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位階及沖突
Ⅰ 行政法的效力等級又稱為行政法的位階
行政法的效力等級,也被稱為行政法的位階,是指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中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這個等級制度有助於明確各種法律文件的權威性和適用范圍。
在我國,行政法的效力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行政規章等。簡單來說,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所有法律文件的基礎和依據。其次是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其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則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其效力又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了解行政法的效力等級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執行行政管理活動時,應該遵循哪些法律文件,以及在法律文件之間發生沖突時,應該如何進行裁決。同時,這也有助於維護國家的法制統一和行政管理的有序進行。
總的來說,行政法的效力等級構成了一個嚴謹且復雜的體系,各個層級的法律文件在其許可權范圍內發揮作用,共同構成了我國行政法律體系。
Ⅱ 國際司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其法律沖突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國際私法調整的是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所謂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是指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據以發生的法律事實中至少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因素與國外有聯系的民事法律關系。
法律沖突的主要類型(原因)有: 1.空間沖突。 法律沖突可以是在空間上的沖突,即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或不同區域之間的法律沖突。國際法律沖突和區際法律沖突都屬在空間上的法律沖突。 2.時際沖突.法律沖突可以是時際沖突,即在一個法律體系內同屬一種法律的新法與舊法或前法與後法之間在時間效力上的沖突。 3.人際沖突。法律沖突可以是人際沖突,即在一個國家內適用於不同民族、種族、部落、階級以及教徒的法律之間的沖突,或者說適用於不同人員集團的法律之間的沖突。 4.系統沖突。法律沖突也可以是不同法律系統之間的沖突,如國內法與國際法之間的沖突、憲法與普通法律之間的沖突、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之間的沖突、一般法和特別法之間的沖突、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間的沖突以及在普通法系國家內普通法與衡平法之間的沖突。法律沖突還可以是不同法律領域內不同法律之間的沖突,如不同國家或地區民商法之間的沖突、刑法之間的沖突、行政法之間的沖突以及稅法之間的沖突等。 5.國際沖突和區際沖突.基於法律沖突發生的范圍,法律沖突可以劃分為國際法律沖突和區際法律沖突。前者主要是指不同國家的法律之間的沖突,在民商法領域內發生的國際法律沖突即為國際私法的解決對象。後者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內部具有獨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區之間的法律沖突。 6.平面沖突和垂直沖突。從縱橫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法律沖突歸納為兩種類型的沖突,即平面的沖突和垂直的沖突。前者如主權國家之間的法律沖突、一國內部處於平等地位的不同地區的法律之間的沖突,是指發生沖突的法律處於同一層次、同一水平線上,甚至處於同等地位。後者如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之間的沖突、國際法和國內法之間的沖突、憲法和普通法律之間的沖突,是指發生沖突的法律處於不同層次或位階,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上下或縱向關系,一般處於高層次的法律優於處於低層次的法律。 7.公法沖突和私法沖突。從法律的性質來看,法律沖突又可分為公法和私法沖突。法律沖突的實質是不同法律之間的效力的抵觸或者說法律效力的矛盾。
希望能幫到你
Ⅲ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與法律選擇時優先適用下位階法律矛盾嗎
不矛盾,因為」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是法律規則之間發生沖突時的處理原則,意思是指上位法的效力大於下位法,當上位法與下位法發生沖突時,因下位法違反了上位法,下位法無效,適用上位法。
而」優先適用法律規則,適用法律原則是例外「是關於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的適用問題。法律原則雖然必須經國家認可才能發生法律效力,但法律原則並非具體的法律規則。
法律原則是抽象的,比起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可解釋的空間要大得多,執行的難度也大得多,所以對法律原則適用必須加以限制,如果國家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法律法規,首先要考慮執行法律法規,只有在法律法規沒有具體規定或者如果執行法律法規會造成極大的不公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法律原則,而且對一般民眾,甚至是法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對法律原則都是相當難以把握的,在國家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法律規范的情況下舍法律規范不用而適用法律原則必然會引起民眾以及專家學者的質疑,如果沒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加以解釋,將會損害法律的尊嚴以及國家機關的公信力。
所以說,上述兩條原則所處理的法律問題分屬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