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管理辦法規定
⑴ 質檢的管理辦法
1.目的
1.1為確保入廠的外協、外購件按規定要求進行檢驗和試驗,保證經檢驗合格的產品投入使用,杜絕外協、外購件的非預期使用,特製定本辦法。
2.適用范圍
2.1適用於所有進廠的外協、外購配套件及其它需質檢部外檢組檢驗的零部件的檢驗和試驗。
3. 名詞術語
外協、外購件:指公司產品生產有關的由公司以外的組織直接提供(或部分工序外協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本辦法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覆蓋了關鍵零部件4.職責
4.1技術研發中心負責制訂和提供外協、外購件的檢驗標准、技術圖紙等技術類文件;負責新產品外協、外購配套件不合格品的審理。
4.2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負責外協、外購件的試驗工作。
4.3車間技術員負責成熟產品外協、外購件不合格品的審理。
4.3質檢部負責外協、外購件的抽樣、檢驗、判定工作;負責進貨檢驗須試驗零部件送檢工作。
4.4物管部負責配件待檢單的列印及外協產品的入庫收貨工作。
5. 管理內容
5.1外協、外購件的接收:外協、外購件供應商根據配套部下達的采購計劃,填制《送貨單》,註明所送物資的編碼,隨零部件送達公司,報配套部,由配套部確認後到物管部申請打制《配件待檢通知單》,交質檢部外檢組檢驗。
5.2外協、外購件的檢驗和試驗
5.2.1外檢組檢驗員依據《產品抽樣管理辦法》實施產品抽樣,同時檢查供應商包裝方式和包裝箱上標識與技術標準的符合性,包裝方式不符合要求或無標識、標識產品名稱與實物不符等問題視為C類不合格,須將實際情況記錄到《產品零件檢驗原始記錄卡》。若檢驗合格,由外檢組檢驗填寫《產品零件檢驗原始記錄卡》一份,由質檢部保存。質檢部檢驗員在《配件待檢通知單》上填寫檢驗結論和加蓋檢驗印章,同時填寫《合格品入庫通知單》交傳配套廠辦理入庫手續。如所有檢驗項目中存在不合格,則按《不合格品控製程序》執行。
5.2.2外檢組檢驗程序
5.2.2.1檢驗員嚴格按照圖紙、技術資料的規定以及檢驗基準書的要求對樣本進行檢驗,檢驗項目須全部覆蓋檢驗基準書規定的項目,作業指導書上沒有的項目檢驗員可根據其質量動態選擇項目檢驗,並將檢驗項目加在《產品零件檢驗原始記錄卡》上。
5.2.2.2無檢驗基準書的零部件,檢驗人員可參照成熟產品同類零部件驗收標准進行檢驗。
5.2.2.3無圖、無標准、或技術標准不完善的零部件,檢驗人員應立即向技術研發中心索取相關技術資料後在進行檢驗,並報告配套部知曉此情況。
5.2.2.4零部件幾何尺寸暫無檢測手段項目採用試裝方法進行檢驗。
5.2.2.5需送外檢測的,由責任檢驗部門制定周期檢驗計劃經批准後,實施送外檢測。
5.2.2.6對需要試驗或理化的外協、外購件由檢驗員按檢驗基準書規定項目和相關技術通知單執行,對樣品作好標識,填寫《報檢單》一式兩份,一份檢驗員留存,一份隨產品一道送相關試驗室試驗或化驗,檢驗項目須明確在《報檢單》上,報檢人員須在報檢單的「備注」欄上明確希望檢驗的完成時間。
5.2.2.5外檢組檢驗員依據檢驗的結果,將結果記錄在《產品零件檢驗原始記錄卡》上,並進行合格與否判定。
5.2.3實驗室檢驗程序
5.2.3.1實驗室檢驗員依據外檢組報檢單需求和相應的實驗標准對產品實施試驗,試驗進度無法滿足外檢組檢驗員需求時須在接單時明確承諾完成時間,並按承諾時間完成試驗工作。
5.2.3.2試驗結果出來後,填寫相應的試驗報告一式三份,一份實驗室留存,一份交企管部,一份交外檢組檢驗員,由檢驗員將實測數和項目合格與否判定信息維護到《產品零件檢驗原始記錄卡》中。
5.2.4檢驗手段的控制
5.2.4.1檢驗和試驗所用的計量器具、測量設備,必須在檢定有效期內,量值准確並處於良好使用狀態。
5.2.4.2檢驗員實施檢驗時發現檢驗手段不能滿足檢驗項目要求或無檢驗手段時,須及時向部門報告,由部門組織完善檢測手段。
5.2.5試驗和檢驗過程中,因破壞性試驗出現的不合格品的處理規定。
5.2.5.1不合格品須退還給對應供應商;退還方式:試驗室檢驗員或外檢組檢驗員填寫《出門條》,簽字後交供方,供方交物管部蓋「物資放行印章」,門崗憑供應商持有加蓋「物資放行印章」的《出門條》予以放行;
5.2.5.2破壞性試驗件不計入供應商的本次送貨的數量中,即物管部庫房按實際入庫數量收貨。
5.2.6《配件待檢通知單》的填寫及入庫規定
5.2.6.1對於檢驗或試驗合格或讓步使用的產品由檢驗人員在《配件待檢通知單》「檢驗結果」欄填寫「合格」或最終審理結論,例如:「降價比例讓步使用」或「讓步不降價使用」的寫「讓步使用」字樣,在「檢驗員」欄檢驗員簽章後,將《配件待檢通知單》交供方辦理入庫手續。
5.2.6.2庫管員接到《配件待檢通知單》後,將檢驗結果為「合格」或明確「降價比例讓步使用」或「讓步使用」字樣的外協、外購件按《物資管理辦法》辦理入庫。
5.2.6.3技術人員作出審理結論後,同級技術員無權改變審理結論,只有技術主管和總工程師方可否決;
5.2.6.4品管部作出的讓步降價等審理結論,只有總經理或常務副總經理有權改變審理結論,其餘任何部門和個人均無權改變。
5.2.7試驗項目結果未及時出來的處理要求
5.2.7.1試驗項目未出來時,檢驗員填寫「黃色檢驗卡片」並在卡片中明確待檢的項目,若試驗項目檢驗結論為「合格」或「讓步使用」,則由檢驗員到庫房將「黃色檢驗卡」更換為「綠色檢驗卡」;若檢驗項目結論為「退貨」,則由檢驗員到庫房將「黃色檢驗卡」更換為「紅色檢驗卡」,由物管部組織退貨。
