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環保治安處罰條例

環保治安處罰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50:36

⑴ 治安管理處罰法 污染環境條款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專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屬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這就直接把很簡單的、常見的噪音擾民的情況直接歸入了法律的調整范圍之內。

⑵ 環境行政處罰的原則

日前,環境保護部印發了《規范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若干意見》。《意見》指出,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對於防治環境污染和保障人體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一些不當行使或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甚至由此滋生執法腐敗,造成了不良影響,應當堅決糾正。

對此,《意見》就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適用范圍、處罰原則、裁量尺度和懲戒手段等方面做出規定,《意見》要求對於主觀惡意、後果嚴重、區域敏感及屢罰屢犯等四種情況須從重處理。
《意見》首先明確概念,指出「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指環保部門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時,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酌情決定對違法行為人是否處罰、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的許可權。
對於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所適用的法規條款,《意見》提出多個規則,包括:
一、高位法優先適用規則。環保法律(法規)的效力高於同行政級別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省級政府制定的環保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規章。
二、特別法優先適用規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如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適用特別規定。
三、新法優先適用規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如新規與舊規不一致,適用新的規定。
四、地方法規優先適用情形。環保地方性法規或者地方政府規章,如與環保部門規章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應當優先適用環保地方性法規或者地方政府規章。
五、部門規章優先適用情形。環保部門規章如與環保地方性法規或者地方政府規章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應當優先適用環保部門規章。
六、部門規章沖突情形下的適用規則。環保部門規章與國務院其他部門制定的規章,如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應當優先適用根據專屬職權制定的規章;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優先於一個部門單獨制定的規章;不能確定如何適用的,應當按程序報請國務院裁決。
在環保部門執法過程中,對具體環境違法行為決定是否給予行政處罰、確定處罰種類、裁定處罰幅度等行為,《意見》要求各執法部門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一、過罰相當。遵循公正原則,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環境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二、嚴格程序。遵循法定程序,充分保障當事人的陳述權、申辯權和救濟權。對符合法定聽證條件的環境違法案件,應當依法組織聽證,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並集體討論決定。
三、重在糾正。處罰不是目的,要特別注重及時制止和糾正環境違法行為。環保部門必須首先責令違法行為人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責令限期改正的,應當明確提出要求改正違法行為的具體內容和合理期限。對責令限期改正、限期治理、限產限排、停產整治、停產整頓、停業關閉的,要切實加強後督察,確保各項整改措施執行到位。
四、綜合考慮。既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也不得排除相關因素,要綜合、全面地考慮以下情節:
1、環境違法行為的具體方法或者手段;
2、環境違法行為危害的具體對象;
3、環境違法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程度以及社會影響;
4、改正環境違法行為的態度和所採取的改正措施及其效果;
5、環境違法行為人是初犯還是再犯;
6、環境違法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程度。
五、量罰一致。 應當針對常見行為,確定一批尺度把握適當的典型案例,作為行政處罰案件的參照標准,使同一地區、情節相當的同類案件,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基本一致。
六、罰教結合。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
就如何合理把握裁量尺度,《意見》認為,
一、從重處罰
1、主觀惡意的,從重處罰。惡意環境違法行為,常見的有:「私設暗管」偷排的,用稀釋手段「達標」排放的,非法排放有毒物質的,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未批即建成投產」以及「以大化小」騙取審批的,拒絕、阻撓現場檢查的,為規避監管私自改變自動監測設備的采樣方式、采樣點的,塗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拒報、謊報排污申報登記事項的。
2、後果嚴重的,從重處罰。造成飲用水中斷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群眾反映強烈以及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從重處罰。
3、區域敏感的,從重處罰。為對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居住功能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從重處罰。
4、屢罰屢犯的,從重處罰。環境違法行為人被處罰後12個月內再次實施環境違法行為的,從重處罰。
二、從輕處罰。主動改正或者及時中止環境違法行為的,主動消除或者減輕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積極配合環保部門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環境違法行為所致環境污染輕微、生態破壞程度較小或者尚未產生危害後果的,一般性超標或者超總量排污的,從輕處罰。
三、單位個人「雙罰」制。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環境違法行為的,除對該單位依法處罰外,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罰款等行政處罰;對其中由國家機關任命的人員,應當移送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
四、按日計罰。環境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的,可規定,嚴格按照違法行為持續的時間或者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時間,按日累加計算罰款額度。
五、從一重處罰。同一環境違法行為,同時違反具有包容關系的多個法條的,應當從一重處罰,對於違法行為觸犯的多個相關法條,應當選擇其中處罰較重的一個法條,定性並量罰。
六、多個行為分別處罰。一個單位的多個環境違法行為,雖然彼此存在一定聯系,但各自構成獨立違法行為的,應當對每個違法行為同時、分別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意見》最後要求,各執法部門要綜合運用懲戒手段,包括:
一、環境行政處罰與經濟政策約束相結合。對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企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通報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業、證券業監管機構及商業銀行,為信貸機構實施限貸、停貸措施和證監機構不予核准上市和再融資提供信息支持。
二、環境行政處罰與社會監督相結合。應當通過政府網站等方式,公布環境行政處罰的許可權、種類、依據,並公開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環境公德缺失、環保守法記錄不良、環境守法表現惡劣並受到處罰的企業名稱和相關《處罰決定書》,充分發揮公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
對嚴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企業,還可報告有關機關,通報有關團體及行業協會,撤銷違法企業及其責任人的有關榮譽稱號。
三、環境行政處罰與部門聯動相結合。對未依法辦理環評審批、未通過「三同時」驗收,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等違法行為,查處後,應按照國務院《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移送工商部門查處;對違反城鄉規劃、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應當移送規劃、土地管理部門依法限期拆除、恢復土地原狀。
四、環境行政處罰與治安管理處罰相結合。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過程中,阻礙環保部門監督檢查、違法排放或者傾倒危險物質等行為,涉嫌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五、環境行政處罰與刑事案件移送相結合。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人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等犯罪,依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
六、環境行政處罰與支持民事訴訟相結合。對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當事人委託環境監測機構提供監測數據的,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接受委託。當事人要求提供環境行政處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等執法情況的,環保部門應當依法提供相關環境信息。

