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北京信訪條例

北京信訪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19:45

㈠ 中央對截訪法規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四十條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六條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從以上法律條款可以看出截訪者侵害信訪人員會受到處分,嚴重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截訪問題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且觸目驚心,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截訪伴生的一些「黑監獄」以及非法拘禁等問題,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以截訪的形式限制甚至剝奪公民上訪的權利,更有甚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是對公民權利的「搶劫」。

截訪最惡劣之處,就是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就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非法拘禁的刑事犯罪。

憲法第37條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1)北京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也有地方性信訪條例,例如廣東:

《廣東信訪條例》

第七十三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進行決策,嚴重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三)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㈡ 北京信訪局在哪怎麼走

北京市信訪辦公室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西三環南路1號

郵編:100161

Email:[email protected]

簡介

北京市信訪辦公室網站開設「機構介紹、政務公開與信息公開、信訪工作、信訪指南、政策法規、公眾參與」等欄目版塊,發布民生重要政策文件和解讀,宣傳信訪相關研究成果和經驗做法,暢通基於互聯網的公眾參與渠道。

(2)北京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國家信訪局提示,群眾如需向國家信訪局反映問題,倡導通過官方網站(www.gjxfj.gov.cn)、官方微信公眾號和手機信訪APP提出,也可向國家信訪局寫信。國家信訪局投訴受理辦公室等有關部門將及時受理收到的信訪事項,按時限規定交相關地方和部門辦理,並加強跟蹤督促,及時回復信訪群眾。

群眾如要通過走訪反映訴求,應當按照《信訪條例》規定,在當地直接向有權處理機關提出,既有利於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又可避免人員流動聚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5人,其他人員請勿到接待場所聚集。

㈢ 北京市市長信箱真的是市長回信嗎

信訪局裡面有一個「辦信辦案科」
1。市長信箱名義上是由市政府辦公室主管,實際是由市信訪局管理、承辦相關工作。秘書(政府辦工作人員都是秘書)一般都不會去看市長信箱的內容,更不用說市長了。
2。他們真的能收到並回信嗎?具體地說:信訪局裡面有一個「辦信辦案科」,他們看了市長信箱的信件後,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的原則」,再向有關責任單位交辦和轉辦。
3。一般回信的人就是「有關責任單位」(舉例:我是教師,向陝`西某市市`長`信箱寫信反映我去上課時離開辦`公`室,40分鍾後下課回來發現辦`公`室被砸了,因逐級向學校、街道教育辦、區教育局反映,讓來學校檢查工作的區教育局黨委書記看辦`公`室被砸現場,反被砸辦`公`室的人打了的事……結果:市長信箱(市信訪局)轉給區政府信訪局,區政府信訪局轉給區教育局,區教育局可能又轉給街道教育辦,街道教育辦讓學校處理,學校校長讓砸辦`公`室的幾個人研究……
最後我要到了一份由砸辦`公`室的幾個人研究出來的辦`公`室被砸事的「處理意見」:注意不是「處理決定」。我被打的事因為辦`公`室被砸事的「處理意見」我還沒有同意,所以不研究——我被打之前連續三天校長在上級壓力下臨時推遲我的值日時間,騰出時間讓砸辦`公`室的人找我談「「你」沒錢用,「我」給「你」50元錢,就算了」辦`公`室被砸後滿地的玻璃渣「是你自己不小心」砸的,借機找茬打了我。
拿到這份由砸辦`公`室的幾個人研究出來的辦`公`室被砸事的「處理意見」的同時,我再次被砸辦`公`室的人打了。
4。收獲: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是誰砸了我的辦`公`室。(學校說「我們」也沒辦法,你去找一下教育辦主任(砸辦`公`室其中一人的特殊關系人)/街道教育辦主任說「找你們學校校長」/區教育局說算了)……拿到「處理意見」終於知道是誰砸了我的辦`公`室。如果不是向市`長`信箱寫信反映情況,我可能到性現在還不知道砸我辦`公`室的人是誰。
5。另外要說的是:陝`西某市市`長`信箱一種常見的回信格式是:
xx區 已反饋