5.2.7.2因生產急需,零件試驗結果未出來時,由生產部填寫《緊急放行單》一式兩份須經技術副總工程師簽字同意後,一份隨產品一起交對應庫管員,一份傳零件檢驗員。試驗結果出來後如試驗結果不合格,則立即通知相關生產車間停止繼續加工使用,並追回該批產品。緊急放行的零件所生產的產品在試驗結果未出來時不得發貨。
5.2.8如因生產急需來不及檢驗時,由生產部填寫《緊急放行申請單》一式兩份,須經技術副總工程師簽字同意後,一份隨產品一起交對應庫管員,一份傳產品檢驗員。進貨檢驗應同時對該批材料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則補辦合格手續,不合格則須立即通知相關生產車間停止繼續加工使用,並追回該批產品。
5.2.9當同一零部件在一個月內出現三次及以上不能滿足要求時,由企管部向廠家下達《質量整改通知單》,經廠家整改兩次仍不合格的,由企管部填寫《配件停用通知單》,報批後停用,停用產品原有配額由成控中心進行分配。
5.2.10停用的零部件或材料經整改合格後,應重新走樣,走樣合格後,企管部憑合格的走樣報告填寫《配件啟用通知單》重新啟用,並恢復原有配額。
5.2.11進貨檢驗因外協、外購質量問題扣款流程
5.2.11.1檢驗員根據審理結論和最終申訴結果在《配件待檢單》的「降價比例」上註明,交財務部執行。
5.2.11.2分選費用由生產車間統計報企管部匯總傳財務部執行。
5.3 進貨檢驗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5.3.1質檢部每月對每一配套廠的送貨的質量情況進行批次合格率和數量合格率統計,統計區間為上月21日到本月20日。
5.3.2質檢部每月將批次合格率和數量合格率倒數前十名的配套廠在每月30日之前報企管部和配套部,由企管部在次月5日之前向配套廠下發質量問題整改通知,由配套部傳遞到配套廠,並要求配套廠在次月10日之前回復企管部整改措施。如某一配套廠連續兩個月處於倒數前十名,企管部將下《配件停用通知單》(獨家供應的除外)。
6.檢查考核與仲裁
6.1檢查與考核
6.1.1由企管部負責此辦法執行情況的檢查與考核。
6.1.2考核金額視違反程序的嚴重程度為20-100元。
6.2仲裁
6.2.1本辦法執行過程中的異議由督導部進行仲裁。
1. 目的
1.1為了確保產品滿足規定要求,防止未經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的產品非預期出廠,特製定本辦法。
2.適用范圍
2.1本辦法適用於組織內所有產品出廠前檢驗的控制。
3. 職責
3.1技術研發中心負責制定產品標准、技術標准、產品檢驗和試驗規范或檢驗文件。
3.2 質檢部負責公司內產品出廠前的檢驗,並進行判定,如實記錄檢驗結果。
4. 管理內容
4.1出廠檢驗的時機
4.1.1出廠檢驗必須在所有規定要求的進貨檢驗和工序檢驗均完成後進行;因緊急放行未驗證的材料是否已檢驗合格,檢驗員在成品的檢驗和試驗前必須進行核實。
4.1.2 經返工、返修後的產品必須進行出廠檢驗。
4.1.3物管部庫房內的產品在庫房存放時間超過一個月的,在產品發往用戶之前,由物管部成品庫房庫管員通知質檢部出廠檢驗員進行出廠檢驗。
4.1.4市外遠程發貨前須進行出廠檢驗。
4.2 出廠檢驗抽樣要求
4.2.1出廠檢驗必須在產品包裝完成,對產品進行抽樣。
4.2.2出廠檢驗抽樣比例按《產品檢驗基準書》和《產品抽樣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4.3出廠檢驗項目按《產品檢驗基準書》規定、客戶特殊要求的檢驗項目、產品狀態卡、生產調度令、要貨計劃的規定執行。
4.4出廠檢驗結果如合格,檢驗員應在《產品入庫單》上簽章並註明檢驗時間,要求時間准確到分鍾。並及時填寫《出廠檢驗日報表》。如不合格,除按照《不合格品控製程序》規定處理外,還須在《出廠檢驗日報表》中註明不合格原因。
4.5出廠檢驗統計分析
4.5.1質檢部每月對產成品的出廠檢驗合格率統計,統計區間為上月21日到本月20日。在每月的30日之前,將報表報企管部和相應的車間,由車間對影響產成品出廠檢驗合格率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後,由責任部門落實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間,由企管部督促完成.
5. 檢查、考核與仲裁
5.1檢查與考核
5.1.1由企管部負責此程序執行情況的檢查與考核。
5.1.2考核金額視違反程序的嚴重程度為20-100元。
5.2仲裁
5.2.1本程序執行過程中的異議由督導部進行仲裁。
6. 相關文件
6.1《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6.2《產品抽樣管理辦法》
⑵ 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的第七章 工作紀律
第五十九條參來與國源家監督抽查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法、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對被抽查的產品和企業名單必須嚴守秘密。
第六十條檢驗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監督抽查工作有關規定承擔抽樣及檢驗工作,應當保證檢驗工作科學、公正、准確。
第六十一條檢驗機構應當如實上報檢驗結果和檢驗結論,不得瞞報,並對檢驗工作負責。
檢驗機構在承擔國家監督抽查任務期間不得接受被抽查企業同類產品的委託檢驗。
第六十二條檢驗機構不得利用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參與有償活動。
第六十三條檢驗機構未經國家質檢總局同意,不得擅自將抽查結果及有關材料對外泄露;不得擅自向企業頒發國家監督抽查合格證書。