⑶ 治安管理條例關於噪音擾民,是應該歸公安局解決還是環保局

歸公安局解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如下:

1、第二條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3)環保治安處罰條例擴展閱讀

人民網沈陽4月14日電(蔣山)4月12日,記者從丹東市公安局了解到,即日起,丹東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生活雜訊污染清理整治行動,治理市民反映強烈的生活雜訊問題。

喇叭擾民被警告

近日,市民張先生碰到了一件鬧心事。每天早上,小區內都會響起收廢品的吆喝聲。張先生的女兒今年中考,復習時不堪其擾。「這算不算噪音擾民啊?」張先生在社區民警建的「百人朋友圈」里提出了問題。振興公安分局永昌派出所民警了解情況後,將收廢品的男子傳喚到派出所。

經了解,男子在花園路附近經營一廢品回收點,每天騎著三輪車到處收廢品,為了方便,他買了個高音喇叭循環播放。民警告訴他,喇叭產生的噪音已經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活,男子說:「我就想著喇叭聲大,能聽到的人多。」永昌派出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相關規定對該男子進行了警告。

住在振興公安分局臨江邊防派出所轄區的居民王女士有類似的煩惱:「我70多歲了,心臟不好。最近,每天中午家裡都能聽見收二手家電的喇叭響。」根據王女士描述的情況,第二天,民警巡邏至轄區某路段時,發現一名中年男子騎著三輪車經過,沿途使用高音喇叭重復播放「收舊冰箱電腦、洗衣機、彩電」。民警將他攔住,當場將喇叭關閉。鑒於其違法行為輕微,民警對其進行了警告。

警告後不改正將罰款

今後,對民警在轄區巡邏檢查時發現的社會生活雜訊相關問題,群眾投訴的各種社會生活雜訊,公安機關將及時出警,調解糾紛、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導致事件升級。對不聽勸阻、屢教不改持續製造雜訊干擾他人生活的,對雙方當事人未達成調解協議或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人民網—丹東市公安局發通告治理雜訊生活噪音擾民不聽勸最高罰500元

⑷ 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於噪音問題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2)第一百零七條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