回復內容 xxx 先生, 您好! 您的來信收悉。按《信訪條例》相關規定,已轉交xx區xxx處理。1、您可直接到該單位查詢處理結果;2、處理結果報來後我們再行給您回復。回復時間:2009-xx-xx 16:24:24
6。對市、區信`訪`局來說:我的那兩個事情(1辦`公`室被砸2被打)的處理結果永遠也不會「報來」;
7。對區教`育`局來說:(由砸辦`公`室的幾個人研究出來的砸辦`公`室事的「處理意見」他們永遠不知情。

0.部分錄音
學校主任:你那事情,說良心話,他(學校校長)是,原則性的,他害怕這一堆人。
區教`育`局答復:「沒有處理結果」;「要啥處理結果呢,算了」

區信`訪`局答復:「只有人家把結果報來,我們才能網上回復。沒有結果來我們從何給你回復?拿啥回復?我總不能我在這兒給你捏幾條給你回復,對不對?」

㈣ 信訪受理期限

中央的函只會是轉辦函,不會有具體的辦理意見,對處理問題沒有大的作用。專相關部門還是屬要按政策進行辦理。正常情況下,可要求當地建設部門出具信訪答復處理意見書。收到信訪訴求後,行政機關應在十五天內書面告知是否受理,受理信訪問題後的期限是兩個月,特殊的復雜的可延長一個月。上訪人對答復處理意見不服的,應在收到答復後的一個月內向上一級部門申請復查。如對復查意見不服還可以向做復查意見的上一級部門申請復核,復核意見做出後,三級答復終結。即使上訪人不滿意,不能再走上訪程序,否則就違反了《信訪條例》的規定。復查復核的答復期限是一個月。你應該按照《信訪條例》的規定逐級解決問題,到北京去是浪費自己的金錢和時間。建議你找本《信訪條例》學習一下。

㈤ 什麼叫越級信訪及處理方式

越級上訪是走訪中的行為之一,是指信訪人在走訪中,越過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和上一級機關,到更高機關走訪的行為。如:反映村幹部違紀問題到鄉鎮、縣區不是越級上訪;反映縣委書記、縣長違紀問題到市、省不是越級上訪。也就是超過有權受理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的走訪行為,便是越級上訪。直接越級上訪反映問題,上級機關只登記,不受理。

幾年前回老家,車站掛著標語進京上訪犯法。我估計這個可能就是越級上訪!意思就是你現在要上訪,只能找你們縣,然後縣到市,市到省,這樣一級一級上去吧!估計以後就沒有在北京截訪的人了。。那時候經常聽說北京有縣市官員派人截住告御狀的,直接一車運回老家!越級上訪,通俗的說就是應該找鎮政府解決問題,而你跑去省里或者中央反映問題。相對與「逐級上報」。

為什麼不能越級上訪:

1、上訪是憲政制度不成熟的產物;
2、上訪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但是上訪已經成為法律實施的障礙;
3、越級上訪是中國政治的傳統大忌,在古代越級告狀之前原告甚至要接受「滾刀板」、「殺威棒」之類的酷刑;
4、越級上訪破壞了地方政權的威信,也使地方政權的一些非法舉動被中央知道,地方政權的負責人會因此受到中央責罰,所以地方政權極力避免自己的治下出現越級上訪;
5、越級上訪會使得中央對地方負責人印象不佳,影響地方負責人及相關官員的仕途,所以地方極力避免越級上訪出現;
6、越級上訪的對象及其背後的相關官員都會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所以從地方到中央相關人員都會極力阻撓越級上訪成功;
7、上訪經常會造成群體性事件,淪為反華份子的工具,造成外交被動,所以中央也不願意出現上訪,希望把事情解決在基層;
8、上訪與憲政理論不符,在中央提倡依法治國的理論後,越級上訪就成為干擾政治改革的弊政,中央不再願意通過上訪的方式解決問題;
9、越級上訪經常造成上下級之間的矛盾,消耗行政資源,所以中央與地方都不願意出現越級上訪;
10、中央提倡把矛盾解決在基層,以鞏固基層干群關系,緩解干群矛盾,所以不希望出現越級上訪。
綜上所述,越級上訪很難解決實際問題,已經不再適用,所以越級上訪通常都會失敗。一個人生活在某地,必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有些問題是個人無法單方面解決的,需要聯合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解決,但當問題無法滿意解決時,有些人或許就會產生越級上訪的想法,但從國家在最新信訪條例中規定將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那麼究竟越級上訪是什麼意思呢,下面由律圖小編為您進行解答。