第六十四條檢驗機構和參與國家監督抽查的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責令改正,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依法撤銷有關證書和證件,取消從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的資格;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⑶ 食品安全法規定抽樣必須國家標准嗎
是的。食品檢驗機構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指導規范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本級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並按照規定實施上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二款明確規定:
食品監管部門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得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為此,自2009年6月1日起,全省質監部門要堅決執行上述規定,確保按照省局工作計劃,統籌做好食品抽樣檢驗各項工作,在食品抽樣檢驗工作中購買樣品,停止檢驗收費。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已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計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抽樣檢驗的食品品種;
(二)抽樣環節、抽樣方法、抽樣數量等抽樣工作要求;
(三)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判定依據等檢驗工作要求;
(四)檢驗結果的匯總分析及報送方式和時限;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三條下列食品應當作為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計劃的重點:
(一)風險程度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趨勢的食品;
(二)流通范圍廣、消費量大、消費者投訴舉報多的食品;
(三)風險監測、監督檢查、專項整治、案件稽查、事故調查、應急處置等工作表明存在較大隱患的食品;
(四)專供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輔食品;
(五)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以及旅遊景區餐飲服務單位、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經營的食品;
(六)有關部門公布的可能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食品;
(七)已在境外造成健康危害並有證據表明可能在國內產生危害的食品;
(八)其他應當作為抽樣檢驗工作重點的食品。
信息來源:
http://www.sda.gov.cn/WS01/CL0053/111725.html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
⑷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抽樣時,應當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抽樣時,應當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進行抽樣檢驗。食品安全法規定:
1.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
2.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3.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術等服務,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食品安全法對於違規經營的處罰:
1.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2.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10000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抽樣過程:
1.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進入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注:食品安全關系每一個人的健康,不論是食品生產人員還是食品監督人員都要依法依規來執行,對於重大安全事故,要從重處罰並責任其停止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