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范說

法規范說

發布時間: 2021-03-15 00:19:52

❶ 規范違法說和法益侵犯說的區別。。

法益侵害說,是指行為在造成法益侵害或者引起危險時,才給予否定性版評價。 法益侵害說顯然認權為,社會存在決定了人們的認識,現實世界和觀念之間存在同一性,在社會生活背後,存在著需要法律加以保護的利益,即法益。
法益侵害說把犯罪本質視為對法益(生活利益)的侵害或者危險,因此,違法性的實體內容是行為對於法所保護的共同生活的實質侵害和威脅。法益侵害說論者一般贊成結果無價值論。

規范違法說本質就犯罪是對規范的不服從。
由於客觀上槍沒有子彈,你說的案例中行為人無法對現實法益產生侵害或危險。法益侵犯說中犯罪未遂,必須是法益有被侵害的可能性。按此理論,根本就不是犯罪,因此也就無未遂了

❷ 憲法規范到底說的是什麼它不是指憲法條文(學法學專業的給解答下,謝謝)

1.憲法規范是由民主制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憲法主體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最基本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簡單說來,憲法規范是指調整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種規范的總和。是憲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它具有以下特點:
根本性。憲法規范的根本性是指憲法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性問題。
最高權威性。憲法規范的最高權威性是指憲法規范的地位和效力高於其他法律規范。
原則性。憲法規范的原則性是指憲法規范只規定有關問題的基本原則。而且在文字表述方面,憲法規范也非常簡明概括、簡潔明了。
綱領性。憲法規范的綱領性是指憲法規范明確表達對未來目標的追求。
相對穩定性。這是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的變化不僅直接關繫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而且直接關繫到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關繫到憲法能否保持應有的權威和尊嚴。

2.憲法規范不同於具體的憲法條文。
同一般法律規范一樣,憲法規范也由條件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要素構成,這已成為學界的普遍共識。但是,憲法規范並不等於憲法條文,也不是每個憲法條文都對應於一個憲法規范。一個憲法條文可以完整地包括一個甚至幾個憲法規范,一個憲法規范可以體現在一個憲法條文中,也可以體現在幾個憲法條文中,甚至還可能出現憲法條文與其他法律條文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憲法規范的情形。總之,我們絕不能說,「每個憲法條文都必須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構成」。我們甚至還會發現,一些法律條文包括憲法條文本身就不包含法律規范,這種現象大量存在。

❸ 法律規范與法律規則區別

法律規范與法律規則的區別:

一、內涵不同:法律規范可以區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法律規范是法律規則的上位概念。

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規范可表現為具體得的法律條文,也可以體現在法律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具體制度和程序當中。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機構的形式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及相應後果的行為規范。任何法律規則均由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組成。

三、具體適用不同。法律規范包含法律原則,法律原則在適用過程中,兩個甚至多個原則可以在同一個案件中同時適用而不構成沖突和矛盾;法律規則適用表現為「非此即彼」或「全有或全無」的模式。

綜上所述,法律規范可以區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但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卻不僅包含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法律概念也是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而法律後或是法律規則的組成部分。因此,該題的正確答案為A,B,D。


(3)法規范說擴展閱讀:

法律規范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技術規范指規定人們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行為規則。在當前技術發展極端復雜的情況下,沒有技術規范就不可能進行生產,違反技術規范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導致生產者殘廢或死亡,引起爆炸、火災和其他災害等。

因此,國家往往把遵守技術規范確定為法律義務,從而成為法律規范。

對違反技術規范造成的嚴重危害,要求承擔法律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4條規定:工廠、 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技術規范與作為社會規范之一的法律規范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關系,法律規范可以規定有關人員負有遵守和執行技術規范的義務,並確定違反技術規范的法律責任,技術規范則成為法律規范所規定的義務的具體內容。

❹ 法律規范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
其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是連接理論法學和實踐法學的橋梁。法學家對於法律規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質並非僅僅是用以指導實踐,而更重要的要是通過這種研究來加強法律人在法律實踐中的論證,推理能力。
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把法律規范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按照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授權性規范、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
1、授權性規范
授權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可以為一定的行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為一定的行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為的法律規范。
2、義務性規范
義務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必須積極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
3、禁止性規范
禁止性規范,是規定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或者必須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禁止性規范也可以說是一種義務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與義務性規范的區別在於:義務性規范是設定作為義務,禁止性規范卻是設定不作為義務。
二、 按照法律規范強制性的程度,可以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1、強制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十分明確、肯定,不允許有任何方式的變更或違反的法律規范。強制性規范表現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或者說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絕大部分都屬於強制性規范。
2、任意性規范
任意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允許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自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范。
三、按法律規范內容的確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確定性規范、委任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1、確定性規范
確定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直接而明確地規定了行為規則的內容,適用時無須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規范來補充或說明的法律規范。大多數法律規范是確定性規范。
2、委任性規范
委任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沒有明確規定行為規則的內容,而是授權由某一專門機構加以規定的法律規范。
3、准用性規范
准用性規范,是沒有明確規定行為規則內容,但明確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規則是本規則的內容得以明確。
四、按照法律規范所調整的行為是否可能發生在該規則之前,可以分為調整性規范和構成性規范
1、調整性規范
調整性規范,是對已經存在的各種行為方式進行評價,並通過設定權利和義務來調整相關行為的法律規范。
2、構成性規范
構成性規范,是以規則的產生為基礎而導致某些行為方式的出現,並對其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與調整性規范的不同,在構成性規范產生以前,該規則所涉及的行為不可能出現.

