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法規
❶ 簡述進入受限空間五規定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一、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二、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三、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 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四、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五、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
❷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復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鍾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第六條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檢修作業,應打開設備的所有手孔、人孔、風門、煙門,保持設備內空氣流通,必要時可向設備內通風;對於通風不良、容積較小的設備,作業人員要進行間歇作業,不準強行連續作業。
第七條進入罐、容器、塔、井內作業時,應按作業點的高度或深度搭設安全梯或配備救護繩索為應急救離使用,在作業中嚴禁向外投擲材料,以保證作業安全。
第八條進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內作業時,要按要求戴好個人防護用具。
第九條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的人員應清理衣兜,禁止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所帶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須登記清楚,作業結束後應一一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部。
第十條在清理設備容器內的可燃物料殘渣、沉澱物時,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碰撞且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第十一條作業中斷時間在150分鍾以上或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繼續進入內部作業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作業者要嚴格按照作業票規定的時間進入內部作業。
第十二條作業完成後,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共同對設備容器內外進行檢查,雙方確認無問題,且均在作業票上簽字後,方可封閉人孔。
第三章 附 則
第十三條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供參考。
❸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總局令第69號,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規定中有幾條規定
國家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制總局令第69號,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規定中有5條規定:
一、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二、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三、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四、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五、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
❹ 有限空間作業相關規定有哪些應該識別哪些法律法規
是指一些規范的行為呀
❺ 通過學習有限空間相關法律法規,指出哪個是有限空間效力最高的強制性標准
強制性國家標準是以GB開頭的標准,是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要求對於一些標准所規定的技術內容和要求必須執行,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違反、變更。
強制性國家標准具有法律屬性。強制性國家標准一經頒布,必須貫徹執行。否則對造成惡劣後果和重大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要受到經濟制裁或承擔法律責任。
強制性國家標准主要是對有些涉及安全、衛生方面的進出口商品規定了限制性的檢驗標准,以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的安全。凡根據強制性國家標准檢驗評定的 不合格出口商品,即使符合外貿合同約定的質量條款,或國外受貨人有願購證明,也不準放行出口。根據強制性國家標准檢驗評定不合格的進口商品也不準進口,經 檢驗出證後供有關單位辦理退貨、索賠。
在我國,進出口商品必須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均由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嚴格執行。遇有特殊情況,必須及時報告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決定。
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范圍
我國標准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以下幾方面的技術要求均為強制性國家標准范圍:
(1)葯品標准、食品衛生標准,獸葯標准;
(2)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標准,勞動安全、衛生標准,運輸安全標准;
(3)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准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准;
(4)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環境質量標准;
(5)重要的通用技術述語、符號、代號和制圖方法;
(6)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標准;
(7)互換配合標准;
(8)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質量標准;
❻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是什麼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復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鍾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第六條 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檢修作業,應打開設備的所有手孔、人孔、風門、煙門,保持設備內空氣流通,必要時可向設備內通風;對於通風不良、容積較小的設備,作業人員要進行間歇作業,不準強行連續作業。
第七條 進入罐、容器、塔、井內作業時,應按作業點的高度或深度搭設安全梯或配備救護繩索為應急救離使用,在作業中嚴禁向外投擲材料,以保證作業安全。
第八條 進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內作業時,要按要求戴好個人防護用具。
第九條 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的人員應清理衣兜,禁止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所帶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須登記清楚,作業結束後應一一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部。
第十條 在清理設備容器內的可燃物料殘渣、沉澱物時,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碰撞且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第十一條 作業中斷時間在150分鍾以上或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繼續進入內部作業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作業者要嚴格按照作業票規定的時間進入內部作業。
第十二條 作業完成後,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共同對設備容器內外進行檢查,雙方確認無問題,且均在作業票上簽字後,方可封閉人孔。
第三章 附 則
第十三條 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❼ 受限空間作業有哪些安全作業規定
1、安全隔絕
設備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設備與外界連接的電源應有效切斷。
2、清洗和置換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清洗和置換,並達到下列要求: 清洗後應進行空氣置換,並隨時監測氧氣和其他危險氣體的含量、用壓縮空氣進行置換,應考慮到盲端的置換,置換後的氧含量應達到18~21%、有限空間內的有毒、有害及其他危險氣體濃度符合GB Z2-2002規定。
3、通風
要採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4、定時監測
(1)作業前30分鍾內,必須對有限空間再次作氣體采樣分析,驗證分析檢測結果是否符合安全作業許可要求。若不符合,必須按以上置換、清洗或通風作業程序直到符合作業安全要求為止。
(2) 採集的分析樣品要有代表性,應保留在氣體取樣器內並至少保留4小時甚至直至作業結束。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保證其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符合標准規范要求,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GB Z2-2002規定。
(3) 作業中要加強定時監測,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2小時取樣復查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並撤離作業人員,同時取消作業證;作業現場經處理,並經取樣分析其結果符合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要求後,須重新開具作業證,方可繼續作業。
(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逐項登記;完成作業離開有限空間時,應清點作業工具、材料的數量並全部帶出,不準留在有限空間。
(5)塗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塗料時,應做連續分析,並採取可靠通風措施。
5、照明防護措施
(1) 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3)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線路絕緣保證良好。
(4)帶有未加防護的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摘除保險或掛接地線,並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安全措施
(1)應採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2)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時由監護人用安全繩拴住作業人員進行施工。
(3)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不能拋擲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業要有防止層間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措施。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
(4)在設備內動火作業,除執行有關動火的規定外,動焊人員離開時,不得將焊(割)炬留在設備內。
(5) 有限空間外要備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護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物資。
7、監護
(1)有限空間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擔任,監護人必須認真負責,堅守崗位。
(2) 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3)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須阻止作業。
(4)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人數,並與作業人員驗證或者確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嚴禁離崗。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並立即採取救護措施。
(5)作業監護人應隨身攜帶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並負責保管。
(6)作業監護人員在作業期間,不得離開現場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7)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在空間外顯眼位置懸掛安全作業警示牌。
(8) 安全風險程度較高的有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並確保通暢的作業聯絡方式。
(9)必要時,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繫上安全繩,以便緊急時被拖曳施救。
(10) 發生有限空間事故,救護人員確保做好自身防護後,方可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搶救。
(7)有限空間法規擴展閱讀:
受限空間作業危害識別: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作業部門應針對作業內容,對受限空間進行危害識別,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2、作業負責人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有關安全措施逐條確認,並將補充措施填入相應欄內並確認。
❽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作廢與否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已經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9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決定》第二條中明確規定:廢止《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9號)。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
一、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二、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三、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四、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五、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
(8)有限空間法規擴展閱讀: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經2014年9月2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14年9月29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9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決定》經2017年1月10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
2017年3月6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9號令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在內的13件規范性文件予以廢止。
參考資料來源:
北大法寶——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失效]
網路——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
❾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的規定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
一、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版有限空間作業。
二、必須權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三、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四、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五、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