越級上訪有關規定文件條例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該文件規定:

「引導群眾依法逐級反映訴求。嚴格落實《信訪條例》關於「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健全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積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級表達訴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

這段話的關鍵在最後一句: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

與此相對應的,在《公務員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叫做:逐級上報制度。

還有,2014年4月23日,國家信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下稱《辦法》)。據介紹,這是國家信訪局針對類似問題首次出台系統化的專門文件。

《辦法》共17條,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明確分級受理來訪事項,即由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本級和上一級機關受理辦理來訪事項;要求各級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依法按程序規范受理辦理來訪事項,向群眾出具相關文書等;強調責任追究,明確規定對不按要求登記錄入、應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規定期限和程序受理辦理來訪事項、不執行來訪事項處理意見等,要提出改進工作建議、視情通報和啟動責任追究;明確相關配套要求,包括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引導、制定配套措施、明確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參照執行等。

其中大家需要明確了解的是: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從上面可以看出,越級上訪在我們國家是一條不通也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建議大家不要採用。還有就是即使越級上訪了,上級機關也只是情況通報到下級機關,所以最終的處理人還是所屬的機關單位。當然,機關單位不受理越級上訪是非常簡單的,難的是地方政府機關可以為群眾公正公平的處理好問題,形成地方權利機關的相互制衡,取得公民的信任,這樣自然也不會有人去越級上訪了。越級上訪拘留政策

越級上訪不會拘留,只有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務的情況下才可能被拘留。 信訪人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並且不能越級上訪。在上訪過程中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屬於違法行為,才能進行拘留。

《信訪條例》第十六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信訪條例》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治安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整理出的針對越級上訪要拘留多少天問題的相關解答,從文中我們知道,越級上訪是不會被拘留的,只有當越級上訪是發生了擾亂社會秩序,或者妨礙了公務等情況下,才可能會被拘留,如果在上訪中出現了違法行為,比如威脅公務人員等行為,是會被拘留的

㈥ 怎麼能向國家最高層反映情況

上訪的定義是什麼?

上訪,如果用法官的嘴來說就是信訪,如果用百姓的嘴來講就是告狀。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對信訪、信訪人、信訪事項等都作了明確的解釋。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走訪(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以下簡稱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其他信訪事項。《信訪條例》明確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打擊報復、迫害信訪人。

由此可見,上訪是《信訪條例》允許的信訪形式之一,即「走訪」,是受《信訪條例》保護的合法行為。再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也明確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可見,我國公民的信訪權也是我國《憲法》賦予的。因而,上訪並不是違法行為。

越級上訪是否就是違法行為呢?

《信訪條例》第十條規定:「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第十九條規定:「信訪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而直接到上級行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提出;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三十四條規定:「對原辦理機關的處理決定或者復查意見不服的,信訪人可以自收到處理決定書或者復查意見書之日起30日內請求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上一級行政機關應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這些都表明,越級上訪也是《信訪條例》所允許的,屬於依法上訪,而並不是違法的行為。

㈦ 被政府工作人員搶走了手機去國家信訪局申訴可以嗎

哪些事情可以信訪?

小明老家在一個縣城的城鄉接合部,隨著城市擴容,家裡的地被征了,父母本以種地為生,沒了生計,拿到的補償款不夠養老,也沒有低保和救濟,生活陷入困頓。小明認為補償不公道、征地有貓膩,向村裡、鄉里反映也沒人理睬,無奈之下,一家人開始「上訪」。

國家信訪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信訪總量下降了18%。信訪改革兩年來,「進-京-告狀」的人數也持續下降,「倒金字塔」的信訪結構正在悄然改變:去年,國家、省、市、縣四級受理的信訪量佔比分別約為7 .5%、19 .6%、33 .8%、39%,基本形成「正金字塔」。

然而,長期以來,信-訪被等同於「上訪」,很多人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信訪,應該去哪裡、找誰、以什麼途徑進行信訪,甚至在信-訪過程中踩到法律紅線。以下將以小明的故事,告訴你如何正確信訪。

哪些內容可以信訪?

