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通過規章制度的流程
Ⅰ 」請教: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要經過哪些程序才能生效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直接版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權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員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或者重大決定實施過程中,如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向用人單位提出,經過雙方協商,用人單位應予以修改完善。對於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用人單位應當將其公示、告知勞動者。 因此,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必須符合下列條件才算有效:1、內容合法、合理;2、制定、修改程序合法;3、向勞動者公示或者直接告知。 人性化的創普,正在不斷完善規章制度生效的程序。請各位員工放心,也請不斷監督我們的工作!
Ⅱ 怎麼證明公司規章制度是經過工會通過的
有書面的公司工會會議記錄和工會會議決議等證據材料,可以證明
Ⅲ 怎麼查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否經過民主程序工會的審批
職代會或工會集體討論通過,公示,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這是規章制度生效的程序和實質要件,舉證責任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
Ⅳ 工會有哪些規章制度
**1、根據《工會法》第14條第1款的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具有法人資格這一點說明,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不混同於其他主體的財產,可以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至於基層工會,即用人單位內部的工會財產,是否也具有獨立性。根據《工會法》第14條第2款的規定,「基層工會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因此,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的獨立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道理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的道理完全相同。那麼,不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沒有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是不是就沒有獨立性了呢?不是。沒有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的財產仍然具有獨立性。《工會法》第37條規定:「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第39條規定:「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這兩條法律規定不僅是對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會而言,應當適用於全部工會。因此,即使是那些沒有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其財產也是獨立的,不是該工會所在單位的財產。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基層工會所在的單位及職工,都不得侵犯工會的財產。如果工會的財產受到侵犯,工會有權向國家請求予以保護,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3、最高人民法院也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對工會財產的獨立性問題作出過明確定。在1997年5月16日《關於產業工會、基層工會是否具備社團法人資格和工會經費集中戶可否凍結劃撥問題的批復》第3條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根據工會法,工會經費的來源有: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建立於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交的經費;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補助等。工會的費一經撥交,所有權隨之轉移。在銀行獨立開列的工會經費集中戶,與企業經營資金無關,專門用於工會經費的集中與分配,企業不能在此賬戶開支費用或挪用、轉移資金。在審理案件中,不應將工會經費視為所在企業財產。在企業欠債的情況下,不應凍結、劃撥工會經費及工會經費集中戶的款項。
總而言之,工會的財產具有獨立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
**工會財務管理制度
一、宣傳、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工會制定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
二、收好、管好、用好各項經費。嚴格財經紀律,堅持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原則,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收支項目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不截留,挪用工會經費,確保專款專用。
三、工會經費重大開支做到集體商定,主席一支筆審批,做到票證齊全,手續完備。
四、加強財產管理,定期進行財產清查,保證工會資產的安全完整。
五、做好年度工會財務收支預決算,接受本級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監督及基層工會和職工群眾的廣泛監督;向本級工會委員會或代表大會定期報告財務工作。
六、及時向市總工會報送財務報表,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資料。
七、遵守財務紀律,管理好財務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