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綜合實踐課規章制度
❶ 簡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管理的主要內容
《基礎教育課程抄改革綱要襲》在規定新課程的結構時做出了如下闡述,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小學階段自三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
❷ 跪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管理制度!
參照其他管理制度來寫吧,通用的直接照著寫,沒有通用的參考就安照學生的管理規定和校外管理注意事項來寫。
不同的是還要同時兼顧到實踐任務的完成,基地的建設等等。
❸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❹ 對小學綜合實踐課,新課標有哪些要求和規定
第一,學生要融入社會,接觸社會,體驗社會。
第二,學生要動手操作例如:六年級課程中的調查活動要讓有興趣的學生去調查,這里有很多的實踐活動要學生親自完成如:擀麵、包餃子、調查同學們心中的偶像等)
第三,教師也要融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這樣會提高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❺ 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如何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項活動,而是一門課程。是一門集知識性、實踐性、內活動性、自主性容為一體的課程;是一門基於學生經驗、知識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自然與社會生活,強調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一同參與的課程;是一門多學科整合、多樣體會結合、多種方法運用、多種能力聯合的課程。這門課程的目標不是要求教師交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運用已有知識,不斷進行實踐、反思、學習、再實踐。教師開發、利用好這門課程,不僅是對教師的新挑戰,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學習、思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有效途徑。
2、基於農村學生實際如何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當今農村教師素質技能的軟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塊兒短板。如何開發、實施?
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樹立大教育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不斷學習增強自
❻ 如何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整體實施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是各項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與實施藍圖,是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實施的關鍵。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基本程序是:前期准備、具體規劃、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