小明不服政府部門作出的征地行為,屬於信訪受理的事項。根據《信訪條例》,老百姓可以對下列主體提出建議或意見,不服其職務行為的,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1.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2.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3.提供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4.社會團體或其他企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5.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哪些事兒信訪局不管?

這些事兒不在信訪部門的受理范圍:

1.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人-大、法-院、檢-察院的事兒不歸信訪部門管。

2.已經或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涉訴涉法等其它法定途徑處理的事情不受理。

3 .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期限內的;已有處理意見且正在復查期限內的,或者已有復查意見且正在復核期限內的。———辦理期內不重復受理。

4 .已有復核意見的;在規定期限內未申請復查、復核的。——— 已經終結的不再受理。

小編提示:《信訪條例》規定,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向有關機關提出,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法院、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其提出。

不能去哪些地方上訪?

話說小明和爺爺在北京時,還有一段小插曲。

爺爺在國-家-信-訪局吃了「閉門羹」後,不甘心白來一趟,帶著信訪材料去了天安門廣場,想給自己伸冤,誰知被警察發現後勸阻,並告訴他們:你們去了不是信訪場所的地方上訪,這是不對的。

小編提示:《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信訪有哪幾種途徑?

小明要「上訪」,有5種主要的信訪方式:

1.寫信;

2.網上信訪(包括寫電子郵件);

3.打電話;

4.發傳真;

5.走訪。

小編提示:我們平常所說的「上訪」一般是指走訪,其實除了靠兩條腿走訪的傳統方式外,還有更快捷、簡便的方式,足不出戶就能「上訪」。

當前網上信訪逐漸興起,已經成為信訪的主渠道。據國家信訪局的統計數字,今年1至6月份,全國信訪量中41%是網上信訪,已分別超過來訪(37%)、來信(22%)的數量。

從大形勢看,信訪總量正在持續下降。2014年全國信訪總量下降4.4%,今年1-6月份下降幅度達18%。

信訪只能去信訪部門嗎?

「上訪」並不是只能去信訪局,受理信訪的部門有很多,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及委辦局大都有承擔信訪職能的窗口。

比如,小明覺得當地政府違規征地,可以去國土部門投訴;覺得村幹部貪污了補償款,可以去紀委舉報;小明的父母申請不到低保和救濟,可以去民政部門咨詢和反映。

涉及多部門,或「三不管」,或不知道誰管的事情怎麼辦?可以找信訪部門反映。

小編提示:職責有分工,術業有專攻,信訪時,建議先找職能部門,解鈴還須系鈴人。

越級走訪可行嗎?

眼看推土機把地里的莊稼全毀了,小明的爺爺很著急,要去北京告狀。小明勸不動,又不放心老人,就和爺爺一起來到北京。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人民來訪接待室(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爺孫倆沒有看到張貼的依法逐級走訪通行,徑直排隊、安檢,走進接訪大廳,誰知接談員卻出具了不予受理告知單。

「按照依法逐級走訪的有關規定,你的事應該回縣里去反映」,接談員向小明爺爺耐心解釋,並告訴他哪件事應該具體找哪個部門,還可以去縣的聯合接訪大廳「一站式辦理」。

小明爺爺雖然聽明白了,可仍不甘心,又回到省里碰碰運氣,結果省信訪局也讓他先找縣里或市裡的相關部門。

小編提示:《信訪條例》規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走訪要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提出。去年5月,依法逐級走訪的相關辦法實施後,各級信訪部門不再受理越級上訪。

去年,國家、省、市、縣四級受理的信訪量佔比分別約為7.5%、19.6%、33.8%、39%,基本形成「正金字塔」結構。

給領導人的信會寄到哪裡?

