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會計法規中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些職責

會計法規中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些職責

發布時間: 2021-03-11 03:25:25

『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責有哪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是:

1、立法權。依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權。

2、憲法和法律的解釋權。解釋憲法即對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而作的立法解釋。3、憲法實施的監督權。現行憲法除規定全國人大監督憲法的實施外,還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

4、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的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等。

5、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人事任免權。

6、對國家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決定權。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貳』 什麼是會計的法規和制度簡述我國現行會計法規體系的組成內容。

當代中國執行的是來全國源人大常務委員會於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該法分為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附則等6章。除《會計法》外,中國還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等法律、法規。我國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

『叄』 會計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那麼,地方人民...

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也是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肆』 請問學會計的法規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會計法 第一章 總則
會計法 第二章 會計核算
會計法 第三章 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會計法 第四章 會計監督
會計法 第五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會計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會計法 第七章 附則

會計法是由國家制定的,調整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生的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管理及其他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會計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法是指由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各種會計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狹義的會計法令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頒布施行的會計法律。這里所講的會計法是指狹義的會計法,即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他的作用在於規范會計行為,加強經濟管理,保證以經濟活動為內容的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我國第一部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於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同年5月1日起施行。為了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對會計法作了修改。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對會計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審議通過了重新修訂的會計法。重新修訂後的會計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伍』 與會計人員相關的法規制度有那些

財務會計制度有哪幾種?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內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容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陸』 會計法規的法規沿革

在中國歷代王朝的典章制度中,有許多涉及會計方面的規定。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就有設置「司會」的官職和進行月計歲會的規定。秦朝的《效律》,唐朝的《唐律》,都有關於會計工作的規定。宋朝設置有「會計司」作為國家主管財會的機構。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曾於1914年頒布會計法,嗣後又頒布一些如《國有鐵路會計條例》等專業會計法規。國民黨政府於1931年成立主計處以後,陸續制定了一些會計法規,主要有《會計法》《會計師法》、《決演算法》《公有營業會計制度設計要點》等,同時在《公司法》、《所得稅法》等法規中,也有關於會計方面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在財政部內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制度的機構──會計制度處(1950年 9月改為會計制度司,1979年改為會計事務管理司),並確定會計立法應貫徹「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除重要的會計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務院(1954年以前為政務院)制定頒布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財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在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訂該地區、本部門的會計制度或補充規定,報財政部審核批准或備案。各單位必須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處理會計事務。這樣,既滿足了國家管理宏觀經濟的需要,又適應各級機構管理經濟的需要。
建國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了大量會計法規,並且不斷改進、充實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會計法規體系。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
會計工作的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85年 1月21日通過,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計6章31條,對會計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職責,以及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等都作了規定。
會計機構和人員的法規 包括對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職責、技術職稱、任免和獎懲等方面的規定,如《會計人員職權條例》(1978)、《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1980)、《會計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1981)等。

『柒』 我國的會計法律制度包括什麼

全選。

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是: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版定立法程序制定權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 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如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

『捌』 會計法律法規分哪幾個層次,個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我國的會計法律規范包括會計法,會計行政管理法規,會計部分三個層次:

會計法是專調整整個國民經濟活屬動中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會計行政管理法規包括以下幾種:一是會計行政法規,二是地方性會計法規,三是會計規章

會計部門規章:(一)會計制度(二)會計准則

(8)會計法規中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些職責擴展閱讀

會計法律法規體系是會計工作規范的總稱。

其中會計法屬於普通法律,不屬於基本法律。

根據《立法法》第7條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即,基本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制定並修改的法律。

而會計法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並決定修改,故不屬於基本法律,而是普通法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法規制度

『玖』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許可權與職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國家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八)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九)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三)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四)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五)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下列人員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二)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
(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
(四)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3]
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中央和地方預算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批准中央預算和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2] 。

『拾』 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當代中國執行的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於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該法分為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附則等6章。

除《會計法》外,中國還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等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為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鑒證和服務作用。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總會計師條例》,為了確定總會計師的職權和地位,發揮總會計師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自1990年12月31日起施行。

《企業會計准則》由財政部制定,於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令第33號發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基本准則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

基本准則為主導,對企業財務會計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則性的規定,為制定具體准則和會計制度提供依據。

會計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法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會計法規性文件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地方性會計法規等。狹義的會計法僅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頒發施行的會計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就是狹義的會計法。

西方國家的會計法規一般分兩大類:

一類是政府會計法規,由議會或政府制定頒發,如美國1921年公布的《預算和會計法》,1956年公布的《會計和審計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會計法》,1948年公布的《公認會計士法》等。

另一類為企業會計准則,由政府或會計的職業團體、學術團體制訂。由職業團體或學術團體制訂的准則雖無法律效力,但有權威性。

在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先後發布過若干會計准則,成為會計師所遵守的、公認的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在日本,企業會計准則,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頒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許多西方國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稅法中還有關於企業會計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規定。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點內容
黑河市律師 發布:2025-09-14 22:09:13 瀏覽:75
勞動法中病假必須有住院病歷嗎 發布:2025-09-14 22:06:44 瀏覽:329
國際刑事訴訟法第八二條販賣毒品 發布:2025-09-14 21:42:54 瀏覽:21
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庭長 發布:2025-09-14 21:29:28 瀏覽:122
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全面推進法治 發布:2025-09-14 21:22:47 瀏覽:711
租戶熱水器漏電死亡房主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21:14:48 瀏覽:874
中央依法治國委員會 發布:2025-09-14 21:14:37 瀏覽:723
經濟法是由什麼組成 發布:2025-09-14 21:09:12 瀏覽:119
刑法咨詢 發布:2025-09-14 21:02:56 瀏覽:147
教育機構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4 20:31:0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