❺ 論述法的規范的作用

法的規范作用分為五個方面:

1、指引作用。

是明確規定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做什麼,應當做什麼或不應當做什麼。為一般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准或方向。包括兩種模式:授權性的可以選擇的指引(允許人們自行決定是否這樣行為)和義務性的不可以選擇的指引,人們必須根據法律規范的指示而行為。

2、評價作用。

法對人們行為的評價作用是指法作為人們的行為規則,具有判斷、衡量人們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作用。

3、預測作用。

是說人們事前可以預計到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在法律上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會有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4、教育作用。

是指法作為特殊的行為規范,在國家強制力的保證下,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作用。

5、強製作用。

是說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國家強制性,這是法律規范專有的屬性。

(5)法規范說擴展閱讀:

效力:

1、時間效力

法律規范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在什麼叫開始生效、在什麼時間終止生效以及對其生效前的行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2、空間效力

法律規范的空間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在哪些地方、區域有效。我國法律規范的空間效力有;在全國范圍內生效;在局部區域生效;某些法律、法規還具有一定域外效力。

3、對人效力

法律規范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規范適用於哪些人。對這個問題,各國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則:屬地主義原則,屬人主義原則,保護主義原則,以屬地主義為基礎、以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為補充的折衷主義原則。我國法律規范對人的效力也採取折衷主義原則。

❻ 法律規范等於法律規則嗎 或者說法律規范和法律規則是同一概念嗎

不一樣.法律規抄范簡單的說襲就是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法律法規,也即各個部門法、行政法規等的明文規定(簡單地說法條),它是一種具體的直接規定到法律主體的權利義務的規范性文件.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部門制定的法規,對社會各個成員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原則則是法律的上層建築,它比法律規范更加抽象,對立法、執法的具有指導作用,在一般的法律運用中不能或者很少被直接引用,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卻是社會各種司法活動的指導思想.

❼ 法是社會規范嗎還是說社會規范包含了法(注意我說的是法不是法律!)

法律規范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范。它由國家制定或認專可﹐並由國家機屬構保證其實施。法律規范肯定了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關系﹐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但是它又是以全民的形式出現的。(就是法律規范是統治階級制定,但是要全民強制性遵守)

社會規范可分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兩類。風俗習慣﹑部分道德規范及部分法律規范﹑宗教規范是不成文的﹔法令﹑條例﹑規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規是成文的。(就是社會規范包含了風俗習慣,道德規范,法律規范,宗教規范,這些都是社會規范的具體形式)

調整人與人之間交互關系的法律規范是社會規范的一種。但是如果你指的是法學,就不是了,因為法學是一種人文社會科學。如果你是單獨的指,那就更不是了,法和社會規范就是蘋果和蔬菜的關系。

❽ 法律規范是什麼

1.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

2.規范一般可分為技術規范和社會規范兩大類。
法律規范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技術規范指規定人們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行為規則。在當前技術發展極端復雜的情況下,沒有技術規范就不可能進行生產,違反技術規范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導致生產者殘廢或死亡,引起爆炸、火災和其他災害等。
因此,國家往往把遵守技術規范確定為法律義務,從而成為法律規范。對違反技術規范造成的嚴重危害,要求承擔法律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4條規定:工廠、 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技術規范與作為社會規范之一的法律規范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關系,法律規范可以規定有關人員負有遵守和執行技術規范的義務,並確定違反技術規范的法律責任,技術規范則成為法律規范所規定的義務的具體內容。

社會規范是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在階級社會中,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除法律規范外,還有道德、習慣及其他共同生活規則等,但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有明顯的區別:①法律規范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其適用和遵守要依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其他社會規范既不由國家來制定,也不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②在一定的國家中,只能有統治階級的法律規范,其他的社會規范則不同,在同一階級社會中,可以有不同階級的規范,如既有統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治階級的道德。③除習慣法外,法律規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國家機關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規定出來,成為具體的制度。其他社會規范除某些社會團體制定的規章(不具有國家強制力保證的性質)外,一般沒有正式文件的形式,而大都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中或社會生活習慣中。法律規范和統治階級的其他社會規范在社會生活中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其他社會規范,在統治階級認為必要時,也可以經國家制定或認可為法律規范,獲得法律規范的屬性。

法律規范是一般的行為規則。它所針對的不是個別的、特定的事或人,而是適用於大量同類的事或人;不是適用一次就完結,而是多次適用的一般規則。至於只適用於某一具體的事或人的具體命令或判決,雖然也具有必須遵守的性質,但它不是法律規范,是法律規范在具體條件下的適用,是非規范性的文件。強調法律規范與非規范性文件的區別,對防止行政、司法專橫,維護法制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遵義法院紀檢 發布:2025-09-16 17:00:12 瀏覽:32
刑法中宣言解釋 發布:2025-09-16 16:57:52 瀏覽:912
酒店門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6:53:22 瀏覽:694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16 16:52:23 瀏覽:865
關於勞動法解釋三 發布:2025-09-16 16:44:56 瀏覽:7
法院上實現 發布:2025-09-16 16:43:57 瀏覽:22
侵犯社會法益的類罪名 發布:2025-09-16 16:28:43 瀏覽:490
葯庫耗材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6:23:14 瀏覽:975
qq智能abc輸入法官網 發布:2025-09-16 16:12:56 瀏覽:851
社會與法頻道寫作 發布:2025-09-16 16:11:46 瀏覽:661