小明覺得寫信上訪比較方便,找來紙和筆,寫給誰呢?可以寫給從中央到縣里的各級信訪局,也可以寫給各級政府部門,當然,想寫給各級領導也是可以的。

小明想了想,決定寫給國家領導人。他在信里寫道,家裡失去土地,老人老無所依,希望國家領導人幫幫他們,關心像他們一樣的失地農民。

小明在信封上寫下最高領導人的名字,貼上郵票,把信投進郵筒。幾天後,這封信寄到了國家信訪局。

小編提示:目前國-家-信訪局每天收信約2000件,其中2/3寫給國家領導人。這些信大部分是表達個人訴求,也有約15%是意見建議。重要的信會原件報送,直呈領導人案頭,其他信會通過列表報送、綜合信息報送等方式上呈,也會往下轉送或交辦。

國-家-信-訪-局辦信司下轄8個處,每個省份的來信都有1-2名專人辦理。

網上信訪怎麼操作?

小明聽說鄰居也因為征地「上訪」了,不過不是寫信,而是上網。

上網也可以上訪?「你out了吧」,鄰居在電腦前一步一步秀給小明看:登錄國-家-信-訪局網站、點開「網上信訪」一欄、進入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頁面:

1.實名注冊: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是必填項目。

2 .網上寫信:求決、申訴點「投訴請求」,給黨和政府提意見點「建議徵集」。

3 .提交信件:要選事發地點、問題類別、是否允許公開等,還可添加聯名人,貼附件。

4.查詢評價:不僅可以「全程跟蹤」信訪件辦理進度,還可以評價滿不滿意。

小編提示:目前網上信訪普遍要求實名,一些省市區信訪局網站不要求實名注冊,但提醒信訪人,這樣會影響核實和辦理。在網上提交信訪件時,即使勾了「允許公開」的選項,公開的也只是信訪內容,個人信息會受保護。

信訪做哪些事情違法?

根據《信訪條例》,有些事情會踩到「法律紅線」:

1.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2.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

(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

(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

(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

(5)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

(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小編提示:這些事情是千萬不能做的!

打市長熱線也是信訪?

小明的父母只有小學文化,爺爺奶奶更是沒上過學,不會寫字。對他們來說,寫信和上網都有點困難。那要「上訪」怎麼辦?可以打電話。怎麼獲得信訪電話呢?

1.打開國-家-信訪局網站,點開「地方信訪部門」和「部委信訪部門」,可以查到各省、各部委的信訪電話和地址。

2.打開各省市區信訪局網站,可以查當地省、市、縣信訪部門和委辦局的信訪電話。

3.打114電話問詢。

小編提示:很多省市區開通了像「12345」等省長、市長、區長熱線,這也是信訪通道。

不服處理意見怎麼辦?

小明對縣國土局的處理意見不滿意,怎麼辦?可以向縣政府或市國土局請求復查。如果對復查結果仍不滿意,還可以向市政府或省國土廳請求復核,但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

1.復查:30日內向原辦理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查,30日內其要作出書面復查意見。

2.復核: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30日內其要給出書面復核意見。

另外,信訪件辦理也是有時限的,15日內不告知,90日內不辦結,可以給差評!

㈧ 信訪是什麼什麼人有權利去信訪

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專式與國家的政黨屬、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

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有信訪的權利。



(8)北京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信訪特點

在上訪者看來,最沒有「官官相護」嫌疑的是北京的中央政府。所以,上訪的最終目的往往是「千方百計進京城」。

據國家信訪局統計,2003年國家信訪局受理群眾信訪量上升14%,省級只上升0.1%,地級上升0.3%,而縣級反而下降了2.4%.另外,中央和國家機關受理群眾信訪量上升46%,省、地、縣直屬部門增幅較少,有的還是負增長。

這也造成了一個以北京為圓心的上訪高發地域。北京周圍的幾個省份無一例外成為上訪大省。山東某地的法官告訴我,他們當地有幾個村莊由於離鐵路比較近,民眾去北京很方便,被稱為「國務院直屬村」,一有什麼事,村民便乘坐火車到北京上訪,讓當地政府頭疼不已。

