、信訪工作
3、保密工作
4、接待工作
5、督查工作
6、組織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