1、第一百零三條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

2、第一百零四條受到罰款處罰的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1)被處50元以下罰款,被處罰人對罰款無異議的。

(2)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被處罰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被處罰人提出的。

(3)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3、第一百零五條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在水上、旅客列車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2日內,交至所屬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罰款之日起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4、第一百零六條人民警察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被處罰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被處罰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5、第一百零七條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的,由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條件的擔保人。

(4)環保治安處罰條例擴展閱讀:

防治雜訊:

1、為了防止噪音,我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准,提出了三條建議:

(1)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2)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45~60 分貝。

(3)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2、在建築物中,為了減小雜訊而採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網路-治安管理處罰法

網路-噪音

⑸ 《環保法》對噪音的懲罰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專,必須把環境保護屬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雜訊標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也得以體現,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⑹ 破壞環境如何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法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三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盜竊、損毀或者擅自移動鐵路設施、設備、機車車輛配件或者安全標志的;
(二)在鐵路線路上放置障礙物,或者故意向列車投擲物品的;
(三)在鐵路線路、橋梁、涵洞處挖掘坑穴、採石取沙的;
(四)在鐵路線路上私設道口或者平交過道的。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批准,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的;
(二)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對溝井坎穴不設覆蓋物、防圍和警示標志的,或者故意損毀、移動覆蓋物、防圍和警示標志的;
(三)盜竊、損毀路面井蓋、照明等公共設施的。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五條 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由於你沒有清楚指出破壞環境的事實,只能籠統解答。

⑺ 請懂法律的人給我解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8條。

警察在罰款前,雙方對產生噪音的事實爭議要檢測。對製造雜訊干擾正常生活的取證問題,有條件的可請環保部門協助檢測,無爭議的,可以不做檢測。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二條所規定的環境雜訊污染,是指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構成雜訊污染有兩個條件:

一是超標排放的客觀現實因素;

二是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心理感知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7)環保治安處罰條例擴展閱讀:

案例:

海口龍華區一酒吧屢次噪音擾民被罰10.5萬元

海口市龍華區一酒吧因多次噪音擾民,被附近居民投訴舉報,龍華區環保局認定該酒吧存在噪音擾民的現象並要求其改正,該酒吧噪音仍擾民不止。近日,海口龍華區生態環境保護局對該酒吧開出10.5萬元的高額罰單。

8月6日晚,海口市龍華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帶隊到海秀東路1號對海口太壹酒吧(招牌名稱為「壹號派對」酒吧)下達《查封(扣押)決定書》和《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對產生噪音的音響設備實施查封。

據龍華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家酒吧是不久前新開的酒吧,今年5月起試營業階段就因多次噪音擾民被投訴,5月3日,龍華區環保局委託監測機構對該酒吧雜訊排放情況進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雜訊排放超標,當時環保部門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要求該酒吧改正雜訊超標排放違法行為。

但經多次復查,該酒吧排放的噪音還是屢次超過國家標准。7月16日,龍華區環保局又根據檢查結果,對該酒吧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處5000元人民幣罰款,然而在7月25日的復查中,海口太壹酒吧仍然超標排放噪音。

目前,龍華區生態環境保護局根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對該酒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罰金10.5萬元,並對產生雜訊可能嚴重污染環境的音響設備予以查封,控制其噪音污染源。

酒吧負責人對執法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表示接受,並願意配合執法人員做好噪音污染防控工作,在營業時間內保證噪音排放不超過國家標准。

⑻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於雜訊擾民如何處罰

歸環保部門處來理

《中華人民自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⑼ 新環保法噪音污染處罰規定

《環保法來》第二十四條自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針對噪音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⑽ 治安管理處罰公開原則的范疇包括那些