㈨ 信訪三訪是什麼

信訪的三訪是:辦轉信、走訪、視頻接訪。
信訪方式簡介:
1.辦轉信
國務院1996年《信訪條例》規定了辦理信訪的總的原則是「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2005年新《信訪條例》又強調「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其中分級負責、屬地或歸口辦理就產生了一個信訪機關是以辦信為主還是以轉信為主的問題。 國家信訪局局長周占順2003年指出,群眾信訪問題,「80%以上是基層應該解決也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分級負責」意味著,除基層之外,上級信訪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下轉信而不是辦信。
各省市自治區《信訪條例》都對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的具體信訪職能作出了具體規定,最完備的一個歸口管理的規定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問題歸口分工處理辦法》(中共中央辦公廳〔1991年〕19號通知),其中對黨紀、組織、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監察等三十五個方面的信訪職責作出了規定。
上級工作以轉信為主,這些信訪轉到基層,基層無法再轉,無口可歸,有的地方就形成一個以黨政領導為主要責任人的工作格局。
「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歸口辦理」,最終落實在地方黨政領導人身上,專門的信訪部門和信訪工作人員則負責信訪信息上下左右的轉送。正是這一點引起了「信訪部門是二郵局」、「信訪制度是典型的人治」的詬病。新《信訪條例》賦予信訪部門更多的協調、督辦權,但其以轉信為主的功能不會改變。
2.走訪
新《信訪條例》列舉了信訪的形式為「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並處處透出不鼓勵「走訪」,而鼓勵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狹義「信訪」的信息。但是,實際中人們一提到「上訪」,想到的卻總是千里迢迢的「走訪」,要求各級政府要「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尤其是要「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如果這個信息系統建立起來,人們真的就會在家裡坐在電腦前「上訪」,不用到政府門口、到北京、到天安門上訪了嗎?
實際上,許多上訪者之所以選擇「走訪」,尤其是「集體走訪」、「重復走訪」,並非是他們不了解信訪部門的聯系方式,也並非是他們缺乏通信手段,不會上網,其中的奧妙,無非是在政府對遊行、示威嚴格管制的情形下,「走訪」尤其是「集體上訪」不過是民眾以上訪名義進行的遊行示威,一種公開施加壓力的手段。其他非走訪的「信訪」,最多隻能傳遞信息,而不能施加壓力。沒有附加壓力的信息,其重要性、緊迫性只會排在附加壓力信息之後。
上訪者明白了這一點,就越發不會選擇最便捷的通訊手段。一封電子郵件是最沒有壓力的,最不耗費信訪部門和領導人的資源,但最節約資源的方式,就是最無力、最沒用的方式。與其發這樣一封電子郵件,還不如在人氣旺盛的網上論壇發一個帖子,有時候還能產生輿論壓力,引起領導人的重視。其實最有用的,仍然是集體上訪、反復上訪。可以預計,即使這套全國信訪信息系統建立起來,千千萬萬的上訪者仍然不會去使用這種方便。在信訪問題上,光提供方便是沒有用的。
新《信訪條例》對走訪過程中的潛在壓力傳遞機制進行嚴格管制,規定上訪者不得「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不得「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第二十條),試圖以此把走訪者驅趕到設計好的狹義「信訪」的軌道內。但是,即使這樣做成功了,沒有壓力傳遞方式,如何促動各級官員重視信訪?沒有壓力傳遞方式傳達的事件嚴重程度的信息,在潮水一樣涌來的「信件」、「電子郵件」中,又如何判斷輕重緩急?
3.視頻接訪工作
2014年年5月,最高法院制定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遠程視頻接訪規則》,指導全國法院開展遠程視頻接訪工作。通過遠程視頻接訪,申訴信訪人員可以在申訴信訪案件的一審法院或者申訴信訪人員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通過遠程視頻接訪的方式向最高人民法院表達訴求。

㈩ 進京非訪、被北京公安出具訓誡書可以拘留非訪人嗎有何規定

很可能會被拘留。

熱點內容
南京市民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02 21:14:35 瀏覽:788
什麼行為違反社會法 發布:2025-05-02 21:01:49 瀏覽:958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法考試重點筆記 發布:2025-05-02 21:01:34 瀏覽:834
據我律師 發布:2025-05-02 21:00:12 瀏覽:988
戶縣司法局 發布:2025-05-02 20:56:50 瀏覽:226
雲南知名律師 發布:2025-05-02 20:56:20 瀏覽:555
越秀區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02 20:46:57 瀏覽:168
刑法128量刑 發布:2025-05-02 20:44:49 瀏覽:130
勞動法孕婦能加班嗎 發布:2025-05-02 20:44:38 瀏覽:235
韓愈仁義道德 發布:2025-05-02 20:42:54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