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規章制度怎麼寫
A. 村委的工作管理制度
村級幹部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嚴格村級各項工作制度,規范村級幹部行為,進一步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深化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確保村級各項事務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創造良好的村級工作環境,激勵村幹部「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不出事」的熱情,為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奠定基礎,經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研究,決定就村級事務決策、民主監督、幹部管理等方面工作制度作如下規定。
一、嚴格村務決策制度,確保村務決策科學民主
1、嚴格執行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是村級事務決策最主要的決策形式,對於一般性事務,由支書、主任協商,形成初步意見,交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決定。村「兩委」聯席會議由村黨支部書記或黨支部書記委託黨支部副書記或村民委員會主任召集並主持,村黨支部、村委會全體成員參加。一般情況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也可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召開,參加會議人數必須超過應到會人數的一半方可舉行。聯席會議主要任務是學習、傳達上級會議和文件精神,研究制訂上級有關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落實方案;通報本月工作動態或重要情況,研究部署有關工作任務,根據分工檢查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情況;研究、決定和處理村級事務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提出需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決策意見,研究處理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決策實施過程中有關重點問題等。
2、實行村級重大事務「六步」決策程序。凡涉及集體土地承包和租賃、宅基地、計劃生育、大額資金使用等村級重大事務,必須經以下「六步」決策程序。
第一步,由村黨支部在徵求黨員和村民代表意見和基礎上提出書面議案,及時提交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
第二步,由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並形成初步決定意見,上報鎮街有關部門審批;
第三步,鎮街有關部門對上報的議案進行審查、把關,提出指導性意見;
第四步,審查後的議案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形成決議;
第五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形成的決議限時在村務公開欄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第六步,由村「兩委」負責組織實施決議事項。
3、實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除不可抗力和政策調整外,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依法形成的決議不得隨意更改,確需更改的,應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未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擅自以集體名義借貸,變更與處置村集體的土地、企業、設備、設施等,均為無效,村民有權拒絕。凡村級重大事務未經「六步」決策程序,造成損失由責任人承擔,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B. 請問下誰有現行的農村管理制度
尊敬的村民朋友們
為了維護您的而合法權利,本村村委會經研究決定特此頒布此版通告:根據現有基權礎設施建造情況,為了維護村裡的道路通暢;為了是大家有一個健康的活動范圍;村委會研究決定排屋一米以內是戶主的,一米以外是村集體的。希望大家為了村集體的建設,積極配合村委會的決定。
x x 年 x x 月 xx 日
XXXC村委會
家規族規村規制訂不一樣
D.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農村改革30年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就是由億萬農民創造並形成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這就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
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
《決定》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做出了新的政策闡述,第一個亮點就是一個「長久不變」,即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這個「長久不變」,不僅給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提供了更加切實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包含了通過完善土地承包權,使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益物權性質更加充分、更加完善的應有之意,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礎。
「長久不變」,是農業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家庭經營的關鍵是要有穩定的土地承包關系,農民有了長期自主經營的土地,才能有穩定的經營預期和長遠的經營打算,才能放心地在土地上謀發展、增投入。「長久不變」,是保持農村穩定和諧的必然要求。盡管農村全面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說,土地仍然是生計之本。「長久不變」,是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緊迫要求。把農戶承包經營權落實到地塊,使農戶承包地權屬更加明晰,農民流轉承包地才能更踏實,利益預期才能更明確,農戶才能放心流轉、穩定流轉。
實現農業經營方式的「兩個轉變」
《決定》關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另一個政策亮點在於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的「兩個轉變」,即家庭經營要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方向轉變。
在「分」的層次上,圍繞著改造傳統農戶、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培訓,著力提高農戶融資經營能力、科技應用能力、機械使用能力和開拓市場能力。
在「統」的層次上,要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現階段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重點和難點。做好「統」的文章,必須從各地實際出發,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農民喜歡怎麼合作就怎麼合作,農民需要什麼服務就發展什麼服務,把小農戶經營引入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軌道上來。
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決定》從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高度出發,要求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這對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廣大農民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自願選擇、自主興辦、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組織,這是農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是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
中央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本要求,即「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同時,中央強調國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推廣、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的優惠扶持要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要把合作社作為支農項目建設的實施主體,國家支持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承擔的,可以委託和安排實施;還要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出台金融支持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