治安管理處罰程序的適用原則 -------------------------------------------------------------------------------- 條文 第三條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一、條文釋義 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作了全面、系統的規范。嚴格說來,該法是規范所有行政處罰的基本法,一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都要遵循該法的規定,除非該法作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等授權規定。治安管理處罰是行政處罰的一種,也可以說成是公安機關實施的有關治安管理的行政處罰,也應當符合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如何處理治安管理處罰與行政處罰的關系,是起草中遇到的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治安管理處罰也是行政處罰,只是實施機關不同,本法可以不規定程序問題,處罰程序完全按照行政處罰法執行;本法僅規定公共秩序的管理問題,法的名稱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秩序管理法》,在法律責任部分對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規定相應的行政處罰,同時對不屬於違反公共秩序管理的違法行為,由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相應的行政處罰。英國就有《公共秩序法》。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它符合行政法的基本理論,有利於維護完整的行政法律體系,也可以避免單設一種獨立於行政處罰之外的治安管理處罰,從而有效防止執法中產生混淆。但是,這種觀點忽略了治安管理處罰不同於其他行政處罰的特殊性,不利於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治安管理處罰是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法律規范的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的一種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政處罰,但又不同於其他行政處罰,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治安管理處罰涉及面較其他行政處罰廣。治安管理處罰適用的對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民的人身權利、公私財產等各個方面。而其他行政機關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管理,並對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行使的是某一方面的專項權力,如衛生、稅收、工商、環保等。二是治安管理處罰的主體較其他行政處罰單一。治安管理處罰只能由公安機關實施,其他任何機關不得實施治安管理處罰。而其他行政處罰,可以由幾個機關共同行使。三是治安管理處罰在處罰程度上較其他行政處罰嚴厲。它是一種比較嚴厲的行政處罰,大部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可以適用限制人身自由的治安管理處罰,在處罰程度上僅次於刑罰。而其他行政違法行為基本上只能適用非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四是治安管理處罰的時效性較其他行政處罰強。本法規定治安管理處罰的追究時效只有六個月。因而法律規定其他行政處罰的追究時效為兩年。因此,為保障治安管理處罰的有效實施,必須規定一些不同於其他行政處罰的實施程序,特別是賦予公安機關特殊的調查措施和手段,如傳喚和強制傳喚違法行為人、檢查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關的場所和物品、扣押與案件有關的需要作為證據的物品、收繳違禁品等。 本法規定的治安管理處罰程序大致是按照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決定和執行程序來設定的,只是在一些問題上總結近20年來的實踐經驗,適應公安執法工作的需要,並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作了相應的變通規定。按照本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本法已有規定的,應當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應當適用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二、實務問題 如何區分治安管理處罰與其他治安行政處罰,從而適用不同的程序? 正因為治安管理處罰適用的程序與其他治安行政處罰適用的程序稍有不同,實踐中就存在區分治安管理處罰和其他治安行政處罰的問題,以便適用不同的程序。 我們認為,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區分治安管理處罰和其他治安行政處罰: 第一,凡是本法明確規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違法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應當適用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原來的「治安管理」屬於廣義的治安管理,包括公安機關所有的治安行政管理。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證法相繼出台後,有關違反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居民身份證管理行為的行政處罰已經從治安管理處罰中剝離。目前,本法規定的「治安管理」屬於狹義的治安管理,不再包含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和居民身份證管理。 第二,凡是其他法律規定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適用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行政處罰法第4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這一規定是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的例外條款。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一方面,要查處這種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公安機關需要採取不同於查處其他行政違法行為的措施,如扣押、檢查等,但行政處罰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另一方面,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享受其他自由和權利的基礎,沒有人身自由,其他自由和權利都是一句空話。因此,本法規定了行政拘留處罰決定暫緩執行制度,這也是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的。 第三,凡是其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此前規定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是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應當適用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如,《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第28條規定:「違反本條例應當受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凡是直接關系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查處的行政違法行為,或者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由公安機關查處的直接關系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行政違法行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適用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例如,槍支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等直接關系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法律、法規規定由公安機關查處的行政違法行為。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以下簡稱鐵路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由公安機關查處的直接關系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行政違法行為。

熱點內容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06:27:48 瀏覽:17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
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6:16:00 瀏覽:9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2 05:59:37 瀏覽:631
新泰法院繼成 發布:2025-09-12 05:46:38 瀏覽:561
道德逆淘汰 發布:2025-09-12 05:37:24 瀏覽:516
2014段波民法一 發布:2025-09-12 05:37:21 瀏覽:870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考妍難嗎 發布:2025-09-12 05:31:44 瀏覽:246
高敏敏法院 發布:2025-09-12 05:22:25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